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与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俗与民族精神
学生姓名:高玺楠
学生编号:20091000220
民俗与民族精神
民俗与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固有的传承性文化的总
和,是其最根本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群体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体体现。
要将我们的民俗发展与民族精神熔铸成一体,引向深入,有必要对民俗与民族精神予以正确的认识。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活民族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生活过剩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民族精神
民俗 图腾 社会风尚
传承
扩布
规范
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民俗与民族精神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并相互影响,随时代不断发展
民俗总是在特定的民族中产生、发展,并以一定的民族精神表现出来。
民俗是在各个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图腾
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经历过图腾崇拜阶段,不同的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洗漱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崇拜对象的动物、植物在人们的意识、心理、行为上所形成的各种深刻印记,都各具特色,而这些部落民俗发展融合,到民族阶段,又渐渐的形成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力量
图腾民俗,是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我们以龙为民族图腾,这是一种强大却代表祥瑞的动物,这种民俗自然而然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强大却没有侵略性;以此对应,我们可以看到欧美的不同图腾,美国鹰,俄国熊,印度象,这些图腾无疑非常好的代表着本民族的特性,代表着民族精神,民俗影响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体现在民俗之中。
中国以牡丹为国花,象征雍容华贵,美国以玫瑰为国花,象征爱与勇气,意大利以雏菊为国花,象征天真烂漫,荷兰以郁金香为国花,象征美丽端庄,体现了每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层面。
社会风尚
发式民俗,语言民俗,是民俗在社会风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仅以这两个代表来阐述社会风尚方面两者的关系
以中国传统的发式民俗为例,在清明两朝交替之际,民族精神以发式民俗为典型事物进行了一次激烈的碰撞:明代男发式为全蓄发,清代为前顶剃光,后脑梳单辫。
随着两个民族的交战已满族获胜,满族强行推行了他的发式民俗,而旧朝臣民则发出了:“头可断,发不可断”的誓言,姑且不论这场斗争中的两方对错,仅以事件本身来看,民族精神集中地体现在了民俗之中,尤其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联想到,侵华日军在占领区实行的政策--禁止说中文,不得不体现出民俗对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
流落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凭什么一直心向祖国?毫无疑问,唐装,汉语,唐人街,成了他们的依靠,他们居民族精神的寄托。
从社会风尚可以看出,民俗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寄托作用,反过来民族精神对民俗的支持传承。
传承
民俗的传承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同时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传播是有其教化功能所决定的。
教化是职能,传承是形式和手段。
无论在传统或现代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教化和熏陶。
从孩提时代到成人,人们从民俗中学到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甚至是祖先的意念,民族精神也就这样悄悄的融入了我们的生命里。
一方面,我们生活在文化环境之中,一切教化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使人不知不觉的在文化传承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家中长辈对我们富有传承责任,而在社会中,社区、群体、和民间组织对其成员也负有传承责任。
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又是积极主动的,具有目的性。
民俗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把民族精神这样一代代自上而下的、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传递。
扩布
民俗的扩布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上伸展的蔓延性,也指民俗精神的横向传播性。
好的民俗文化,它不仅为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众所接受,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开始向其他民族、地区渗透。
古代佛教文化的传播,儒教文化圈的形成,近代以来的西俗语东渐都是这种传
播,而在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民族精神已悄悄的传递着。
以儒教文化为例,她已经不只是一种宗教民俗,其中融入了很多民族精神:中庸,修身,治国,随着儒教文化的传播,华夏民族的民族精神,渐渐的影响着朝鲜、日本等民族的民族精神发展。
民族精神的发展、演变、传播,离不开民俗的推动;民俗传播,最终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改造中。
规范
民俗是产生最早,印象最深的一种行为规范
民族文化就实质而言,使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语言、心理、行为模式,或者说是民众的约定俗成、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范,同样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也会有自己的行为规范,民族精神或可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民族行为规范。
而民俗的这种模式和规则对可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具有关照民众集体心理和生存需要的特点。
因而,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较为强大的约束力量,迫使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环境的协调平衡。
民俗规范永远是民众心理与价值观念的整合的结果,而这个整合结果不仅仅是道德。
它融合着更高层次的民族精神
民俗孕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在民俗之中。
古往今来,一些有远见和成就的统治者和政治家,就十分关注以民俗来熔炼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民族精神,以达到强民富国的目的。
民俗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紧密相连的母子连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而中国民俗是我们民族精神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发展传承中国民俗,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中国民俗的传承者,发扬者,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俗与民族精神新篇章
参考书目:
《中外民俗概论》石应平地大北区图书馆 K891 SH1
《中国民俗研究史》王文宝地大北区图书馆 K890 W1
《中国民俗概论》高丙中地大北区图书馆 K892 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