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表形态的塑造
化小,C错。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3—4题。

3.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答案】3.B 4.B
【解析】3.读图乙,碎屑物质形成沉积岩,
④是沉积岩。

沉积岩可以转变成岩浆或变质岩,对应①、③,所以②是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根据箭头方向,所以①是岩浆。

③是变质岩。

材料所述,图甲是花岗岩,对应数字是②,B对。

4.读图,结合材料,图甲的地貌是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后来地壳抬升,被外力风化剥蚀、侵蚀,然后碎屑物被搬运走。

B对。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的差异()
6.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5.B 6.C
【解析】5.据图中植被类型可以知道在①以上的地方分布针叶林,降水不会丰富,所以水能也就不丰富,A错。

图中②在山坡的坡脚处,又是河流流经之地,因此在处山口位置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可能形成山前冲积扇地貌,B正确。

大陆东岸有梅雨季节的地方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同一纬度也没用针叶林出现,所以图示区域不会有梅雨天气出现的,C错。

从③到④的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的是垂直地域分异的差异,故D错。

6.从图中可以看出来a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b处地质构造是向斜,根据书本知识可知背斜下面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在向斜下面分布着地下水,对于不同的资源可以知道在背斜下面最可能是瓦斯爆炸,在向斜下面最可能是透水事故。

故选择C。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7.约特干古城遗址文化层深埋于地下的原
因是
①板块断裂地层下陷②河流泥沙沉积③风沙沉积④冰川冰碛物堆积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8.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B.2019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D.距今7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答案】7.C 8.B
【解析】7,约特干古城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此外,约特干古城位于盆地南缘绿洲,有流水沉积作用。

8,根据底层坡面线变化情况可得到。

风化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大类,其中生物在物理和化学风化中起到主要作用。

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②到①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减弱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0.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答案】9.B 10.B
【解析】9.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温带升高,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图中从②到①气候由湿变干,生物变的稀少,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逐步增强,A错;从②到③气候由热变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 正确;从③到④,气候由湿变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C错;从④到①,气候由冷变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D错。

故选B正确。

10.气候越湿,温带越高的地方,生物量越多,地表的风化壳越厚;②地湿热,风化壳最厚。

选B正确。

下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
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B.0.5cm/s C.0.7 cm/s D.30 cm/s
12.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颗粒直径(mm)
河流流速(cm/s)
P 0.02 200
Q 20 7 A.侵蚀搬运B.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D.搬运侵蚀
【答案】11.C 12.C
【解析】11.由图示可以看出:搬运直径为0.1mm颗粒,河流的流速0.7—30cm/,即最少是0.7cm/s。

选C正确。

12.P的颗粒直径(0.02mm),河流流速(200cm/s),侵蚀速度大,所受外力应是侵蚀为主;Q的颗粒直径(20mm),河流流速(7cm/s),河流的降速度大,所受外力为堆积。

故选C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缅甸翡翠主产区分布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缅甸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而形成。

清代,主要是人工在旱季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下右图),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被加工、销售。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过程。

【解析】乌龙河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

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答案】(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后经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地壳运动,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
14.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左侧为甲地景观
图。

材料二:图中甲处除了零星生长在沙丘脚下和岩石中的一些仙人掌和沙棘外,难以再看到绿色,只有一片片沙漠和奇形怪状的白色和红色岩石。

这不免让人想起月亮表面,这片土地就是举世闻名的“月亮谷”。

(1)比较分析材料一图中A、B两段河流在流量、汛期上的差异。

(2)分析材料二中月亮谷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

【解析】(1)A河段位于内陆降水少,有沼泽的调节,因此A河段径流量少,汛期晚。

(2)干旱是形成月亮谷自然景观的根本原因,要从气候干旱开始、结合降水、风化、风力侵蚀植等情况进行分析。

【答案】(1)A河段径流量小于B河段,因为A河段距海较远(或B河段距海较近),A河段降水量较少(或B河段降水量较多)。

A河段汛期洪峰滞后于B河段,A河段有沼泽,沼泽有调蓄水源功能。

(2)地处内陆,同时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风力作用强,所以形成植
被稀疏,沙漠广布,风力地貌广布的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