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组成。

在构造算法时,也仅以这三种结构作为基本单元,同时规定基本结构之间可以并列和互相包含,不允许交叉和从一个结构直接转到另一个结构的内部去。

结构清晰,易于正确性验证和纠正程序中的错误,这种方法就是结构化方法,遵循这种方法的程序设计,就是结构化程序设计。

遵循这种结构的程序只有一个输入口和一个输出口。

结构化程序的概念首先是从以往编程过程中无限制地使用转移语句而提出的。

转移语句可以使程序的控制流程强制性的转向程序的任一处,在传统流程图中,用"很随意"的流程线来描述转移功能。

如果一个程序中多处出现这种转移情况,将会导致程序流程无序可寻,程序结构杂乱无章,这样的程序是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并且容易出错。

尤其是在实际软件产品的开发中,更多的追求软件的可读性和可修改性,象这种结构和风格的程序是不允许出现的。

为此提出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在讨论算法时我们列举了程序的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控制流程,这就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强调使用的三种基本结构。

算法的实现过程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这些操作之间的执行次序就是程序的控制结构。

1996年,计算机科学家Bohm和Jacopini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任何简单或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三种基本结构组合而成。

所以,这三种结构就被称为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也是结构化程序设计必须采用的结构。

结构化程序中的任意基本结构都具有唯一入口和唯一出口,并且程序不会出现死循环。

在程序的静态形式与动态执行流程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2.结构化程序设计
早期的计算机存储器容量非常小,人们设计程序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存储器开销,硬件的限制不容许人们考虑如何组织数据与逻辑,程序本身短小,逻辑简单,也无需人们考虑程序设计方法问题。

与其说程序设计是一项工作,倒不如说它是程序员的个人技艺。

但是,随着大容量存储器的出现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程序编写越来越困难,程序的大小以算术基数递增,而程序的逻辑控制难度则以几何基数递增,人们不得不考虑程序设计的方法。

最早提出的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其核心是模块化。

1968年Dijskstra在计算机通讯上发表文章[1],注意到了“结构化程序设计”,之后,Wulf主张“可以没有GOTO语句”[2]。

至1975年起,许多学者研究了“把非结构化程序转化为结构化程序的方法”,“飞结构的种类及其转化”,“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概念”,“流程图的分解理论”等问题。

结构化程序设计逐步形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切实可行方法的一门独立学科。

SP方法主张使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来嵌套连结成具有复杂层次的“结构化程序”,严格控制GOTO语句的使用。

用这样的方法编出的程序在结构上具有以下效果:
(1) 以控制结构为单位,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所以能独立地理解这一部分。

(2) 能够以控制结构为单位,从上到下顺序地阅读程序文本。

(3) 由于程序的静态描述与执行时的控制流程容易对应,所以能够方便正确地理解程序的动作。

SP的要点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思想,“独立功能,单出、入口”的模块仅用3种(顺序、分支、循环)基本控制结构的编码原则[3]。

自顶而下的出发点是从问题的总体目标开始,抽象低层的细节,先专心构造高层的结构,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分解和细化。

这使设计者能把握主题,高屋建瓴,避免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细节中,使复杂的设计过程变得简单明了,过程的结果也容易做到正确可靠。

独立功能,单出、
入口的模块结构减少了模块的相互联系使模块可作为插件或积木使用,降低程序的复杂性,提高可靠性。

程序编写时,所有模块的功能通过相应的子程序(函数或过程)的代码来实现。

程序的主体是子程序层次库,它与功能模块的抽象层次相对应,编码原则使得程序流程简洁、清晰,增强可读性。

在SP中,划分模块不能随心所欲地把整个程序简单地分解成一个个程序段,而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模块的根本特征是“相对独立,功能单一”。

换言之,一个好的模块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相对较强的功能。

模块的好坏,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两个指标从不同侧面而加以度量。

所谓耦合度,是指模块之间相互依赖性大小的度量,耦合度越小,模块的相对独立性越大。

所谓内聚度,是指模块内各成份之间相互依赖性大小的度量,内聚度越大,模块各成份之间联系越紧密,其功能越强。

因此在模块划分应当做到“耦合度尽量小,内聚度尽量大”。

结构化程序相比于非结构化程序有较好的可靠、易验证性和可修改性;结构化设计方法的设计思想清晰,符合人们处理问题的习惯,易学易用,模块层次分明,便于分工开发和调试,程序可读性强。

其设计语言以Ada语言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