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4.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
恶心呕吐是化疗药物最普遍的不良反应,对人体影响最大,直接影响到化疗的效果。

1)药物预防与治疗:由于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常常导致严重的恶心呕吐,因此,预防给药或治疗中给药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调查统计止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传统上常用的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VitB6、苯海拉明、盐酸浪米普鲁卡因、654-2、地塞米松、强的松等,这些药物价格低、止吐效果较弱、单用很难预防和控制较明显的恶心和呕吐。

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即中等剂量强度的止吐药与中等剂量作用弱的止吐药并用,如甲氧氯普胺是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直接作用于CTZ,常与激素药地塞米松合用,止吐效果较好;地西伴、劳拉西洋等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体,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调节植物神经等作用,常与其他止吐药合用、增强其疗效;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等,常与甲氧氯普胺合用以防止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②5-轻色胺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此类药物主要有格拉斯琼昂丹斯琼、托烷司琼和雷莫司琼等,目前常被作为恶心呕吐治疗首选药物,这类药物是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疗效十分显著的一类新药,是一类外周神经元及中枢神经系统5-轻色胺受体高效、高选择性竞争拮抗剂。

5-HT3是引起呕吐反应的重要化学递质,其基本结构是叫噪环或类叫噪环,有些化疗药可激发内脏勃膜的类嗜铬细胞释放出5轻色胺,’从而诱发恶心和呕吐反射,5-HT3受体拮抗剂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外周神经原突触和中枢神经系统,阻断呕吐反射过程中的化学传递,从而对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治疗因化疗导致的急性呕吐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无锥体外系症状、耐受性好等特点。

Sorbe研究显示托烷司琼对急性恶心完全控制率为40%,急性呕吐完全控制率为63.0%,延迟性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23.0%-61.0%}26};雷莫司琼是新一代纯R体组成的5-HT3受体拮抗止吐剂,在其临床前对鼠和血貂的实验中发现它对5-HT3受体结合的抑制率较恩丹西酮强100倍,在与受体结合发挥相同的效力下所需剂量仅为恩丹西酮的1153。

进一步研究表明,雷莫司琼与受体结合时间大于8h,而恩丹西酮仅为45min,雷莫司琼在肿瘤患者体内半衰期为9h}2g},只需每天给药一次,因此随着5-HT3
受体拮抗止吐剂的发展,肿瘤患者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得到了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但应当注意到5-HT3受体拮抗止吐剂须在静脉推注30分钟后方能发挥止吐效果,因此化疗前半小时即可使用止吐药,对于比较顽固的W度呕吐常常把格拉斯琼、托烷司琼联合应用,因为格拉斯琼消除半衰期为8小时,而托烷司琼消除半衰期为约20小时,所以常常化疗前30分钟注射格拉斯琼,化疗后半小时注射托烷司琼,这样,患者体内在化疗前后能够很好地保持止吐药的血药浓度,起到较好的止吐效果。

2)心理治疗:由于化疗周期长、次数多等特点,大多数化疗病人对化疗产生恐惧感、从而易产生可预见性呕吐,护理人员需同情、关心、体贴病人、与病人多加交流以了解病人的个性,工作人员及家人要设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要注意为病人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合理调整床位,保持创面及造口的清洁、卫生。

3)饮食调节:病人化疗期间因消化功能下降,应注意调节饮食,忌生冷硬及各种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少食多餐,多饮水、适当多吃水果。

4)中医防治:适当应用中药,也可缓解肿瘤药物引起的呕吐现象。

4.2 腹泻、口腔炎及便秘的预防和治疗
1)腹泻: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病人抵抗力逐渐下降,容易腹泻,且有些化疗药物也易引起腹泻,腹泻往往伴随发热、浑身无力、脱水等症状,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腹泻的治疗方法一般为:①给予生长因子促进消化道粘膜吸收;②给予抗生素类药品控制感染;③给予止泻药止泻,应用肠蠕动抑制剂、收敛剂如盐酸洛呱丁胺、蒙脱石散、沙立度胺等;④及时补充电解质,以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⑤补充营养,增强患者体质。

2)口腔炎:患者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干扰了叶酸代谢,或体内血细胞水平下降,出现III-N度口腔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表现为口舌疼痛剧烈、严重的咽痛、咽部出现很多小溃疡、无法进食等。

预防与治疗措施是:减量或停用化疗药物,给予Vita12、生长因子促进上皮修复,选用合适抗生素,保持口腔卫生,给予营养治疗等。

3)便秘:某些化疗药对神经系统有毒副作用,易引起便秘,患者卧床时间过长也易发生便秘现象,同时止吐药5-HT3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便秘作用,所以便秘是肿瘤患者经常发生的疾病。

便秘的药物治疗主要为复方芦荟胶囊、开塞露、麻仁润肠丸等,主要是注意改善饮食、多吃蔬菜和高蛋白食品、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和蜂蜜、香蕉等,调节生活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3 骨髓抑制的预防与治疗
对于骨髓抑制现采用的一般是化疗前后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根据调查,I-II度骨髓抑制不需处理,一般不会影响下个疗程的化疗,多数可以自然恢复。

III-N度骨髓抑制需要积极的处理,要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进行综合护理。

大量资料证实‘29-30’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因骨髓抑制可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性,资料显示约25%-40%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当ANC<1,500/mm3,感染危险性增加;当ANC<500/mm3,严重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当ANC<100/mm3}10%^'20%或更多的患者会发生菌血症导致化疗药物剂量的减少与时间的延误,所以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同时药物不同,对骨髓抑制的程度、出现的时间长短和持续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我们应避免近期、中期、和延期药物联合使用,以免造成白细胞长期下降,总之,预防和治疗骨髓抑制我们要注意:①化疗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细胞计数,如白细胞<4000/ml或血小板<8万时,应减少药物剂量,如白细胞<3000/ml或血小板<6万时,应停药;当白细胞<1000/ml时应对病人进行隔离,防止感染;当粒细胞<500或有发热等感染症状时,应予以抗生素治疗。

②可给予激素类药物,以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③可应用集落细胞生长因子(G-CSF)以预防和治疗化疗药引起的白细胞下降,使用白介素一II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的减少,④可服用利血生、鳖肝醇、VB4等辅助治疗白细胞下降。

⑤血小板下降严重时可给予止血药、必要时可进行输血。

⑥可服用中药、中成药如参蔑扶正颗粒、金龙胶囊、人参皂矾丸、薄芝搪肤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蕉等,调节生活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4 肺毒性的预防与治疗
肺毒性一般由某些抗肿瘤药的毒性引起,如博莱霉素(BLM)、丝裂霉素(MMC)、甲氨喋陡(MTX)、阿糖胞昔(Arc-R)、拓扑醋酶(CPT-II)、紫杉醇(PTX)等。

药源性肺损害约占全身药物不良反应的8%,弥漫性肺纤维化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隐匿起病,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引起肺纤维化发生率最高,其中博莱霉素最为常见。

博莱霉素的肺毒性是BLM最严重的副作用,使用博莱霉素的患者10%-23%会出现肺毒性,导致非特异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其肺毒性与药物剂量、年龄、放疗、是否有肺部疾病等因素有关。

早期表现为干咳、呼吸急促、肺泡呈不典型增生,晚期表现为肺泡及间质广泛纤维化,肺水肿、间质性肺炎;丝裂霉素肺毒性的发生差别较大,通常发生于治疗后的6-12个月。

肺毒性发生机制可能是化疗药物使肺组织氧化代谢增强,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产生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轻基等,这些氧化剂通过与脂肪酸的还原反应,导致
细胞膜不稳定。

化疗性肺毒性在治疗方面无特效药,主要是使用激素类药品,其预防措施是勤于观察,发现症状立即停药。

其次,中医中药方面可选用养阴清肺丸、平肺口服液等用来益气养阴、清热润肺、活血化癖。

4.5 肝脏毒性的预防与治疗
肝脏毒性是化疗药物常见的毒性反应,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肝细胞功能障碍:一般为急性反应,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产生,如MTX可使肝细胞损害,甚至伴有黄疽,L-ASP可导致肝脏异常、肝蛋白合成障碍、凝血因子降低;②静脉闭塞性肝病:由于肝静脉内皮细胞受损,肝细胞坏死,所以肝小叶下小血管阻塞,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血清肝酶显著升高,肝肿大。

如达卡巴嗦(DTIC),疏嗓吟(6-MP),琉鸟嗓吟(6-TG)可引起这种损害;③慢性肝纤维化:由于化疗药物对干细胞的损害,引起肝脏内纤维细胞对损害进行修复,导致慢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如连续使用甲氨喋吟(MTX)时可引起这种损害。

肝毒性的预防主要是化疗前后随时监测肝功,保肝治疗,停用或减量使用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常用保肝药物有异甘草酸酶、谷肤甘肤、多烯磷脂酞胆碱、甘草酸二按、还原型谷胧甘肤、益肝灵、18-a甘草酸二钱、硫普罗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