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4-2-1-体液免疫 人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4-2-1-体液免疫 人教版

第2节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体液免疫〖学习目标〗 1.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建立机体调节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

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身份标签①成分:一般为蛋白质。

②特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2)识别方式: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

2.体液免疫(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基本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判断正误(1)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分子标签是不同的()(2)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4)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6)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答案〗(1)√(2)√(3)×(4)×(5)×(6)√特别提醒(1)在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可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2)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学案1中图版必修3.doc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学案1中图版必修3.doc

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一、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细胞免疫的过程3.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二、学习重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三、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的对比四、知识结构: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疫效应细菌外毒素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病毒五、例题分析: 例1将某白血病病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全部杀死后,再把一志愿者的骨髓输入其体内,病人逐渐恢复了健康。

已知病人的血型为A型,志愿者的血型为B型(I B i),请回答:(1)对患者而言,移植的骨髓相当于_________,该骨髓移植成功的直接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的________ ,根本原因是两人的某些_________相似程度较高。

(2)如果该病人以后需要接受输血,最合适的血型是 _________ 。

(3)如果该病人与B型血的人结婚,所生子女的血型可能有 _________ -【解析】骨髓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要想找到两个HLA完全一致的人是不可能的,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 有一半以上相同,配合药物治疗就可移植成功。

该病换骨髓后,造血功能恢复正常,但血型将改变为捐献者的血型,需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血型改变不影响其固有的体细胞的基因型,生儿育女只受原体细胞基因型的控制。

【答案】(1)抗原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似遗传物质(2) B型(3) A型、B型、AB型、0型例2.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和效应T 细胞。

【答案】A例3.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决定簇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析】第三道防线结构,即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即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淋巴器官。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 教学设计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围绕机体稳态的维持,介绍了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意在让学生形成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相互协调,维持稳态的大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免疫系统通过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是机体调节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但对机体具体如何消灭病原体并不清楚,故本节课以新冠病毒侵入机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以新冠病毒入侵人体为贯穿性情境,先通过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反应,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介绍新冠病毒进入体液后机体的免疫情况,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3.通过曲线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免疫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1.体液免疫的过程。

2.二次免疫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人体的三道防线这个男孩叫小明,这天他开心地出门玩耍。

但比他更开心的是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因为他没戴口罩。

病毒们争先恐后地顺着呼吸道钻进了小明的身体。

刚一进去,大部分病毒就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出来了。

但是,还是有些漏网之鱼穿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了体液。

正当它们准备“大展拳脚”之时,被在体内巡逻的吞噬细胞发现了。

吞噬细胞开始吞噬病毒,同时开始“摇人”,也就是动员起了小明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的主要靠淋巴细胞这支精锐部队作战。

其中的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作战,因此得名。

那抗体如何产生?体液免疫又是如何消灭新冠病毒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体液免疫的过程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后,对病毒做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将病毒的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这类细胞又叫抗原呈递细胞。

受到抗原刺激后,辅助性T 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一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泌细胞因子,并进行分裂分化。

也有些新冠病毒没有经过这个传递的过程,直接就碰上了B细胞,这就是激活B细胞的另一个信号。

体液免疫教案

体液免疫教案

体液免疫教案教案标题:体液免疫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体液免疫的主要组成和机制。

3. 理解体液免疫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4. 能够解释体液免疫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两大分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体液免疫?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有什么作用?主体:3. 解释体液免疫的概念: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分支,主要通过体液中存在的抗体和其他溶解因子来对抗病原微生物。

4. 介绍体液免疫的主要组成:抗体、补体系统、白细胞等。

5. 讲解体液免疫的机制:抗体与病原微生物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吞噬细胞摧毁病原微生物。

6. 强调体液免疫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它是第一道防线,能够迅速应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活动:7.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在抵御某种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8. 观察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体液免疫的作用。

例如,将一些细菌培养物放入抗体溶液中观察细菌的聚集和沉淀情况。

9.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成小组,扮演病原微生物、抗体、补体系统等角色,模拟体液免疫过程。

总结:10. 总结体液免疫的要点:概念、组成、机制和重要性。

11. 强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协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防御机制。

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免疫学领域,了解更多关于体液免疫的研究和应用。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和汇报的质量。

2. 观察实验的结果和学生的观察报告。

3. 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 学生对体液免疫相关问题的提问和回答。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不同疾病的体液免疫机制。

2. 组织学生参观免疫研究机构或实验室,亲身感受体液免疫的研究和应用。

3. 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液免疫的机制和过程。

幼儿园体液免疫学的教案

幼儿园体液免疫学的教案

幼儿园体液免疫学的教案幼儿园体液免疫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液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其作用;3.了解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菌;4.了解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体液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其作用;3.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菌;4.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体液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及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2.互动问答: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程度;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加深理解。

4.示范摆放餐具、洗手等动作,引导学生建立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流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引发学生对健康的重视,激发学生对于课题的兴趣。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体液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病症的发生与预防。

3.互动问答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表述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的观点相互学习交流,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5.演示由教师现场演示正确摆放餐具、洗手等动作,引导学生建立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6.总结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五、评估方式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六、教学资源准备1.图片、视频等资源;2.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示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成为生活中的习惯。

八、教学后记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个人生活习惯,特别是卫生情况,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体液免疫》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体液免疫》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体液免疫》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免疫调节第二课时《体液免疫》二、教学理念:“学生成长于活动中,知识产生于情境中”,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理念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态活力课堂。

并通过社会生活情境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学习过程和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让学生关注社会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材分析:教材对体液免疫的过程仅用了一段话和一幅图,在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资源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念教材概念,并引导学根据生活经验、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逐步建立调节模型。

四、学情分析:学生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并对抗原、抗体、预防接种、新冠病毒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依靠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应该可以顺利完成预设课堂活动。

五、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说明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或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细胞和作用(科学思维)。

2、通过观察教材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结合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和作用,尝试建立体液免疫过程概念模型,并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科学思维)。

3、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实例,说明体液免疫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并明确体液免疫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社会责任)。

六、教学重难点:1、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和作用;2、体液免疫的调节过程模型构建(难点);3、体液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七、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用三种颜色(红、黄、绿)磁性白板贴制作成写有不同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的卡片(共三套,每种颜色7张)。

2、课程资源准备:查找关于新冠病毒感染人体、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丙肝病毒的发现、新冠病毒结构研究等方面的社会或前沿研究进展性资料。

第2节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导学案

第2节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导学案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编号:2023-19第2节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学习目标:通过构建体液免疫过程模式图,初步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案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由于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 过程:阅读教材72-73页,填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还需要的作用。

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2)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小部分分化成,产生抗体。

(3)一个B细胞只针对_________特定的_________,活化、增殖后只产生_________特异性抗体。

人体内的B细胞种类数在109以上。

(4)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有的作用(5)细胞因子的作用(6)记忆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

探究案探究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身份标签(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

2.结构基础:表面的受体。

探究二:分析体液免疫的研究历程,回答相关问题:资料1:19世纪末,科学家贝林发现感染过白喉的小白鼠血清中存在某种对抗白喉杆菌毒素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抗毒素”,后来被命名为“抗体”。

资料2:1890年,德国学者埃利希提出原始的体液免疫学说,认为血清中存在的抗菌物质在抗感染免疫中起决定作用。

因此,埃利希荣获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资料1和2说明体液免疫主要的“作战武器”是资料3:1948年,法格雷乌斯证明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

资料4:1967年,克拉曼和米切尔等科学家证实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协同作用。

资料5:1970年,米勒证实辅助性T细胞虽不产生抗体,但能协助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

资料6:20世纪70年代,乌纳努埃等证明巨噬细胞在抗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7:1983年,哈斯基乌斯等证实T细胞表面存在识别抗原-MHC复合物的受体分子。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高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课题:体液免疫教学目标:1. 了解体液免疫的定义及机制。

2. 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抗体生成、炎症反应、补体系统。

3. 了解免疫球蛋白及其作用。

4. 能够分析体液免疫在机体防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体液免疫的定义及机制。

2. 体液免疫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功能。

2. 体液免疫在机体防御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体液免疫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体液免疫的定义及机制(10分钟)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体液中的抗原抗体反应来防御外来病原体。

2. 体液免疫的机制包括:抗体生成、炎症反应、补体系统。

三、介绍免疫球蛋白及其作用(15分钟)1. 分析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功能:免疫球蛋白有五种类别,每种免疫球蛋白都有不同的功能。

2. 阐述免疫球蛋白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包括中和病原体、沉淀抗原、激活补体系统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免疫球蛋白的反应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总结体液免疫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课后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小测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过程和作用,为深入理解生物免疫学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液免疫高中生物教案

体液免疫高中生物教案

体液免疫高中生物教案教学内容:本课将介绍体液免疫的概念、原理和作用机制,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如何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害。

教学目标:1. 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3. 理解体液免疫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体液免疫的定义和特点;2. 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3. 体液免疫在人体免疫防御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掌握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2. 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 教师准备实验室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出体液免疫的概念。

Step 2:讲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体液免疫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体液免疫在人体免疫防御中的重要性。

Step 3:探究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教师向学生介绍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包括抗体的产生和作用、补体系统的作用等,并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体液免疫的理解。

Step 4:练习和讨论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体液免疫的理解。

Step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资料,了解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体液免疫的过程。

评价与反思:教师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体液免疫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教具要求:1. PPT课件;2. 实验室实验材料;3. 练习题材。

教学时间:本教案为一节课的内容,预计教学时间为45分钟。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高中生物教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高中生物教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高中生物教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高中生物教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一、引言在生物学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人类的身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是组成人类免疫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原理和功能。

二、体液免疫概述1. 体液免疫的定义体液免疫是一种通过体液中存在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系统便会激活,并产生特异性抗体来抵御病原体感染。

2. 体液免疫的机制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来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会被激活并转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结合到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而中和病原体,从而阻止其继续侵入和繁殖。

3. 体液免疫的功能体液免疫通过中和病原体、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杀伤以及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它对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细胞免疫概述1. 细胞免疫的定义细胞免疫是一种通过免疫细胞来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细胞免疫系统便会激活,并通过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来抵抗病原体的感染。

2. 细胞免疫的机制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发挥。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会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感染细胞,记忆T细胞则可以识别和应对再次感染。

3. 细胞免疫的功能细胞免疫通过杀伤感染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和抑制自身免疫等方式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

它对抗细胞内感染、肿瘤和病毒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同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相互依赖和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免疫防线。

体液免疫的抗体中和作用可以中和病原体,防止其侵入和繁殖;而细胞免疫则可以识别和杀伤已经感染的细胞,防止感染的扩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和原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概念解释法:通过详细解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定义和机制,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4.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学案中图版必修三

1.4.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学案中图版必修三

1.4.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学案中图版必修三[目标导读]1.复习初中所学内容,巩固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3.分阶段阐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1.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①渴觉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质→产生渴觉,饮水行为。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有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代谢水平提高,肌肉寒战等调节行为。

(2)炎热环境下有皮肤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代谢水平降低等调节行为。

(3)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器官{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课堂导入细菌和病毒可通过喷嚏传播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不能。

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没有。

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病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探究点一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免疫的主要内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

请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主要免疫细胞的功能。

1.免疫细胞功能的探究实验21~22(1)B 细胞和T 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2)T 细胞被激活后,能分化出具有杀伤作用的效应T 细胞和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Ⅱ等),主要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物。

体液免疫教案

体液免疫教案

体液免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了解与体液免疫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二、教学内容:1.体液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1)概念:体液免疫是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泌抗体等免疫分子来对抗感染病原体。

(2)原理: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消灭病原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免疫反应方式,通过一些免疫分子如抗体,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在体液中消灭病原体。

2.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1)过程:体液免疫主要分为两个阶段:①感染识别阶段:病原体进入机体后,被免疫系统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生成与之相应的抗体。

②消灭病原体阶段: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吞噬和消除。

从而消灭了病原体。

(2)特点:体液免疫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即只针对特定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记忆性,当体内再次出现同样的抗原时,能够迅速产生反应,从而更快速地消灭病原体。

3.与体液免疫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1)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2)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三、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集体学习。

2.通过图片、图表和实验视频等辅助材料进行教学。

3.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四、教学步骤:1.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体液免疫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3.介绍与体液免疫相关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4.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和考核。

同时,通过听课笔记和讨论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教学内容: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体液免疫的过程和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和作用;2.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和作用;3. 强化学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体液免疫的过程和作用;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准备:教材、PPT、图片、实验仪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感染了病菌或病毒时,身体是如何进行防御的?人体免疫系统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2. 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 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抗体的生成和作用;3. 体液免疫的作用:中和病原微生物、凝集微生物、激活补体等。

三、示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

四、实验展示(15分钟)1. 展示体液免疫的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体液免疫的作用。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思考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人体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的认识得到了加深,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科普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健康的重视意识。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初中生物体液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体液免疫的机制和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免疫反应的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液免疫的概念和过程
难点:免疫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相关章节;
2. 教具:PPT、教案、图表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洋葱片、牛血清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体液免疫概念:体液免疫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体液内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

2. 体液免疫的机制:包括B细胞的活化、分化和产生抗体等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在实验室里展示免疫体外试验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液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与学生讨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并总结体液免疫在人体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

五、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体液免疫的理解。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体液免疫的小论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澄清学生对体液免疫的认识。

备注:教学内容可根据教材章节具体调整。

高中生物面试体液免疫教案

高中生物面试体液免疫教案

高中生物面试体液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和机制。

3. 能够解释体液免疫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体液免疫的定义和概念。

2. 体液免疫中的主要细胞和分子。

3. 体液免疫的工作原理和机制。

4. 体液免疫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入体液免疫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体液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 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主要细胞和分子。

3. 探讨体液免疫的工作原理和机制。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体液免疫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例如通过血清抗体实验等,让学生亲自体验体液免疫的过程。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体液免疫的重要性和应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体液免疫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案2:4.2.2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学案2:4.2.2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第2节第2课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学习目标:1.掌握细胞免疫的过程。

2.阐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三、细胞免疫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就要靠直接接触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细胞等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和细胞。

4.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5.靶细胞的去向:、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可以与之结合;或被。

6.记忆T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相同抗原时,能立即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7.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细胞的辅助;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中的病原体;而消灭的病原体,要依靠细胞免疫将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又能发挥作用了。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等),信号分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分子。

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性。

3.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其中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抗原C.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和含抗原的细胞消灭D.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和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2.下列均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时,B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B.体液免疫主要针对未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记忆B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D.浆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5.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C.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D.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进行特异性免疫时,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摄取和处理抗原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D.浆细胞和记忆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7.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不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B.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二次免疫时,图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细胞毒性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消灭8.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精品学案4:4 2 1 体液免疫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精品学案4:4 2 1 体液免疫

第2节第1课时体液免疫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通过对科学史材料分析,推测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2.了解二次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变化曲线3.总结各种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及其作用〖核心素养〗1.通过“科学史材料”的分析,明确科学家研究道路的艰辛,对研究成果的尊重。

(科学探究)2.通过讨论与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强化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学习过程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_________,其中包括作为_________来起作用的一组_________,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_________。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_________。

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___识别出来。

免疫细胞的识别基础:细胞表面的_________。

当流感病毒突破了机体的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___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_________细胞。

二、体液免疫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_________,由于_________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_________“作战”的方式被称为体液免疫。

2、B细胞活化的条件(1)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可以和_________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_________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2)需要_________的作用。

3、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4、二次免疫(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细胞快速作出的免疫应答。

(2)特点:比初次反应更_________、更_________。

能在抗原侵入机体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_________。

(3)相关曲线分析:〖课堂作业〗1.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B.过程Ⅱ、Ⅲ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D.细胞③的分裂、分化大多需要细胞②产生的细胞因子及两个信号刺激的共同作用〖答案〗D2.(2020·山师大附中期末)右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D点之后B.CD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DE段抗体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D.BC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参 *考 *答 *案█▇▅▃▁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蛋白质分子标签蛋白质识别身份标签受体受体特异性淋巴二、体液免疫1、抗体抗体抗体2、(1)B辅助性T(2)细胞因子3、4、二次免疫(1)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记忆(2)快速强烈降低(3)〖课堂作业〗D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