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及其教育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
现及其教育价值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及其教育价值
分析进行阐述说明。

在教育期间,为了全面彰显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需要促进“综合与实践”与多方面的教学知识之间进行结合。

对于“综合与实践”来说,
实际上就是教学中以问题作为载体,从而坚持以学生自身能力发展为基础的教育
实践活动。

这一方式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运用创建
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全面掌握内容、特点,促进教师合理教
学设计。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内容;特点;教学价值
引言: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数学知识学习的体系始终都是课程创建的关键,而教师在教学期间的依然在实施老一套的方式,在课堂中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注重习题练习、强化复习效果,而显然在新时期发展下,这种教育方式不在适用。

新时代下更为注重对人才的创新技能培养,在教育领域中需要让学生亲身感受,
注重学习的全面探究,强化问题意识,优化学生知识学习的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新课程指引下需要苏教版教材实践运用提升教育的新高度的,促进在各个领域的
分散,创建针对性的“综合与实践”内容。

1、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课程教育价值
在新课程发展下将“综合与实践”放置在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而全
面彰显了新课改的新观念,全面践行新课程发展的价值理念。

因此,需要教师全
面掌握课程教育的价值,不断研究,全面创新,认识到“综合与实践”的价值。

首先,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综合与实践”的
教育内容来说,实际所学习的知识都来自于生活,而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可以发展,学生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所学习的知识是否可
以对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用,学生认为有用,那么就会提升热情,从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一来,知识学习的价值就得到了全面的显现[1]。

例如,在“小小商店”当中,引导学生之间扮演售货员与顾客,进而拿出模拟的人民币购物,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物品进行购买,从而保证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其次,转变学习方式,积累丰富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明确指出,需要让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期间彰显地位,而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当学生存在不理解的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彰显出角色的作用。

“综合与实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而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探究,确保任务可以顺利完成。

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传统模式上创新,并且学生也愿意对知识进行探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班级联谊会”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方式,进而积累经验。

最后,优化实践水平,培养创新能力[2]。

全新课程教育发展下明确指出,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全过程的参与,从而激发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的思考,全面进行合作研究。

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基础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高升。

此外,在“综合与实践”当中,可以加强数学与其他课程知识联系,创建完成的基础学习框架,保证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念,完善健全人格塑造。

2、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
2.1旧版教材与新版教材的编排对比
在针对苏教版的教材研究期间,需针对所发行的新教材进行教学,而在具体教育开展期间可以发现,在六年级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少,因为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知识学习的经验,因此这也造成了与其他阶段所学习知识不同的原因[3]。

但是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少则两三处,多则四五处,而在学生进入到二年级知识学习期间,教材中就已经编排了五个“综合与实践”内容。

因为具体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程占据版面不多,但因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研究,由此获得了教育发展的新结论[4]。

而这也是学生在日后整个学习生涯所需要完成的内容。

因此,内容安排的偏多,就会导致所教学的“综合与实践”
存在形式,不能彰显价值,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不在多,而贵在求精”,只
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热情,保证学生在实践期间获得强烈体验感。

2.2“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分类
通过不同标准制度的划分,那么所呈现的分类就会变得不同,“综合与实践”内容也是如此,依照不同的标准,促进不同类型的划分。

(1)依照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全面划分
首先,学生成长方面。

在学生成长的人生阶段,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并
且许许多多的知识都是可以从数学知识学习的层面进行分析,如“学生的身高”、“学生的年龄”、“回家的时间”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期间的主要问题,进而在研究的期间依照观察、记录、对比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

其次,家庭生
活方面[5]。

在家庭成员当中,学生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且学生身处于家庭环境下,很多事情都需要处理,其中部分的问题就可以从数学出发促进解决,这样也
为学生创建了更为丰富的学习机会。

例如,家庭生活支出、旅游费用、家庭支出等。

第三,学生生活层面。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期间,知识学习的环境是较为丰富的,只要不断的观察,就会发现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测定方向”
的期间,需要将学校的建筑物画在纸上,并且将一处的建筑作为中心,说出其他
建筑与这个建筑之间的所处在的位置方向,从而保证学生加深对“位置与方向”
的知识学习。

最后,社会生活方面。

在社会当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知识,这些
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紧密的联系,如在创建“小小商店”期间,教师就可
以引导学生模拟商店的顾客,从而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全面认识,明确在生
活的具体运用。

(2)按照不同活动形式进行分类
首先,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动手操作来说,实际上就是运用活动的测量、实验、制作等,进而具体有画一画、量一量、称一称、做一做等。

例如在教材的知
识教学期间,就包含了“有趣的七巧板”、“校园绿地面积”、“绘制平面图”
等相关的教育活动[6]。

其次,场景观察类。

这类课程实际上就是面向学生展示
出生活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进而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
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秋收的季节”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呈
现出不同的场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自
主进行解决。

第三,游戏类。

对于这类教学活动来说,教学的开展实际上就是以
游戏为基础,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参与在知识学习中,保证在教师的指引下,
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从而找到问题结局的方式,尝试将其运用
到实际中,促进问题解决。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知识
期间,其中的“算‘24’点”就是这类课型的很好体现。

最后,课题研究类。


题研究实际上就是在课堂完成“做小课题”,从而依照小课题为基础,促进教学
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这类的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并且对于现阶段小学生来说存在明显难以,知识覆盖难度相对广泛。

因此,教师
在拟定教育活动方案期间,需要从学生出发,其中包含专题、计划制定等相关的
流程,从而促进全面的教学指导。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蒜叶的生长”期间,可以依照这一内容实施教育活动。

因为不同的课型具备不同的知识学习特点,因此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保证知识之间可以紧密的联系,深化知识的运用,创新教学,保证顺利开展[7]。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合与实践”教育创建的重点就是关注实践,不仅可以确保学
生灵活掌握知识,并且还可以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
促进对学科知识教学的引领,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更为顺利,呈现高质量效果。

此外,苏教版教材当中的“综合与实践”并没有涉及很多内容,其中所学习的知
识都是精细挑选,更为注重的就是具备一个主题与思路。

因此需要教师彰显出课
程开发的实际效果,与生活不断联系,做好教育,坚持一学生为中心,促进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欣怡,孔凡哲,史宁中.小学数学教材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与
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05):129-136.
[2]刘久成,孙京京,邵静仪等.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研究——基于人教版三套教材的对比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120-126.
[3]陈洁仪,赖颖慧.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研究——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1):115-118.
[4]王成营.实践取向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36(02):59-65.
[5]陈宝花.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呈现及其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15,No.412(04):142-144.
[6]张阳开,熊妍茜,蒋秋.小学数学教材应用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导刊,2014,No.549(11):61-64.
[7]孟梦,杨慧娟,李长毅.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实践研究——以西师版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02):6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