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硬盘编号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面上的希捷硬盘编号形式如下:
ST <1><2、3、4、5> <6、7><8、9、10>
“ST”代表“Seagate”,中文意思即希捷。
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盘产品编号的开头都有。
<1>代表硬盘外形和尺寸。
“1”表示3.5英寸,厚度为41mm的全高硬盘;“3”表示3.5英寸,厚度为25mm的半高硬盘;“4”表示5.25英寸,厚度为82mm的硬盘;“5”表示尺寸为3.5英寸,厚度为19mm的硬盘;“9”表示为尺寸2.5英寸的硬盘。
<2、3、4、5>由3到4位数字组成,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100MB。
例如“1200”代表这块硬盘的容量为1200×100MB÷1000MB=120GB,“800”则代表容量为80GB。
<6、7>代表硬盘标志,它由主标志和副标志组成:第一个数字为主标志,在普通IDE硬盘中代表盘片数。
例如“2”即代表该硬盘内采用了2张盘片。
第二个数字为副标志,即硬盘的辅助标志。
只有当主标志相同或无效时,副标志才有效。
一般用它来表示硬盘的代数,数字越大表示代数越高,也就是说此款硬盘越新。
<8、9、10>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
一般的桌面IDE 硬盘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A”表示为ATA UDMA/33或UDMA/66 IDE的接口
“AS”表示为Serial ATA150的接口
“AG”表示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ATA的接口
“N”表示为50针Ultra SCSI的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20MB/s
“W”表示为68针Ultra SCSI接口,其数据传输率为40MB/s
“WC”表示为80针Ultra SCSI的接口
“FC”表示为光纤,可提供高达100MB/s的数据传输率,并且支持热拔插
“WD”表示为68针Ultra Wide SCSI的接口
“LW”表示为68针Ultra-2 SCSI(LVD)的接口
“LC”表示为80针Ultra-2 SCSI(LVD)的接口
我们以“ST3320613AS”为例子,通过例子的编号我们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厚度为25mm的半高硬盘,总容量是320GB,采用1张硬盘盘片的Serial ATA150。
另外,如果你看到硬盘上印刷着“7200.11”等字符,表示每分钟7200转第11代硬盘。
西部数据(WD)的IDE硬盘包括Caviar(鱼子酱)和Experl(专家)两个系列,不过后者早就已经停产。
目前WD硬盘基本分为三类:高端的BB系列,中端的AB系列,低端的EB系列,其中只有BB系列硬盘才是7200转的产品。
西数硬盘的编号通常由主编号和附加编号构成,但西数公司没有对零售市场公开附加编号的具体含义。
西部数据的编号标注形式因产品系列而异,编号方式显得简洁明了,由12个数字或者字母所组成。
在12个编号中,前6个编号为主编号,后面的6个编号为附加编号。
其桌面市场的主打系列鱼子酱的标注方式为“厂商代号+容量+转速,缓存+接口类型”。
主编号部分
WD-XXXX-X-X
第一部分“WD”是“Western Digital”的简称,表示Western Digital西数公司的产品。
第二部分通常由3到4位数字组成,表示容量,以100M为单位。
其标识和希捷是一样,如4位的“1200”代表120GB,3位的“800”则代表80GB
第三部分的英文字母表示转速及缓存容量。
“A”表示转速为5400 RPM/分的鱼子酱硬盘。
“B”表示转速是7200 RPM/分的鱼子酱硬盘。
“E”表示转速是5400 RPM/分的Protege系列硬盘。
“J”表示转速为7200 RPM/分,数据缓存为8MB的高端鱼子酱硬盘。
“G”表示为转速拥有10000 RPM/分,数据缓存为8MB的最高端桌面硬盘Raptor(猛禽)系列。
第四部分表示接口类型。
A--Ultra ATA66,B--Ultra ATA100,W表示应用于AV(数码影音)领域的硬盘,D表示为Serial ATA150接口。
附加编号部分
XX-X-X-XX
第一部分为OEM客户标识,00为零售市场,其它则为OEM客户代码。
如果为其它字符的话,则为OEM客户的代码,不同的编号对应不同OEM客户,而这种编号的硬盘通常是不面向零售市场的。
第二部分前一字符表示为单碟容量,“C”代表硬盘单碟容量为40GB,“D”代表66GB,“E”代表83GB。
对应单碟容量,CP--Protg系列(即通常所说的EB系列)40GB 单碟容量的版本,CB--Caviar5400系列(即AB系列)40GB单碟容量的版本,CA--Caviar7200系列(即BB系列)40GB单碟容量的版本,CR--Caviar SE 7200系列(即具有8MB缓存的JB系列)40GB单碟容量的版本。
第二部分后一字符表示同系列硬盘的版本代码,该代码随着不同系列而变。
“A”表示7200转/分,Ultra ATA100接口的BB系列;“B”表示5400转/分,Ultra ATA66接口的AB系列;“P”表示5400转/分,Ultra ATA100接口的EB系列;“R”表示7200转/分,Ultra ATA100接口,具有8MB缓存的JB系列。
而在单碟66GB和83GB的产品中,还出现了“U”,“V”等其他字母,分别对应JB系列和BB系列产品。
第四部分为硬盘的Firmware版本。
我们目前常见的有"F0"“A0”等。
日立(HITACHI)
自从合并了IBM的硬盘部门后,日立在市场上的硬盘产品出现了两种,一种是继续沿用以前IBM硬盘编号的产品,以目前市场上的Deskstar 180GXP系列为代表,其编号形式如下:
IC <1、2> <3> <4、5、6> <7、8> <9、10> <11、12>-<13>“IC”代表这块硬盘是IBM公司的产品。
<1、2>代表硬盘外形尺寸。
例如“35”表示3.5英寸硬盘,“25”表示2.5英寸硬盘。
<3>代表硬盘高度。
例如“L”代表1英寸,“T”代表0.49英寸,“N”代表0.37英寸。
<4、5、6>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GB。
例如“080”表示该硬盘容量为80GB。
这一点同迈拓硬盘类似。
<7、8>代表硬盘接口类型,对桌面产品来说,“AV”代表普通的Ultra ATA
接口。
<9、10>代表硬盘产品系列型号。
例如“ER”表示Deskstar 60GXP系列,“VA”表示Deskstar 120GXP系列,“V2”表示Deskstar 180GXP系列。
<11、12>代表硬盘转速。
例如“04”代表4200转/分,“05”代表5400转/分,“07”代表7200转/分,“10”代表10000转/分,“15”代表15000转/分。
<13>代表硬盘缓存容量,从Deskstar 180GXP系列开始启用。
“0”代表普通2MB缓存,“1”代表8MB缓存。
例如:“IC35L180AVV207-1”的硬盘编号代表了这是IBM公司出品的3.5英寸硬盘,高1英寸,硬盘总容量为180GB,采用普通的Ultra ATA接口,属于Deskstar 180GXP系列,硬盘转速为7200转/分,拥有8MB缓存。
不过日立又于近期推出了最新款的Deskstar 7K250桌面型硬盘,这是继Deskstar 180GXP系列之后推出的7200转/分、单碟容量达83GB(Deskstar 180GXP系列单碟容量为60GB)的新产品,所以其性能要比早期产品更加出色。
不过它的硬盘编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其编号形式如下:
HDS <1、2> <3、4> <5、6> <7> <8> <9、10> <11> <12>“HDS”表示这是日立HITACHI的Deskstar硬盘产品。
<1、2>代表硬盘转速。
数字“72”表示7200转/分。
<3、4>代表该硬盘产品系列的最大容量。
数字“25”代表此系列硬盘最大容量为250GB,这也就是Deskstar 7K250系列产品。
<5、6>代表硬盘容量,单位为GB或者10GB。
“40”代表40GB,“80”代表80GB,“12”代表120GB,“16”代表160GB,“25”代表250GB。
<7>代表硬盘的生产代码。
目前所有Deskstar 7K250系列的该代码都是“V”。
<8>代表硬盘高度。
例如“L”代表1英寸。
这和以前的IBM硬盘是一样的。
<9、10>代表硬盘接口类型。
“AT”代表Ultra ATA100接口,“SA”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
<11>代表硬盘缓存容量。
“2”代表2MB缓存,“8”代表8MB缓存。
<12>是硬盘的保留编号,目前暂时为数字“0”。
举例来说,“HDS722525VLAT80”的硬盘编号代表这是日立HITACHI生产的Deskstar硬盘产品,属于7200转/分、最大容量为250GB的Deskstar 7K250系列。
该硬盘总容量为250GB,高1英寸,采用Ultra ATA100接口并拥有8MB 缓存。
三星(Samsung)
现在市面上的三星硬盘主要分为“P”和“V”两大类。
因为产品线并不长,所以相对于其它品牌来说很容易分辨。
其硬盘编号的形式为:
<1> <2> <3、4> <5> <6> <7><1>代表硬盘产品系列。
“S”代表了“SpinPoint”,而目前市面上的三星硬盘都是SpinPoint系列。
<2>代表不同硬盘转速的产品系列。
“V”代表5400转/分的V系列,而“P”则代表了7200转/分的P系列。
<3、4>代表硬盘容量,其单位是GB;如果系列中可能出现超过100GB的产品,则采用三位数的标志,如“080、120”,但如果缓存是8MB,它们的标志大多会变成“081、121”。
<5>表示采用不同技术的相同容量产品的编号序列,它们的区别通常在单碟、缓存容量或单/双头设计上。
一般来说“0”代表2MB缓存,“1”代表8MB缓存,但也有例外。
<6>代表硬盘磁头数。
我们同样可以据此推算出其硬盘的单碟容量。
<7>代表硬盘接口类型。
“D”代表了早期的Ultra ATA66接口,H代表Ultra ATA 100接口,“N”代表Ultra ATA33接口,“C”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
举个例子,“SP1614C”的硬盘编号就代表这是三星出品的SpinPoint家族7200转/分的P系列硬盘产品,其硬盘总容量为160GB,缓存容量为8MB,硬盘磁头数为4,采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 1.0接口。
硬盘单碟容量为
160GB?/4=80GB。
至于最新的三星“黑匣子”硬盘,其编号原则和以前一样,只是采用了独特的铁盒包装,大家选购时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