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永遇乐·江口北固亭怀古-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当时韩 侂胄(tuō zhòu)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 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 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 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后来北伐失败。当他北望扬州 时,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满 怀悲愤地写下这首词。
•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 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 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 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主旨
•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 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 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 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 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字词梳理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无处寻找 英雄的业绩 指代精锐部队。 草率、仓促行事 落得 不堪、哪堪 普通
整体把握
文中一共用了几个典故? 分别提到了谁?
孙权、刘裕、刘义隆、 拓跋焘、廉颇
赏 有抒Βιβλιοθήκη 孙 权拓 跋析 何发

用 典
用 意 ?
了 作 者 什
• 用典贴切,恰到好处,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是辛词的 一大特点。其实,这首词就是一位暮年英雄的叹息:一叹 世无英雄;二叹治者无能;三叹怀才不遇;四叹老大无成。 使用典故,格调沉郁,悲壮苍凉,词风豪放。正如明代 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为第一。
(1)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用以 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2)用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 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 应有的做法 。 (3)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 时的感慨。 (4)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 冷落处境对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 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 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 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 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 短句》。与苏轼并称“苏辛”。
写作背景
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 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率众起义,加入农民抗金义军。期间做了两 件大事:一件是亲往追捕斩杀叛徒义端;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 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辛 弃疾到了南方,继续坚持主战。他多次上书当朝掌权者,请求北伐,但是, 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 金屈辱求和。辛弃疾始终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曾三次遭到免职。一 直到他临终都在高呼“杀贼”。
手法
用典 对比
孙权、刘裕——南宋统治者 刘裕——刘义隆 拓跋焘是入侵者——受祭祀 辛弃疾有心抗金报国——当权者主和 赵王想起用廉颇——当权者不重用辛弃疾
拓展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 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 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
何 人 ?


么何 裕

样事
的?

感 ?
刘 义 隆
京口建都,雄踞一方 景仰、惋惜 叹英雄后继无人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不屑、讽刺 劝执政者勿草率 击败宋军,建立行宫 耻辱、悲哀 谏为国者勿忘耻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同情、悲叹 望为政者用人才
提示:结合文本和注释,抓住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 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 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 建功立业的豪情。
白话译文
•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 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 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 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本词的五个典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认为用典是辛词的 一大特色,体现了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但也有评家讥笑辛弃疾 “掉书袋” “用事多”,你怎么看呢?说出理由。
• 本词的前四个典故均和京口有关,廉颇的典故看似与京 口无关,但和前四个典故一样,都体现了辛弃疾的爱国 激情,这就是典故之间的结合点。如果脱离了结合点, 与京口无关的典故则会成为空想。
1.B项“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分析错
• 2.在这首词中,作者反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D )误。作者化用杜甫的诗句来感慨历史的
兴衰,自古以来,多少次王朝兴亡,都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设问
像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非抒发壮志豪情。
对比的作用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 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 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主旨
总结
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统 治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北伐抗敌、恢复中原的迫切 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 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第三单元 古 诗 词
第9课 永遇乐·江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把握作者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题解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北固亭又名 祭江亭,位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上。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观眼 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 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 B.《南乡子》上阕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 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 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