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2、最终产值:在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凡是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
产品,叫做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两种产品之间直接消耗关系的数量表现,又叫技术系数,记aij为直接消耗系数,
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总产出所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

4、国民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获得的原始收
入的总和。

5、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以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流量为核算对象,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
各个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部门间资金的流量与流向和资金余缺调剂的情况。

6、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用于平衡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资
产,它包括黄金、外汇等。

7、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指对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
该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8、购买力平价:就是按照基准国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来确定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购买力。

3.公共消费支出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

4.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际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3.消费率是最终消费支出额与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

即: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4.金融资产是经济资产的组成部分,指以金融债权(如通货、存款、贷款等)货币黄金、国际贷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

5.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

一,名词解释
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之和。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就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不包含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净额。

3、国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全部收入。

4、完全消耗系数:指增加某一部门单位最终使用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各部门货物和服务的数量。

5、资本形成总额:指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加存货的净变动额,包括固定
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6、净金融投资:它反映机构部门或经济总体资金富裕或余缺的状况。

它是金融资产的增加额减金融
负债的增加额之后的差额。

7、储备资产:是指一国金融当局用于平衡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干预国际金融市场的资产,它包括
黄金、外汇等。

8、购买者价格:是从购买者角度进行的估价,是购买者获得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1、经济利益中心:就是拥有一定活动场所,长期(通常为一年以上)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的单位。

2、国民经济生产总量:就是用货币额表示的一定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所有生产单位或部门的全部生产成果。

5、产品比例系数:记d ij为产品比例系数,表示第j部门生产的第i种产品在其总产出中所占的比重。

6、资金流量核算:是指以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流量为核算对象,系统地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部门间资金的流量与流向和资金余缺调剂的情况。

8、劳动力资源总数:是指人口数中符合劳动年龄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2、国内生产净值:就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不包含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净额。

4、完全消耗系数:是两种产品之间完全消耗关系的数量表现。

记b ij为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全部数量。

5、部门消耗系数:记c ij为部门消耗系数,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混合”产品或单位总产出所消耗的第i 种产品的数量。

6、金融交易:是指机构单位之间和机构单位与国外之间引起金融资产所有权变化的交易,包括与金融债权的产生和清偿有关的所有交易。

7、购买力平价:就是按照基准国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来确定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购买力。

8、失业人口:一般是指在某个劳动力统计时期内,达到劳动年龄,又具有劳动能力,当前尚无工作,想参加社会劳动获取报酬,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二、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中间消耗?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3.简述公共消费的含义及其分类。

4.什么是资本转移?资本转移包括哪些内容?
1.(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

(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

(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

(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
(1)小型工具。

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3.公共消费由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组成,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其中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是主要部分。

(1)按照职能划分,公共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和福利、体育和娱乐、文化等方面。

(2)从受益对象考虑,化共消费支出要区分为用于居民的和用于公共服务的两部分。

4.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并影响到交易者双方或一方资产负债存量的转移。

资本转
移包括下述内容:(1)资本税缴纳;(2)政府对各机构单位或国外拨付的用于这些单位获取固定资产的款项和实物;(3)其他资本转移。

2核算居民消费支出应注意哪些问题?
2.答:核算居民消费支出总量,通常要就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进行。

具体应注意:
(1)核算消费支出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2)消费支出既包括直接购买支出,也包括虚拟购买支出。

3.简要说明什么是生产资产,它有哪些分类?
3.生产资产又称可再生资产,是指作为生产过程的产出而存在的资产,由各年未被消费的产出积累而成,当其消耗或毁损后,可由生产过程再次复制。

生产资产可进一步区分为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三类。

1、国民经济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如何分类?
(1)产业部门分类。

就是按照从事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对产业活动单位所作的部门分类。

可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

(2)机构部门分类
就是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对机构单位所作的部门分类。

可分为五个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

(3)产品部门分类
产品分类的对象是产品。

不同性质的产品,归入不同的产品部门。

产品部门分类主要应用于投入产出核算。

2,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要原则
国土原则:是以一国(地区)领土作为计算范围,凡是发生在本国(本地区)领土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不管由谁经营,产品归谁所有,一律计入本国的生产成果;反之,超出本国范围以外的生产活动,即使是本国居民或利用本国资金进行的生产活动成果,也不予计算。

国民原则:是以国民为主体计算生产活动成果。

凡是本国国民经营的生产活动,不管是在国内或国外,其生产成果都要计入本国生产;相反,外国国民在本国经营,其生产成果不应计入本国成果,应该计入国外生产。

3,简述资金流量表与金融账户的异同
金融帐户和资金流量表都是核算货币资金涌动的工具,他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从登录的原则方法上看,两者完全一样,都是以净额和合并数据为记录基础,都按复式记账原理登录。

(2)从核算的对象内容上看,狭义的金融交易核算在核算范围和核算对象内容上与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完全相同,广义金融交易核算再加上实物分配等内容,便与资金流量核算范围四相当。

(3)从功能上看,资金流量表具有更强的综合分析功能,金融帐户则具有更强的专业分析功能。

总之,二者在众多方面有着很多重叠,但又各具特色,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善的资金流量核算。

4、什么是国外账户,它有哪些特点
国外帐户是指从国外角度设立的,用来反映一国对外交易状况的一套帐户体系。

国外帐户具有以下特点:
(1)帐户是立足于国外编制的;
(2)采用与国内核算相同的核算结构;
(3)不与特定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4)与国内机构部门帐户之间有着对应关系。

二、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是什么
(1)能从数量上描述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全貌,提供宏观决策所需信息。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过的核算数据可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的宏观调控,实现科学决策和管理。

(3)推动统计和其他核算的现代化。

2、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总量指标有哪些
答:(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产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

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

3、简述资产负债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1)资产,按其是否具有金融性质,可区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

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2)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情况或可否再生可划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两大类。

其中,生产资产又可以划分成固定资产,存货,其它生产资产。

(3)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以金融债权,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公司股票等形式存在的资产形式。

4、简述国外账户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在常住单位定义、交易的估价和记录时间原则等方面是一致的;它们都利用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定义常住单位;都利用市场价格,即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作为交易的主要的估价原则;都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录时间的原则。

不同点:两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国外部门帐户站在国外的角度,而国际收支平衡表则站在国内的角度;
两者记帐规则不同。

1、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要原则
国土原则:是以一国(地区)领土作为计算范围,凡是发生在本国(本地区)领土范围内的生产活动,不管由谁经营,产品归谁所有,一律计入本国的生产成果;反之,超出本国范围以外的生产活动,即使是本国居民或利用本国资金进行的生产活动成果,也不予计算。

国民原则:是以国民为主体计算生产活动成果。

凡是本国国民经营的生产活动,不管是在国内或国外,其生产成果都要计入本国生产;相反,外国国民在本国经营,其生产成果不应计入本国成果,应该计入国外生产。

2、资金流量核算的原理
各部门形成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首先用于消费,余额为储蓄,储蓄再用于投资。

在储蓄用于投资后,一些部门资金有盈余,形成资金供给;一些部门资金有缺口,出现赤字,形成资金需求。

这就必然引起资本流动,调剂资金余缺:盈余得以借出,获得金融资金;赤字得以弥补,承担金融负债。

因此,全社会储蓄与资本转移之和,必然恒等于资本形成总额加净金融投资。

3、进行国际收支核算应遵循的标准
(1)国际收支核算的主体标准:是指在国际收支中,划清国内和国外的界限,国内是指本国的常住单位,国外是指本国的非常住单位。

凡是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的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

(2)国际收支核算的记录时间标准:是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和使用权实际位移的时点,或是发生债权债务的时点。

(3)国际收支核算的计价标准:国际收支中要求统一按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交易时的市场价格计价。

国际贸易中,一般都区分离岸价格和到岸价格,国际收支中对于货物,要统一按离岸价格计价,对于运费和保险费等,则记录在服务项目下。

(4)国际收支核算的货币折算标准:依据货币的稳定性来选择记帐货币,当本国货币币值不稳定性时,最好选用币值比较稳定的外币作为记帐单位,在我国的国际收支核算中,是用美圆作为记帐单位的。

4、简述购买力平价的概念和意义
购买力平价:就是按照基准国单位货币实际购买力来确定不同币种之间的货币购买力。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将本国货币表示的支出换算成共同货币单位,在各国间进行物量比较。

购买力平价可以把本国货币总量换算成可以比较的共同货币单位。

从购买力平价推导出的全国价格水平是跨国的空间减缩指数,它在使本国货币计算的现价和不变价数据过度到一套国家间的国际核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20分)
1、资金流量核算的概念及核算对象是什么?
资金流量: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的流动形成了经济流量中所谓的资金流量。

资金流量核算以社会资金运动和收入分配流量为核算对象,具体指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费、投资和资金融通等活动中的收入与支出,包括这些活动中的货币资金和实物分配体现的资金,但不包括生产活动的资金。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帐户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在常住单位定义、交易的估价和记录时间原则等方面是一致的;它们都利用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定义常住单位;都利用市场价格,即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作为交易的主要的估价原则;都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记录时间的原则。

不同点:两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国外部门帐户站在国外的角度,而国际收支平衡表则站在国内的角度;两者记帐规则不同。

3、简述价格和物量核算的意义。

1、可以从整体上检验数值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可以推导出核算中某些重要平衡项的价格或物量值。

3、可以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在同一时期内的价格和物量水平。

4、可以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波动和增长进行系统和详细的分析。

4、环境保护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环境污染与治理统计。

2、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统计
3、环境保护支出统计。

4、环境保护效益统计。

5、环境资产的变动统计。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核算单位是如何定义的?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采用的基本核算单位通常有两种:
(1)基本单位: 是指在一个地点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生产单位,通常可称为产业活动单位。

一个基本单位应该就是一家工厂、商店、或一个办事处、服务部,但实际上现在仅从事单一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已很少了,极大部分企业除了从事一种主要生产活动外还要兼营其他的生产活动,这就需要将企业按不同的生产活动性质尽量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单位,以满足分析和观察不同生产活动的规模和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的需要。

我们通常所说的按三次产业分类,就是按基本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2)机构单位: 是指拥有产权、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及核算盈亏、有权同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独立帐户的经济实体。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机构单位通常可理解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所有机构单位的集合就是机构部门,由于不同的机构单位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相同,因此设立机构部门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属于同一类经济活动与货币收支活动性质的机构单位结合在一起,以观察不同经济职能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

国家规定,每十年内,逢1,6年份进行全国基本单位普查。

1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宏观分析指标有哪些?
宏观统计分析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的实证分析。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指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效益状况进行分析。

规模与水平分析指标:
(1)国民(国内)生产总值
(2)人均国民(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国内)生产总值=国民(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
(3)国民可支配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十储蓄总额
结构分析指标:
(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国内生产总值的各要素构成
(3)国家、企业和居民在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分配关系
(4)消费与积累的比率
效益分析指标:
(1)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平均人数
(2)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投资效果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额
(4)增加值率
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
(5)增加值利税率
增加值利税率=(利润十税金)/增加值
(6)资金利用效益
每百元资金创造的增加值=增加值/资金平均占用额×ioo
其他比率关系指标:
(1)财政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2)外贸出口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3)银行存款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内生产总值为何不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但同时应看到,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以单一指标进行评价和判断是片面的。

国内生产总值只能区映生产环节的运行情况,而不能完整、科学地区映全社会的收入与支出、投资与消费以及居民生活变化和价格变动等情况;同时,也不能反映对外投资的收益情况。

因此,必须建立涉及国民经济整个运行过程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的正确结论。

根据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旦映经济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也称为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等。

——一反映居民收支和生活水平指标: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支出、居民购买汽车住房等耐用品占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及居民储蓄存款等。

——一居民生活质量指标: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城镇人均绿化面积、儿童入学率及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等。

——一反映社会投资指标: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存货增量及社会可供积累率等。

——一反映价格变动指标:如通货膨胀率(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房地产业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工业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