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多头蚴病概述

合集下载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

2016年第7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3结语总而言之,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结合我国构建生态农业、发展和谐社会的目标,针对水稻种植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综合防治工作,以预防位置,尽可能减少病虫害治理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石建梅.水稻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14,8(24):48,51.[2]蹇孝敏.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6,(3):40-41.[3]陈利利,刘冬莲,温海英.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4):140-142.(上接第042页)羊脑包虫病的治疗东主措(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海南813200)[摘要]羊脑包虫病是指,羊脑中寄生出羊多头囊尾蚴现象。

此病症最易侵害的家畜为羊只,尤其是≤2岁羊只,具有患病率较高。

但狼或犬等肉食动物,是其终末宿主。

鸡蛋大囊泡是羊脑包虫病症的主要特点,泡内液体呈透明状,囊壁薄,有100至200个头节依附在囊内膜上,其形状为白色栗粒大结节状。

针对羊只的病症特点,简单分析治疗羊脑包虫病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病因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7-0241-01羊脑包虫病又名羊多头蚴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

由于该病症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使其能严重损害养羊产生的经济利益[1]。

本文以青海同德县畜牧兽医站为例,通过分析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表现,简要阐述其治疗措施与对策。

1发病原因羊多头蚴(羊脑包虫)为鸡蛋大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

86摘要:羊脑包虫是在养羊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是由于羊受到多头蚴的感染寄生后导致本病发生。

羊在发病后表现为神经症状以及脑部的严重病变,见于脑炎和脑膜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死亡情况,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羊脑包虫病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着重研究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可供羊场在预防以及发病治疗时进行参考。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防治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为羊多头蚴病,是羊的一种最常见的寄生虫病。

随着羊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在养殖场不仅要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对寄生虫病预防也不能松懈。

尤其是羊脑包虫病的发生能够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1 病原简介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为多头绦虫,这是一种体长约在400~600mm,宽度为5mm 的寄生虫[1]。

脑包虫的形态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呈乳白色且半透明,在其内部充满透明的液体。

成熟的脑包虫能够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卵子。

脑包虫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存活数年,但其对热较为敏感,通常在70℃的环境中可以被杀死。

2 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以春季和秋季较为多发。

本病的发病范围较广,各地羊场均有发生。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脑包虫病,但其中以绵羊的易感性最高,在不同年龄的羊群中羔羊的易感性为最高。

3岁以上的羊群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本病的传染源为已经发病的肉食动物,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当肉食动物体内寄生的多头绦虫的节片脱落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饲草和水源等造成污染,当健康的羊群采食这些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后就容易被病原所感染而导致发病。

这些虫卵在羊体内能够迅速发育生长成六钩蚴[2]。

六钩蚴是对机体损伤较大的一个寄生虫阶段,其不仅会破坏羊的肠道黏膜还可以到达脑部积液中,并在其中发育为多头蚴。

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牛、羊等偶蹄类动物,也可以感染马和猪,甚至可以感染人。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 养羊技术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养羊技术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不仅容易引起羊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羊只死亡,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寄生虫病.羊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应迟钝、沉郁不动等临床症状,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临床经验表明,93%的感染羊只经过手术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但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且避免损伤血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1、临床症状病羊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在放牧过程中独自离群,具有神经症状,如盲目向前冲且不转弯,或者先向右转圈再向左转圈,遇到障碍物时头抵在上面不动,走动不稳,往往卧地不起,采食时需要将饲草放在嘴边或者颈部依物而立自行采食。

发病前期,羔羊最常见发生急性型,且随着六钩蚴的移行导致脑部出现炎症,呈现明显发热,脉搏、呼吸加速。

有时会呈现过度兴奋,作前冲、后退或者回旋运动;有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脱离羊群,长时间躺卧,大多数羔羊会在3~5天内由于发生急性脑炎而导致死亡,有些耐过急性期后会变成慢性型。

急性型。

羔羊会表现出最明显的症状,感染后经过大约15天开始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反应退钝或者敏感,盲目奔走或者长时间的精神沉郁。

症状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或者过度兴奋,部分颈向一侧弯曲,呈现斜视,磨牙、流涎;部分做圆圈运动、前冲或者后退,接着出现痉挛;部分独自离群,往往躺卧。

病程一般可持续5~7天,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大部分症状会逐渐消失,转变成慢性型。

慢症型。

病羊寄生有一个或者少数囊泡时,且囊泡大小没有长到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压力前,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经过4~6 h,由于囊泡明显增大,导致脑和脊髓受到压迫,才会开始出现症状,且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在大脑后部枕骨区寄生时,头部会高抬,作后退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在脊髓寄生时,会导致走动后躯无力,甚至出现麻痹,排尿失禁,呈犬坐姿势。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

4 尸体 剖检
在 大脑 额头 区发现 核桃 大小 、 白色 、 乳 半透 明脑
除 , 步诊 断 为 脑 膜 脑 炎 。2 0 初 0 9年 8月 8日, 验 多头 蚴 1 。 实 个
5 诊 断依 据
临床 出现各种 神 经症状 、 头骨 软化 现象 涪0 检脑
年母 黑 山羊也 曾先后 发生 过相 同症状 , 死亡 后剖 检 , 内发 现脑多 头蚴 ; 行 病 学诊 断 ; 菌 消 炎无 效 , 流 抗 虫 在 其脑部 各发 现 1 核桃 大小 的椭 圆形脑 多头 蚴 。 体移 行至脑 后给 驱虫 药无效 。 个
寄 生于脑 表面 的虫 体 , 可用 外 科手 术 方 法摘 除 。药
成 虫 ( 头绦 虫 ) 生 于犬 、 等终 末 宿 主 的小 物疗 法可试 用 双威 口服 液 , 羊每 只 1支 ( ) 或 多 寄 狼 成 5g ; 肠 中 , 断排 出孕 卵节 片于外 界环境 中 , 不 虫卵逸 出后 口服双威片, 3 体重 1 。 每 3 片 污 染饲 草 、 料或饮 水 , 饲 如被羊 和 牛等 中间宿 主吞食
2 病

6 防

多 头 绦 虫 的 卵 节 或 虫 卵 发 育 成 脑 多 头 蚴 需
预 防本 病 主要 是不 能 让犬 吃 到 脑多 头 蚴 , 因 对
20 . . ~3 0个 月 , 多 头 蚴 发 育 为 成 虫 需 1 5 2 5 本病 死亡 的羊 的脑 和脊 髓 应 作 妥善 处 理 ; 犬 可用 脑 . ~ . 对 个 月 。多头 蚴 呈 圆形 或 椭 圆形 , 白色 、 透 明 , 乳 半 豌 双威 片定期 进行 驱 虫 ; 定期 用 双 威 口服液 或 双 威 片 至少 每年 春 、 进行 2次驱 虫 。 秋 豆 至鸡 蛋大小 ( 大小 不等 , 取决 于寄 生部位 )有 4个 对羊 群进行 驱 虫 , , 吸盘 。以羊 、 、 驼 等 反 刍 动 物 为 中间 宿 主 , 、 牛 骆 犬 狼、 狐狸 等 肉食动物 为终 末宿 主 。 治疗 可 采用 手 术治 疗 和药 物 治疗 2种 方 法 , 对

浅谈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

浅谈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

囊 ,核 桃 大 小 ,底 部 有 一 些 白色 点 状 物 。 经 辨认 ,该 物 是 多 羊 多 头 蚴 虫 病 已 经 成 为 羊 生 产 中 常见 的 多 发 病 ,并 以其 发 病 率 、 淘 汰 率 高 ,难 于 防 治 ,成 为 影 响 养 羊 业 发 展 的一 种 严 重 疾 病 。给 畜牧 业 带 来 极 大 损 失 , 而传 统 手 术 方 法 成 功 率

l 疫病防治
浅谈 羊脑 多头蚴病 的防治
乔 古龙 ・ 帕夏 ( 新 疆维 吾 尔 自治 区伊 犁尼勒 克县 胡 吉 尔台 乡畜牧 兽 医站 8 3 5 7 0 0 )
摘 要 : 绵 羊脑 多头 蚴 ( 俗 称 脑 包 虫 )病 是 临床 上 常 见 的 绵 羊 盐 酸 普 鲁 卡 因 。2 - 3 a r i n后 ,存皮 肤 正 中处 作 十 字 形 切 开 直 径 约为 2 、3 c m 的 切 口 ,露 m 颅 骨 ,先 用 骨 钻 将 头 骨 钻 一 小 孔 以作 支 撑 圆切 锯 用 ,然 后 用 圆切 锯 以e l , - f h 为 中 心将 头 骨 圆 形 切 开 。用 钳 子 将 碎 骨 片 小 心 取 m ,则 见 有 一 白色 透 明 的 囊 状 物 .然 后 用 钳 子 缓 慢 将 囊 状 物 取 , 见 一 完 整 的 白色 水 样
症 状 也 明 显 好 转 。第 天 出现 采 食 、反 刍 。 1 周后 基 本 恢 复 。
5 讨 论
1只 细 毛 羊 发 病 。经 畜 主 介 绍 ,此 羊 是 人 T 授 精 的 一 代 杂 交 后 备 母 羊 ,年 龄 1周 岁 ,体 重 2 5 k g ,全 身 毛 呈 白色 ,头 部 白 色 。 该 羊 最 近 食 欲 下 降 ,长 时 间 沉 郁 不 动 ,遇 障 碍 物 时 则 奋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2.05疾病防治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李宜良(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273501)脑包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又被称为羊多头蚴病。

该病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我国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患病羊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出现大批量死亡。

人在接触患病羊或食用羊头部、大脑等可被传染。

为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本文针对羊脑包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养殖人员参考。

;脑包虫病;症状;诊断;防治措施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羊养殖规模逐渐庞大。

随着养殖规模日渐壮大,羊脑包虫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羊脑包虫病可感染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品种的羊群。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蚴虫感染导致。

患病羊多为一岁以内的羊群。

健康羊群采食多头绦虫卵而出现感染。

寄生虫通过血液到达脑部和脊髓,随后发育成多头蚴感染健康羊群。

患病羊通常表现为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衰竭死亡。

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防治,通过不断提高诊断、治疗技术、加强预防管理,从而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保证养羊业稳步发展。

1病原多头蚴是引起羊脑包虫病的病原微生物。

多头蚴呈囊泡,囊泡内充满透明液体。

犬是多头蚴虫体的最终宿主。

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食物或存在多头蚴的牛、羊大脑从而被传染。

多头蚴幼虫在机体内可发育成成虫,存在于宿主的小肠内。

由于多头蚴繁殖能力强,24h 内可产生30万~70万个虫卵,因此对环境及羊群危害严重。

多头蚴虫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强,可长时间存活。

正常情况下在土壤内可存活3~5年。

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较长,零下10℃可存活5个月左右,在35~40℃环境下可存活一年左右,对环境温度不敏感。

高温条件下可使其灭活[1]。

2流行特点羊脑包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

该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广泛流行。

羊病学第三篇:羊寄生虫病

羊病学第三篇:羊寄生虫病

锥蝇蛆病(Screwworm myliasis;SM)蠕形螨病(Demodectic disease)住肉孢子虫病(Sarcosporidiosis)施氏带油丝虫病(E1aeophorosis)蜱性脓毒血症(Tick pyaemia)蜱传热(Tick-borne fever)羊螨病(Ovine scariasis)蜱侵袭(Tick infestation)虱蝇侵袭(Ked lnfestation)蜱麻痹(Tick Paralysis)虱病(Lice disease)蝇蛆病(Myiasis)锥蝇蛆病(Screwworm myliasis;SM)锥蝇蛆病是绵羊的损伤性侵袭,以受损伤的组织受到难以忍受的侵入与摄食为特征。

在根除计划之前,美国锥蝇每年侵袭l50万头家畜,由于死亡、损伤与机能不全、防治计划的花费而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利用不育雄性交配的计划控制了该病。

锥蝇蛆病发生于所有品种、性别与种属的温血动物。

锥蝇攻击有组织损伤的区域,例如意外创伤、外科切口与分娩性露出的部分。

对蝇子飞翔与侵袭的有利条件是晚春、夏季与初秋的温暖月份。

美洲的锥蝇蛆病只发生在南美、中美与墨西哥。

在1959年以前,也分布在整个美国东南诸州和西南边境诸州。

相关的锥蝇种类也发生在非洲与亚洲。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病原为嗜人锥蝇(cochliomyia hominivorax)的幼虫。

成蝇为蓝绿色,长度为12~15mm,头为橙色,胸部有三根长黑条纹。

成熟的幼虫后部大,前部细,每一体节具有表皮刺丛。

幼虫的形态很像一个木螺丝钉。

【生活史】锥蝇的生活史在双翅目蝇中是典型的。

羊的外科切口、意外创伤与切断的脐带伤均能引诱雌蝇,在损伤及其附近产下约250个重叠的卵块。

一只雌蝇可产到4 000个卵。

卵在10~l2h孵出幼虫,钻穿宿主伤口内,消耗活组织,生长迅速。

3~6d成熟,从宿主掉下,进入土壤变成蛹。

蛹在温暖的气候经3~7d孵化成蝇,但在凉冷气候可延长到几周。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

白色囊 泡状 , 囊体可 由豌豆大至鸡 蛋大 , 充满透 明 的液体 , 囊壁薄 , 壁上附有约 1 0 0 ~ 2 5 0 个原头蚴 , 呈
白色颗 粒 状 。犬 等 吃下 含 多 头 蚴 的羊脑 后 , 多 头蚴 内 的原 头 蚴 附着 在 犬小 肠 内 , 经 1 ~ 2个 月 发 育 为成
圈不 明显 , 离 群呆 立 , 病 程 时间 长 的 , 头盖 骨 可 出现
软化 。( 3 ) 当寄生于大脑额 叶时, 患畜低头向前 , 直
线 前进 , 头 顶异 物常 不能 自行 回转 。 ( 4 ) 当寄 生于 大
脑枕叶时 , 患畜常仰头后退 , 卧地不起 , 头颈部肌肉 痉挛, 使头背相接或头偏 向一侧。 ( 5 ) 当寄生于大脑颞 叶时 , 患畜非常明显地 向患侧转圈 , 对侧视力障碍。 ( 6 ) 当多头蚴寄生 于小脑或脑干时 , 患畜共济失调 , 蹒跚步态 , 行走时速度加快易跌倒 , 后躯无力或麻 痹。需要指出的是 , 多数病例为转圈 , 有时虫体跨 区
4 . 2手 术治 疗
对 于 中晚 期病 例 ,寄生 在 大脑
表层和浅层的( 顶叶、 额 叶、 颞叶) 多 采 用 手 术 方 法
治疗 比较可靠 。但对寄生于大脑深部及小脑和脑干 的患畜 , 手术效果不好 , 建议淘汰 , 多数病例以寄生
于表 层 和浅层 的居 多 。
运动时常发生离群发呆 ,但仍不显著 ,约再 经 1 — 2
疾病诊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7 5 4 . 2 0 1 3 . 0 8 . 0 2 7
多头蚴病的诊断和治疗
刘清 俊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驻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内蒙古克什克腾 0 2 5 3 5 0 )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摘要:脑包虫病是牧区羊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疾病,该类疾病又被称为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在绵羊、山羊等反刍类动物的脑组织和脊髓当中,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疾病,全国各地的羊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流行,尤其是在牧区呈现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流行。

针对该种疾病应该注重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该类疾病的实际发生流行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本次研究探讨了羊脑包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1、流行特点1.1病原特征羊脑包虫病又被称为脑多头蚴病一种寄生虫,寄生在脑组织和脑脊髓当中,外观呈现囊泡状,内部充满了透明的液体,在内膜上会附着有很多乳白色的头节。

该种寄生虫成虫的终末宿主是犬科类动物。

养殖场当中养殖犬或者野生犬科类动物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食物,以及存在感染的患病牛羊的脑组织就会造成幼虫在体内生长发育形成多头绦虫,成熟的寄生虫虫卵会随着犬科类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

多头蚴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一天就能够产生25万个以上的虫卵,而且虫卵在外部环境当中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虫体在自然环境当中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在土壤当中能够存活3~5年,-10℃到-16℃存活140天,37~39℃能够存活一年以上,耐高温,70℃才能够将其灭活处理[1]。

1.2流行特点脑包虫病在放牧地区呈现出广泛发生流行的态势。

任何年龄品种的羊群对包虫病的易感性都很强,年龄越小的羊群受到寄生虫感染之后,表现出来的潜伏周期越短,造成的临床症状也最为明显,带来的死亡率也最高。

一般小于一岁的羔羊最容易受到该种寄生虫的感染,3年以上的成年羊群对该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往往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会持续的排出寄生虫。

通过对牧区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类疾病主要以夏秋季节发生流行率较高。

羊脑包虫病

羊脑包虫病

绵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绵羊脑包虫病又称多头蚴病,终末宿主为:犬、狼、豺、狐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以及绵羊、牛、山羊、骆驼甚至可以感染人类。

由于多头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脑部,故此可引起动物的多种神经症状一转圈,又俗称为"转头病、回旋病"。

一、发病情况我团由于多年来对包虫病未彻底地根治,至今脑包虫病依然是造成我团牲畜死亡的高发病种之一。

每年每群系,成年羊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6%。

根据我团小畜群的病理调查发现,羊群初被感染的年龄主要是在3~4月龄的羔羊。

在从事多年的兽医工作中,对绵羊多头蚴病治疗50余例,治愈率75%,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发病过程脑包虫是多头涤虫的幼虫,而成虫多涤虫寄生在狼、犬、狐等动物的小肠内,待虫卵发育成熟随粪便排出体外,其结果是污染草场、水源及饲料。

3~4月龄的羔羊由于误食了含有虫卵的饲草、水源后,经过一系列的发育成为六钩蚴,循环移行到脑部而长期寄生,最后发育形成豌豆大甚至鸡蛋大的包囊。

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病羊因急性脑膜炎死亡。

不死者则转为慢性型。

若不妥善处理病死羊只,致使病死畜的尸体,特别是死畜的头部被犬、狼、狐食人后,多头蚴又进入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发育成成虫,继续排卵传播,造成循环式的感染。

三、临床症状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症状和后期症状。

1.前期症状羊群误食了含有虫卵的草料后,引起脑炎症状。

随个体的不同,动物机体表现出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速,强烈的兴奋或沉郁,有前冲、后退、躺卧等神经症状。

但此期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往往由于观察不仔细或疏忽,而延误了最佳诊断治疗时机,造成后期症状。

2.后期症状羊群被感染后经过7~8个月时,六钩蚴在脑部已发育为多头蚴而形成包囊,由于包囊压迫到脑的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致使病羊出现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如:头向后仰、作前奔、后退、转圈运动、倒地不起、后肢麻痹等症状。

病羊随之而逐渐消瘦、衰弱,食欲减退甚至没有食欲,最后导致死亡。

四、剖检变化经对20只死亡羊只进行剖检,发现多数包囊寄生在大脑左右侧顶叶或枕叶区表层上方各占40%,也有的包囊寄生在小脑部位,包囊大小不一,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囊液无色透明,有些转为粘稠,数量10~15毫升不等。

浅谈绵羊多头蚴病的诊治

浅谈绵羊多头蚴病的诊治
的 幼 觉发生障碍 , 瞳孔反射消失 , 向患侧作强迫运动 , 多 虫—— 多 头蚴 寄生 在羊 、牛 等 头蚴 越 大 病 羊转 圈越 小 ; 生 在 大 脑枕 叶 时 , 现 寄 表 的大脑 ( 偶尔 寄生 于延脑 和 脊 运 动 不协 调 , 常后 仰 , 头 向后退 , 反 的一 侧 眼 睛失 相 髓 ) 引起 的一 种绦 虫病 。 所 主要 明 ; 生 在脑 底 时 , 寄 病羊 紧张 , 时 痉挛 ; 在 小 脑 有 生 会 一 青 省 角 种我 , 2。 表现 运 动失 站立 时 用健 侧肢 负重 , 而失 明与 危 害 1一海 羊及犊 牛 羊 省 察 ,1 。 调 , ~2岁绵 三 城 。 场 刚 时 ∞ ∞ 一 普遍 存在 。 病 民间 叫“ 此 脑包 虫 头骨 软化 不 常见 ; 寄生 在脊 髓 , 现行 步不 稳 , 弯 表 转 病 ” 藏语 叫 “ 洛 ” , 杂 。我场 一 年 时尤 其 明显 , 生后 肢麻 痹 。多数 局 部骨 质软 化 及 发 稍一触 摸 即能判 定 。 四季 主要 依 靠 天 然 草 场 放 牧 , 穿孔 , 而且 草场 内狼 、野 狐狸 等终末 3 治 疗 . 宿 主较多 , 以此病 最为 常见 。 所 31 手 术疗 法 在 确 定寄 生 部位 的 基础 上 ( 头骨 软 化 时应 在 有 笔 者从 事 基 层 兽 医工 作 多 年 , 具 估算 此 病 在 常 见 病 中 占 2 % 软化 部位 切 开 )局 部剃 毛 消毒 后 , ^” , “ 形切 开 皮 肤 3 如 果不 采 取治 疗措 施 或 及皮 下 组 织 , 止 血 钳 夹 住 皮 肤 进 行 止 血 , 骨 膜 %, 用 在 方 法不适 当 ,最后 必定 是 以死 上 作 一 “ 形 切 口 , 在 颅 骨 上 用 手 术 刀 作 一 缝 V” 先 亡 而终结 。所 以此 病对 羊群 的 隙 , 然后用 止血 钳轻轻 掰取 颅骨 , 作直 径 约 1 c . m创 5 危 害性极 大 ,特别 是对 幼年 羊 面 , 用镊 子 夹起 硬膜 , 量 避 开血 管作 十 字形 切 开 , 尽 的危害 。 如囊 泡 浅 时有 时会 立 即突 出切 口,如不 见囊 泡 时 , 1 病 原 可用 手 捂 住 羊 鼻孔 片刻 , 同时 将 切 口朝下 , 泡 有 囊 多头 蚴俗 名脑 包虫 ,是 一 时也 会 自己突 出来 。如囊 泡位 置 较深 时 , 可将 体 温 个 豌 豆 大 到鸡 蛋 大 的囊 泡 , 囊 计 探 入 假 定 囊 泡 所 在 位 置 ,如探 索 到囊 泡 会 有 弹 膜半 透 明 , 内充满 液体 , 囊 内膜 性 , 此时 小心 摆 动体 温计 , 同时捂住 羊 鼻孑 , 泡 即 L囊 上长 出很 多 白色 的头节 。成 虫 可 突 出来 , 时切 口朝 下 , 镊 子 轻 轻 牵 引 囊 壁 尽 此 用 多 头绦 虫长 约 6 8 e 头 节 量 不要 弄破 囊泡 的情 况下直 至将 整个囊 泡取 出。取 0 0 m, 小 , 梨形 , 生在犬 、 、 呈 寄 狼 狐狸 出后 整 复硬膜 及 骨膜 , 皮肤 切 口用 结 节缝 合 。创 口 的小 肠 内 。孕 卵节 片随 终末 宿 撒布 灭菌 结 晶磺 胺 粉 。为 了避 免 颅 内进 风 , 纱 布 用 主的粪便 排至 外界 ,污染 牧 草 绷 带包 扎创 口。术后 要单 独护 理 , 尽量 不要 惊 吓。 和饮 水 。 当羊 和牛 吞食后 在 胃 3 . 药物疗 法 2 肠 内卵膜 被溶解 ,六钩 蚴逸 出 用 5 ~1 %敌百 虫 2~3 % 0 mL注入 囊 泡 内 ( 先 并 钻 人肠 粘 膜 的毛 细 管 内 , 随 抽 液 再 注入 ) ;吡喹 酮 与消 毒过 的液体 石 蜡按 11 :0 血 流带到 脑 内 , 经过 2—3个 月 比例 研 磨 混 合 呈 混 悬 液 ,0~5 m /g肌 注 ,用 药 3 0 gk 的发育成多头蚴 。当犬等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 、 牛 1 ~2次 , 隔 2~3 ; 喹 酮 与 9%酒 精 按 11 间 d吡 6 : 0比 的脑 , 可感 染 , 4 ~7d发 育 成成 熟 的多 头 蚴 例 溶解 , 即 经 1 3 注射 前 吡喹酮 酒 精与 加 温 的注射用 水按 1 : 虫。 1 . 2比例稀 释 ,0~3mg g缓 慢 静 注 , 次 ,, 药 2 0 / , k 1 d用 2 诊 断要 点 1~2次 , 间 隔 1~2 。也 可 口 服 吡 喹 酮 ( 0~ d 8 21 幼年绵 羊 即 1 . ~2岁绵 羊最 为易感 。 l O gk )用 1 O m /g , —2次 疗效 达 8 %左右 。中药 可用 0 22 六 钩 蚴移行 至脑 部 时 , 时表 现兴 奋 、 . 有 胆怯 、 暴 水 蛭 9 /O gb 研 末 , 人 口 中 , 水 冲 服 , glk . w, 放 温 1次 跌 不安 、 痉挛 、 体温 升高 等脑膜 炎症 状 。除个别 脑膜 / , d 连用 6~9 。 d 炎 死亡 外 ,绝 大部 分 转为 慢性 ,经 过 3~ 4个 月 的 4 预 防 好 转 期后 , 由于包 囊 逐 渐 长 大 , 迫脑 髓 表 现 还 原 41 消灭野 犬 、 压 . 对无 生产 意 义 的犬 , 一律进 行 捕杀 。 走动 , 卧地 , 神 萎顿 , 常 精 离群 独处 , 动 笨拙 , 头 饲 料 、 草 和 饮 水 防止 被 狗 粪 污染 。牛 、 患病 器 行 垂 饲 羊 或 昂首 , 常低 头 急走 , 顶 它物 不 动 , 头 周期 性 向 同一 官 , 应销毁 或深 埋处 理 , 禁 喂狗 和乱扔 。 严 方 向转圈 , 有痉 挛 和眼失 明症 状 。 并 42 严 禁 将 犬 和羊 同处 一 圈 ,看羊 犬 应 该 定 点拴 . 23 病 到 后 期 时 , 压 头 盖 骨发 现 变 软 变 薄 , 至 养 , 量避 免 和羊群 接触 。 . 指 甚 尽 穿孔 , 局部 叩诊 出现浊 音 。 43 驱 除狗 绦虫 : 喹酮 lmg g 混在 肉 中喂 给 ; . 吡 O / , k 24 由于寄生 部位 不 同 , 床表 现也 不一 样 。寄 生 硫 双二氯酚 01/ , 于食物投喂 ; . 临 . k 包 gg 氢溴酸槟榔素 在 大 脑半 球 时 , 羊 精神 萎靡 , 卧地 , 时意 识 消 病 喜 有 5m /g混 在 肉 中投 喂 ; 榔 粉 2 gk , 槟 0~3g拌 在食 物 0, 失, 向病侧作圆周运动 ; 寄生在大脑额叶时 , 病羊低 中投喂。上述四药任选一种 , 每季度驱虫一次 , 驱虫 头 前奔 , 住 它物 不 动 ; 顶 寄生 在 大脑 颞 叶时 , 侧视 后狗排 出的粪便 集 中焚烧 。 对

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 羊病防冶

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 羊病防冶

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羊病防冶通过自繁自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养殖规模逐年增大,使阳曲县养羊产业发展迅速,但羊脑包虫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阳曲县养羊产业。

本文主要对羊脑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近年来,阳曲县大力发展养羊产业,通过自繁自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养殖规模逐年增大,羊饲养量年均递增30%左右,由最初的10余万只,增长到去年的30余万只。

羊产业爆发增长的同时,羊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

羊脑包虫病,又称为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羊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寄生虫病。

一、发生情况概述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以及养羊的农区羊只中均有此病流行。

黄牛、牦牛中也有流行。

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外部购羊活动的增加,羊脑包虫病在我县时有发生。

同时,部分犬只饲养较多的乡镇也有发生。

二、病原学该病的病原微生物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

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生出许多头节(约100-250个)囊泡由豌豆大到鸡蛋大。

犬类是最终畜主,狗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牛、羊的脑及被多头幼污染的食物后,这些幼虫发育为多头成虫寄生于狗小肠内,可以生存数年之久。

多头虫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一昼夜可产卵25-68万个,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

虫体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零下10-16度生存140天,在37-39度能存活一年,耐高温,70度才能致死它。

三、流行病学多头蚴的终末宿主为犬科动物,如狗、狼、狐狸等,羊、牛是其中间宿主。

主要侵害2岁以下幼龄羊,绵羊最易感,近几年山羊感染几率增大,1岁以下的牦牛的感染率也较高。

多头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而感染。

羊吃到被多头绦虫卵污染的饲草[],虫卵随着血液移行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引起发病。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

健康养殖·诊疗2020.18 畜牧业环境89摘 要:在绵羊养殖过程中,脑多头蚴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在绵羊体内的多头绦虫幼虫引起的,会出现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会造成绵羊死亡。

为了有效的降低脑多头蚴病对绵羊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需要重视诊断与治疗工作,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的有效性,促进绵羊脑多头蚴病诊治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对绵羊脑多头蚴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绵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措施。

关键词:绵羊;脑多头蚴病;诊治措施1 前言绵羊脑多头蚴病是由寄生在其脑和脊髓内的多头绦虫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为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会造成病羊死亡。

绵羊脑多头蚴病的中间宿主较多,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意识较差,就会造成该病的大面积流行,严重影响绵羊身体健康。

因此,绵羊养殖中需要采取严格的疾病防治措施,对绵羊脑多头蚴病进行有效的诊治,保证绵羊的身体健康,促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

2 绵羊脑多头蚴病流行特点在多头蚴病的传播过程中,犬类是主要的感染来源,因此,在犬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绵羊感染脑多头蚴病的概率更高。

多头绦虫的成虫可以在终宿主体内存活较长的时间,并且会不断排出孕卵节片,会造成病原的大范围散布,通过饲料、饮水以及养殖用具等途径传播。

在干燥的环境下,多头绦虫的虫卵能够在20℃以下的温度中存活15d,容易造成绵羊脑多头蚴病的大范围流行。

3 绵羊脑多头蚴病临床症状在绵羊感染多头蚴病后1~3周,病羊的体温会升高,出现与脑炎或脑膜炎相似的症状,病情严重时会造成病羊死亡,在病羊耐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健康。

在感染后2~7个月,绵羊会再次出现典型症状,存在姿势与运动异常的现象。

如果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在病羊的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转圈时,会造成对侧眼睛失明。

如果虫体寄生在脑前部,在病羊的头低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时,会向前猛冲,在遇到物体的情况下会静立或倒地。

如果虫体寄生在小脑,病羊会出现知觉过敏、易惊恐、平衡失调以及痉挛等症状。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多头蚴病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多头蚴病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治:多头蚴病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由一种寄生于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多头绦虫的幼虫(称为多头蚴)在牛/羊的脑组织中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虫的幼虫体呈囊状,开始有豌豆大,以后逐渐生长到鸡蛋大,呈水泡状,所以又叫脑包虫。

牛发病后常发生不由自主的转圈运动,所以民间称本病为“转场风”。

【虫体特征及生活史】多头蚴为多头绦虫的中绦期,为乳白色半透明囊泡,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取决于寄生部位、发育的程度及动物种类。

直径约为5厘米或更大。

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上面有100~250个原头蚴,头节具有4个圆形吸盘,囊内充满透明液体。

该虫的成虫寄生于犬、狼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逸出污染饲料或饮水。

牛、羊等中间宿主因吞食虫卵而感染,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中,幼虫生长缓,2~3个月发育为具感染性的脑多头蚴。

被血流带到其他部位的六约蚴,不能继续发育而迅速死亡。

犬、狼等食肉动物吞食含脑多头蚴的脑、脊髓而感染。

原头蚴吸附于肠壁上而发育为成虫,在犬体内正常发育期为41~73天。

【典型临床症状】本病的症状随虫体寄生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诊特征,病牛/羊除消瘦、精神沉郁、减食外,主要呈现以灶性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

常常卧地不起,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一侧眼出现视力衰退或失明,有的将头偏向一侧,并做旋转运动,步态不稳,站立时四肢外展或内收。

有时将头高抬或低垂,垂头者常盲目前进,直到将头抵于某物体时则呆立不动。

在脑包虫寄生部位,头骨往往变软。

【预防措施】①犬对本病的流行起很大作用,故应扑杀野犬,对家犬每年进行2次驱虫。

驱虫可用槟榔,根据犬的大小给以5~10克;或者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口服。

②对患有脑包虫的动物,死后头部应严防被犬等吞食,以免造成犬等动物感染。

手术治疗时从脑内取出的囊体必须销毁。

【治疗方法】可采用外科手术自脑内将囊体取出。

首先判定脑内虫体的位置,一般认为多在圆圈运动时的圆心侧和病眼的对侧。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643项、增幅41.5%,基本解决了当前评价动物性食品“限量标准不全”的问题。

二是标准要求与国际全面接轨。

新发布的标准全面采用CAC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最严标准,对农业部公告第235号涉及的残留标志物、日允许摄入量、残留限量值、使用要求等重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全面修订,设定的残留限量值与CAC兽药残留限量值一致率达90%以上;对氧氟沙星等10多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兽药品种予以淘汰或改变用途。

三是标准制定更加科学严谨。

本次标准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国动物性食品生产、消费实际和现行兽文/ 莒羊多头蚴虫成虫的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释放出大量虫卵,污染草场、饲料或饮水,对放牧环境有极大的危害性。

多头蚴虫具有强大的繁殖力、生活力、抵抗力,一昼夜可产卵25万~68万个,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16~-10℃环境下能存活140天,在37~39℃能存活1年,耐高温,70℃以上才能将其杀死。

当这些虫卵被中间宿主羊、牛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溶解,就会在其消化道中孵出六钩蚴,六钩蚴钻入肠黏膜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经41~73天发育为脑多头蚴。

如六钩蚴被血流带到身体其他部位则不能继续发育,并迅速死亡。

多头蚴在羔羊脑内发育较快,一般在感染2周时能发育至粟粒大,6周后囊体直径可达2~3厘米,经8~13周发育到35厘米,并具有发育成熟的原头蚴。

囊体经7~8个月后停止发育,其直径可达5厘米左右。

羊脑包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季,主要侵害2岁以下幼龄羊,绵羊最易感,1岁以下的牛也易感。

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原体的寄生部位和大小,分别呈急性型或慢性型。

(1)急性型。

多发生在感染初期,以感染1个月左右发病者多见;羔羊症状明显,感染羊只年龄越小,急性发作的可能性越大;感染包虫数量越多,急性表现的可能性越大。

感染初期,六钩蚴进入脑组织,在脑膜和脑组织移行过程中,刺激并编辑:张明海 nyzskxyz@ 畜牧兽医机械损伤大脑组织,常引起脑脊髓膜炎。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2期摘要羊脑包虫病也称为羊多头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绦虫蚴病。

本文就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羊脑包虫病治疗的49只病羊实施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共治愈47例,治愈率为95.92%。

本文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病因、症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提高羊脑包虫病的治愈率,保障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诊治羊脑包虫病的诊治钟利萍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自贡643000收稿日期:2015-12-16钟利萍,男,1966年生,助理兽医师。

近年来,随着肉羊养殖的逐渐增多,对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情况下便会增加幼羊的病死率,继而对羊群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以及降低养羊业的经济效益[1]。

本文就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进行羊脑包虫病治疗的49只病羊实施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病因该病主要由羊多头囊尾蚴寄生于羊脑及脊髓而引起,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羊,且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感染[2]。

多头囊尾蚴由肉食动物所产生,其通过在此类动物肠道内发育成多节绦虫,以及在体内产卵后随着动物的粪便一并排出,继而对羊所食的牧草、水等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羊食用了被污染的牧草及水后,其中的卵子便会进入羊的体内,紧接着便会随着血液进入羊脑部及脊髓。

大概2~3个月后,卵子便发育成多头囊尾蚴,进而导致羊脑包虫病。

2临床表现经长时间观察得知,得此病的患羊大多存在食欲下降、站立不稳、精神沉郁等临床表现。

同时,根据患羊的症状能够判定出虫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如果患羊出现精神萎靡,短暂性意识障碍,并且总是做旋转运动,即可判定虫体位于患羊大脑半球;如果患羊出现遇障碍物不后退,低头猛奔的现象,即可判定位于患羊大脑额叶处;如果患羊出现瞳孔反射消失,并伴有俯视觉障碍,即可判定位于大脑颞叶处;如果患羊出现步伐蹒跚,共济失调,以及容易惊慌等现象,即可判定位于患羊小脑处。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摘要:羊脑包虫病仍然是严重危害羊生长的疾病之一,养殖户应该对该病提起一定的重视,采取措施预防,及时进行治疗,本文分析了羊脑包虫病的病因和症状,提出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羊脑包虫病;病因;预防;治疗措施引言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羊寄生虫病,感染羊脑包虫病的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死亡率较高,在养殖过程中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甚至整个羊群的健康。

随着我国对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多,羊养殖的规模也非常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羊脑包虫病仍然是威胁羊群的疾病之一,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该尤为注意。

1病因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感染寄生虫导致的疾病,其也被称为多头蚴病,羊脑包虫是多头涤虫的幼虫,主要由羊食用了被多头涤虫污染的饲料、饮用了被其污染的水源导致。

多头涤虫多寄生在狼、狗等小型动物体内,在虫卵发育成熟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并且污染饲料、水源等羊接触的食物和水源。

羊在使用饲料或者饮用水源的过程中将虫卵带入体内,在羊的体内迅速繁殖,虫卵经过发育成为成虫,随血液循环到脑部进行长期的寄生,给羊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脑包虫的寄生以羊的营养物质作为能量来源进行生长繁殖,发育成内部含有液体、豌豆大小甚至鸡蛋大小的包囊,使羊患急性脑膜炎而死亡。

如果患病的羊不能及时发展处理,寄生虫随着羊的排泄活动或者其他动物的啃食和排泄进一步污染养殖环境,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疾病发生,给羊养殖带来危害[1]。

2症状羊感染脑包虫病后,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感染发病快,死亡快,慢性感染并不意味着疾病不严重,其虽然发病慢,但是仍然有较高的死亡率。

在养殖过程中不论发现羊是急性表现还是慢性表现都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

羊脑包虫病急性感染发病频繁,一天发病数次甚至数十次,严重影响羊的进食生长及身体健康,如果治疗措施采取不到位,羊在二十天到一个月内就会死亡。

慢性感染发病间隔小,周期长,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感染脑包虫病的羊表现出体温升高、呼吸加速等症状,并且伴有一定的多动,表现出一定的神经性症状,羊的活动无规则,有前冲、后退等倾向。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构建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构建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诊治构建1. 引言1.1 疾病概述黑山羊脑多头蚴病是一种由多头蚴寄生在黑山羊脑组织中引起的疾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

多头蚴是一种细小的寄生虫,会侵入黑山羊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受损。

这种病在黑山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饲养条件较差、卫生条件较差、饮水不洁净的地区更容易出现。

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感染的时间长短,轻微感染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黑山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行为异常、运动障碍等严重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黑山羊脑多头蚴病可能会危及黑山羊的生命。

了解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疾病概况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因以及临床表现,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1.2 病因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为黑山羊感染了脑多头蚴。

脑多头蚴是一种寄生虫,属于绦虫科动物,其名称来源于其头部具有多个吸盘,可以在宿主的脑组织内定居和生长。

蚴体呈椭圆形,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表面具有细小的环纹和小刺。

黑山羊脑多头蚴病主要通过食用感染了脑多头蚴的草食性动物的肉而传播。

草食性动物如羊、牛等在草地上摄食,误食了草地中感染了脑多头蚴的环境卵,而成为了脑多头蚴的中间宿主。

当黑山羊食用了感染了脑多头蚴的中间宿主的肉类,脑多头蚴寄生在黑山羊的肠道内,随后经过血液循环,进入黑山羊的脑组织内生长,导致黑山羊患上了脑多头蚴病。

除了食用感染了脑多头蚴的动物肉类外,黑山羊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了脑多头蚴的动物的分泌物,如粪便等,或者通过感染了脑多头蚴的食物、水源等途径而受到感染。

合理管理黑山羊的饲养环境,加强对黑山羊饲料的监管和检测,以及定期检测黑山羊的健康状况,都是预防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关键措施。

1.3 临床表现黑山羊脑多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减退、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记忆减退、睡眠障碍、精神错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多头蚴病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bralis)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

成虫寄生于犬、狼、狐狸的小肠。

1.病原学多头带绦虫长40—100cm,其幼虫——多头蚴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内膜上有许多点状头节,主要寄生于羊的大脑,偶尔也见于延脑和脊髓。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小肠,其孕节和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牛、羊等中间宿主随饲草、饮水等吞食虫卵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并钻入肠黏膜血管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脊髓中,约经2~3个月发育为大小不等的脑多头蚴。

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脑多头蚴的病畜脑脊髓时,原头蚴即附着在肠黏膜上,经41~73d发育为成虫。

多头绦虫成虫链体较小, 长40-63.5cm。

包括头节在内共157-174节,头呈梨状,周围有两排吻钩,大小相间,共28-33个,有四个圆形吸盘,大小为0.27×0.27mm,颈细不分节,长0.40-0.48mm;性成熟体节位置在第72或103节之后,似正方形,总是长小于宽,生殖孔不规则的交替开口于节片侧缘中点稍后处;孕节有未成熟与成熟节之分,未成熟孕节几乎呈正方形,位置在第93或105节之后,其子宫分枝内仅见模糊不清的圆形结构,而成熟孕卵节总是长大于宽,位置在第144或148节之后,子宫分枝内充满圆形边缘厚呈放射状, 其内有6条清晰的六钩胚,孕节中的卵大小为0.22×0.24-0.22×0.24mm。

2.流行特点(1)宿主犬、狼和狐狸等犬科动物是终末宿主;牛、羊、骆驼等动物是其中间宿主。

(2)传染来源与传播途径多头带绦虫的孕节片和虫卵,随终末宿主(犬和其他肉食动物)的粪便排至外界,污染草地,羊随吃草或吞食虫卵而感染。

(3)流行现状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以及养羊的农区羊只中均有此病流行。

黄牛、牦牛中也有流行。

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为25%-30%,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3.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前期以羔羊的急性型最多见,感染初期,,六钩蚴移行引起脑部炎症,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甚至强烈兴奋,患畜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有时沉郁、长期躺卧、脱离畜群,大部分羔羊多在3-5天内因急性脑炎而死亡,部分患者耐过急性后转为慢性型症状。

急性型:以羔羊的症状最明显,在感染后15天左右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反应敏感或迟钝,无目的奔走或长时间的沉郁。

严重的病例精神高度沉郁或强烈兴奋,有的斜视,颈弯向一侧,流涎磨牙,有的做圆圈运动,前冲或后退,然后发生痉挛;有的兴奋沉郁,离群躺卧,病程5-7天,死亡率低,多数症状逐渐消失,转变为慢性。

慢症型:在慢性病例中,仅有一个或少数囊泡寄生时,囊泡没有长大到在脑组织的四周遭受严重压力之前,常常看不出症状。

4-6个时由于囊泡增大,压迫脑和脊髓,出现症状,其症状由多头蚴的寄生部位决定的,寄生在大脑额区,向前直线奔走,碰到障碍物时,将头抵住,呆立不动;其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因此,通常又将脑多头蚴病称为“回旋病”。

寄生大脑后部枕骨区的,头举高作后退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寄生于小脑时,站立或运动都失去平衡,站立时四肢外展或内收,行走时步伐蹒跚;寄生于脊髓时行走后躯无力,甚至麻痹,呈犬坐姿势,排尿失禁。

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出现,严重的经1-2个月死亡。

剖开患畜脑部,急性型死亡者见到脑膜炎和脑炎病变,仔细看可能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上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在慢性型者可找到1至数个囊泡,分布于大脑表层、深层脑组织、小脑、脊髓等处。

寄生部位常有脑炎性变化,其炎性产物能使骨质变薄粗松,使表皮隆起至穿孔;靠近多头蚴的脑组织有时出现坏死,近处血管发生外膜细胞增生,个别情况有多头蚴死亡,萎缩性变,出现钙化。

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

临床检查时,寄生部位与患畜头颈歪斜的方向和转圈运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寄生部位与视力障碍和蹄冠反射迟钝的方位是相反的。

虫体寄生的部位往往骨质变软、变薄,皮肤稍隆起,能至骨质发软,患病羊表现疼痛。

急性型诊断比较困难,死后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和出血,脑表现有虫道,末端可发现幼小的多头蚴。

用药物鉴别诊断脑及脑膜炎,注射甘露醇、磺胺类药物,数小时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基本可诊断为脑及脑膜炎。

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多头蚴病的可能性大。

5.防治:脑包虫病羊多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虫体,成功率为60%,这种方法适应于寄生虫在脑浅部的多头蚴病。

对寄生于大脑深部的多头蚴,可试用吡喹酮治疗,按100~15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防止犬吃到含脑多头蚴的牛、羊等动物的脑及脊髓;对牧羊犬进行定期驱虫,排出的粪便应深埋、烧毁或利用堆积发酵等方法杀死其中的虫卵,避免虫卵污染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