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又称为灯节、上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故事。
据传,在古代的时候,元宵节是祭祀神灵、驱走邪魔的日子。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正月旦,正月十五夜,……故曰‘上元’”。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糯米粉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元宵,并在夜晚放飞孔明灯,燃放烟花爆竹,以庆祝元宵节。
二、元宵节的习俗1.看花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观赏花灯。
人们会在公园、广场等地悬挂各种形状的花灯。
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天灯”,它是由一个纸球做成,内部装有火药,点燃后可以飞向天空。
还有各种主题的花灯展,如动物花灯、人物花灯等,让人们流连忘返。
2.吃元宵: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物就是元宵。
元宵外观圆润,有各种口味,如花生、红豆、黑芝麻等。
除了传统的汤圆,现代还有创新口味的元宵,如冰淇淋元宵、巧克力元宵等,让人们流连忘返,增添了元宵节的乐趣。
3.猜灯谜: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一些谜语,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
猜对了可以得到小奖品,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4.舞龙灯: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舞龙活动在元宵节的时候格外受到欢迎。
人们手持长龙灯,围绕街道舞蹈,喜庆之气洋溢。
三、元宵节的寓意元宵节的寓意非常丰富,代表着团圆和美好。
首先,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新年的圆满收官。
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享受美食,祈求来年吉祥如意。
其次,元宵节的形状与月饼类似,寓意着圆满、团圆和富足。
正如元宵圆润而丰盈,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圆满如意。
另外,元宵节还有驱除厄运的寓意。
人们点燃烟花爆竹、放飞孔明灯,用来驱散一年的疾病和霉运,希望新的一年充满幸福和吉祥。
四、结语元宵节是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观赏美丽的花灯、品尝美味的元宵,参与各种传统活动。
小学一年级元宵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小学一年级元宵节手抄报文字内容【篇一】小学一年级元宵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元宵节风俗习惯:(1)吃元宵:始于宋代“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食俗。
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食物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2)赏花灯:早前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形成了元宵放灯的习俗,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而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3)猜灯谜:独特的民俗文化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4)耍龙灯:民间娱乐活动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
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5)舞狮:能驱邪镇妖古人认为舞狮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节日里舞狮的习俗。
在漫长的发张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6)送孩儿灯:以求添丁简称送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7)踩高跷:群众性技艺表演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者一丈多。
(8)偷菜节:做白菜宴流行于贵州省黄平苗族一带,正月十五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白菜。
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9)迎紫姑:民间传说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
正月十五,她因穷困而死。
百姓为同情她、怀念她,便有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10)走百病:驱病除灾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本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本(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本在元宵佳节来临之时,各地也会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来庆祝。
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灯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
日之一。
据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最早是用来祭拜神灵、祈求丰
收和驱除灾难的节日。
后来,人们开始在这一天放灯笼、观赏花灯,逐渐形成了迎接新春的重要俗。
元宵节的俗
1. 看花灯:元宵节时,各地都会装饰成千上万盏五彩缤纷的花灯,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状瑰丽的花灯,如龙、凤、鸟、鱼等。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的庙会花灯和南京的夫子庙灯会。
2. 吃汤圆:元宵节的传统美食是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圆球状食物,像月亮一样圆满,象征团圆和美好。
人们会在节日这
天全家团聚,一边品尝汤圆,一边分享快乐和幸福。
3. 猜灯谜: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
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猜解谜语的含义。
这不仅考验了人们的智慧,也增添了节日的趣味和乐趣。
4. 舞狮舞龙:元宵节还有舞狮舞龙的表演。
狮子和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舞狮舞龙可以带来好运和平安。
在庙会或街头巷尾,狮子和龙会跳舞前进,引来人们的欢呼和喝彩。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是一个象征着团圆和希望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同时也向自己祈福平安和幸福。
元宵节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也是人们寄托情感和期盼美好的重要时刻。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清楚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一、背景介绍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是指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序列的最后一个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点亮彩灯,举行猜灯谜、放花灯、舞龙灯等庆祝活动,有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二、传统食物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是元宵,它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甜品。
元宵的制作工艺非常丰富多样,有着各式各样的馅料和形状。
常见的元宵有芝麻、豆沙、花生等各种馅料,其外皮饱满柔软,口感糯而不腻。
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三、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人们会在元宵节夜晚在街道上或庙会上设立灯谜摊位,摆放着各种谜语和灯谜。
猜灯谜要求寓意隐晦,通常采用文言文或古代诗词来表达,考验参与者的智慧和才能。
猜灯谜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舞龙灯舞龙灯是元宵节一项非常有特色的传统表演。
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手持一条长长的龙身,用五颜六色的灯笼装饰,通过上下摆动和旋转等动作,模仿龙的游动姿态,展示出华丽灵动的舞蹈。
舞龙灯不仅具有观赏性,更象征着丰收和好运。
五、放花灯放花灯也是元宵节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元宵节的晚上,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会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如莲花灯、牡丹灯、寿桃灯等。
花灯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
当晚,无论老少,都会沿街放花灯,欣赏精美的花灯和烟火,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六、结尾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它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展示着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包括食元宵、猜灯谜、舞龙灯、放花灯等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够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来年的元宵节,我们也期待更多精彩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的展现!。
元宵节手抄报文字素材
元宵节手抄报文字素材1. 元宵节简介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小正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欢聚一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特别是燃放灯笼和观赏花灯,以示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2. 元宵节起源元宵节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最早起源于汉朝。
在汉朝时期,元宵节是以祭祀女神嫦娥和祈求丰收为主要活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庆祝团圆和祈求美好未来的节日。
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燃放灯笼: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燃放各种灯笼。
人们在元宵节晚上点亮各种灯笼,这象征着驱走不祥和寻找幸福的意义。
•观赏花灯:元宵节时,各地都会搭建花灯展览会,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各异的花灯,包括动物、人物、花卉等等,煞是好看。
•吃元宵: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中间可以加入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蜜枣等。
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4. 元宵节与中国文化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传承。
元宵节中的各种活动和习俗都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紧密相连,代表着家庭团圆和美好未来的期许。
5. 元宵节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元宵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除了传统的燃放灯笼、观赏花灯、吃元宵之外,还会举行各种文艺演出、游园会、灯光秀等活动,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此外,现代科技的加入也为元宵节增添了新的庆祝方式,如网络祈福、互动游戏等。
6.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元宵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代表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意义的传承和发扬,不仅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也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7. 结尾元宵节是一个传统而又热闹的节日,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优秀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次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庆祝元宵节。
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许多学校和社区都会组织制作手抄报的活动,以展示优秀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可以用于制作优秀元宵节手抄报的内容。
1.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汉族文化,据传,汉武帝时期,皇帝听说清明时要上坟祭奠,为了避免民众在漆黑的夜晚前往墓地,就命令每年元宵节晚上城墙上放烟火、点灯笼,并在庙宇中焚香拜祭,以替代清明祭祀。
从此,元宵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2.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有许多特色的习俗,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
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装饰,各种形状的彩灯点缀街头巷尾,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活动,参与者要通过猜谜语来寻找隐藏在花灯中的谜底。
而吃元宵则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传统美食,元宵多为圆形,寓意团圆和完整。
3.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外,元宵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活动。
例如,舞龙舞狮表演是元宵节的重要节目之一,舞龙舞狮的队伍在街上穿梭,舞动着巨大的龙和狮子,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此外,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如歌舞、杂技和民间艺术等,为人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4. 元宵节的文化意义元宵节不仅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庆祝元宵节,人们传承了民族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5. 制作元宵节手抄报的注意事项在制作元宵节手抄报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适合元宵节主题的图案和图片,用以突出节日的氛围。
其次,要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传统文化意义。
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与元宵节有关的有趣事实或者故事,以增加手抄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最后,在排版时要注意整洁美观,合理安排篇幅,使得整个手抄报布局合理、大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简单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简单一、元宵节简介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传统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人们享受灯火辉煌的景象、品尝美味的汤圆等传统食物,同时也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
二、元宵节传统习俗1. 看花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就是欣赏花灯。
各地会各种各样的灯笼、彩灯,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在夜晚时分,人们会带着家人前往公园、街道、庙宇等地,观赏灯光秀,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灯。
2.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常常在灯谜篇前贴上谜语,其他人则通过猜谜语来解开谜底。
猜灯谜既是一种娱乐方式,又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锻炼智力,提高思维能力。
3. 吃汤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就是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和睦。
无论是甜汤圆还是咸汤圆,都有着浓厚的年味,是家人团聚时必不可少的食物。
三、元宵节的传说故事元宵节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以下几个:1. 天宫之夜相传,元宵节这一天,天宫里的仙女们都会在人间放飞灯笼,欢度元宵节。
而每年的元宵节夜晚,人们在灯笼的引导下,可以看到天宫仙女们的身影,这也成为元宵节的一大奇观。
2. 忠义节的起源相传,元宵节也是忠义节的起源。
据说,在唐朝时期,唐明皇任命的宰相与夫人双双被罢官,他们决定效仿义军将领诸葛亮,隐居起来,并写下《西崖神洲记》。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元宵节的始创者,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忠义节。
四、元宵节的地方特色1. 湖北武汉武汉是中国有着丰富元宵节活动的城市之一。
在武汉的户部巷,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花灯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各种花灯,还能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
2. 江苏南京南京也有自己独特的元宵节庆祝方式。
每年的元宵节,南京市鼓楼区会举行“夜启明灯·上元之夜”活动,活动现场有美丽的灯笼和烟花表演,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元宵节手抄报文案内容文字160句
元宵节手抄报文案内容文字160句元宵节手抄报文案1、元宵到,送你一碗元宵,愿甜蜜生活伴你一生;送你一盏许愿灯,愿你心想事成事业顺;送你一条祝福短信,愿你元宵快乐,人乐业更旺。
2、元宵佳节倍思您,发条短信祝福您:家圆人圆多宠您!幸福快乐追着您!福星高照绕着您!财源滚滚奔向您!花好月圆只爱您!祝我亲爱的朋友天涯海角元宵节快乐!3、元宵吃汤圆,汤圆香又甜;元宵闹花灯,花灯放光芒;元宵上街逛,小心跌又撞;元宵送祝福,平安与健康,两者不能忘,幸福永绵长,祝你元宵节快乐!4、元宵圆圆,家人欢聚庆团圆;元宵甜甜,美好生活比蜜甜;元宵白白,纯洁爱情身边来;元宵粘粘,粘住幸福好运连。
元宵佳节,纵享快乐,赏灯猜谜,其乐无穷!5、灯火家家上元夜,汤圆滚滚下了锅。
窗外红灯烧明月,处处笙歌唱满街。
热热火火元宵到,团团圆圆合家笑。
喝点美酒笑开颜,不负这良辰美景天6、有个人时时牵挂着你,日日惦记着你,年年思念着你,元宵的灯火,是他含情的眼,元宵的汤圆,是他温暖的肩,愿这条短信带给你一生的幸福甜甜。
7、正月十五闹元宵,各种花灯齐上阵。
猴灯昂首门前绕,风调雨顺送福音。
狮舞精彩多热闹,锣鼓声声庆年丰。
还有灯谜添风采,猜出谜底人骄傲。
祝你元宵快乐!8、二月的春风似剪刀,裁剪出那初发的嫩芽,裁剪出那灿烂的阳光,裁剪出那佳节的喜庆,裁剪出那热闹的味道,更裁剪出我轻柔的思念和祝福:元宵节快乐。
9、送你一碗甜密汤圆。
每颗汤圆都是微笑和祝福!吃了这些汤圆香香甜甜,快乐又一年;团团圆圆,幸福比蜜甜。
元宵节快乐!10、比月儿更圆的,是亲人的团聚;比灯笼更红的,是红火的前程;比花儿更艳的,是欢乐的笑容;比汤圆更暖的,是温软的情意。
元宵佳节,祝你事事称心如意!11、时逢三五好景象,赏花赏月赏秋香;烟花渐欲迷人眼,处处繁华声喧嚷;七彩莲灯意朦胧,田园诗画笼春光;人约黄昏羞红颜,窃窃私语情更长。
元宵佳节,祝君幸福!12、正月十五闹元宵,手捧汤圆送祝福。
小小汤圆圆又圆,颗颗心意碗里藏。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文字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大全1. 元宵节简介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传统节日。
它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浪漫气息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品尝元宵,观赏烟花和赏月。
2. 元宵节习俗2.1 赏花灯:元宵节晚上,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花市和公园里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如灯笼、灯彩、灯舞等。
2.2 吃元宵:元宵节是吃元宵的日子,元宵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
元宵的做法和味道多种多样,有豆沙、芝麻、果蓉、花生等多种馅料,口感香甜可口。
2.3 猜灯谜: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猜灯谜。
人们通过猜灯谜来增加节日的乐趣和氛围,也锻炼了大家的智力和才思。
3. 元宵节传说3.1 传说1: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一个关于消灭怪物的传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恶的怪物叫做“年兽”,它每年农历新年时出来吃人。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火光和响声,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点灯笼、燃放鞭炮,以驱逐年兽。
3.2 传说2:根据一个浪漫而感人的传说,元宵节和汉代时期的女诗人柳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柳氏为了见到自己的丈夫,每天都在门口点燃一个纸灯笼。
有一晚,她走出家门,却看到满天的灯笼,原来是她的丈夫为了回家而点亮的,感动之下,柳氏也点燃了手中的纸灯笼,并唱起了歌曲。
4. 元宵节的食物元宵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当然少不了一些特色的食物。
以下是一些元宵节的经典食物:4.1 元宵:元宵是元宵节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食物之一。
它是由糯米制成,内层填充着各种馅料,如豆沙、花生、果蓉等。
煮熟的元宵呈圆球状,非常有弹性和咬劲,口感十分鲜美。
4.2 豌豆黏:豌豆黏是一道传统的北方元宵节食物,主要由豌豆、糯米、糖等食材制作而成。
它外形精美,色泽金黄,味道甜蜜可口。
4.3 元宵汤圆:元宵汤圆是以糯米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有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黑芝麻等。
在温暖的糖水中煮熟,有着软糯的口感,非常受人喜爱。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一百字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一百字节日背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灯节、小正月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庆祝元宵节的日子。
元宵节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节日习俗• 1.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点就是欣赏美丽的花灯表演。
各地会举办灯展,人们在夜晚走街串巷,赏花灯,欣赏精美的灯组,并参与各种灯谜活动。
• 2.吃元宵: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球状食物,内含各种馅料,如豆沙、花生等。
吃元宵象征了团圆和幸福。
• 3.舞龙舞狮:元宵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和舞狮。
舞狮和舞龙被视为驱邪辟邪的仪式,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元宵节的传说元宵节还有一些传说与它相关。
• 1.汉武帝与灯谜: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时期。
汉武帝是元宵节的发源地,他在元宵节上亲自参加游行,并且解答了许多灯谜。
这个传说使得元宵节成为了解谜与团圆的象征。
• 2.杨贵妃与灯笼:另一个有名的元宵节传说是关于杨贵妃的。
相传杨贵妃喜欢看灯笼,在元宵节这天,她与唐明皇一起赏灯。
为了让她开心,唐明皇下令在宫中放飞了许多彩灯,以及点亮了宫灯。
祝福语元宵节不仅可以品味美食,欣赏灯谜,也可以通过一些祝福语向家人、朋友表达祝福。
• 1.祝你在元宵节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 2.愿你的生活更加灿烂如灯。
• 3.万事如意,幸福美满。
• 4.希望你的未来像元宵节的灯,充满希望和温暖。
总结元宵节是一个欢乐和祈福的节日。
通过欣赏花灯、吃元宵和赏舞龙舞狮,人们在这一天表达了对幸福和团圆的追求。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许多中国人都会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以此传承历史和文化。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使人们更加向往和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元宵节⼿抄报内容⽂字 元宵节我们的准备画⼿抄报的时候,可以写⼀些关于元宵节的内容资料。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元宵节⼿抄报内容⽂字”,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元宵节由来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帝时下令将正⽉⼗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神”祭祀活动定在正⽉⼗五(太⼀:主宰宇宙⼀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传统习俗出门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灯等。
此外,不少地⽅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踩⾼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元宵节选⼊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后来节⽇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五闹元宵,将从除⼣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个⾼潮。
元宵之夜,⼤街⼩巷张灯结彩,⼈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五⽇僧⼈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逐渐形成民间盛⼤的节⽇。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帝时,已下令将正⽉⼗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五。
(太⼀:主宰宇宙⼀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
⼀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去问孔⼦。
孔⼦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天正是正⽉⼗五⽇,以后每逢此⽇,昭王就命⼿下⼈⽤⾯仿制此果,并⽤⼭楂做成红⾊的馅煮⽽⾷之。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一、节日起源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那时人们称元宵节为“上元节”。
在汉朝以前,上元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家人聚在一起欢庆的节日。
二、节日习俗元宵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以下是其中几个:1.看花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观赏花灯。
各地会搭建花灯展览,展示各种造型精致、独具特色的花灯。
人们夜晚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欣赏灯光璀璨的景象,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温馨。
2.吃汤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就是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食物,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如花生、豆沙、红枣等。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3.猜灯谜: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花灯上挂上谜语,来测试大家的智慧和才能。
猜对灯谜的人可以获得小奖品,增加了节日的乐趣和活力。
4.舞龙灯:在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舞龙灯。
舞龙灯是一种寓意吉祥的表演形式,用一条长长的布或纸制成龙的形状,几十人手持绳索共同操控,使龙在广场上舞动起来。
这个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
三、节日意义元宵节不仅对于家庭团圆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代表着人们期待美好未来的愿望。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结束一年开始新一年的开始,人们希望迎接新的一年有好的开始。
元宵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元宵节的日子里,人们传承了民间文化,丰富了生活,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四、节日祝福在元宵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呼吁人们以平安、团圆、快乐为节日的主旨,增进亲情、友情和社会和睦。
祝愿每个人都能在元宵节里收获温馨和幸福,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时刻!以上就是关于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的简要介绍,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希望大家在这个节日里与家人共享团圆之乐,一起欢庆这个温馨祥和的节日。
元宵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一、节日概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正月的第15天。
这一天也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被视为中国农历年的正式结束。
元宵节起源于古代汉族的华夏文明,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早的一个。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元宵节成为了一个集合了灯笼、猜谜、吃汤圆等传统习俗的节日。
二、节日传统习俗1. 点灯笼元宵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点灯笼。
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家中或街头巷尾挂、放和点灯笼。
传统的灯笼通常由纸或丝绸制成,精致华丽,形态各异,用途各不相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红灯笼,代表着祥瑞和光明。
2.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人们将灯谜藏在灯笼或特制的谜题中,然后挂在室内或室外供人猜解。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和才智,还增进了家庭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3. 吃汤圆吃汤圆也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食品,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花生、黑芝麻、红豆等。
人们认为吃汤圆能团圆、寓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团结。
三、节日意义1. 传统文化传承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灯笼、猜谜、汤圆等各种习俗,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
通过庆祝元宵节,可以让后代了解历史和传统,并传承下去。
2. 喜庆吉祥元宵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人们挂灯笼、猜灯谜、吃汤圆等习俗都代表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3. 团圆思念元宵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通过吃汤圆和庆祝活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亲情。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量回家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
四、总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瑰宝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情感,同时也是人们欢度新年、迎接未来的重要时刻。
通过举办灯谜、点灯笼、吃汤圆等活动,人们感受到团圆的力量,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让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传统文化的依靠,也让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共同庆祝这一属于中国人的节日。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二、元宵节的习俗1、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3、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吃汤圆和观灯为主要习俗。
元宵节最早由东汉以前就已出现,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如赏灯、吃汤圆、猜灯谜等。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元宵节是一年一度的灯会盛事,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笼,而且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口味的汤圆。
元宵节的主题是团圆、吉祥、幸福,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汤圆,祝福家人幸福平安。
元宵节也是恋人们约会的日子,相传有一个叫灯节的习俗,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男女可以放开灯笼,到处走动,增加了人们的娱乐活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一天也是他们欢聚一堂,以增进情感和友情的日子。
元宵节也是进行民间传统庙会和游灯大会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中,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热闹非凡。
整个城市也会布满各种各样的花灯。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 简短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一、节日背景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十五、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元宵节标志着春节期间的最后一天,也是人们欢庆春天来临的节日。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二、传统习俗1. 元宵灯会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观赏和制作各种精美的灯笼。
人们会在元宵节晚上点亮彩灯,赏花灯,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幸福、阖家团圆。
各地还举办灯谜晚会,人们猜灯谜,增强趣味和互动。
2. 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美食是元宵,它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外皮柔软,馅料丰富多样。
元宵的制作和品尝是传统习俗之一,有寓意团圆美满的象征。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的传统表演活动,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节日期间展示华丽的舞技和灵动的表演,以祈求好运和吉祥。
三、节日意义1. 喜迎春天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结束,也是春天的到来。
人们通过庆祝元宵节,表达对新年的期望和祝福,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2. 浓厚的文化底蕴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节日期间通过各种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3.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互相拜访,互赠礼物,加强亲情和友情。
通过互动和交流,人们彼此感受到温暖的亲情和友爱。
四、元宵节的好处元宵节不仅是一种庆祝方式,它也有许多好处:1.培养亲子关系:元宵节是一个整个家庭团聚的机会,父母和孩子一起观赏花灯、制作元宵,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2.传承文化: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庆祝元宵节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放松心情:元宵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人们可以通过观赏花灯、品尝美食、参与各种活动来放松心情,带来愉悦和快乐。
五、结语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祝愿的节日,将传统节日融入现代生活中,不仅可以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庆祝元宵节,迎接春天的到来,祝愿大家幸福安康,团圆美满!。
2024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2024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2024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篇1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就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
古人称夜为“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元朝复辟之夜,人们在春归时庆祝,也是庆祝新年的延续。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在元宵节,人们会出去赏月,点灯,玩猜灯谜,一起吃元宵,家人团聚,庆祝节日,玩得开心。
今年元宵节,我跟妈妈学了包饺子。
我先准备了食材:糯米粉,一杯温水,芝麻馅。
首先,我选了六分之一的糯米粉,用水揉面。
揉捏后,应该感觉不那么干了。
用手分开就可以包饺子了。
先把面团揉成团,然后用双手慢慢推进小碗里,加入芝麻馅,用手拧紧孔,最后揉成一个完整的饺子。
我努力学习,小心翼翼的包着,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我包的饺子一次比一次好看。
终于学会包饺子了。
自己吃饺子的`时候,感觉自己长大了。
新的一年,我也明显长高了!2024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篇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元宵节到了!元宵节到了!超市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抢到了几包糯米、面粉,匆匆忙忙回家去包汤圆呢!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一手拿着糯米,一手拿着面粉将它们加水搅拌。
我正准备和面的时候,“哎呀”不小心把面粉撒了一地,我赶紧把面粉收拾干净,也学奶奶那样和好面。
然后,我疑惑地问奶奶:“到底怎样才能包好汤圆呀?”奶奶笑眯眯地说:“你要轻轻地揉它,不能太重,要刚刚好……”奶奶还示范给我看,我也照着奶奶的做法依葫芦画瓢,一个可爱的小汤圆就在我手上诞生了!妈妈把我们做的汤圆放进锅里,那香味真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妈妈煮得非常细心,一个个白白的小汤圆“扑通……扑通……”地从锅底冒出来,挨挨挤挤的,真像一个个胖宝宝,可爱极了!“出锅啦!”妈妈说着。
我赶紧拿起一个往嘴里塞,啊!太烫了!我一下子吐了出来。
我看了看大家,原来他们都在吹汤圆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赶紧把汤圆端到风扇下,不一会儿就变凉了,我轻轻咬了一口,又软又甜。
2023年快乐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2023年快乐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2023年快乐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1(一)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二)元宵节习俗1、吃元宵2、赏花灯3、猜灯谜4、走百病5、迎紫姑6、舞狮子7、踩高跷8、逐鼠(三)元宵节的古诗1、《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着词声。
2023年快乐的元宵节手抄报内容2正月十五月儿圆,惦记最是把你牵,愿你快乐乐无边,生活吉祥处处甜,短信为你舞翩翩,愿你快乐伴心间,元宵佳节祝愿你好运不断,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年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元宵节习俗吃元宵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
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
街不许喊元宵。
兔子灯
南北朝时期,宁都县东山坝乡的大布村曾是虔州县(即宁都县的前身)的县城。
虽然时过境迁,
但从大布村直到今天还四处林立的祠堂就可以想见当年这儿的富庶昌盛。
千年的岁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遗风仍历历在目。
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约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传承着。
大布村民俗中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了。
火在原始社会就被人类奉茗神明般地崇拜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神圣的火演绎成了灯和灯彩,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宁都的灯彩绚丽多姿、品种繁多,“兔子灯”只是宁都灯彩其中的一种。
点燃“兔子灯”的“过灯”
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
据当地人介绍“过灯”的民俗是明万历年间被村里一位姓罗的商人,
在扬州贸易时,迷上了“兔子灯”、“扛灯”(另一种大型花灯,灯中可装置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通过火力冲动人物可手舞足蹈灯彩艺术)的工艺,就装哑巴拜了制作这二种灯彩的师傅,辛勤伺候了师
傅三年之久才学会这门技艺带回大布。
兔子灯的制作更简单,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扎,而精彩细腻的“扛灯”却成了村里一种传男不传女的祖传艺术。
大布“过灯”的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
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
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们所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美好愿望。
“过灯”是大布村人集体的活动。
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的晚上,是大布村人“过灯”的日子,也是
大布村最热闹红火的日子。
有5千多人口的大布村,每一家每一户都要扎一盏一母二仔抱成团的兔子灯。
兔子灯是由三个并列的兔子头组成,中间的兔子更大,是兔婆,旁边二盏是小兔子。
兔子灯是用竹篾做骨架,用红、绿、白三色的纸糊贴。
兔身里安放一碗用茶油浸泡的白米,米中间放灯芯草,巡游时就点燃灯芯。
“过灯”活动开始时,一家要出一个人擎着兔子灯地加入*的大队伍。
游灯
的队伍是以二盏扇面灯,紧接着一条二十多米长的龙灯,最后是数以百人(早年村里没有人外工时,是数以千计的人)提着的兔子灯气势恢弘地巡游。
在响彻云天的锣鼓唢呐声中,由近千人组成的游灯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家过户,穿街过巷、巡游在田埂上、池塘边,最后聚集在祠堂里。
之后,村里人还会按家族按房分地分别去事先议定好的人家里热闹一番,这些人家都是年前有喜事的,或是家里考出了大学生或是取了媳妇,或是家里添了新丁,主人家则要备好茶点酒席来迎接招待这些贺喜的乡亲,因为,“兔子灯”队伍的到来,是象征
着乡亲们给家里送来了吉祥如意的好运气。
连续几天,大布村人都洋溢在欢乐喜庆之中,数以千计的“兔子灯”象繁星点灯,把这一方漆黑的天地点燃成了或长或圆或点或线或弯曲或成片的光明灿烂
与辉煌火红。
舞狮子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
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
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
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狮舞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
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
狮舞从此流行。
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东汉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
刘宋的军队,后来传人民间的。
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
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是
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
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
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
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
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
南狮以
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
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
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
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
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
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