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8课 古诗三首品读释疑课件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就是用字数相
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的一种修辞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
闼”,“将绿绕” 对“送青来”。许多诗里都有这样的
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绿树
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
这是课后第4题哦!
书 湖
写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8课 古诗三首品读释疑课件第三课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品读释疑
方法导学
初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再读课文,通过想象画 面,感受诗词之美。读《浪淘沙》(其一),抓住“万里沙”“自天涯”感 受夸张手法,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然后大胆想象诗人做客牛郎织 女家的情景,体会诗人豪迈浪漫的气魄。读《江南春》,抓住诗中 描写江南春天的景物,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 意境美。读《书湖阴先生壁》,结合上下文体会“护” “绕”等字拟人 手法的妙处;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 思想感情。最后,背诵并默写古诗。
部分小 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 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它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 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 也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精讲第三部分 1. 自读课文第五至七自然段,标画关键句。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 的星球上去。 2. 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茅檐长扫净无苔 描写细腻 花木成畦手自栽

田园景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
追求自然
生 想象
对仗工整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主题感悟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 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湖阴先生庭 院的洁净清幽和景物的美好,细腻而隐讳地 表达了诗人诗人将自己最真切的情感凝于笔端,用 最细腻的笔触将气势雄浑而又神奇美妙的黄河,莺歌燕 舞、桃红柳绿的江南,洁净优雅的田园风景展现给我们 ,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 及诗人对祖国山河、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和思考。大 自然如此美好,我们应当走进大自然,充分欣赏与感受 祖国山河的壮美与可爱,并懂得保护这份美。
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推开门。 闼:小门 。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 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 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 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 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 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19.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导入新 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 丽可爱,谁能再来读读 你喜欢的句子?
接下来,让我们看 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地球 与我们的密切关系的?
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 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措居住的第个 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 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 我们将别无去处。
梳理内 容
精讲第二部分 1. 自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标画关键句。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2. 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懂了什么?
人类破坏了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导致了严 重的后果(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 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后两行诗句有什么特点?
拟人
这两行诗句,上下相对应的语句,字数相同,结构 相同,表达的意思相关联,这里诗人采用了对偶的句式。
从后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 长扫 净无苔,花木 成畦 手自栽。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书】 【湖阴先生】 【苔】 【畦】 【排闼】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杨骥(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 宁( 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茅檐长扫净无苔, 青苔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 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
花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成畦”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 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江南地湿,又时值 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 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 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 无时不净吗? )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登飞来 峰》等。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广为世人传诵。
背景资料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 (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 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青苔。
书写,题诗。
推开门。闼:小门。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意:庭院因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成行,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绿油油 的农田,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一片翠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