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1、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安徽省)中考语文现代文分类汇编——记叙文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工、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 气氛;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④推动……情节的开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比照;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效果+ 外表内容(景物特点)+ 深层作用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 心情,……例如:此句运用了景物描写,传神地描写了夜晚的阴森可怕,烘托了 "我”当时害怕、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回家埋伏笔。
(三)描写一一侧面描写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
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2、侧面描写方法:对他人的语言、动作、反响的描写;对其他次要的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3、侧面描写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有利于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更具体,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节省笔墨,使得表达更精练,结构更紧凑。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PPT优秀课件
做题技巧: 1 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末尾句,抒情议论句) 含义,写出作者借助文章要表达的感情、观点, 所赞扬或所抨击的内容。 2 从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中,再结合自己的生 活体验,寻找文章的中心观点 3 写主旨一定要结合文章,语句要通顺、连贯、 完整。
(九)理解关键语句策略:
1 锁定关键词,分析修饰语。对它们解释 之后,再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 2 理解修辞格,透视其深意,若用比喻句, 还原其本体。 3 如果句子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人物有 两种行为,要逐一解释分析 4 结合上下文,多问为什么。
写作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选材剪裁(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是否得当) 行文结构(开头结尾、首尾呼应、前后呼应、 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等) 写作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 对比、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修辞的作用
染力。 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结构统一,互相映 衬,互为补充。 夸张 突出特征,极力表现。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反复 强调语气、强调内容,强烈抒情,富有感
(七)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 描写、说明
表达方式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 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 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我 要求休学一年。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 的泪泉,那是滋养生命的泉源,也是滋养民族 精神的泉源哦。
记叙文阅读
明确考点: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三 叙事散文_《儿子的一幅画》
【理情节】本文选取生活中的两件小事,表现了“我”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表达了“一定努力把爹做好”的决心。
【明线索】以“我பைடு நூலகம்对儿子的歉疚之情为线索。
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②儿子的画上只写了妈妈,思绪万千,妻子宽慰,让“我”决心当好父亲。
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
【悟主题】孩子的成长是短暂的,不能因为忙碌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否则,可能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的缺位。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8-记叙文阅读 03(知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3:记叙文阅读(三)(五大考点:文章思路记叙人称主旨情感表达方式写作特色)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梳理文章思路【考点分析】梳理文章的思路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梳理文章思路,要善于分辨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理清文章思路及整体结构。
阅读赏析时,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其次,要弄清情节内在逻辑联系,理解作者情节设计的用心。
好的结构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错综复杂而又连贯统一。
梳理文章思路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根据故事情节,补全相关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在方框内将情节补充完整。
3、纵观全文,“我”的情感(心理)发生了3次变化,请按顺序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4、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技巧点拨】阅读文章首先要理清文思、分清结构,这样文章的内容和思路也就清晰起来,为接下来更加深入地阅读品析奠定了基础。
答题时,要学会通过对文章语意层次的理解,抓“神”找“线”理清文脉;要关注文中起承转合处的描写,画线切割,还要养成着眼全篇的习惯,前后关联。
一、答题三部曲1.寻找线索、明确线索。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就能理清文章的结构。
找线索的方法:(1)抓标志。
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或地点方位标志的词语,文章线索常常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行踪)为线索。
(2)抓物品。
以物写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线索常常就是这个“物”,就是以“某某物”为线索。
(3)抓事情。
文章中写一件核心的事件,事件的发展过程就是文章的线索。
(4)抓细节。
反复出现的同一个细节(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种表情等)这些反复出现的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5)抓情感。
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语句及表达感情词句常常是文章的线索。
2.划出能表示线索的标志性语句。
(1)划出与线索中的人、物、事情发展的时间等有关系的语句;(2)划出能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看法变化的语句;(3)如果是线索表达不够直白的文章,一时找不出头绪来,可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得到启示,然后再去寻找。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篇一】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课题:品析语言课时:1课时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的有关知识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1.把握中心。
2.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四、指导与训练(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2分)(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湖南省长沙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4分)(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1、先举例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乔叶)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 知识讲解
题型解读一、记叙文火车上的故事尤今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
”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
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15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16分)永远的回程票包利民年少的他离家出走。
这是他思量再三,才做出的决定。
由于成绩不好,又和别人打了一架,回家后被父母严厉训斥,他便狠了狠心,揣了一百块钱,离开了家门。
到最近的一个城市,从火车上下来,口袋里的钱少了大半。
十五岁的他第一次独自出门,面对车水马龙,有一种不期然的恐惧。
可是不能回头,他咬了咬牙,走进那一片陌生。
买了一个面包一瓶水,填饱了肚子,便又买了张火车票,向下一个城市进发。
他觉得还是离家太近,再远些,可能就不想家了。
就这样辗转到了离家近千里的一个城市。
而他也惊恐地发现,钱已用尽,就是想回去,也没有可能了。
想自己找点活干,可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而且未经历过世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在街上走着,终于决定,即使要饭也不回去。
1后来,饿得实在不行,就向一个小吃部走去,豁出去了,先吃饱,再面对无钱付账的残酷。
他要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吃过后,却一下子决心失落,面对服务员的微笑,竟不敢说些什么,只是红了脸不知所措。
那个服务员姐姐说:“小朋友没钱了吧,没关系,这碗面不收你钱了,早点回家吧!”意外的情况让他一下子呆住,只是不停地说着“谢谢”。
晚上就睡在天桥下,幸好是夏天,没有寒冷之忧。
再次饿得不行,决定再去行险吃霸王餐,他知道,自己不会每次都遇见好心人。
可是也真是出乎意料,竟然真的是每次都遇到好心人,不是小吃部的老板心好,就是邻桌的客人善良。
他觉得别人能看出来自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要不然他们怎么都会劝自己回家呢?最后终于决定回家,他站在天桥下大喊着“我要回家”,可是却没有路费。
等他喊完,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竟意外地捡到了二百块钱,这真是让他喜出望外!他安心地睡了一觉,准备明天一早就买票回家。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激动2地向火车站走去。
可是到了售票厅,一摸口袋,那二百元钱竟不翼而飞!心一下子跌落进深渊里。
他欲哭无泪,可是回家的渴望已被点燃,再难熄灭。
最后他没办法,只好学那些以前常在车站见到的情景,小声地向来往的人乞求。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10篇例【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
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
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
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
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
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
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
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三.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四.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五.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六.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七.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八.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九.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十.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十一.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十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十三.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十四.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十五.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十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十七.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十八.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十九.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二十.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二十一.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二十二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二十三.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二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二十五.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二十六.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十七.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阅读议论文的知识要点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点,出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2、论据;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的不同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正确的最好验证;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事实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引用论证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道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常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结构;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结构,即“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模式;也有的议论文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这样的议论文较为少见;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并列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以表达方式的变化划分为“记叙——议论”两部分的结构等;5、语言;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祁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间、段间的联关和联系;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和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段落理解的基础;名段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又都是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所以对文中重点段落的阅读,搞清重点段落与其它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带动了对全文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的复习1、说明文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它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2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3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①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科学地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4说明的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5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①时间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②空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如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代表,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这符合人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6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十余种,写作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全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明方法:①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面前常用“比如”“例”“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③列数子用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④作比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例如人类的语言共三段,每段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仅以第1段为例,其中有说话与吃饭、走路的对比,对人类来说,这些都是平平常常的,但与别的高等动物相对比,又都是“极不平常”的,都体现了人类的特征;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⑤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⑥下定义下定义,往往用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达“某某是什么”,也可以用“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达;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又比如“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句话是解说语言的特征,也不是下定义;看来,解说、描述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括说明;⑦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⑧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比方;作用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往往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不是一定不变的;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2、说明文阅读的重点阅读阐释性说明文要注意其解说准确、明晰、有条不紊、笔调平实严谨的特点;阅读述说性说明文要注意其突出要点、扣紧中心、突出主线和笔调简洁明快的特点;阅读实用性说明文要注意其准确严密、简明易懂、重点突出的特点;1说明对象与特征的反馈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它要求对事物的特征作出直接的说明;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对特征的介绍或说明,一般不要求我们去作形象的描绘,或者发表什么看法;无论是事物性的说明文还是事理性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事理;正确地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①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要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一般地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②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对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③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着的位置;一般来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长关键句是我们迅速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④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语句,甚至在显着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⑤借助一定的说明方法反观说明特征;这实际上是从写作说明文的角度来反推的一种方法;因为作者要更好地说明某项事物的某个特征,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2说明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说明文中,作者常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的目的;说明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应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最基本的说明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的;它能给人以具体、充实、可感等效果;因为有些事物单靠文字作一般说明,仍只能给人一种粗略的印象和轮廓式的概念,这时,作者往往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以起到精当、富于启发性等作用,使抽象的事事变得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是各类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时出来数字的缘故,所以无论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说明文中都明显的、引人注意的,它有时又被称做“举做据”“举数字”等,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不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③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说明方法;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征、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往往可以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由难懂变为易懂,由模糊变为清晰,由抽象变为可感;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有时不易被人察觉,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几倍几分之一”“……大于……”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④其他的说明方法,还有打比方、分类别、引用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等;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3语言准确性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说明文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对说明文语言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形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①整体把握、理解词义,特别要注意同义词的选用;由于被说明对象的不同,在具体运用名词和术语时就要相当准确;我们在阅读和操练时就要联系对象及其特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注意推敲、体会其作用的选用,不可随意确定或武断否定,而要再三斟酌,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对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后才能酌定;②正确体会关键性词语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练与精当,还表现在修饰、限制、补充成分运用得好;我们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法知识,仔细领会作者的用词意图;一般充当这些成分的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连词,如“日本的石油运输绝大部分是从马六甲海峡通过的”“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蚕丝一般只有一英寸的二千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养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减音器’和‘吸尘器’”等,这些句中黑体词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换及其理由一类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较;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出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③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我们不防先看一下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的温度要低十几度”,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那是因为文中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再说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有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4说明顺序的了解和识别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说明文,总是循着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等,或者解说事理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阅读时,我们如果弄清了这些顺序,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022年中考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ppt课件(共25页)
1、考文意
通读全文,把握事件六要素
概括工主作要回内顾容 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人+事+结果(表述简洁、准确) 阅读例文(一),回答问题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安全工程师游绍峰在黑暗的废墟下经历了69小时被困后艰 难脱险。
1、考文意
概工括作主回要顾内容
➢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2、考描写
工人作物回描顾写 环境描写
动作
语言
描写
描写
心理 描写
描绘情态 揭示身份 反映心理 刻画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神态 描写
阅读例文(一),回答问题3:
肖像 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 段中要横线的句子。(2分)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描写了他清除压住双脚的石块的过程, 表现了他的理智与顽强。
2、考描写
工人作物回描顾写 环境描写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2 渲染环境气氛 3 烘托人物心情 4 烘托人物形象 5 揭示主题 6 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考顺序
➢ 插叙作用
4、考顺序
插叙作用
1 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
2 突出文章主题 3 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4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5 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文中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 根据典型事例把握人物性格
文中的××做了……+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概括人物形象
性格+思想品质+其他(外貌特征、地位等)
阅读例文(二),回答问题1: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我”是一个敬业负责、有慈爱之心、平等对人、尊重学生的人。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全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备考策略基本原则基于文体,打包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针对题型,提供路径,强化答题思路意识对应考点,积累术语,丰富答题语言基础答题的基本步骤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寻踪掠影——整合信息记叙文阅读1.概括能力: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要点;②针对具体语境提炼、摘抄、整合主要信息。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2.理解能力:①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②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及言外之意;③体会语言的思想感情;④理解句子在文章结构、内容上的作用;⑤理解标题的含义;⑥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以及文章的主旨。
3.赏析能力:①对有特色的语言进行赏析;②对文章写作特色、写作方法进行赏析。
4.感悟评价能力:①评价文章的人物、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②针对文章谈感想、谈思考启示。
③作批注,写点评。
一、概括题1.概括文章内容题:答题路径: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2.提炼、摘抄、整合信息题:答题路径:回归文本求答案: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提炼、整合关键句子进行答题。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1.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词语能否替换。
答题路径:①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②解释词义,用了X X词,能(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地(刻画出、表现了、说明了)……③不用(去掉、替换)这个词语,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不能体现出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的特点)2.品析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答题路径:用了修辞手法(若没有则不写)、描写角度,生动形象(准确、严密)地(刻画出、表现了、说明了)地写出了……特点3.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题路径:词语:①不能→②分别解释两个词语→③回答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这样安排顺序强调了、突出……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三、问句子的深层含义题答题路径:基本句意+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答题模版一、句式作用1.短句的作用:干脆利落,简洁明快。
2.短句独立成段:视觉上更醒目+突出强调内容。
3.重复的短句:突出强调。
4.对称的句子: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5.长短不一的句子:句式生动活泼。
二、标点作用1.句号的作用:语气舒缓。
2.①问号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
②连续问号的作用: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3.该用顿号却用逗号:逗号停顿时间长,起强调作用。
4.省略号作用:说话断断续续或沉默或思绪延续或给读者思考空间。
5.感叹号作用:强烈抒发情感/增强语气调自我反思。
标点符号的共性作用: 表达了的情感。
三、童谣/歌谣/诗歌作用1.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感(歌谣),具有可读性。
2.使文章增强文化韵味/意蕴 (童谣/诗词),具有可读性。
3.交代信息,丰富文章内容。
4.突出所写的特点。
5.表达人物的心情。
6.点明文章的中心。
7.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修辞作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五、环境描写作用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六、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第二部分答题套路一、词语赏析题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手、特、情。
没有手法的解题方法: 解释词语+分析词语作用+词语表达情感。
二、词语含义题本来义:词语的字面意思。
语境:词语在句子中直接体现出的意思。
表现义:词语表现出的目的意图、情感态度、精神品质。
三、句段作用题【结构上】首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万能作用);点明中心(首段中含中心句);文题照应(首段中出现题目);首尾呼应(首段尾端有相似相关语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中考阅读复习——记叙文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解
1.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用具体的形象化语言来表达抽象
的概念或情感。
比如,用“月亮”来比喻美丽的女孩子,用“夜色”来比
喻黑暗的心情等。
比喻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形象,更加有感染力。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特征和行为,使作品
更富有情感。
比如,把花儿说话、小河“欢快地歌唱”等。
拟人手法可以
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程度,突出作品中的其中一种意象或
情感。
比如,“他高的能看见飞机”、“我们玩得天昏地暗”,夸张手法
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吸引读者的效果。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突出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题。
比如,冰火两重天、鹰击长空,对比手法可以使作品更亮丽、丰满。
7.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使句子结构独特,给人以
新鲜感和强调的效果。
比如,“只见小溪边,几朵花簇拥着一群蝴蝶飞舞。
”倒装手法可以使作品的语言更富有变化,使句子更加凝练。
以上是记叙文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这些修辞手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和富于感染力。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增加阅读的乐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十、开放性试题的注意事项
1、中心明确:“谈”时要针对话题, “谈”的内容应 从原文出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 的情感。
2、条理清晰:“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 式(议论记叙相结合),使表达有条理。 3、注意细节: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词,注意 文字数量的要求。 4、积累材料:关注生活,广泛阅读,积累较丰富的材 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是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3)第三人称:以“他”叙事。不受时空限制,能 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五来自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及内容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
2)按空间变换划分
六、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一)掌握关键句子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三)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特殊含义 言外之义 深层含义
原则--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
分类: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
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 大的感染力。
九、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 抑)、伏笔、铺垫、渲染、铺排、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等。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 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 心或段落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请联系上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__解___赏__析___句__子__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2008柳州)
22.结合文段内容,理解第⑦段中“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 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这个语句的内涵。
3、复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题型。 2、学会理解分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句子,
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一、理解词语
中考真题展示
(一)关于理解词语的考查题型
《年年依旧的菜园》 (2010年柳州)词语的含义
20.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外祖父呼吸着真·正·的·空·气·,所以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
词语理解 常见题型归纳
A. 解释题 B.词语的指代题 C. 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题 D. 品味词语题
真题演练
写《雪一化就有路了》相关阅读题
解题思路:
1、联系词语本义 2、结合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
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3、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言外之意(如:比喻义、象征义等,用平
《骄傲的红薯》(2012梧州) 品味词语
20. 品味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加点词语,指出 其表达效果。 (1)_她__的__手__里__,_仍__然__稳__稳__地__抱·__着__那__个__保__温__桶__。_____________ (2)_她__躲__在__一__棵__树__的__后__面__,_偷·__偷_·_往__这__边__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___子___的__含___义_____
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 常见题型归纳
A. 句子的含义 B. 句子的作用 C. 理解赏析句子
真题演练
写《雪一化就有路了》相关阅读题
句子理解的解题思路:
A.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B. 从结构上看作用 C. 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X X”一词意思是……,文中 指……,起到了(表现了)……的作用。
小结
1、联系词语本义 2、结合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
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3、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词语的含义。 ▲注意言外之意(如:比喻义、象征义,用平实
的语言表达)。
答题模式:“X X”一词意思是……,文中 指……,起到了(表现了)……的作用。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2012年柳州) 解释题
21.文章第②段“头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在那颗星子下》(2007来宾) 词语的指代题
15.“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 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下些什么”一句中的“它”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句子
中考真题展示
(二)关于理解句子的考查题型 理解赏析句子
《品味时尚》(2011年柳州)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细节描写。 20.好的细节描写往往能画龙点睛。请简要分析所表现出的人物心
理。
(l)他们站在犀前,无措地望着我们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话说完,脸暗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题解
T2.(1)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病人”意思是身患疾病的人;文中指搬 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 谅的人;写出我的换位思考,表现了我对她的态度有 了软化。
(2)品析句子“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 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中划线的词语 答案参考:“久久”意思是长时间的;文中指我长时 间地站立;表现了我被了大娘的话深深触动,引发了 对自己的行为的反省,对生活的深思。
句子理解答题步骤
(1)辨析句子类别 常考句子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⑥富有哲理、情感的句子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 方式、情感哲理、句式、作用等)
实的语言表达)。
例: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1、回答本意:“聪明”原是“智力过人,心思 敏锐。”
• 2、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意思:在这里是反 语,应为“太幼稚,太不理解父亲”的意思。
• 3、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这句话体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悔恨 自己的幼稚无知,表明“我”现在才真正理解 了父爱,懂得了父爱。
《雨中》(2013年柳州)
22.找出一处父子俩感动“我”的细节,抄出句子,并做 简要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2013河池)
20.第(1)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 句子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睡眠都是安详的。如今他在他种过黄豆和玉米的土 地上安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覆盖着生长过茂盛植物的土地,白雪同样覆盖着为 耕种这些植物而死去了的人的灵魂,那些寂寞而宽厚的 ·· 依附着土地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的中考说明
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 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 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品的能力。
2、常见考点
•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 • 理解品析文中重要句子 • 理解文中重要段落的作用。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