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①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②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
③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
④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
⑤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
A . ③④①②⑤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④①③②⑤
D . ④③①②⑤
2.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储(zhǔ)粟轻飏(yáng)流憩(qì)舸(kē)舰迷津
B . 熟稔(rěn)盘桓(huán)懿(yì)范云销雨霁(jì)
C . 帝阍(hūn)叨(dāo)陪蜩(tiáo)决(xuè)起而飞
D . 逋(bū)慢榆枋(fáng)洗(xiǎn)马终鲜(xiān)兄弟
3. (2分)选出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 伴随落日的余晖,辛弃疾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
而生。

B . 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上映以来石破天惊,近日又被曝出主题曲《时间煮雨》与日本歌曲《风车》结构音质完全一致,涉嫌抄袭。

C . 有些人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南辕北辙,就不太愿意接受,而不去认真思考对方说的是否有道理。

D . 从事市场研究的某公司发布消息称,以苹果和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约占三分之二份额,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已成明日黄花。

4. (2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叙利亚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在中东地区复杂民族宗教矛盾的背景下,以美俄为代表的一些大国围绕重建地区秩序的斗争而造成的。

B . 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出发,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授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

C . 为防止因钢铁去产能而引起的市场对钢铁价格的恶意炒作行为发生,工业与信息化部将指导地方科学把握钢铁去产能的力度和节奏。

D . 太原市积极申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不仅可以加快太原向旅游强市迈进的步伐,而且也是全方面展示省会太原新形象的绝佳机会。

5. (2分)(2018·临川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说:“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不同领域的投资方向,已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B . 毕业之后,我一直感念您的化育之恩,值此教师节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C . 贵店后日开张大吉,请您放心,无论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前往祝贺。

D . 我的一个多年不见的学生,给我捎来了他家乡的土特产,我不好推辞,只好笑纳。

6.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等。

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C .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D .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7. (12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

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
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B . 贾府是《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课文用不少笔墨描写。

如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揭示贾府的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特殊的社会地位。

C .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

D . 本文对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又寄人篱下寄予了同情;对王熙凤赞美其干练,讽刺其虚伪;对贾宝玉赞其貌美,贬其无才。

(2)对王熙凤的出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王熙凤在贾母面前对林黛玉作了一番精彩的表演,充分表现了她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7分) (2017高三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1】,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2】,何足算也?”(《论语·子路》)三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1】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2】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孔子认为士的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其后两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则材料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信”的理解。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7高一上·本溪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歌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

________ ,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1. (12分) (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的亭子
李新文
①不知不觉,我靠近了岳阳楼旁的怀甫亭。

②那会儿,夕阳与树上的枫叶一个颜色,风一吹,“哗啦啦”落下来,像一种叹息。

一片叶子落在我的肩上,停泊了一会儿,画出一个弧,掉在地下。

那一刹,我疑心这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坠落,也是季节的归属。

但,不管怎样,都是过程.让生命处于停泊状态的过程。

其实,从石级到怀甫亭不过几十步的路程,但我走得很慢很慢,生怕时间加快脚步的速度,会将十多个世纪浓缩成一瞬。

我知道,那掩在树林中的亭子,也同我一样在怀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杜甫。

③长满苔藓的石板路缓缓伸向亭子,并在时间里伸向远古的残唐。

这条铺在夕阳里的路正向着北方,是通往古长安的方向。

走在路上,分明感觉一千多年前的岁月在向我涌来。

秋阳浓重,不知那个形销骨立的杜工部,是否还站在被秋风卷着茅草乱飞的屋檐下,拄着他的拐杖长长地叹息?是否还在一叶孤舟里念念不忘他的家国?也许,一路走来,还在一次次吟诵那痛彻肺腑的《三吏》《三别》吧。

先生不到50,已长出满头白发。

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他从老家出发,直奔长安,折腾一番后,又从长安走向四川。

不久,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又一次作生命的漂泊。

于是,出长江,漂向烟波浩淼的洞庭湖。

他风一程,雨一程,走在木叶凋零的季节里,心情一定是沉郁的。

可不曾想,这岳阳楼下的亭子竟成了他灵魂的归属。

④那年,先生摇着木筏子来到了岳阳码头,把舵绳往岸边的树上一系,晃着枯叶般的身子向岳阳楼的方向走。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阴云低沉,压得一湖秋水喘不过气来,这气氛,一如他老迈的气息。

好不容易向上走出几步,一头白发被风吹乱,也懒得理会。

他憋着一口气,使出洪荒之力朝头顶的岳阳楼爬。

然而,这时的岳阳楼黯淡得不见几丝光彩,尤其远处的君山、近处的湖水似乎显得有气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的人,向他投来无精打采的神色。

他太累了。

只好,一步一步地朝上爬,费了老大的劲,终于爬上神交已久的楼台。

斜风细雨中,楼阁一言不发,静静地立着,静默成雨中的一个意象。

也许,楼台在这里等候他不少年了。

⑤他放眼一望,凄风苦雨,乌云斜飞,这样的气氛,更让他觉得自个儿像一只风雨里的孤鸟。

“安史之乱”以来,他从长安一路走来,沿途躺着太多的饿殍,那景象,让人一望伤目。

战争的惨烈,黎民百姓的苦楚以及自身的孤单,一股脑儿在心头交集,起伏,缠绕,不觉一把老泪脱眶而出。

泪水,迷蒙了他的双眼,也打湿了满腔的愁绪和那个寂寥的黄昏,连空中的鸥鸟也好像在为他哭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似乎随手一抓,能从文字里抓出一把人世的苍凉,还有浓得发黑的哀愁。

不言而喻,字里行间有着透骨的寒意和生命的渺茫,渗透着尖厉的生命大痛和锥心刺骨的生命体验。

⑥现在,我面临的气氛静得仿佛将许多事物化为了空无。

我几乎是蹑手蹑脚地行进,生怕一不留神搅乱了先生的安静。

这种静,对一个长年漂泊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安顿,就如一艘船在港湾里安然停泊,不再遭受风吹浪打,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靠岸的气氛。

岸,对一个诗人太重要了,是栖息,更是安放。

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这个亭子甚而整个洞庭湖太小了,装不下他的灵魂。

杜甫与李白完全不同,他们的精神视角的走向,一个向下,一个朝上。

杜甫的眼睛和诗笔一直向着底层小百姓,在用灵魂与他们对话。

⑦亭子里有块石碑,刻着先生的诗《登岳阳楼》。

我想,肯定不少人读过,但未必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大痛。

⑧先生走了,纪念他的亭子还在,并朝着他老家河南巩县的方向。

年年岁岁,只有风在丈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的一句话,点明引发作者展开联想、抒写情感的对象,总领下文。

“靠近”与下文作者“走得很慢很慢”相呼应,突出作者登临的喜悦心情。

B . “一阵风吹,皱纹散落一地。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晚年杜甫的苍老形象,而这苍老透露出杜甫饱尝了世间的战乱之苦、漂泊之苦、思念之苦。

C . 文章第⑥段中“不知怎的,突然觉得……装不下他的灵魂”,形象地突显了杜甫的伟大和所承受的苦痛之
重。

D . 文章描写怀甫亭及其周围寂静的景物,在不断变换的景物中浮现杜甫的人生历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化意蕴。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将“怀甫亭”称为“杜甫的亭子”?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二·宜昌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结合其中一则材料或者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
考点:
解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
解析: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