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考
试试题(含解析)
2019年5月
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精神也是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 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
B. 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
C. 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
D. 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质疑的区别在于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修饰“精神”,选用“质疑”。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不遑多让:不比……差,跟……比起来毫不逊色。

结合“和同行相比”分析,选用“不遑多让”。

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

极言细微之至。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结合“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分析,选用“一丝不苟”。

故选D。

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
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
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
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
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 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
B. 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
C. 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
D. 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分析,概括出描写的对象。

结合“列坐流觞”“修禊”等分析,出自《兰亭集序》,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兰亭。

排除A项、C项。

湖北是古代的楚国,故有“三楚”之称。

古人常用“白云黄鹤”指黄鹤楼,又有“黄鹤楼上吹玉笛”的诗句。

黄鹤楼位于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故说“二水”。

长江和汉水又各有无数支流,所以说“百川支派”。

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

排除D项。

结合“杰阁”“此地高”等分析可知,所吟咏的名胜古迹为鹳雀楼。

这是清李其宴题滕王阁的对联。

上下联的前面一句为集句:上句出自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下句出自东晋陶渊明《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故选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洒满庭院,,,,。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 ④②⑥⑤⑦①③
B. ⑤②⑦⑥④①③
C. ⑤①⑦④②③⑥
D. ④①③⑦⑤②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分析内容,主要从远处和近处两个角度来写。

远处的“桂树”,⑤②⑦⑥主要是写远处的桂树;近处的“微波”,结合“荡漾”等分析,④①③主要写“微波”。

结合题干标点符号特点分析,应该是先写远处的“桂树”,后写近处的“微波”。

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4.下列诗句中,与下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 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漫画的标题、画面及细节、文字、夸张之处等。

漫画主要有一艘乌篷船,两个孩子扶着一位东倒西歪的老人,后面有个抱着大坛子的人等。

A项,桑柘树影倾斜的时候春社的活动才散,家家都有喝醉酒的人被家人扶着回去。

不能体现“家家扶得”。

B项,漫画不能体现“归时重上去时船”。

C项,醉酒的老翁踉跄前行,憨态可掬,连搀扶他的小孩都忍俊不禁,船夫持桨站立在船头,待送醉翁渡河。

D项,“相引到房前”不能体现。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盛溪绿生志
胡胤嘉
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率尔造极。

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

余尝得其所写《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盛世者,安溪人也,避仇居先生前庑下。

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先生谛视之,殊有思理。

一日,悬子昭《四时图》于堂,促盛至曰:“子能捉笔乎?”盛素有胆智,又心屈服先生,逐漫应日:“诺!”键户临染,三日始成。

先生掀髯曰:“子可教也!”遂与语山水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之致。

盛大悟,笔法顿上。

由是摩东村无不东村矣,摹徵仲无不徵仲矣。

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

一日与余饭斋中,是年适其六十诞期,余戏谓:“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盛立庭下,饮泣哀咽,若不自胜。

余怪骇之。

拭涕言曰:“余哭吾母也。

世生匝岁,痘发炽然,累累著面目,瞳如覆盂。

母日夜舐吮,一目复开,见日月光,不至懵懵作死人者,皆吾母涕唾余也。

母亡矣,虽有目,视之不见矣,世何以报吾母?公能言,怜而志其痛,世死且不朽,何以寿为?“余蹙然许之。

世为人直戆无粉藻,胸腹所欲言,落落喉间欲吐矣。

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瓶无常粟,需十指为活,然见人穷迫如刺心肺,袖中一钱两钱,不尔即为解衣,务期必济,无难割之色。

六岁就外傅,善占对,笔袅袅辄作人物形。

祖鹤亭钟爱之。

十岁祖亡,父龙桥不问生产,又为同役者欺弄,家日消落。

十四而父母相继殁,不聊生矣。

夫耕于前,妇播于后,仅足自立。

邻有怨家,徙居塘西,即所称吕先生庑下,得授书画者也。

其画老益精进,前辈名笔,无不心摹手追。

余尝语之:“画不必其似,爱不必其有,子
于此悟入,可矣。


君生于嘉靖某年某月日,今万历庚戌,得年六十。

溪绿,其别号也。

(选自《北郭丛钞》,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率尔造.极造:到达
B. 键.户临染键:钥匙
C. 务期必济.济:帮助
D. 无不心摹手追.追:模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盛溪绿得到吕水山的指点后,画技进步神速,模仿谁就像谁,但不足的是那时他的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B. 文章作者也是知画识画的行家,他同情盛溪绿的身世,欣赏其人品与画艺,而且在绘画上也曾指点过盛溪绿。

C. 盛溪绿周岁那年,生痘,病情严重,眼睛肿得都没法睁开,全靠母亲舔舐才又见光明,因此他十分感激母亲。

D. 盛溪绿的祖父去世后,父亲不问生计,家道日渐消落。

父母去世后,他因与邻家结怨,无奈由安溪迁居塘西。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
(2)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8.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5. B 6. A
7. (1)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2)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8. 有天赋,悟性好;得到名家指点;博采众长;努力学习。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
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键”结合后面“户”分析,名词“钥匙”错误。

应该译为动词,关闭、关上。

句意:(盛世)关上门临摹。

故选B。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但不足的是那时他的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分析可知,只要他自己构思布局,自己创意,就也是他盛溪绿的画而已。

故选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长、大”,高大;“长松大椿”(互文),后面需要补充“之类的贺寿画”;“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介词,用、拿;“寿”,祝寿;“余何以寿子”(宾语前置句)。

(2)“恒”,经常、常常、总是;“以”,介词,用;“自矢”,犹自誓,立志不移;“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其”,代词,那;“许”,答应;“分”前面需要补充主语“失主”。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概括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

结合“先生谛视之,殊有思理”“盛大悟,笔法顿上”分析,盛溪绿有天赋,悟性好;结合“盛素有胆智,又心屈服先生,逐漫应”“遂与语山水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之致”分析,盛溪绿得到名家指点;结合“由是摩东村无不东村矣,摹徵仲无
不徵仲矣。

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分析可知,盛溪绿博采众长,努力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殊,稍一接触艺术之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书法精妙遒劲,绘画没有尘俗之气。

我曾经得到他所画的《双柑图》,枝叶交映,栩栩如生,好像可以摘下来一般。

他性喜助人成材,凡有微小的长处,推荐提拔不感到厌倦。

盛世,是安溪人,躲避仇人而居住在先生家前面的屋子里。

盛世本来擅长画人物形象和神像佛像,借此糊口谋生。

吕先生仔细察看他,极有才思情致。

一天,先生在堂上悬挂子昭的《四时图》,催促盛世到后说:“你能执笔一画吗? ”盛世向来有胆识,又加折服于先生,就随口答应说:“好!”(盛世)关上门临摹,三天后才画成功。

吕先生笑着说:“你是可教之人啊。

”于是和他说山水的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的道理。

盛世恍然大悟,作画的笔法顿时有了进步。

从此,模仿东村就没有不像东村的,模仿微仲就没有不像微仲的。

只要他自己构思布局,自己,就也是他盛溪绿的画而已。

一天他和我在斋中吃饭,这一年正是他六十岁出生的那一年,我跟他开玩笑说:“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盛世立在院子中,悲痛呜咽,好像无法承受。

我感到奇怪而害怕。

(盛世)擦着眼泪说:“我哭我的母亲啊。

我出生刚满一岁,痘症发作迅猛,面孔眼部,接连成串的,到处都是,瞳仁肿得像倒扣的盂。

我母亲日夜为我舔吮,一只眼睛才重新睁开,能见到日月之光,不至于糊里糊涂地成为死人,都是我母亲舔舐我的结果啊。

(现在我的)母亲去世了,我虽然有眼睛,但已看不见(母亲)了,我能用什么来报答我的母亲呢?您能写文章,怜惜我而写下我的痛苦,我即使死了也会因你的文字而不朽,哪里用得着为我祝寿呢?”我局促不安,答应了他。

盛世为人憨直不伪饰,心中想说的话,往往一吐为快(连续不断地说出来)。

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米缸里没有日常所需的粮食,需要亲自劳作,但是见到人们穷困窘迫就像心肺被刺一样疼痛,身上(袖子里)有钱就给钱,没钱就脱下衣服(给他),一定要给他帮助,没有难以割舍(为难)的神色。

六岁时跟着师傅学习,善于对答,执笔袅袅就能画出人物的形象来。

祖父鹤亭钟爱他。

十岁时,祖父去世,父亲龙桥不善于谋划生计,又被共事的人欺骗愚弄,家境日益消落。

十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没有赖以生存的东西,(只能)自己(丈夫)在前耕作,妻子在后面播种,仅够自立。

邻居是他的仇人,于是迁居塘西,到了被称为吕先生的廊屋下,并得到了吕先生书画方面的传授。

年老时,他在绘画方面更是锐意求进,前辈名作,没有不用心揣摩追随效仿的,我曾经对他说:“画不必求似,爱不必占有,你从这里去领会就可以了。


先生生于嘉靖年某月某日,今年是万里庚戌年,得年六十岁。

溪绿,是他的别号。

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送客还江东
韩翃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飞。

【注】鹧鸪,鸟名。

《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

”《本草纲目》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9.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

10.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9. 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10. 对友人的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喻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题干问的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可以从环境景物描写、人物心情、所见的人事等方面分析概括。

结合“还家不落春风后”分析,写出了归家之速;结合“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分析,主要写家乡美景,衬托还乡的欢愉之情;结合“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数日应沽越人酒”分析可知,主要从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等方面来写还乡的欢愉之情。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回答诗句表达的作
者的情感,除了回答出具体的情感,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回答诗句的表现手法,要先答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答此手法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的必然步骤。

结合标题《送客还江东》及“把手闲歌香橘下”分析可知,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结合“空山一望鹧鸪飞”分析,对友人的的依依不舍之情,想象诗人还乡的欢愉之情,暗喻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酿泉为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7)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

”(《论语》)
(8)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答案】 (1). 日月忽其不淹兮 (2).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 梦啼妆泪红阑干 (4). 猿猱欲度愁攀援 (5). 泉香而酒洌 (6). 寄蜉蝣于天地 (7). 小不忍则乱大谋 (8). 风景这边独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淹”“阏”“阑”“度”“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父亲的手指
甫跃辉
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

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

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

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

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

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

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此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

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

端午,父杀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

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

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

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

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看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剌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

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

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

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

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

“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

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

我怎么放得下心?”
“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

”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

“不过掉了个手指。

”他想像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

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

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

”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

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
“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
“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

”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

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

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

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

中午,父亲没回来。

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

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

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

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

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

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

“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
弟弟没动。

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

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

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

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

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

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

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

父亲的手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