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1.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也叫预算支出,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其它支出。
2.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指是在一段时间内,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消耗量,和政府消费构成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是根据当前的时期,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买家的价格是由购买者计算居民消费除了包含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以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如虚拟性消费)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居民虚拟消费包括以下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或实物转移等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商品和服务;住户自己生产并由自己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其中,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二)理论依据
对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与消费关系的理论上,有着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的代表,另外一种是强调“混合经济体制”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地方代表。
其中,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政府可以推动财政赤字的消耗。
此后,支出已成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的最重要手段。
到第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滞胀”问题,因为理论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所以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1973年,巴罗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开始研究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
他认为,政府产生的债务融资支出,在居民的政府债券下并不是净财富,居民征税直接减少了可支配收入,其结果是造成消费减少。
本论文在对于财政支出和消费支出两大趋势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章的相关概念理论定义后,介绍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理论和挤出效应理论。
1.凯恩斯理论
凯因斯的投资乘数理论主要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揭示变化的投资收益及相互关系。
此理论并没有考虑投资的生产能力效应而是考虑投资的需求效应。
它本质上揭示了从非充分就业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凯因斯的乘数理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乘数是有效性以
及国家资源的使用。
当投资乘数起作用时,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的财政支出,能够成倍的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能够带动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从而得到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
然而乘数的作用是有限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
如果充分就业,就会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
2.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核心思想是能够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Barro(1990)通过建立内生模型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财政支出的内生变量会对私人的投资回报率产生改变,进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所以从理论上证明了财政支出大大的影响了经济发展。
Barro认为,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合理的判断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