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宣传资料整理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宣传资料整理手册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况 (3)
1.1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3)
1.1.1 古代农业(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3)
1.1.2 封建农业(公元前221年至1949年) (3)
1.1.3 近现代农业(1949年至今) (3)
1.2 农业产业现状与趋势 (3)
1.2.1 现状 (3)
1.2.2 趋势 (3)
1.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4)
1.3.1 农业现代化 (4)
1.3.2 乡村振兴 (4)
第二章农村经济改革 (4)
2.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2.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2.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5)
2.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
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5)
2.2.2 宅基地制度改革 (5)
2.3 农村金融创新与支持 (5)
2.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
2.3.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5)
2.3.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5)
2.3.4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6)
第三章农业科技推广 (6)
3.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6)
3.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6)
3.3 农业信息化建设 (6)
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
4.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7)
4.2 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 (7)
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8)
第五章农业环境保护 (8)
5.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8)
5.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9)
5.3 农业污染治理与防控 (9)
第六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9)
6.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9)
6.2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 (10)
6.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
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
7.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
7.1.1 优化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全覆盖。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组织设置,保证
组织在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覆盖。

(11)
7.1.2 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能力。

选拔优秀员干部担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1)
7.1.3 严格员发展和管理,提高员素质。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好员发展工作,加强
对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1)
7.1.4 创新建工作机制,提高建工作水平。

积极摸索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健全
建工作制度,保证建工作落到实处。

(11)
7.2 农村民主管理与监督 (11)
7.2.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民主决策。

加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
议等组织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1)
7.2.2 加强村务监督,规范村务公开。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加强对村
务工作的监督,保证村务公开、公平、公正。

(11)
7.2.3 深化基层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强化风廉政教育,规范基层干部
行为,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11)
7.2.4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
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11
7.3 农村法治建设与和谐稳定 (11)
7.3.1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
农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11)
7.3.2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建立
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12)
7.3.3 推进农村法治实践,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
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12)
7.3.4 深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
作,发挥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12)
第八章农村扶贫开发 (12)
8.1 农村贫困状况与成因 (12)
8.1.1 贫困状况概述 (12)
8.1.2 贫困成因分析 (12)
8.2 扶贫政策与措施 (12)
8.2.1 扶贫政策概述 (12)
8.2.2 扶贫措施 (13)
8.3 脱贫攻坚成果与经验 (13)
8.3.1 脱贫攻坚成果 (13)
8.3.2 脱贫攻坚经验 (13)
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3)
9.1 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现状 (13)
9.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 (14)
9.3 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创业 (14)
第十章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与经验 (14)
10.1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概述 (14)
10.2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14)
10.3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与推广 (15)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况
1.1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悠久,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文化。

从远古时期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精耕细作,再到近现代的农业科技革命,我国农业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1.1.1 古代农业(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耕作。

1.1.2 封建农业(公元前221年至1949年)
封建农业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如推广牛耕、水稻育秧、麦田套作等。

同时这一时期重视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1.1.3 近现代农业(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1.2 农业产业现状与趋势
1.2.1 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但同时我国农业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等。

1.2.2 趋势
(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未来,我国农业将逐步向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方向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比例将更加合理。

(2)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小农户,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3)农业产业链延伸。

农业产业链将向上下游延伸,农业与第二、第三产
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

1.3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

实施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3.1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物质装备。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3)经营管理。

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4)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3.2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兴旺。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2)生态宜居。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3)乡风文明。

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4)治理有效。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5)生活富裕。

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章农村经济改革
2.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激发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经营体制逐步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1.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1.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革,明确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2.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

2.2.2 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制度改革旨在规范宅基地使用权,保障农民住房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改革,规范宅基地审批、流转和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2.3 农村金融创新与支持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创新与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政策引导、金融创新,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3.2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创新与支持的基础。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水平,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2.3.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符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多元化融资需求。

如:农村小额贷款、农村扶贫贷款、农业保险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3.4 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新渠道。

通过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第三章农业科技推广
3.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主体:强化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创新合力。

(2)创新平台: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3)创新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创新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3.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针对农民需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3)推广适用农业技术:根据各地农业生产条件,筛选、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加强农业技术示范: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3 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具有重要作
用。

以下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

(4)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应用。

通过以上措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途径。

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应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种植业结构。

根据我国地域特点,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发展设施农业。

加大设施农业投入,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3)推广高效农业技术。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发展循环农业。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2 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
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是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发展定位。

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重点,避免同质化竞争。

(2)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手段,培育一批知名农产
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提升产品质量。

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4)拓宽销售渠道。

利用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途径,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农业产业链延伸是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应采取以下措施: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发展农业服务业。

拓展农业服务业领域,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

(4)推进农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五章农业环境保护
5.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支撑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

耕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沙化、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减弱。

(2)水资源短缺与污染。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3)生物多样性降低。

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农作物品种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4)农村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废弃物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5.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为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耕地保护。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土壤肥力,防止耕地退化。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农作物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

(4)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

推进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3 农业污染治理与防控
针对农业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与防控:
(1)化肥减量增效。

优化施肥结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

(2)农药减量控害。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

(3)农业废弃物处理。

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

(4)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业污染源监管,提高农业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6.1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村整体素质的关键。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1)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推进农村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农村学
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完善农村教育资助政策。

加大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6.2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旨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保障农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1)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

(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6.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养老金待遇。

(2)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

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力度,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

(4)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推动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7.1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是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对于巩固的执政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当紧紧围绕以下方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7.1.1 优化组织设置,实现组织全覆盖。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组织设置,保证组织在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全面覆盖。

7.1.2 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能力。

选拔优秀员干部担任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7.1.3 严格员发展和管理,提高员素质。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好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7.1.4 创新建工作机制,提高建工作水平。

积极摸索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建立健全建工作制度,保证建工作落到实处。

7.2 农村民主管理与监督
农村民主管理与监督是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与监督,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7.2.1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民主决策。

加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组织建设,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7.2.2 加强村务监督,规范村务公开。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加强对村务工作的监督,保证村务公开、公平、公正。

7.2.3 深化基层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强化风廉政教育,规范基层干部行为,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7.2.4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7.3 农村法治建设与和谐稳定
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7.3.1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法治意识。

深入开展法治宣
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7.3.2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7.3.3 推进农村法治实践,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加强农村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农村社会公平正义。

7.3.4 深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发挥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第八章农村扶贫开发
8.1 农村贫困状况与成因
8.1.1 贫困状况概述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和国家关注的重点。

虽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贫困状况依然存在。

农村贫困主要表现为收入水平低、生活质量差、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方面。

8.1.2 贫困成因分析
(1)地理环境因素: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地区,如高原、山区、沙漠等,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条件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水利等条件较差,限制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健康状况不佳,难以摆脱贫困。

(4)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农民收入来源有限。

(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贫困人口救助和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8.2 扶贫政策与措施
8.2.1 扶贫政策概述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扶
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

8.2.2 扶贫措施
(1)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教育扶贫: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健康扶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

(4)金融扶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信贷支持,助力扶贫产业发展。

(5)社会保障扶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口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8.3 脱贫攻坚成果与经验
8.3.1 脱贫攻坚成果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教育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8.3.2 脱贫攻坚经验
(1)坚持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2)精准扶贫,因人因地施策。

(3)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4)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5)汇聚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第九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1 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现状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表现为:一是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但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偏低;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培训需求迫切;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