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王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新办学理念,打造特色学校
——于王小学创乒乓球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建校至今已有15年历史。

学校现有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25人。

为打造特色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二00七年,学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因校制宜,重新思考学校办学理念的定位,提出创乒乓球特色学校的这一发展目标。

学校把“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作为新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进乒乓特色建设;弘扬“善思、苦练、团结、拼搏”的乒乓精神,把“健体、益智、育人”的特色建设目标贯穿于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之中。

围绕这一思路,我们做了大量积极有意义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因校制宜,重新定位。

石庙镇教委提出创建“特色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为了确定一个适合我校发展的特色项目,学校领导班子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大局入手,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作出了慎重的决定,把乒乓球运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

其原因有三方面:
1、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谓家喻户晓,训练投入资本小,体育运功量大,易被学生接受和开展。

2、我校教职员工从领导到群众都喜爱乒乓球运动,当中也
不乏水平较高者,如:亓恒忠校长、康永庆老师。

这为创建乒乓球特色学校奠定了教练员基础。

3、乒乓球运动是我镇的体育传统项目,学生基础好,基本功扎实,这也为乒乓球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继承与发展成为我校特色发展的永恒动力。

二、广泛发动,全面普及。

为了让“乒乓球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

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不仅高度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奠定新型人才基础,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未来具有特长的专业人才。

为此,我校继承我镇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以开发与实施乒乓球校本课程为载体进行普及教学,以重点培训为形式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乒乓球运动,能掌握一定乒乓球基本技术。

2、舆论宣传,创设氛围。

学校通过板报、宣传板、主题班会、订阅《乒乓世界》期刊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打造特色学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使全体师生达成共识,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迈向县级一类学校的必由之路。

从而号召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特色办学工作中来,使学生在了解我国乒乓球的光辉历史时,激发爱国热情,民族情感。

师生
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发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拼搏进取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3、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特色办学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成为学校管理目标之一。

学校成立了乒乓球课程开发和实施小组,建立了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组成的分层管理网络,并定期开展专项工作会议进行总结、研讨,不断摸索规律,调整思路,部署工作,验收实效。

4、调整教学,增设课程。

为让特色走进课程,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让学生更多了解乒乓世界的荣辱,打造学校乒乓文化。

我校把乒乓运动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开发。

上乒乓课时,由乒乓教练按照各年级年龄、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通过采用启发诱导、有针对性的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乒乓技术。

5、加大投入,做好普及。

为保证乒乓传统项目的开展,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加强体育经费投入,改善训练、比赛设施。

因为学校特色是建立在全面、全员普及的基础上,所以创特色学校的关键是在全体学生中全员普及乒乓球运动。

为此,我们卓有成效地做了以下工作:2007年,学校投资1000元购置了标准化乒乓球台一个,按国家标准砌制水泥乒乓球台五个,以保证学生课余活动时间有球可打,有地方可打。

2008年,学校又出资500元购买了大量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用于学生的乒乓球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乒乓球和球拍,做到全校学生人手一拍,人手一球。

三、狠抓训练,加强考核。

特色学校的创建一是抓普及,二是抓提高。

1、为了组织好学生的乒乓球运动,学校教练员根据自编教材和学校总体规划,认真备课,定期训练。

确保训练时间,具体安排体育大课间和周五第七节为专项培训,每天时间保证在1小时以上,还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训练。

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师生乒乓球大赛,团体与单项交替进行。

以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体育生活,真正做到了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

2、为了普及乒球运动,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训练队伍。

各级乒乓球队制订了专门的训练计划,并认真记载每日训练记录。

学校配有教练班子(以副校长亓恒忠为首,体育教师康永庆为辅的教练队伍),队伍年轻,朝气蓬勃。

无论严寒酷暑,都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从未间断。

3、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学校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方案和规章制度。

运动队的假日训练给予一定补贴,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

凡在镇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者,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把成绩纳入教师考核,且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

学校打破学科歧视现象,不拘一格评定教师工作。

学校乒乓球主教练、体育教师康永庆老师就因为在学校特色办学上工作突出,多次在年末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特色办学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

四、内练外引,提高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乒乓教练队伍是创“乒乓球特色学校”的必备条件。

因此,我们积极组织教练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同时根据情况定期通过电视画面进行讨论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参观等多种方式,构建充满活力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教练组队伍。

同时,为了提高乒乓队学生的水平,我们采取运动员校内培训与走出去、请进来交流比赛相结合的课余训练制度。

通过去惠民体校等专业训练馆学习取经、学校举办乒球邀请赛等活动,尽可能让运动员扩大视野,适应各种打法,提高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加强竞争意识。

五、服务社会,资源共享
为充分利用我校乒乓球训练室的良好设施,并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的办学魅力。

在暑期,学校乒乓训练室对村屯群众和学生开放。

在双休日和假期期间,学校教练组开展对社会公民及本校学生进行专业义务培训活动。

进一步提高了我校乒乓球运动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出体育资源辐射社会、服务群众的功能。

六、点滴成绩,任重道远
由于我们加强了对学校乒乓球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使我校乒乓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为出色成绩。

2008年,在镇教委举办的“乒乓球”大赛上,我校康新帅同学获男子单打亚军,学校获得“团体季军”的荣誉称号。

选手们在比赛中善于思考,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鼓舞和振奋。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我校创“乒乓球特色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与兄弟学校梁家中心校相比可谓微不足道,差距很大,我们仅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但我认为创特色学校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深入的过程。

今后,我们还将在课题研究,乒乓运动水平的再提高方面继续努力,争取让“乒乓特色”成为一个知名产品,并辐射到其它各项工作中,以此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