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实践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关系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命建设的历史实践谈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群众与杰出⼈物关系的看法
从中国⾰命建设的历史实践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群
众与杰出⼈物关系的看法
我认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是历史的主体;⼈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向,⼈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了历史发展的结局。
同时我认为杰出⼈物是⼈民群众中普通的⼀员,只不过他们⽐⼀般⼈站得⾼看得远,⽽且更加迫切的希望解决社会⽭盾和历史任务。
⼈民群众对于创造历史的作⽤就包括英雄⼈物的作⽤,从这⼀⾓度可以说,⼈民群众和英雄⼈物共同创造历史。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就包括了杰出⼈物在历史上的作⽤,但“⼈民群众和英雄⼈物共同创造历史”是与之相对⽴的。
因为“⼈民群众和英雄⼈物共同创造历史”不是在肯定⼈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的前提下承认杰出⼈物的历史作⽤,⽽是把杰出⼈物和⼈民群众看作是两个孤⽴、相互平⾏的决定历史发展的⼒量,从⽽歪曲了⼈民群众和杰出⼊物的关系,把杰出⼈物的作⽤与⼈民群众的作⽤相提并论,混合起来,这样是⽚⾯的、唯⼼的。
认为⼈民群众和杰出⼈物共同创造历史,必然混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主义的根本对⽴。
这种“共创论”,是在⼈民群众作⽤之外平⾏地提出杰出⼈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承认
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主义,承认了历史是⼈的有意识有⽬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类历史包括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认识⼈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唯物史观认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先是物质资料⽣产发展的历史,是⼈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争的历史,把⼀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是唯⼼史观,是⽚⾯的不科学的。
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我们赢得抗⽇战争、解放战争并建⽴新中国,领导我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改⾰开放让我们的⽣活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是因为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它认识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动着的群众”,它不仅仅是认识到这⼀点,⽽且它把这⼀点运⽤的很好,它紧密结合群众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扬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邓⼩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民拥不拥护”、“⼈民赞不赞成”、“⼈民⾼不⾼兴”、和“⼈民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强调了共产党代表中国最⼴⼤⼈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则是坚持以⼈为本。
这都是对⼈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正因在我国的⾰命建设中,我们的领导集体、我们的领导党尊重⼈民的主体地位、发挥⼈民的⾸创精神和积极促进⼈的全⾯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才能⾛的⼜好⼜快,社会⽭盾才能变得不尖锐、变得缓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更加的匹配。
强调⼈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否认个⼈在历史上的作⽤。
但是个⼈在历史上的作⽤是存在着⼀些差别的,有的⼈作⽤⼤,可称为“历史⼈物”或者“杰出⼈物”,有些⼈作⽤⼩,可称为“普通个⼈”。
“杰出⼈物”是⼀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化的重要代表⼈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甚⾄有时可决定个别历史事件的结局。
例如五四运动中的学⽣领袖罗家伦,傅斯年,段锡鹏,邓中夏,瞿秋⽩,闻⼀多,⾼君宇,张国焘等,他们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的代表⼈物,他们所倡导的五四运动在当时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们也作为历史的重要⼀部分为我们后⼈所知晓。
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的先导,他们为群众指明⾰命⽃争的⽅向,在⾰命⽃争中起着领导核⼼的作⽤。
⽐如抗⽇战争中,⽑泽东同志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物,提出了抗⽇的理论和⽅法,分析了抗⽇战争的要点和关键,他的《论持久战》等著作,为⾰命指明了⽅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适合的⽅法,在抗⽇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
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教育家等的创造性活动,对⼈类科学⽂化的发展起到了巨⼤推动作⽤。
⽐如我们的校友师⽼,师昌绪先⽣,中国材料学界巨擘,他为中国应⽤材料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业化的进程实质也是材料发展的进程,随着⼯业化的推进,对材料的要求也就越⾼,材料研究的发展推动了⼯业化的发展,⼯业化的发展则带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可以说他是⼤师,说他是学界泰⽃,可以评价他引领了中国材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材料的发展还是收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可以认为他是杰出⼈物,但正像他说过的,他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搞材料的普通⼯⼈之⼀,不过是⾃⼰活的年岁长了做过的东西多了些,他也不过是做了现有条件下⾃⼰份内应做的事。
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历史⼈物,都要收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向。
简单地说,杰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在在很⼤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历史,但归根究底他们是⼈民群众的代⾏者,他们的意志是⼈民的共同意志,他们的⾏为是⼈民的共同期待,杰出⼈物使分散的⼈民群众的⼒量得到了汇聚,加速了历史的变⾰,但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向。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是⽣产⼒的不断发展,⽽⽣产⼒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类作为整体参与⽣产的结果。
所以⼈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家纪伯伦曾把历史⽐作⼀列正在⾏驶的⽕车,把历史上的杰出⼈物⽐作是把头伸出车窗外的⼈,那些⼈也必定是普通⼤众的⼀员,只不过是历史本⾝或者是其他⼈让他们坐在了靠窗的位置。
我认为其中的寓意是:将头伸出窗外的⼈(历史上的杰出⼈物)不能改变⽕车(历史)的前进⽅向,只能把窗外的景⾊介绍给车内的⼈(⼈民群众),他们⽐普通⼤众更能清晰的认识局势和社会的⼤环境,但是⼈民群众的意志决定了⽕车(历史)的前进⽅向和最终的⽬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