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一、大地与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与季节的关系
3.地球的倾斜与赤道气候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特点
2.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差异
3.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的形成原因
三、作用于地表的力量
1.重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
2.内力与地壳运动:地震、火山与构造运动
3.外力与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
四、水资源与地理环境
1.水的分布与特点
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水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带的特点
五、气候与气象
1.气候区划与气候因素
2.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气象要素与天气预报
六、生态环境与保护
1.生态系统的构成
2.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
七、经济地理
1.土地资源与农业
2.矿产资源与工业
3.交通与通信的发展
八、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分布
2.城市化与城市规模
3.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九、旅游与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业的发展与影响
3.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十、地理技术与信息管理
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2.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获取
3.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
以上是初中地理的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地形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四季变化的原因-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3. 气候和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压和风系- 降水和云彩4. 水文地理- 水文循环- 湖泊和河流- 海洋和海洋地理5.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6. 自然灾害- 地震和火山- 飓风和台风- 洪水和干旱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农业和农业地理- 工业和工业地理- 贸易和交通3. 城市地理-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城市规模和功能-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语言和宗教- 传统和现代文化-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国家和政治地理-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污染和资源消耗- 能源和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地理工具和技术1. 地图和地图投影-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制图和测量技术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3. 地理实验和调查-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地理模拟和预测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2. 地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规3. 地理与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供需- 能源开发和利用- 农林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 地理与城乡发展- 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地理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多变的天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多变的天气多变的天气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天气状况。

七年级地理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期末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二、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二、地球的组成和结构1.地球的形状与尺寸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球的表面特征:陆地、海洋和大气三、地理坐标和地球的运动1.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季节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四、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的水循环2.淡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3.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五、世界地图与地理区域1.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水系、政治边界等2.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大洲、国家和地域3.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六、中国的地理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中国的地形和地势3.中国的气候和植被4.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治措施七、人口与人口迁移1.人口数量和分布2.人口增长和控制的因素3.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和影响八、城市与乡村1.城市的特点和功能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3.乡村的特点和农业发展九、资源与环境1.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类型和分布2.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十、旅游与交通1.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2.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以上是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的提纲,建议根据提纲逐一复习每个知识点,理解概念并重点记忆关键信息。

另外,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使用地图和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试卷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祝你取得好成绩!。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初一地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的范围: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分区与国家: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4、地形特点:一是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5、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发射状流向海洋。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但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年际变化也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第3课人口最大的大洲1、各大洲人口数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六国在亚洲。

3、各大洲人口增长率: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4、亚洲人口分布: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5、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1、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日本是唯一发达国家,其它为发展中国家。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3篇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3篇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优秀3篇地理七年级复习提纲篇一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全册)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全册)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
足、土壤肥沃 等。
(3)聚落分布与环境:在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 地区,聚落密集;
在高山、荒漠、雨林、高纬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聚落形态与环境:在平原地区,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呈 团块状 。
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3、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空间)
(1)通常,用 等温线 图来表示气温的分布;用
(2)根据等温线图上气温的分布,判断南北半球:
等降水量线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北半球气温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南半球气温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10℃

15℃

20℃
山峰
等高线闭合 等高线向海 等高线向海 两个山峰之 内高外低 拔低处凸出 拔高处凸出 间的过渡
多条等高 线重叠
2、陆地表面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注意区分地.形.类.型.和山.体.部.位.)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海拔高度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200~500 米 200 米以下
不确定
地面起伏
边缘陡峭 内部平坦
八、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 短时间 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变化;
气候是 多年 的天气平均状况,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天气符号:
风向:是指风的 来向 。
2、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时间)
(1)通常,用 气温曲线图 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 午后 2 时 气温最高; 日出前后 气温最低。

七年级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友谊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七年级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提出证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地球是个球体: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站得高,看得远。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二)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学案P8例1)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一、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研究地理的方法: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图表分析、资料调查等
二、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地球的运动和影响
3.地球的地理区划
4.地图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
四、自然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五、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2.人口增长与调控
3.城市的发展和特点
4.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六、农业与农村
1.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2.农业区划和耕作方式
3.农村的特点和变迁
七、工业与交通
1.工业的类型和布局
2.交通的分类和影响
3.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地理因素的影响
八、商业与旅游
1.商业的发展和特点
2.旅游的类型和影响
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现状
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十、地理学科素养
1.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2.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意义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扩充。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习题集,通过回顾
重点内容、解答问题和做一些实际操作来提高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

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个有点发福的大胖子!-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这数字记不住也没关系,大概知道地球老大个就行了。

2. 纬线和经线。

- 纬线:横着的那些线,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

- 经线:竖着的线,形状是半圆,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地球自己绕着地轴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一圈是一天。

这就有了白天黑夜。

- 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转一圈是一年。

于是就有了四季变化。

4. 地图的阅读。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 方向:一般定向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二、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板块运动。

-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

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三、天气与气候。

1. 天气。

- 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2. 气候。

-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天气预报。

- 看天气预报,能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好提前做准备。

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都会影响气候。

四、居民与聚落。

1. 人口与人种。

- 世界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但不同地区增长速度不一样。

七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大多是从中部发源,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3、亚洲的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六个。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是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5、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6、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构成。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富士山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

7、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对外依赖严重。

日本从外国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8、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10、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1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12、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3、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是每年的6~9月,吹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旱季为10月到下一年的5月,吹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季风影响,印度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14、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15、加尔各达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印度的软件工业、核技术和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6、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被公认为欧洲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本概念
1.地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4.地质构造和板块运动
5.地球的层次结构
二、地球的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类及分布
2.世界主要河流及特点
3.中国主要河流及特点
4.全球主要湖泊及特点
5.世界主要海洋及特点
6.中国主要海洋及特点
三、地球的人口资源
1.世界人口总量及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中国人口总量及分布特点
5.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四、地球的气候资源
1.气候的形成原因
2.世界气候带的划分及特点
3.中国气候带的划分及特点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5.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五、地球的植被资源
1.植被资源的分类及分布
2.世界主要植被带的划分及特点
3.中国主要植被带的划分及特点
4.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分布
5.中国主要森林类型及分布
六、地球的环境资源
1.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影响
2.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3.中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地球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原因
3.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原因
4.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八、地球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地球的矿产资源及分布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及利用
3.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及利用
4.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以上是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提纲,建议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笔记,进一步展开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更好地完成期末复习。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的基本概念1.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3.地球的运动和地球当年二、自然地理1.气候与气象-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象的观测和预报2.生物与生态-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3.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地球表层的动力学过程-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三、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变动与人口分布-城市的组成和发展-城市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农业与农村-农业的主要类型和区域分布-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业现代化和农田水利3.工业与交通-工业的分布特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线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四、地理与人类活动1.旅游与地理-旅游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地理与社会问题-资源分配和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乡差异和社会发展不平衡3.地理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的产生原因-区域发展的战略和措施-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五、地理研究方法1.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步骤-实地考察的意义和要求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图的绘制和使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六、地理常识1.重要地名的位置和特点2.重要地理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七、地理与个人生活1.地理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2.地理常识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每个大主题下可以有具体的知识点或案例分析。

复习时可以按照上述提纲进行整理归纳,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串联。

同时,可以结合课本、习题册等教材内容进行复习,还可以参考相关习题和试卷,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查漏补缺。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地理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方法;2.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造;3.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4.地球的纬度、经度、标准时区和地理定位。

二、地球的大地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及相关证据;2.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的关系;3.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其特点;4.地震和火山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三、地球的水文循环1.地球上的水资源;2.水文循环的过程和作用;3.地球上的水系及其特点;4.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四、地球的陆地1.地球上的陆地类型、分布和特点;2.地球上的主要高山、高原和平原地形;3.地球上主要的地壳构造(如山脉、盆地、高原等);4.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地球的气候与天气1.气候和天气的定义和区别;2.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计量;3.气候类别及其分布特点;4.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2.人口与城市;3.经济活动与货物流通;4.交通与通讯;5.资源与环境保护。

七、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3.地图的制作和使用;4.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八、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2.地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以上是一个初中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的大地构造、水文循环、地球的陆地、气候与天气、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回顾。

2024年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大全

2024年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大全

2024年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大全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篇一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临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南部有三大半岛,自东向西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地形、地势特点: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州面积的3/4。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

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地名)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的湖面。

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亚洲的大河多发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河湄公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图上填注以上河湖)5. 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原因: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海洋交界处)、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原因:面积广阔,内陆远离海洋)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部和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见p7图6.9要能填图)亚洲有47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的中国、____、朝鲜、韩国和蒙古五个国家;七年级地理知识提纲七年级地理提纲人教版篇二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总复习总结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总复习总结提纲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
1.地理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地理的研究方法
3.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4.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系统
5.地球上的水资源和陆地资源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
1.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及其分层结构
•气候与气象
•气候带与季风
2. 水文环境
•水循环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河流与湖泊
3.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类型与分布
•植被的作用与保护
4. 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分布
•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1. 城市与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特点与区别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2. 交通与通信
•交通方式与交通工具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
3. 工业与能源
•工业的分类与分布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
4.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与分布
•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
四、地理与地球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影响
2.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
3.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4.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退化
5.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实践与技能
1.实地考察与地图阅读
2.图表分析与统计
3.数据测量与统计
4.空间方位与导航技能
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具体的复习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你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初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 千米,最大周长赤道长约 4万 千米,表面积约为 5.1亿 平方千米。

二、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1、写出A 、B 、C 三点的经纬度: A 30°S ,50°W B 50°S ,50°W C 30°S ,30°W2、A 点在B 点的_正北_方向,C 点在A 点的 _正东_方向,B 点在C 点的_西南_方向。

3、三个地点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南_半球, 东西半球中的_西_半球。

四、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1、自转的规律(1)定义:地球围绕 地轴 不停地旋转。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 自转周期: 一天或24小时 。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昼夜交替 (2) 时间差异2、公转的规律(1)定义:地球围绕 太阳 不停地转动。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年 。

(3)公转时地轴的状态:地轴是 倾斜 的,且空间指向 不变 。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四季 (2) 五带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完成要求。

以北半球...为例,完成下表。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五、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 方向 和 图例 。

1、比例尺定义:表示 图上举例 比 实地距离 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应用: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公式变形: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2、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方法 (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北方 。

经纬网定向法: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3、认识常用图例,养成读图先看图名和图例的习惯..............。

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提纲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的河流大多是从中部发源,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

3、亚洲的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六个。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是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5、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两河流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6、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构成。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富士山是日本最著名的火山。

7、日本是一个资源小国,对外依赖严重。

日本从外国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8、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10、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1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12、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3、印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是每年的6~9月,吹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旱季为10月到下一年的5月,吹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季风影响,印度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14、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15、加尔各达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印度的软件工业、核技术和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6、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被公认为欧洲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纬度较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17、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18、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19、俄罗斯交通发达,交通线分布不均匀,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

欧洲部分铁路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有一条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罗斯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20、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俄罗斯行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21、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22、中东联系了亚、欧、非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3、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沟通了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24、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重要产油国主要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

25、中东的水资源十分紧缺。

中东大多数居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26、中东地区战争不断,主要原因是位置、石油、水及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27、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以发达国家为主。

重要组织是欧盟。

欧洲西部工业发达,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28、欧洲西部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29、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非洲海拔较高,被称为高原大陆。

3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长期受殖民主义的统治和控制,形成了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主要靠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饥饿、贫困和环境问题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们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31、澳大利亚属于大洋洲,位于南半球。

周围被印度洋和太平洋包围。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袋鼠、考拉、鸸鹋、鸭嘴兽等。

3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

3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大部分矿产用于出口。

3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最大城市和港口,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

目前,服务业是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35、美国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国土由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三部分组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主要人种是白人和黑人。

36、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37、美国是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美国是世界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是资源消耗大国。

38、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巴西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混血种人和黑种人,形成了独特的拉美文化。

39、巴西地形主要有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两部分组成。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40、巴西的咖啡、柑橘、甘蔗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农业仍然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

巴西铁矿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工业发达。

伊塔比拉是巴西最大的铁矿,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41、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集中。

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巴西首都在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

42、南极的称号:“冰雪高原”——地球上最冷的地区;“白色沙漠”——降水少;“风库”——风力大。

中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科学考察站。

二、读图分析43、读“亚洲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海峡C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_运河D____________,大洋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高原H____________,平原I__________。

(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半岛①____________,国家③____________,大洲④_____________。

(3)①②两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木同,①是________________气候,②是_______________气候。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南亚一月,风从_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南亚七月,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

(2)南亚的这种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买气候图中,雨季为一月至——月,旱季为——月至——月。

45.阅读“日本地图”和“日本主要进口资源占需求百分比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B_______洲的东部,A_________洋的西北部。

(2)日本的国土主要由C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和F________四个大岛和周围的众多小岛组成,其中________(填字母)是最大的岛屿。

(3)图中日本地处B___________(板块)和A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日本是一个多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国家。

(4)从日本主要进口资源占需求的百分比图可以看出,日本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极度______________,所需原料、燃料严重依赖__________,然后在本国加工制造,产品大部分_________世界各地。

(5)日本的工业生产部门集中分布在_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___沿岸地区,逐步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模式。

(6)请你结合日本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简单分析日本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严重,这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阅读东南亚地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东南亚地处两洲两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两洲指的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两洋指的是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因为它位于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还因为这里有被称为世界“海上交通咽喉”G_______________。

(3)东南亚主要由E____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47、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海洋、湖泊、河流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

(2)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俄罗斯工业区的名称。

J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3)从图中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分布来看,有什么特点?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罗斯资源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与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何不同?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深入,导致全年湿润的气候;从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牧场可常年放牧,也比较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种植地位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多汁牧草,草场广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畜牧业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