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燃烧燃料教学案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知识归纳
1.、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既要节约和综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

如:、、等。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方法研习
1.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

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
2.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天然气泄露
3.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不能得到下列物质中的( )
A.焦炭B.水煤气C.煤焦油D.焦炉气
4.不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是下列中的()
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煤油
5.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 A.CH4B.H2C.CO D.O2
6.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A.氢气B.硫C.一氧化碳D.甲烷
拓展探究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形成的冰态物,主要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冻土带沉积物中。

经勘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主要能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水合物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的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可燃冰”是一种晶体,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

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笼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

则“可然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3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2)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三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力下,使气体从水合物中分离出来;
③通过加入甲醇或盐类等物质,可降低水合物的凝固点。

第4章整理与归纳
【内容提要】
l.燃烧发生的条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物质必须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物质周围的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以上。

灭火的方法: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可燃物与氧气隔离,可燃物周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下。

2.化学方程式
(1)原则:
a.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
①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H2O2—— H2 + O2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并加以检查;
2H2O2—— 2H2 + O2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标出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等),把短线改成等号。

2H2O2MnO
2
2H2O + O2↑
【专题讨论】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1) 。

【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刚设计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A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4–3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
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2) 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3)。

【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4)。

【思维启迪】
某同学用如图4–4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综合学科题,既用到了化学知识,同时也必须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

很多学生在解题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即反应前后天平左盘上物质的质量不变,但忽略了产生得到氢气使气球鼓起后使它所受空气浮力增大,故最终天平指针向右偏。

启迪:化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不要为学化学而学化学。

学科与学科的渗透已成为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