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面对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社让我们共同面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一些防灾减灾措施,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办法,形成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重点: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一些防灾减灾措施,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难点: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办法,形成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课时可怕的自然灾害
一、看课件《汶川大地震》,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
2、全班交流,整理提出的问题。
3、小结:大自然也有非常可怕的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可怕的自然灾害。
二、探究交流,引导思考
1、引导我们经历过的自然灾害。
(1)我们家乡经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呢?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损失?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先和你的同桌、前后位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收获?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再全班交流。
2、自读资料卡,画出列举的自然灾害。
3、出示资料卡,分类。
4、出示幻灯片,认识自然灾害。
5、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小组内交流,汇报。
6、引导交流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7、师补充,出示课件,总结。
8、把你印象深刻的事件记在68页空白处。
三、整理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设问: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自然灾害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4、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许多材料,怎样才能使这些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5、师生协商:制作手抄报、剪报或者出一期黑板报。
6、整理材料、制作、展示。
附板书设计
14、让我们共同面对
突发性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渐变性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创设情境:上节课,同学们谈到了1998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水,其实,在1931年和1954年长江也发生过两次大洪水。
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2、学生观看资料。
3、教师谈话:看了资料,,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启发:
(1)当时的政府是如何领导的,组织抗灾的。
(2)当时的经济状况等。
二、典型分析,深入思考。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整理出几条措施,引导学生就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具体谈一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事例和故事。
2、教师小结。
3、教师创作情景:老师还收集了一段小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
(资料内容:中国政府派遣医疗队前往印度大海啸中的受灾国家。
)
4、根据内容讨论分析,体现国际援助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5、问题延伸:灾区的人们最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小学生能为灾区人们做什么?
6、总结。
第三课时我们的“生存手册”
一、探究减轻灾害的措施。
1、故事引入:同学们听说过给河伯娶媳妇的故事吗?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题探究:发大水真是因为河伯发怒吗?
3、全班讨论,达成共识。
4、全班交流探究结果。
灾害名称
古代的认识或做法
现代的认识或做法
和1954年长江也发生过两次大洪水。
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教师谈话:看了资料,,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
面启发:(1)当时的政府是如何领导的,组织抗灾的。
(2)当时的经济状况等。
二、典型分析,深入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整理出几条措施,引导学生就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具体谈一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事例和故事。
教师小结。
教师创作情景:老师还收集了一段小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
问题延伸:灾区的人们最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小学生能为灾区人们做什么?总结。
一、探究减轻灾害的措施。
故事引入:同学们听说过给河伯娶媳妇的故事吗?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问题探究:发大水真是因为河伯发怒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学生自由发言。
指名发言。
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后,学生完成下列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