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

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

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

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有钱能使鬼推磨。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

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

然而悔之晚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B . 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C . 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D . 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 .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C .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D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女高音歌唱家张鹤将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乐会”。

B .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 . 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D . 社会上总有一些“聪明”的人铤而走险,以传销的形势贩卖鸡汤课程,轻轻松松就能骗得你倾家荡产。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6高三上·大田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字危机
王小峰
中国的书写交流进入键盘划时代只有十几年,任何一个初次接触电脑的人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文字输入。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人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用的汉字往往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很多人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一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用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音、形、义同时进行,键盘输入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而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入时代面临的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音素文字和语素文字的最大区别。

所有音素文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它们只有音和形,而且音形基本统一,打字本身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音解决汉字输入问题,而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

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一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拼音输入可以让你知道一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人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入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自身局限问题。

网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人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中不难看
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文化含量,继而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用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非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一类信息某一种情绪在传播的当口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而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

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方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是否要恢复繁体字的讨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很多汉字究竟怎么写,它的结构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可能都觉得不重要了。

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都会使用汉字、这其中多数人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也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比如你打一个“爨”( cuan),用简拼敲四下就出来了,你不用去写31画,它比你打一个“装”(zhuang)还少两下,笔画已经不是键盘输入时代最让人疼痛的问题了。

那么,汉字是否还要继续简化就不是问题了。

汉字在任何时代都有极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刻在龟甲上,还是刻在竹简上,还是写在帛上,或者写在纸上,乃至今天用计算机编码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汉字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

而眼前,我们汉字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如何适应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交流和传播。

汉字在外国人看来是最难学的文字,汉语是最难掌握的语言。

(1)
下列关于“提笔忘字”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电脑书写的普及,很多人依赖电脑输入汉字,疏于用笔写字。

B . 键盘输入时代,大量候选的字码,虽然便于选择,但同时也容易让人忘记字形。

C . 与音索文字相比,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其自身存在的局限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D . 提笔忘字跟受过高等教育,掌握无数信息和知识的身份有点不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使用英语的国家很少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因为他们打字的过程就是熟悉字母、单词的过程。

B . 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词被人们赋予新的含义,但大多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记,能留F来的少之又少。

C . 今天80%以上的中国人使用汉字,就像街头对话一样仅仅是用来交流而不是用来写作或研究。

D . 如何让汉字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传播,如何让西方人更便捷学习汉字,是汉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般认为“提笔忘字”是指忘记字形如何写,但事实上忘记字音怎么读也应该属于“提笔忘字”的现象。

B . 网络流行的新词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文化含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的美感。

C . 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在键盘时代,作者不赞成继续简化汉字或恢复繁体字。

D . 汉字有着极强的适应性,从来没有因为它的复杂性而被淘汰或异化,在作者看来,汉字危机的说法危言耸听。

3. (9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
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1)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真正的教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 . 真正的教养是不存在功利的企图,因此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C . 真正的教养是动态呈现的,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

D . 真正的教养既是完成又是激励,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研读世界文学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B . 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人性的,而获得教养必须要有一个客体为前提,那就是人格或个性。

C . 阅读经典,可以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D .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花力气、下功夫去对待杰作,他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反对阅读报纸和流行文学。

(3)对“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有追求文明文化的态度
B . 对知识有敬重之情
C . 对杰作的透彻理解
D . 表现出自己的教养
4. (1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现代文阅读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

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

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

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

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

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

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

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

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

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

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
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

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

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

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

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影神赠答诗》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

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

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

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 . 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的许多文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 . 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 . 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 . 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的许多文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

C . 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 . 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3)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4)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二上·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煐,字紫诠,号子千,天津宝坻人。

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儒,官历光禄寺丞、水部郎中,其间获派纂修会典。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王煐出守惠州。

守惠七载,不以酒食声色溺,不为美官厚禄摇,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所至必寻游名山川,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王煐抵郡,湖山无恙,而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盖干戈之息未久也。

诵读之士,往往散处山谷乡落之中,索居离群,闻见寡眇。

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政简刑清,揽风问俗,草木山川皆供点染。

又崇文兴教,尊师重道。

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以为游息之地。

名之曰丰湖书院。

初建书院,筹划经费,购金龙镇等处田,买叶氏孤屿废园,并前守所置义学地基,岁收租五百余石。

置水口圩店房,岁收租四十余两。

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岁有赢余,稍为修葺书院,点缀湖山之用。

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

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王煐作《丰湖书院记》云:“土地人民,国有之宝。

因其高下而修之,因其知能而教之,则为政之所先也。

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节选自《惠州府志》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折节:降低身份
B . 索居离群,闻见寡眇寡眇:微少
C . 其亭榭台沼,或仍或新仍:陈旧
D . 延聘名儒来书院讲学延聘:聘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而独孜孜拳拳唯诗是事/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B . 所见人士无贤与否,皆折节交欢/引与酬唱
C . 古迹名胜则鲜有存者/贫而愿学者,给以膏伙之资
D . 所至必寻游名山川/建堂舍二十四,以为讲学习诵之所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B . 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C . 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D . 然古今为政/知养教人才者犹不乏人/至于点缀湖山/则或以为无益之费/岂知山川之有/助于人文若此也
(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煐是天津宝坻人,康熙二十八年出任惠州太守。

他不沉溺酒色,不贪求美差厚禄,而是孜孜追求吟诗作文这些事情。

B . 王煐当初来到惠州,看见惠州的山山水水没什么不好,但是古迹名胜却少有保护;一些文化人大多散落在山乡之中,他们孤陋寡闻。

C . 王煐修建惠州丰湖书院,购买金龙镇等地的田园,购买水口圩的店房,作为教育资金来源,每年都有粮食及钱款收入。

D . 对于家庭贫穷有心向学的人,王煐自己慷慨解囊,发给他们生活费。

在从事政务空余的时间里,他还亲自到书院来看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下车伊始,即谒庙廷,易其榜曰先师庙。

②政暇,课生徒学业其间,因以登临啸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完成后面练习题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瓦尔特•惠特曼
啊,船长!我的船长!可怕的航程已完成;
这船历尽风险,企求的目标已达成。

港口在望,钟声响,人们在欢欣。

千万双眼睛注视着船----平稳,勇敢,坚定。

但是痛心啊!痛心!痛心!
瞧一滴滴鲜红的血!
甲板上躺着我的船长,
他到下去,冰冷,永别。

啊,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倾听钟声;
起来吧,号角为您长鸣,旌旗为您高悬;
迎着您,多少花束花圈----候着您,千万人蜂拥岸边;
他们向您高呼,拥来挤去,仰起殷切的脸;
啊,船长!亲爱的父亲!
我的手臂托着您的头!
莫非是一场梦:在甲板上您到下去,冰冷,永别。

我的船长不作声,嘴唇惨白,毫不动弹;
我的父亲没感到我的手臂,没有脉搏,没有遗言;
船舶抛锚停下,平安抵达;航程终了;
历经艰险返航,夺得胜利目标。

啊,岸上钟声齐鸣,啊,人们一片欢腾!
但是,我在甲板上,在船长身旁,心悲切,步履沉重:
因为他倒下去,冰冷,永别。

(1)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你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采用了什么手法?起什么效果?第三人称“他”为什么转为第二人称“你”?
(2)
全诗采用象征手法,船长掌舵的那条“巨轮”象征什么?“可怕的航程”“安全地下锚”的具体意义又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