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8份集锦》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做出的图象。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V甲=V乙,则m甲=m乙
B.若m甲=m乙,则V甲=V乙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2017年我国部分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模式,刷验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提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大概0.5m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验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C.一直向西移动D.一直向东移动
5.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7.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海底深度 D.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
C.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其光路都是可逆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发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发射定律
10.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前没有气泡
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
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
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密度为0.3×
103kg/m3,B的密度为0.5×103kg/m3.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Pa.为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将物体A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1叠放到物体B上,也可以将物体A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2叠放
到物体B上,则V1与V2之比为_____。
12.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13.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____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4.如图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这种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熔化的过程中它处于_____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温度不变,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吸热。
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上课铃敲响,小明听到了室外传来了李老师的讲话的声音,他是根据不同人声带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李老师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入小明的耳中。
16.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___的,图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巡航钓鱼岛的歼击机加油的情景,此时歼击机相对于加油机是
_____的。
三、计算题
17.一个质量为3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300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500g,求(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18.近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假期,小明同学乘坐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去黄山旅游,下表是G1619次高铁列车时刻表。
站次车站到时发车里程(km)
1 合肥南﹣﹣09:08 0
2 巢湖东09:29 09:31 70
3 无为09:4
4 09:46 105
4 铜陵北09:58 10:00 139
5 南陵10:12 10:14 173
6 泾县10:24 10:26 194
7 黄山北10:56 11:00 306
(2)途中G1619次高铁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
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四、实验题
19.如图,小明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秤他的文具盒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要测出文具盒的质量,他应该
A.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20.小华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2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cm,当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相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①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③该物质在CD段处于________ (填“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液态”)
23.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
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②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
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填写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4
12.虚像显微镜虚像
13.倒立变大不变
14.晶体 90 固液共存需要
15.振动音色空气
16.运动静止
三、计算题
17.(1)1000cm3;(2)1.2×103kg/m3
18.(1)170km/h;(2)400m
四、实验题
19.B
20.会聚 11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严重不在同一高度,像无法成在光屏上缩小照相机靠近
21.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40 不变不能虚
22.(保持)不变晶体液态
23.频率长低强振幅
24.v=s
t
刻度尺小 0.16 0.2 大变速大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320g,另一个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后质量是28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子的质量是40g B.水的体积是280cm3
C.瓶子的质量是120g D.酒精的质量是200g
2.用相同质量的铝、铁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铝球和铁球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C.铁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3.如图是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画面,拍摄的是合那高速公路的美景。
飞机在航拍时,如果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A.小于60mm B.等于60mm C.略大于60mm D.大于120mm
4.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5.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6.小王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和乙都是晶体
B.固体时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熔点比乙低
D.乙固体时的比热容比液体时小
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8.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图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D.图丁: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9.如图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纸板E、F可绕ON翻折,一束激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光AO在纸板E上发生漫反射
B.反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暗
C.入射光线AO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OB将逆时针转动
D.当纸板F向后翻折时,不存在光的反射,看不到反射光线
10.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
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二、填空题
11.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
将甲切去、乙切去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
12.如图所示,人的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13.小明用照相机拍照时,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使照相机离物体______ 一些。
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______。
14.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
(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5.“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中减弱噪声.
16.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三、计算题
17.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95kg,体积为8×10﹣3m3,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1)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的体积是多大?
18.某测量员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5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
四、实验题
19.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实验中使用的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橫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
(3)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用量筒量出部分盐水的体积V
C.将量筒内的盐水倒入烧杯内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中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会导致所测量盐水的密度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大小比物体________·
(2)如果想使上题中光屏上的像变小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3)实验中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如果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稍小的凸透镜,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光屏需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则光屏上成像的位置比没变短时成像的位置偏_______ (填“上”或“下”).
2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 D.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立(选填“正”/“倒”)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
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_____。
22.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时,小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而不是直接用冷水做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90 92 93 95 96 98 98 98 98 98 98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3.某中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吗?”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了实验,用到的器材有:耐高温的广口玻瓶或烧瓶、密封盖、小铃、细铁丝或棉线.如图所示:
(1)将瓶口紧密封盖,摇动小铃,_____听到铃声.(填“能”或“不能”)
(2)对烧瓶加热,密封瓶盖与瓶口间稍有空隙,经过一段时间,拧紧瓶盖并停止加热.冷却后,瓶内近似真空状态,再摇动小铃,比较听到的两次铃声的变化,可知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 B. C. D.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D D D D D A D
11.8:3 8:3 4:9
12.镜头;倒立
13.近 2 不变
14.(1)升华;(2)熔化
15.声源传播过程
16.25
三、计算题
17.(1)此球是空心的;
(2)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的体积是7.5×10﹣3m3.
18.55m.
四、实验题
19.零刻线处右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偏小把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会有水残留20.大左左上
21.(1)C;(2)倒立;实;(3)蜡烛离小孔近一些;(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22.缩短加热时间 98℃ B 不可行
23.能铃声变小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
24.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小于 EF C.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A.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为人工降雨的主要材料
B.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4.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的诗句,其中蕴含着不少的物理知识。
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漫反射现象
6.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7.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8.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9.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如图,将竹管制成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吹出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
10.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
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请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1)当V甲= V乙=50cm3时,对应有m甲=______,m乙=______。
(2)当m甲= m乙时,则V甲_______V乙(填“>”、“<”或“=”)。
(3)甲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2.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此时他患有_____眼,若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问题,则应该使眼球的角膜变_____。
13.周末,小明约小刚逛公园,看见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 形成的像.
(3)蜻蜓在距离平静水面 1m 高处以 0.8m/s 速度水平飞行,若以其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它的飞行速度是 _______m/s,小明和小刚他们看到蜻蜓在水中的“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
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
14.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者“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_________℃。
15.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_____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60次,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Hz。
16.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人急行穿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 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________ m处开始穿越马路.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问:
(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1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