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人们社会意识的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高校中,志愿服务活动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当前高校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
1、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不完善。
许多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只是“有名无实”,他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活动资金和专职人员,只能依靠学生会或社团的资源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和效果。
2、志愿服务活动过于单一化。
大部分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以“去义工”为主,内容大同小异。
这种单一化的志愿服务活动难以满足同时期望参与的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无法达到更为深入的社会服务目的。
3、志愿服务活动评价缺乏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许多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评价产生了认知的鸿沟,难以准确评价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态度、技能和贡献。
二、对策建议
1、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
对于高校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应该拥有独特的活动场所和人员,能够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指导与支持。
2、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高校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高校志愿服务机构应该在农村、学校、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等领域开展更多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进顺利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
3、建立志愿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针对高校志愿服务机构开展的活动,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志愿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学生的志愿服务具体表现、态度、技能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的质量和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多样化与全方位发展。
除了上述三点解决措施,还应该积极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广泛、深度、健康的志愿服务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大批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