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
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
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7.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8.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9.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
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Cu
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A CaO固体CaCO3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通O2点燃
C NaNO3Na2SO4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KClO3MnO2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1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

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取d点的固体有2种
14.下列实验与图像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将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铜 B.滤液中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银
C.滤渣中可能含有银和锌 D.滤渣中一定没有铜
16.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H2O油污活性炭振荡、搅拌
B空气甲醛过量焦炭通过焦炭净化器
C CO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
D NaNO3溶液Na2CO3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7.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

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18.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小冰用一氧化碳还原12g该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完成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3g,假设矿石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请你推算,该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A.85% B.80% C.75% D.70%
19.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点燃
B.Ag粉Mg粉适量稀硫酸C.NaOH溶液Na2CO3适量稀盐酸D.NaCl KNO3冷却结晶
A.A B.B C.C D.D 21.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实验②
A 探究碘在汽油和植物油中的溶解性
B 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D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2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3.实验室有一包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固体,为提纯硝酸钾,设计如下图所示操作,
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Ⅲ分别是加热浓缩、蒸发结晶、过滤
B.操作Ⅰ是过滤,将氯化钠固体从溶液中分离除去
C.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D.操作Ⅲ是过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4.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5.下列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分别向等质量Fe和Al中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B.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中,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二、流程题
26.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钇矿石,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如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Fe 3+ 2.7 3.7 Y 3+
6.0
8.2
(1)在“共熔”前,将钇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3)写出加稀盐酸溶解过程时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生成沉淀物A 时的适当pH 范围是___。

(5)草酸钇煅烧时发生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化学方程式是__。

27.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含少量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CaCO 3的流程如下:
[资料]①氨水的pH 约为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pH 约为10.87 ②232234CaCl +2NH +H O+CO =CaCO +2NH Cl
(1)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加入NH 4Cl 将溶液酸化,说明NH 4CI 溶液的pH____________7(填“>”、“=”或“<”);酸化浸取时Ca(OH)2和NH 4Cl 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1中通入NH 3调节溶液pH ,主要目的是:①使滤液2能吸收更多CO 2;②_____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 3和___________。

28.氯气是自来水厂净化水常用的消毒剂。

某化学小组提出利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氯气,请回答相关问题: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请标出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操作中用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___________和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请写出它与Mg(O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9.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
(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

(2)流程Ⅰ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__________种。

(3)写出流程Ⅰ过滤后滤渣中加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流程Ⅱ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

30.下图是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Na2CO3)的工艺流程图。

(1)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_____?
(2)滤液中除NaCl外,还有其他溶质,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3)步骤⑤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和CO2,反应最终得到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A. 加水稀释浓盐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是稀释过程为物理变化,混合物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个数不变;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 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水的质量增加,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高温充分煅烧CaCO3,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B. CaCl2溶液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CO2,正确;
D. HCl气体溶于水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3.A
解析: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

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A
解析: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5.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镁粉(铁粉)加稀硫酸。

稀硫酸与镁和铁都会发生反应,故错误;
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

正确;
C. 稀盐酸(MgCl2)加KOH溶液。

稀盐酸与KOH溶液反应,而MgCl2不与KOH溶液反应,故错误;
D. NaCl(Na2SO4)加Ba(NO3)2溶液。

Ba(NO3)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硝酸钠。

生成的硝酸钠是杂质。

故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6.C
解析:C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由图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时会有晶体析出;B. 在t3℃时,分别制成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C. M点和N点溶剂的质量相等,M中溶质的质量比N点溶质多,即M点溶液的质量分数比N的大,所以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得t2℃时的饱和溶液,t2℃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质量分数乙>甲;降温时丙的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等于t3℃时的溶解度,而丙
t3℃时的溶解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选C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7.C
解析:C
【解析】A氮气不可燃不助燃,使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能与木炭充分接触,不能使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除杂;B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固体只有铜;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


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9.A
解析:A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反应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铜、铁,可能有锌。

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D
解析:D
【解析】
A、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氯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加水溶解过滤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可能纯净的氯酸钾固体。

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A
解析:A
【解析】A.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C.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
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D.根据化学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来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故A错误;
B.每1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四分之一,而不是三分之一;故B 不正确;
C.由B可知,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C、O 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正确.
【点睛】
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硝酸银没有反应完全,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选项A不正确;
B、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选项B正确;
C、b~c段固体为银和铜的混合物,若取b~c段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选项C 不正确;
D、金属锌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先于硝酸银反应,反应到b点硝酸银反应完全,达到C点时,硝酸铜反应完全,故d点时固体为3种,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A、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不会减小到零,错误;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错误;C、稀硫酸的pH值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值大于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所以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变成大于7,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锌>氢>铜>银,将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待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可见锌的量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解:A、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硝酸铜;故A错误;
B、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硝酸银;故B正确;;
C、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锌,故错误;
D、向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锌。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将活动性强的金属混合物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中,金属由强到弱依次与盐发生反应,即金属混合物中活动性最弱的金属首先与盐溶液发生反应,依次类推。

16.A
解析:A
【解析】
A、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但不能除油污;B通过焦炭净化器能将空气中的甲醛吸附;C 生石灰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钙,因而可用于吸水,而且由于不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用于干燥一氧化碳;D,适量的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钠,符合除杂要求。

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7.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

18.C
解析:C
【解析】在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设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x,则
12g×x×163
160
×100%=12g-9.3g,解得x=75%。

故选C。

19.A
解析:A
【解析】
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B、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NaCl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A。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0.B
解析:B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没有硫酸反应,银不与硫酸反应;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反应;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应该用蒸发结晶提纯。

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A
解析:A
【解析】
A、食盐和高锰酸钾都能溶于水,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铜和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