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市生物高一(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南京市生物高一(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A.1/2,1/8 B.3/4,1/4 C.1/4,1/4 D.1/4,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子代可判断亲本基因型是TtAa和ttAa,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T_aa或ttA_)的概率为1/2,患两种病(ttaa)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原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
A、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A正确;
B、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B正确;
C、抑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C错误;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正确。
故选C。
3.下列对实验的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
B.实验中使用酒精——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
C.观察颜色变化——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
D.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发现史、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脂肪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
A.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采用了18O进行标记水和CO2中氧原子进行对比研究,所以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B正确;
C.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点睛】
熟悉课本中生物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前提。
4.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植株
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高度不育
C.玉米等高等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常常是植株弱小、果实和种子较小
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A正确;
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高度不育,B正确;
C、玉米是二倍体,它的的单倍体植株不育,无种子,C错误;
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D正确。
故选C。
【点睛】
要判断某生物是几倍体,需要先看该生物的来源,若是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为几倍体;若是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
5.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纯合致死现象
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棒眼、残翅,因此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3:1:3:1=(1圆眼:1棒眼)(3长翅:1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果蝇没有棒眼,说明圆眼和棒眼属于伴性遗传,亲本基因型可以用AaX B X b、AaX B Y表示。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由题意知,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C正确;
D、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 B X b、AaX B Y,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B X B、X B X 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D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子代表现型雌雄一致,如果在X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不同。
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D是生产者,A、B、E都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项错误;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生态系统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项正确,C项错误;F是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图文转换能力。
7.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保证染色体的稳定,和基因突变的概率无关,故A错误;
B.通过有性生殖继承了双亲中一半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
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进入了卵细胞中,细胞核DNA是各占一半,但细胞质DNA基本上是卵细胞提供的,故C错误;
D.在有性生殖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
于双亲的基因组合,故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在增殖过程中合成DNA和蛋白质所需原料都是来自于宿主细胞,即细菌,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增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下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图1所示变异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图2所示变异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称为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图b所示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图a所示变异为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而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可能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若图1中①②染色体携带相同基因而非等位基因时,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不会改变生物性状,C错误;
D、图2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发生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1所示的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
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一条21号染色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正确;
②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错误;
③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错误;
④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1条21号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④。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
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做法是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③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研究遗传方式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步骤:
【详解】
研究遗传病的有关信息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发病率,并在患者家系中通过分析前后代的表现型来判断遗传方式,所以正确的方法是①④,故选D。
12.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1∶1∶1∶1 B.3∶1∶3∶1 C.2∶2∶1∶1 D.9∶3∶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所示,F1中圆形和皱形的分离比为3:1,黄色和绿色的分离比为1:1,又因为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故双亲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故F1中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和YyRr,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
【详解】
F1中的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和YyRr,绿色皱粒基因型为yyrr。
且YyRR:YyRr=1:2。
所以F1中黄色圆
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故后代有黄色圆粒豌豆YyRr,比例为11211
1
23323
⎛⎫
⨯⨯+⨯=
⎪
⎝⎭
;黄色皱粒豌
豆Yyrr,比例为1211
2326
⨯⨯=;绿色圆粒豌豆yyRr,比例为
11211
1
23323
⎛⎫
⨯⨯+⨯=
⎪
⎝⎭
;绿色皱粒豌豆yyrr,
比例为1211
2326
⨯⨯=;故F2的性状分离比为2:2:1:1,C选项正确。
13.下列有关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B.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环境会影响表现型。
【详解】
A、基因型相同,由于环境的影响,表现型可能不相同,A错误;
B、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如DD均为高茎,B正确;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C正确;
D、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D正确。
故选A。
14.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C.基因突变D.迁入与迁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随机交配不会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A正确;
B、自然选择会淘汰很多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因此会丢失很多基因,所以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是有影响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往往突变为它的等位基因,所以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错误;
D、迁入、迁出会改变种群基因库,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遗传平衡的理解:若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种群的雌雄个体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有突变、迁移、选择、遗传漂变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D错误.
故选C.
16.关于群落的结构,错误的是
A.竹林中的竹子高度差别不大,所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不同的鱼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答案】A
【解析】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竹林是种群,A错误;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B正确;不同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生物种类和密度不同,是因为水平方向上地形、酸碱度、湿度和光照的影响,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忽略群落结构的概念是在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的现象。
17.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不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缺失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最前端--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
【详解】
A、基因中缺少1个核苷酸对,在缺失点之前的部分可以合成蛋白质产物,故A错误;
B、基因中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若在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经转录后,在信使RNA上可能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翻译过程在基因缺失位置终止,故B正确;
C、信使RNA上可能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使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故C正确;
D、基因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使信使RNA上从缺失部位开始向后的密码子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蛋白质中,在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18.研究发现,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X完整的空间结构在核糖体上形成
B.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可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C.EGFR信号可能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
D.癌细胞分裂时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均正常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A.蛋白质完整的空间结构不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形成的,A错误;
B.据题意可知,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B错误;
C.由题干可知,癌细胞对EGFR信号依赖性发生异常,细胞分裂速率会加快,意味着EGFR信号可能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C正确;
D.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均不能正常表达,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题目中已知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也就是说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能促进癌细胞的分裂增殖。
19.下面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均作用于② 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答案】B
【解析】该基因不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也有可能在线粒体或叶绿体DNA上,A错误;已知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则C=G=30%,所以该基因的每一条核苷酸链中及整个双链中(A+T)/(G+C)的比例均为3:2,B正确;图中①部位是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②部位是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C错误;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一半含14N,一半含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的14N,所以含15N的DNA分子占2:8=1/4,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20.蜗牛壳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完全显性。
某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20%,无条纹个体占24%。
若蜗牛种群内随机交配得到F l,F1中A基因的频率为
A.48% B.56% C.20% D.44%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在某地区的蜗牛种群内,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0%、56%、24%,并且在随机交配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20%+1/2×56%=48%,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某动物直毛(A)对卷毛(a)为显性;黄色毛(B)对白色毛(b)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黄色毛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黄色毛。
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两只黄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只写毛色有关基因),子代白色毛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足够多的直毛、白色毛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要选育出纯合卷毛、白色毛的雌性个体,请简要写出其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子一代中选择出卷毛、白色毛的雌雄个体。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二代中只出现卷毛、白色毛个体,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卷毛、白色毛的雌性个体。
【答案】雄性Bb,雌性BB 雌性选择多对直毛、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选择子一代中的卷毛、白色毛雌性个体分别与多只卷毛、白色毛雄性个体杂交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直毛基因型为AA或Aa卷毛的基因型为aa;BB为黄色毛,bb为白色毛,Bb在雄性中表现为黄色毛,在雌性中表现为白色毛。
【详解】
(1)亲本雌性黄色毛基因型为BB,雄性黄色毛基因型为B_,后代出现了白色毛个体(Bb或bb),则亲本雄性黄色毛基因型为Bb,因此后代白色毛基因型为Bb,性别为雌性。
(2)根据题意分析,直毛、白色毛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_bb或A_Bb,需要选育的纯合卷毛、白色毛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bb,因此第一步应该选择多对直毛、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从子一代中选择出卷毛、白色毛的雌雄个体。
第二步选择选择子一代中的卷毛、白色毛雌性个体分别与多只卷毛、白色毛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二代中只出现卷毛、白色毛个体,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卷毛、白色毛的雌性个体。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尤其是Bb在雌雄性中的表现型是不同的,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2.某植物有白花和红花两种性状,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植株花的细胞中无色素合成时,表现为白花。
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
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
已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中,存在致死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基因存在的致死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现将F1中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单株收获白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既有白花植株又有红花植株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答案】A基因纯合的个体致死(或答“AA的个体致死”)AaBb aabb 5 1/5 2/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植株花的细胞中无色素合成时,表现为白花。
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会抑制基因A 的表达,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A-bb,而aa--、A-B-均表现白花,F1中的红花植株(A-bb)自交,后代中红花
(A-bb):白花(aabb)=2:1,说明AA纯合致死。
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由于aa—的白花植株自交不会出现红花,所以可推出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红花基因型为A-bb,F1中的红花植株(A-bb)自交,后代中红花(A-bb):白花(aabb)=2:1,可说明AA纯合致死。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由于aa--的白花植株以及- -BB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红花,且AA纯合致死,所以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F1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中白花基因型为aabb。
(3)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到的F1中由于AA纯合致死,所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2÷(2+4+1+2+1)=1/5。
(4)将F1中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单株收获白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由于只有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红花和白花,其它基因型的白花自交后代均为白花,所以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既有白花植株又有红花植株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所占的比例是4÷(2+4+1+2+1)=2/5。
【点睛】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判断A-bb表现红花以及根据2:1判断AA纯合致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3.蔗糖是一种不具有还原性的二糖,在蔗糖酶催化下能水解产生单糖。
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向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混合并保温,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酶浓度对渗透装置渗透压的影响):
(1)若向保温后的混合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双缩脲试剂,会呈现_______反应;若滴加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会出现_______。
影响蔗糖酶活性的环境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_等,酶改变反应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U型管和半透膜制成渗透装置,在U型管的一侧装入蔗糖溶液,另一侧装入等体积的清水,一段时间后两侧液面高度差为△H并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随后,在清水侧滴加2〜3滴蔗糖酶溶液,△H几乎没有变化,而在蔗糖溶液侧滴加2〜3滴蔗糖酶溶液,△H先变大,后逐渐变小,最终两侧液面保持水平。
①实验中清水液面下降,U型管两侧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的条件是__________。
整个实验中,能透过半透膜的分子有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