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政府职能,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制度的总和。

行政法制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维护和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

2.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行政组织的典型形式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

它们是法定的行政组织
3. 有关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预算管理的制度,是财务行政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4. 是对政府行政管理的业绩、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及政府施政能力进行测量、评价,以提高政府运作绩效的活动。

5. 即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和发挥功能的领域做出适当的调整
6. 是国家为推行政务、管理社会事务而组织的各级政府机构,与行政组织的静态概念同义。

7. 指政府为筹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资金和政权机关运作的经费,依照法定的范围和标准,运用国家权力强制向公民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活动过程。

8. 是指为保障行政机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本机关的物资和日常生活事务的管理,其宗旨是为行政机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后勤保障,为机关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9. 行政责任制就是指为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计的一系列监督、控制和制裁制度。

10. 组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11. 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由国家中各种政治团体和社会力量对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运用行政权、开展行政管理活动所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称作行政监督。

12.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司法程序,主持解决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事项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3. 行政绩效即政府绩效,也称行政生产力或政府生产力,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

14.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的方法。

15. 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依法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而进行的出主意、做决定的活动。

16. 行政责任就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及违反职责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后果。

17.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执行国家预算收支的情况和会计资料实施检查、审核、监督的专门性活动。

18. 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实现宪法和国家法律,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决议,完成国家任务,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9. 又称行政组织目标,它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或期望达到的行政管理目的和指标,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0. 领导作为动词,指的是一种率领和引导的活动过程与行为。

领导作为名词,则指的是率领和引导活动过程与行为的人。

21. 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感情、性格、能力的总称,以及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

22. 国家财政部门和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计财部门对国家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核算、分析和检查的管理活动,是对预算收支执行过程中,资金运行的数额、性质、流向、结果进行及时、准确、全面、连续的记录、整理和监督。

23. 行政领导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活动和从事这种领导活动的人。

24. 指行政领导者在行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熟练而有效地完成行政任务的技巧、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25. 指行政组织、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情报,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简答题
1.(1)依法编制原则
(2)综合平衡原则
(3)量入为出原则
(4)经济节约原则
2.(1)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2)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执行人员队伍。

(3)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使他们能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决策和认识决策,深刻理解决策的意义和目标,从而产生出执行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克服行政执行的思想障碍。

(4)要求行政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5)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3. 一是办事,即办文、办会、办领导交办的事;
二是当参谋,即在办事过程中出谋划策,提出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其中办事职能是主体和基础,参谋职能体现在履行办事职能的过程之中。

4.(1)障碍:观念障碍、心理障碍、语言障碍、职务与专业障碍、组织障碍、信息障碍。

(2)克服途径: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建立顺畅的行政沟通渠道。

建立健全行政沟通体制。

提高行政沟通的质量。

5.(1)行政沟通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

(2)行政沟通是调节矛盾、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

(3)行政沟通是鼓舞士气、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

6.(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分析矛盾,拟定方案。

(3)综合评价,优选方案。

(4)决策实施,追踪反馈。

7.(1)一般特征:
预见性
目的性
选择性
实践性
(2)自身的特征:
主体的确定性
广泛性
依据的法律性
实施的强制性
目标的非营利性
8.(1)职务常任
(2)政治中立
(3)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4)法制管理。

9.(1)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力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上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其特定的任务就是领导、组织和管理国家公共行政事务。

(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10.(1)行政权力的阶级性。

(2)行政权力的社会性。

(3)行政权力的渗透性。

(4)行政权力的有限性。

(5)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6)行政权力运行的层次。

(7)行政权力运行的统一性。

(8)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力膨胀。

11.(1)加强行政监督,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加强行政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3)加强行政监督u,是政府勤政廉政建设的需要。

(4)加强行政监督,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5)加强行政监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12.(1)从行政决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国家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

(2)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战略性决策、策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3)从行政决策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政治决策、经济决策、文化决策、社会决策等。

(4)从行政决策主体的人数来划分,可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从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来划分,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6)从行政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7)从行政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是否重复出现来划分,可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13.(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14.(1)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2)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3)行政司法:是行政机关以第三人的身份,对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行政纠纷进行处理的活动。

15.(1)主体的权威性
(2)客体的复杂性
(3)目的的特殊性
(4)传播条件的优越性
16.(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2)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3)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须课。

(4)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17.(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或时常做出错误的决策,以致常常坐失良机。

(2)组织沟通不良,造成不协调、人事纠纷等严重后果。

(3)组织的主要功能已无效率或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4)组织缺少创新,没有新的或良好的办法出现,致使组织停滞不前
18.(1)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2)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行政机关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19.(1)掌舵而不是划桨。

(2)授权而不是服务。

(3)将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提供中去。

(4)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

(5)结果导向型政府--按结果而不是投入进行拨款。

(6)顾客驱使的政府。

(7)企业化政府
(8)预知型政府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市场导向型政府。

20.(1)监督主体的全民性
(2)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3)监督手段的多样性
(4)监督过程的及时性
(5)监督性质的法制性
三、论述题
1. (一)政府的一般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领导与服从的纵向关系,以及同意层级不同地域的政府之间的横向关系。

内部结构是指同一层及政府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

包括领导机构、职能机构、办公机构、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

(二)我国政府在纵向层次上分为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级。

但在有自治州的省和自治区以及有市管县的情况下,则实行五级管理体制。

这里讲的级,表示选举产生的一级政权机关。

除此之外,还有省人民政府与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公署和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派出的区公所以及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派出的街道办事处。

另外,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2. (一)作为一般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指挥职能
协调职能
控制职能
(二)作为特殊管理活动的行政职能
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职能:防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

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

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科教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社会保障职能、人口控制职能。

3. (一)行政职能转变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围和发挥功能的领域做出适当的调整。

(1)我国政府职能的确立
我国政府职能的确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中央苏区。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新民主主义的总体思路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

随着政权的巩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深入,我国政府的行政职职能急剧膨胀,以致最终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职能的弊端。

职能庞杂,运行紊乱。

职能错位,政企不分。

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3)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改革。

(二)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中共中央文献较早出现转变职能一词的,是1985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并为党的十四大报告所确认。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指导,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和新举措。


4. (一)我国公务员的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我国公务员的义务: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5. (一)公务员绩效考核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辖权限,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工作绩效测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属公职人员在工作中的政治素质、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和工作成果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查与评价,并以此做为公职人员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培训和辞退等的客观依据的管理活动。

(二)作用:绩效考核是行政机关人力资源发展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它对健全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考核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是选拔优秀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考核在为行政首长依法管理公务员提供了保证的同时,也为公众依法监督公务员的行为提供了手段。

6. (一)所谓领导者素质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指构成领导者的各种内在要素,即使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还指这些要素、能力的现实状态,即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

也就是说,领导者素质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现实领导者的实际状态、水平和差距。

领导者素质与先天遗传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受它们的影响与制约,但主要是后天社会实践中自身努力的结果。

(二)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政治素质要求: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道德品质素质要求: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秉公办事的党性原则;诚恳待人,宽宏大量;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

文化知识素质要求: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身体、精神素质要求:要有健康的体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7. 行政决策的技术包括软技术和硬技术两种类型。

(一)行政决策的软技术:也称定性决策技术、主管决策技术。

行政决策的软技术是人们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综合运用逻辑、理论思维,通过对决策对象质的分析、判断,进行决策的技术。

特征:独立性、科学性、中立性、集体性。

内容: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的方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庙址“德尔菲”命名。

(二)行政决策的硬技术:也叫定量决策技术,是指根据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及预测所获得的信息情报,运用运筹学、统计学、数学、概率论、决策论、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等理论,建立决策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来求得决策方案及各种预期目的等技术的总称。

特点:数学化、模型化、计算机化。

8. (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从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向下级层层发指令,以控制和左右被管理者、影响管理对象的措施和方法。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
(2)经济手段:指行政机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行政执行顺利实施的方法。

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间接性。

(3)法律手段: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法规贯彻到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方法。

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4)思想教育手段:指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来引导被管理者按其预定目标努力完成行政任务的方法。

特点:渗透性、应变性、多样性、潜缓性。

9. (一)税收是指政府为筹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资金和政权机关运作的经费,依照法定的范围和标准,运用国家权力强制向公民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活动过程。

(二)税收制度是国家用以规范税收活动和行为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总和。

它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税收思想、原则和宗旨,是纳税人旅行纳税义务和政府行政机关行使税收征管权的行为规范,也是对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活动中形成的征纳关系加以固定。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和免税、法律责任。

10. (一)影响行政绩效的因素:
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国家财力有限;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最终建立和正常运作;经济发展失衡,增加管理难度。

政治因素:政治体制不完善,党政职能未完全分清;法制不健全,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不高。

文化因素:人治观念;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因循守旧的观念。

组织因素: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不协调;组织机构设置失衡,职能配置不合理,机构内部权责划分不明确;人事管理制度不科学。

技术因素:处理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程序;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参与式民主管理;技术方法陈旧,传统管理方法占主导地位。

(二)提高途径:实行行政制度现代化;实行行政观念现代化;实行行政运作现代化;实行行政设备现代化。

11. (一)涵义
行政责任制就是指为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计的一系列监督、控制和制裁制度。

(二)作用
通过法律、法规确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和行为规范。

在行政体系内部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分解,在各个层次、各个职位之间配置权责,建立合理的责任体系,保证政府向人民负责,官员向工作和职位负责。

在行政机关内部、其他公共权力部门和公共权力部门外部建立一整套监督、控制和制裁措施与方法。

(三)类型:
权力机关负责制:指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制度。

政党负责制:指各级政府向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负责的制度。

司法机关负责制:指我国以人民法院为核心的司法体系,根据宪法有权对行政责任进行司法控制的制度。

行政机关内部负责制:在行政体系内部,行政机关对上级机关负责,行政官员对领导负责的制度。

12. (1)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施的行政行为的监督。

(2)司法监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施行政行为的监督。

(3)社会监督:是指包括非官方的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

(4)自我监督:是指政府行政机关系统内部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

13. (一)我国行政监督的现状:
行政监督体系还不健全。

监督法规不完善。

专业监督的力量薄弱且人员素质不高。

被监督者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二)完善途径:
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行政监督的领导体制;保证专业监督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充实专业监督人员队伍;拓展人民监督的方式和途径;强化国家公务员的公仆意识。

健全行政监督法制:加快行政监督方面的立法;健全监督保障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保障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