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试题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 201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 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据号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点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点是A.讲究气骨B.讲究修辞
C.讲究妙悟D.讲究兴趣
2.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古淡瘦硬B.豪犷雄放
C.沉博绝丽D.生新拗折
3.文风受战国纵横家影响的宋朝散文家是
A.王安石B.苏洵
C.苏轼D.曾巩
4.苏轼词的特点是
A.以文为词B.以赋为词
C.以诗为词D.以论为词
5.山谷体的风格特点是
A.苦硬瘦劲B.生新瘦硬
C.清奇僻苦D.清爽自然
6.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
A.“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B.“子女英豪兼而有之”
C.“清空”、“骚雅”D.“如七宝楼台”
7.陆游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期诗歌的特点是
A.雕饰藻绘B.清爽拔俗
C.豪迈悲壮D.平淡秀逸
8.刘克庄所属的文学集体是
A.江西诗派B.中兴四大诗人
C.江湖诗派D.永嘉四灵
9.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是
A.《海上诗》B.《伏虎林》
C.《猎雪骑》
D.《人月圆》
10.关汉卿的着名杂剧《救风尘》属于
A.公案剧B.妇女生活剧
C.历史剧D.仙人道化剧
11.以下选项中,属于现存早期的南戏剧本的是
A.《琵琶记》
B.《张协状元》
C.《荆钗记》
D.《秋胡戏妻》
12.元朝的讲史话本一般称为
A.小说B.诗话
C.平话
D.传奇
13.“元诗四家”之首虞集的诗论主张是
A.理以命气B.辞达理顺
C.至清至和
D.以意为主
14.明朝杂剧史上保存作品最多的作家是
A.朱权B.朱有炖
C.康海
D.王九思
15.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是
A.梁辰鱼B.李开先
C.魏良辅
D.王骥德
16.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A.高启B.刘基
C.袁凯
D.张羽
17.“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
A.青丘子B.弇州隐士
C.空同子
D.六如居士
18.明朝创作散曲数目最多的散曲家是
A.王磐B.陈铎
C.康海
D.王九思
19.钱谦益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A.流丽委婉B.典丽凄凉
C.沉稳畅快
D.雄健磊落
20.清朝诗人王士稹诗尊盛唐,尊崇
A.李白、杜甫B.王维、孟浩然
C.高适、岑参
D.李颀、王之焕
21. 以下属于方苞的古文理论主张的是
A.“义法”说B.“神气”说
C.“通经汲古”说
D.“神理气味”说
22.阳羡派词人陈维崧词作的主要特点是
A.清爽精致B.凄丽缠绵
C.工丽纤绵
D.深婉豪宕
23.李渔的《无声戏》属于
A.儒林小说B.世情小说
C.才子佳丽小说D.话本小说
24.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集大成者,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发展的顶峰的作品是A.《夷坚志》B.《剪灯新话》
C.《聊斋志异》
D.《觅灯因话》
25.《儒林外史》现存最早的刻本是
A.卧闲草堂本B.铸雪斋手本
C.青柯亭本D.程乙本
26.中国戏剧史上,初次成功塑造了新兴市民集体的剧作是
A.《一捧雪》
B.《占花魁》
C.《清忠谱》
D.《永团聚》
27.清朝戏曲家蒋士铨剧作的主要内容是
A.歌颂纲常伦理B.揭穿黑暗现实
C.寄寓兴亡之感D.描绘离合之情
28.以“文理密察,而衷以逻辑’’的“逻辑文”着称的是
A.郑观应B.梁启超
C.章士钊D.章太炎
29.1906 年,欧阳予倩等人在东京建立的戏剧集体是
A.三庆班B.进化团
C.春阳社D.春柳社
30.最早的京剧改进艺术家汪笑侬原名
A.乌力奇B.德克金
C.陈去病D.谭小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题2 分,共 10 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起码有两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苏轼诗歌的创作特点包含
A.以文为诗B.以才学为诗
C.以谈论入诗D.诗风清丽雄健
E.诗风清旷闲逸
32.元朝后期杂剧的代表作有
A.郑光祖《倩女离魂》B.宫天挺《范张鸡黍》
C.乔吉《两世姻缘》D.高文秀《双献功》
E.秦简夫《东堂老》
33.张岱的小品散文集有
A.《嫏嬛文集》B.《西湖梦寻》
C.《白华楼藏稿》D.《弇州隐士续稿》
E.《陶庵梦忆》
34.清朝戏剧成就最高的作品有
A.吴伟业《秣陵春》B.洪昇《长生殿》
C.杨潮观《吟风阁杂剧》D.孔尚任《桃花扇》
E.李渔《笠翁传奇十种》
35.以下作品属于斥责小说的有
A.《子女英豪传》B.《自由成婚》
C.《老残游记》D.《孽海花》
E.《新石头记》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说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3 分,共 12 分)
36.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指的是杜甫,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37.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是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

因为他们四人
的字中均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

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像,并且
都是因为叶适的鼓动而有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38.“王西厢”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称为“王西厢”。

39.《四声猿》
徐渭的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参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合称《四声猿》。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呜三声泪沾裳” ,猿鸣四声则更加令人断肠泪下。

这四种杂剧长短不拘,所用曲调或为北曲,或为南曲,或南北兼
用,时或采纳民间小调,形式灵巧自由,表现了徐渭大逆不道、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40.简述马致远仙人道化剧的创作特点。

马致远以写仙人道化剧着称。

他的仙人道化剧,以劝人出家归隐、找寻离开红尘的世外
仙境为要旨,拥有比较浓重的佛道虚无避世的思想偏向,故又可称为佛道隐士剧或度脱
剧。

让仙人真人“度脱”凡人人道,宣扬真切隐士的道骨仙风之难得,成为其仙人道化
剧解决矛盾的方法,戏剧矛盾和人物活动均以度脱与被度脱为中心而睁开。

值得注意的
是,以马致远剧作为代表的元朝仙人道化剧,剧中仙人,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
而是人间的隐士。

41.简述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遇到李贽思想特别是“童心说”的影响,尚“真”重“情”,重申“情”在平时生
活中的重要意义。

他重申自然人性,以抗衡代表封建社会心志的“理”。

在《叙山歌》
中,他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为药”的带有反叛色彩的宣言。

冯梦龙重视平常文学,认为平常文学是“性情之响”,因为它的“适俗”而能够“触里耳
而振恒心”。

他还主张把有利于社会教化的内容表现为平常易懂的文学形式。

在《古
今小说序》中他说:“日诵《孝经》、《论语》,其动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

”他还提出“情教”说:“我欲立情教,以教诲众生。

”他的“三言”的名目,所谓“喻世”、“警世”、“醒世”,即是取义于平常小说能够起到启示、告诫的社会功用及其切近公众生活、容
易被人接受的审美特征。

42.简述陈子龙的诗歌思想与创作。

陈子龙论诗主张效法汉魏盛唐,他说:“既生于先人以后,其体格之雅,音调之美,此
前哲之所已备,无可独造者。

”同时,他又反对模拟因袭,重申以诗“忧时托志”、“抒愤刺奸”,他说:“作诗不足以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志,则虽工而余不好。

”“情以独至为真,文以范古为美”能够归纳他的论诗主张。

陈子龙关注社会现实,写了许多感时伤事的作品,如《小车行》、《卖儿行》描绘难民漂泊无依的窘窘状况,《今年行》、《策勋府行》、《辽事杂诗八首》等抨击权奸误国、叹息时
势艰危,都写得内容充分,感情丰沛,风格凄凉悲壮。

他的诗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
以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吴伟业称之日“高华雄浑,睥睨一世”。

明亡以后,陈子龙写下了
许多表达亡国之痛的凄凉悲壮的诗歌,《秋天杂感》十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43.简述《三侠五义》的内容。

《三侠五义》以好官包拯在侠客义士辅助下吊民伐罪为主线,穿插侠客、义士们的仗义行
为和此间的矛盾瓜葛;也反应了社会不平和公众想象政治清明的梦想。

全书主人公除包拯
外,还有三侠: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和丁兆蕙。

五义又称五鼠:钻
天鼠卢方、翻江鼠蒋平、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锦毛鼠白玉堂。

既用词来抒五、阐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 14 分,共 28 分)
44.试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 辛弃疾在苏轼对词体和词境开辟的基础上对词做了进一步的解放和拓展.
情、咏物,也用它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即以文为词。

其英豪词、描绘农村景致的词也
是对词境的开辟。

(2)就辛词的艺术风格特点而言,因为生性狂傲,作词又多以抒发英豪失志的悲忿为主,
豪迈悲壮便成为辛词的主导风格。

但同时辛词虽多以豪迈风格出之,却又不失温婉本色。

就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它保持了词体波折委婉的美好。

所以辛词既以豪迈气质开辟了词的境界风格,又不失词的委婉蕴藉之长。

这类相反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
意的特点,也是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达成的过人成就。

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不是不想说,而是情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类极细微的感情体验,
极幽约的生命惋惜,出自英豪好汉之口,极不简单。

其词故豪迈风格与旖旎情韵,各极
其能事。

(3)善用典故。

词至辛弃疾,始大批用典,有辛词好“掉书袋”之说。

但辛词中因堆砌典
故而造成晦涩的作品其实不太多,他用典大多仍是意在讽喻,托古喻今,这与他的比
兴、寄望手法有相通之处。

借助一连串典故的类比示意和启示生用,可扩大词意的深广度,增添词的委婉性。

(4)辛词的语言风格多样,雅俗兼顾。

除用典多而精当,语句精练警策、雄放雅丽外,辛
词还善于汲取民间语言而使词的语言平常化、口语化。

故有些辛词写得极清爽明快,似
说话一般。

辛弃疾的词史地位:
辛弃疾是南宋中叶优秀的词人,他的词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对当时及后代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唐宋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上承苏轼的传统,
又注入更为丰富、深刻的时代内容和审美特质,继往开来,拥有崇敬的地位。

45.试述清朝弹词的女性文学特点。

清朝女作家在大批的阅读、思虑、编书、创作的过程中萌生了激烈的女性意识。

她们创
作的弹阋寄望了自己的心胸、困苦和理想,“到处为女子张目”,叙事大多以女性为中心,即便以男性为主角.也到处表现出女性对社会、人生、事业、婚恋、家庭关系及子女
教育等方面不一样于流俗的看法.在思想上表露出对约束妇女的程朱理学的思疑。

表白的心态是女小说家与男小说家在创作心理上最不一样的一点。

平常小说的男性作者以“全知全能”的叙事人角度叙事,极少或根本不对创作时的心态作剖析或说明。

而弹词
小说的女性作者常常喜爱在作品中表白自己写作时的心境与状态。

如《昼锦堂记》开首云:“寒闺无所消长日,喜作词章写素心。

幽窗研罢淋漓墨,湘管书锦绣成文”,显示
出一位大家闺秀“深闺消遣”的写作动机。

《梦影缘》则说:“聊借酒杯浇块垒,素心浪
泻管城兴”,表现了女作家借写作排解心中愁闷的寄望心态。

全国 2013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 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据号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或钢
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点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一、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
A. 平和流利、委屈委婉
B. 构造谨严、析理透彻
C. 雍容典雅
D. 纵横博辩
2. 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
A. 豪迈雄奇
B. 平庸瘦劲
C. 生新瘦硬
D. 沉博绝丽
3. 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
A. 山谷体
B. 后山体
C. 简斋体
D. 诚斋体
4.陆游古体诗的艺术风格是
A. 悲壮沉痛
B. 自然圆转
C. 对仗工稳
D. 平淡秀逸
5.“诚斋体”诗中最为优秀的是
A. 古体
B. 乐府
C. 律诗
D. 绝句
6.吴文英词的主要特点是
A. 以诗为词
B. 擅长谈论
C. 章法构造独到
D. 语言平常自然
7.辽代寺公大师创作的契丹文长诗是
A. 《回心院》
B. 《讽谏歌》
C. 《海上诗》
D. 《醉义歌》
8.吴激词的风格特点是
A. 清婉
B. 清刚
C. 瑰丽
D. 豪迈
9.在《太和正音谱》中被列为“杂剧十二科”之首的是
A. 隐居乐道
B. 仙人道化
C. 烟花粉黛
D. 离合悲欢
10.元杂剧作家乔吉的代表作是
A. 《范张鸡黍》
B. 《陈州粜米》
C. 《倩女离魂》
D. 《两世姻缘》
11.周德清《中原音韵》归纳元散曲的特点是
A. “情文相生,最不易及”
B. “笔法纵宕,不为律缚”
C.“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D.“词极古质,味亦泰然”
12.被明朝小说谈论家金圣叹称为“第五才子书”的作品是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金瓶梅》
D. 《水浒
传》
13.晚明期间,戏曲整理与第一版成绩卓着,此中臧懋循编写的一部戏曲选本是
A. 《元曲选》
B. 《六十种曲》
C. 《盛明杂剧》
D. 《古今名剧合选》
14.宋濂散文宗法韩愈、欧阳修,其风格特点是
A. 平和畅达,纡徐缓和
B. 醇深典正,浑穆雍容
C. 沉郁深切,厚
重凄凉 D. 大方激越,刚大豪迈
15.明朝万历后期文坛,影响最大的诗文派别是
A. 唐宋派
B. 竟陵派
C. 茶陵派
D. 公安派
16.明永乐至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
A. “竟陵派”
B. “茶陵派”
C.“性理诗”
D.“性灵
诗”
17.朱有炖墩是明朝先期成就最大的散曲作家,其散曲集名曰
A. 《秋碧乐府》
B. 《王西楼乐府》
C. 《诚斋乐府》
D. 《碧
山乐府》
18.清朝诗人王士禛倡议“风采说”,追求的诗歌境地是
A. 隽永典切
B. 清爽明畅
C. 闲澹清远
D. 温柔敦朴
19.魏禧散文的主要特点是
A. 凌厉雄杰C. 平庸自然
B. 流通畅达D. 深沉蕴藉
20.《骈体文钞》的编选者是
A. 汪中C. 吴绮
B. 李兆洛D. 陈维崧
21.纳兰性德爱情词的特点是
A. 婉丽清凄
B. 激荡楚郁
C. 艳丽洁静
D. 萧骚凄怨
22.在清朝词坛上,以比兴寄望为词学主旨的是
A. 常州词派
B. 浙西词派
C. 阳羡词派
D. 云间词派
23.清朝小说《十二楼》属于
A. 文言小说C. 神怪小说
B. 才学小说D. 话本小说
24.陈端生的《重生缘》在文体形式上属于
A. 词话C. 鼓词
B. 弹词D. 子弟书
25.清初戏剧以李渔为代表的派别是
A. 娱乐派C. 文人派
B. 苏州派D. 常州派
26.在近代诗坛上,南社诗人被称为
A. 启发诗人
B. 爱国诗人集体
C. 新派诗人
D. 革命派诗人
27.在创作上,继承屈原、李白等浪漫诗人的传统,又受露台宗和华严宗的影响,作品想象奇异、语言瑰丽的近代诗人是
A. 龚自珍
C. 陈三立
28. 黄遵宪的诗集名曰B. 郑珍D. 黄遵宪
A. 《己亥杂诗》
C. 《散原精舍诗文集》B. 《巢经巢集》
D. 《人境庐诗草》
29.《老残游记》的作者是
A. 李宝嘉
B. 吴沃尧
C. 刘鹗
D. 曾朴
30.汪笑侬激于时势,为宣传爱国思想自编剧目,改革
A. 昆腔
B. 京剧
C. 话剧
D. 豫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起码有两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宋初柳开的文学主张有
A. 反对五代浮艳文风C. 鼓动复古
B. 主张文道合一D. 倡议朴素文风
E. 讲究才学和功力
32.以下属于元朝先期诗文代表作家的有
A. 戴表元C. 刘因
B. 赵孟頫D. 虞集
E. 姚燧
33.《聊斋志异》的素材根源主要有
A. 古人的小说和笔录C. 自己的经历或见闻E. 正史记录
B. 友人供给D. 前代戏曲
34.词至清朝而中兴,主要表现为
A. 词人众多
B. 词作浩瀚
C. 派别纷呈
D. 风格迥异
E.词学理论和责备表现中兴气象
35.近代小说空前发展,品种好多,数目很大,主要包含
A. 侠义小说
B. 狭邪小说
C. 政治小说
D. 斥责小说
E.翻译小说非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说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3 分,共 12 分)
36.王荆公体
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暮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期间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从前的奇险劲峭而变成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中,在宋朝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暮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37.《三国志平话》
演述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拥有鲜亮的拥刘反曹偏向。

书中的人物形象,以张飞和诸葛亮
最为突出。

张飞英勇、爽快、豪迈不羁,疾恶如仇。

诸葛亮则料事如神,老谋深算。

书中故
事虽有必定的历史依照,但故事情节更多地显示出传奇色彩,有些情节荒谬无稽。

38.江左三大家
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他们的诗歌才思焕发,声律绵
丽。

39.苏曼殊
苏曼殊有《曼殊全集》传世。

苏曼殊诗多抒怀之作,以七绝居多,轻清隽永,茜丽绵眇,
间有俊逸豪迈之作。

苏曼殊有许多情诗.如《为调筝人绘像》二首、《寄调筝人》三首、《本领诗》十首、《无
题》八首等,写尽“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遇未剃时”的无奈与凄绝。

在红尘依恋与
禅心空无之间挣扎,热情而哀感的诗情中显出些许打破时代深重的气味,有“一脉清爽
的近代昧”。

如《本领诗十章》 ( 其九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40.简述王禹偁的诗歌创作成就。

王禹偁兼擅各样文体,而以诗歌较为着名,他的五、七言古诗存心效法白居易的平和诗
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庸清远的风格。

如其《村行》一诗写农村信步的逸兴,语调
平和而意态幽远,即景生情,物我相映,显得清爽可喜。

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
古文,又是四六文的能手。

王禹偁的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亮的思想偏向。

如其《唐河店妪传》,借歌颂一个机智英勇的老太婆,揭穿了宋朝立国之初不修边防的危险局势,
文易而思深。

王禹偁致力于倡议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之习,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并继承了韩愈古
文“文从字顺”的一面,以表达适合、理解易懂为基本准则,在追求平和自然的文风方
面,他的古文有创始之功。

总的来说,王禹偁对宋初文风的改革有重要的促使作用。

41.简述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创作特点。

白朴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孤独和衰残中的孤愤,成为其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而这特点在
其杂剧《梧桐雨》中表现得最为充足。

该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与过去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不一样,它不不过限制于李、杨故事中的宫中宴乐、月下盟誓、华清
出浴、马嵬之变,而把眼光集中投向乱后回来但已经失掉权位退居西宫的唐明皇的孤单和
孤独。

前三折写唐明皇自认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舞,致使“渔阳鼙煽动地来”,安史乱起,明皇西行避兵,途中马嵬兵变,“委宛蛾眉马前死”。

第四折写乱平以
后,明皇返回长安,退为太上皇,在一个秋雨之夜,梦会杨妃,突然被雨打梧桐的
声音惊醒,追忆旧事,非常感触。

整个第四折,用 23 支曲子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孤寂落寞、悲伤破灭之感,这是唐明皇的心灵独白,是一组极富感情冲击力
的抒怀诗。

王国维说该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 《人间词话》 ) ,即指第四折所创建的凄凉境界。

42.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望这样,亦足悲矣。

”综合地看,作者的目的一是借鬼神世界反应现实人间的社会现
实,加以责备、揭穿;二是必定自我,想象美好人生,是理想的寄寓。

《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歌颂青年男女的诚挚爱情。

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痴心”形象。

(2)揭穿科举考试的腐败和缺点,嘲讽考官的昏庸和贪鄙。

(3)揭穿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

如《促织》写为了知足皇帝斗蟋蟀的享福
需求,老百姓“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的凄惨事实。

《席方平》揭穿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

43.简述《儒林外史》塑造人物的特点。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比方马二先生虽迂腐死板,差点
儿上了洪憨仙的当,但在洪暴死以后,马二先生却为他办丧事,表现出古貌古心。

跟着小说
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行的变化,小说采纳的态度也不同样。

如范进中举前,境遇可
怜,作者对他虽有讽刺,但同情居多;中举后,他虚伪恶劣,作者对他进行了辛辣冷峻的责备。

又如写王玉辉劝女殉夫,嘲讽了他的迂腐残忍,但他女儿死后,吴敬梓又以同情的笔触
写了王玉辉心里的沉痛,从笑到哭,由理而情,表现他心里的波涛,
揭露了人性和礼教的矛盾。

五、阐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 14 分,共 28 分)
44.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点。

(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着特点之一。

诗的散文化,本非诗歌创作的正道,可苏轼
才力横绝,无施不行,竞使其成为他矜才负气、翻新出奇的手段。

苏轼的“以文为诗”
其实是靠以才华为诗而获取成功的。

如《百步洪二首》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 描绘长洪汹涌奔跑的猛势,惊险壮美的情形,以及作者惊心动魄的经历与感觉,并阐说人生真理与禅悟。

比喻连用是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七个比喻一气而出,意象新
颖离奇,创制古所未有的博喻,诗中充满着诗人的才华。

这是以文为诗的典型之作。

(2)苏诗的另一特点是以才学为诗,表现为好谈论、使事用典。

苏轼存心识地以谈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觉与真理思虑联合起来。

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乃为其弟辙送别之作。

此诗的特别之处是将自然现象和人生感觉皆转变成理性的反省,上涨为深刻的真理。

(3)苏轼作诗兼螽各体而以七言为善于,且风格多样。

其七绝吐语清丽精巧,多传世佳作;七古气格雄健豪迈,尤见才华纵横。

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
二是豪迈加平庸的清旷闲逸,但就表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行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
诗风的主导偏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风风采致和审美境地。

如《东坡》,写踽踽独行于荒坡之夜的淡泊与自适,表现身处窘境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风致飘逸淡远。

45. 试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金瓶梅》拥有里程碑的意义。

作为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
小说及第一部依照现实生活的原来面目照实地描绘家庭目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长篇小
说,它标记着中国小说描绘对象的变换。

为世情小说的规模浮现打出了一面自张一军的
旌旗。

它在艺术上较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了多方面的开辟和创新,在创作方法、题材、人物塑造、情节构造及语言艺术上都获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1)《金瓶梅》塑造人物,挣脱了过去小说人物种类化的缺点。

既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
面,又能在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并且能够写出人物性格
的复杂性。

(2)《金瓶梅》用不加夸张和雕饰的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

不加任何谈论.而是非美丑自现。

作者善于抓住富裕表现力的细节,让人物在其自己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
自己的性格和美丑。

作者特别善于运用对照和嘲讽手法,
(3)《金瓶梅》的艺术构造,与过去的平常小说对比也有很大进步。

它将各色人物交叉
在一同加以描绘,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动时又常打破时间的次序。

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
间。

不再着重情节的波折,而是突出人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

形成了一种网状
的艺术构造。

(4)《金瓶梅》的语青比以前的平常小说更为口语化、平常化。

它将北方特别是山东地
域的方言俗语加工提炼为富裕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又大批汲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
话、谚语、歇后语、调皮话等,熔铸成“一篇街市的文字”。

它的表达语言精密、丰富,
时而平庸无奇,时而舒畅淋漓,人物语言则生动开朗、妙不行言,跟着人物身份的不一样
而表现出鲜亮的差别。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 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据号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或
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