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大气主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上的大气主要知识点
2012-10-15 10:11:35|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12-10-15 10:09:00|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三种:昼夜交替、时差(包括地方时和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
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
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

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小时。

3.日期界线
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

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的划定避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

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偏移规律
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物体偏转时一定要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否则会出错)
3.体现
一般在水流、气流等无动力作用的物体上体现的较明显。

降水的主要类型
2012-10-15 10:07:22|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中的小水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大气降水时必有云,但有云未必有大气降水。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

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

如果气温低于0℃,来不及溶化,就以雪、霰或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根据降水形成原因(主要是气流上升特点),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1、锋面雨是由于冷暖锋交会,暖湿空气主动抬升或被动爬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凝致雨,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暴雨都是锋面雨。

温带地区锋面雨占主要地位。

2、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一般在热带地区的午后比较常见。

赤道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夏季多对流雨。

3、地形雨是由于湿润的气团遇到高大山地的阻挡,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形成降雨,一般多发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如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的降雨、智利南部的降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降雨,山的迎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

相应的,盛行风的背风坡则形成了“雨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4、台风雨,顾名思义是由台风引起的降雨,一般雨势很大并伴随着大风,常常出现“狂风骤雨”。

台风雨持续的时间不一,有时很短,只有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有的很长,可以达到几天,这全看降雨的地方是出于台风近中心还是台风边缘。

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空气漩涡。

台风中有大量暖空气上升,可产生强度极大的降水。

如果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对台风雨的感受强烈。

世界上一些重要城市的气候类型
2012-10-09 11:05:01|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1.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城市:新加坡城、雅加达、著名旅游城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古巴首都哈瓦那、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2.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城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大港口巴士拉、卡塔尔首都多哈、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宗教城市麦加、埃及首都开罗、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最大的港口卡拉奇、秘鲁首都利马。

3.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城市: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4.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最大的港口和棉纺城孟买、最大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首都河内、最大海港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我国海南的省会海口、著名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最大港口高雄、历史名城台南。

5.地中海式气候的主要城市:巴勒斯坦宗教城市耶路撒冷、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法国最大的港口马赛、意大利首都罗马、希腊首都雅典、埃及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南非著名的港口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部港口帕斯、美国的旧金山(硅谷)、洛杉矶、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6.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主要城市:日本的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美国石油和宇航城休斯敦;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7.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城市:英国伦敦、法国首都巴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最大港口鹿特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澳大利亚的港口墨尔本、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美国的飞机城西雅图。

8。

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城市:俄罗斯东部港门海参崴、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北京、济南等。

9.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城市:德国的首都柏林、新兴工业中心慕尼黑、斯图加特、最大航空港法兰克福、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波兰首都华沙、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大港口圣彼得堡、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最大城市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伊朗
首都德黑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第二大工业城市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我国西部的特大城市兰州、乌鲁木齐等。

10.高山、高原气候类型的主要城市:我国西藏省会拉萨、瑞土首都伯尔尼、国际旅游名城日内瓦、最大城市苏黎士。

地方时和区时的解题技巧
2012-10-05 15:43:02|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经线和中央经线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因此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为此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统一的时区划分和区时计时的办法: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因此,要弄懂地方时和区时,首先得弄懂经线和中央经线的关系和转化。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而该时区就是以这个整数来命名的,如60°E是东4区的中央经线,0°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而那些不是15°整数倍的经线,到底位于哪个时区,就得由其经度除以15的余数来决定:大于7.5就进,小于7.5则舍。

如99°W,除以15得6余9,表示99°W位于西7区;172°E除以15得11余7,表示172°E位于东11区。

同样道理,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其所在经度116°E的时刻,北京时间是指其所在时区东8区的区时,即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二、0点和12点经线
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

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

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已知3点日出,则可推知21点时日落,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等。

三、晨线和昏线
大家知道,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其中日出线是晨线,日落线是昏线。

在许多题目中,都有晨昏线的出现,但里面暗藏着一个条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

这就是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即终年是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

利用赤道上晨线和昏线的这个特点,就可计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昼夜长短等问题。

四、日期的时空界线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12区)总比东测(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

这两条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

除非这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点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

0人| 分享到:
阅地表形态塑造知识点汇总
2012-09-28 13:08:30|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地壳物质循环
(1)地壳物质循环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
转化,地质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条件和动力。

(2)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注意抓住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转化关系,依此推导其他内容。

(3)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也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形态都是地壳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所以,复习时,要紧密结合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其中地壳运动是重点和难点。

(5)在判断背斜与向斜时,注意要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而不是地表形态来分析。

(6)在判读地质剖面图时,要注意不同岩层的特征,呈明显层状分布的为沉积岩,贯穿沉积岩层且延伸到地壳深处的为岩浆岩。

(7)地质构造的意义仅仅是理论上只考虑地质状况的条件下得出的,不要绝对化,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等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可能出现与理论不符合的情况。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8)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对地表形态具有塑造作用。

(9)侵蚀、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重点,流水、风力、冰川是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动力。

因此,关于流水、风力、冰川作用所形成的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是复习的重点,要学会运用所学原理来解释世界上一些典型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北美五大湖、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沙漠中的沙丘、东欧平原地表的波状起伏等
(10)任何地貌都是在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往往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导,复习和解答问题时必须综合分析。

大气知识点汇总
2012-09-28 13:06:53|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