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不变,
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发
生了改变,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的粒子
外观特征状态、形状、大小等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别依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确定方式通过肉眼、鼻子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
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三)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常用“能”“会”“可以”等词来表达。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常用仪器
常用仪器反应仪器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能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集气瓶加热仪器酒精灯
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取用仪器镊子、药匙、胶头滴管
支持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二)药品的取用
1、取用药品的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或大颗粒药品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多量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容器口。
取量少时,用胶头滴管。
2、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1)浓酸流到实验台上,加NaHCO3溶液→水冲洗→抹布擦干。
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布擦拭干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浓碱流到实验台上:加稀醋酸→水冲洗→抹布擦干。
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大量水冲洗→涂硼酸溶液。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操作顺序:
a、游码调零
b、左物右码
c、称量完毕,砝码归盒,游码归零
(2)干燥药品应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里称量。
(3)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的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等。
酒精灯加热时,由于外焰温度较高,应使用外焰加热。
2、固体的加热:固体试剂常常可以直接加热,盛固体试剂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1)盛固体的试管加热: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处;管口略向下倾斜;先移动试管使受热均匀,后用酒精灯外焰部加热。
(2)在蒸发皿中对固体加热:应注意充分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
3、液体的加热:
(1)试管中液体的加热:
a、可直接在外焰加热;
b、试管夹离管口1/3,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加热时先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而后用外焰加热;
d、试管受热时,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也不能用冷水冲洗,以防骤冷炸裂。
(2)烧杯中液体的加热:
a、烧杯盛液量为容积的1/3—2/3;
b、加热应在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的铁圈或三脚架上进行。
(3)蒸发皿中液体的加热:稀溶液浓缩或者加热后得到晶体。
a、蒸发皿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火加热;
b、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2/3;
c、边加热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待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剩下的少量溶剂蒸干,以防晶体溅出。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气密性检查的原理: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
1、热敷法或冷敷法
2、抽气法
3、注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