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7《纪念日》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纪念日”习作教学设计
执教者:胡卓亮
学校:雁塔区长安南里小学
【附: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纪念日”习作教学反思
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不能只是教教材而必须用教材,就是从这节课感受到的——而要用好教材上一节习作教学课,更要广泛查阅资料,特别是很多边缘性资料也不能放过,要做更充分的准备。

上这节课之前,专门查阅了资料,我得先弄清楚“纪念日”和“节日”的异同。

节日: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千年遗留下来的一种文化继承。

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节日,例如端午节、清明节、春节、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都是我国和其它国家的传统节日。

纪念日:归纳纪念日的由来,主要有三种:1、国际性的纪念日,是经过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建议,由联合国大会讨论确定的。

例如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

2、由国家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专业领域的研究机构倡导并设立的,例如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护士节”。

3、还有一部分纪念日是为了纪念一些特殊的事件而设立的。

“纪念日”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的开放主题单元。

在进行一系列的语文综合活动之后,教材要求把活动中最难忘的内容的写下来。

课前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在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纪念日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研究学情发现: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和家人一起过各种各样的节日、纪念日,再加上上学后有了同学和新朋友,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特色校园活动,这些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生活资源。

只要稍加引导,教给孩子习作的技巧,并给以充足的空间,学生便不难将看到的,想到的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因此在
“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用教材、备学生”上下足了功夫,这节课孩子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从小让学生多积累些文学语言中绚丽多彩的瑰宝,不但能陶冶性情,通晓事理,而且还能丰富语汇,提高表达能力。

而习作教学课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平台。

这节课对我来说是展开了一种全新的挑战。

因为它没有教材凭借,也没有熟悉的教学思路,且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面临的问题常常超出教师的专业范围。

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精心安排习作课的学习目标、特点、内容、实施步骤、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节习作课我首先和孩子以一种师生聊天的轻松方式进入学习,用语言激励学生,打消了孩子们对习作课惯有的畏惧感。

紧接着课前古诗词诵读是对孩子进行的养成教育,顺势导入主题学习,也为本次习作积累了语言文字素材。

课前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上网、查阅图书、采访等)收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

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纪念日的范围,设立自己的纪念日。

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了校内外教育资源,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相互对话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得到锻炼,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后,北师大教材编写委员张华老师指出了这节课从兴趣出发做得很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像习作这样孩子相对短板比较多的课堂,从兴趣出发为本节课打好的基础。

张老师还指出我在备课时能写“下水作文”值得提倡,行为示范,孩子才能学以致用。

在课堂上,为了消除孩子习作的畏难情绪,把习作方法具体化、可参照化、简单化、明了化。

让孩子一目了然,很快就能用这个办法去一句一句写出来,我觉得这个办法对于我们的孩子很适合,城农村的孩子家长配合力度差一些,孩子知识面窄一些,习作能力也差一些,像这样的习作“速成法”更易见效。

在开始创作之后,我让孩子自愿报名写电子文稿。

随着电子学习产品的介入,让孩子练习写电子文稿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时代的呼唤。

写电子文稿增加了孩字的词汇量,也大大缩短了创作时间。

在最后环节,我安排了名人作品指引,不仅是习作方法的引导,也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事实证明,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我达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幸福地享受语文,让语文学习充满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整堂课师生是在轻松的活动中进行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的相互交流,学生学得有趣、有情、有益。

学生领略到了语文习作教学别样的乐趣。

缺点:细心聆听张华老师的评析后,我也认识到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

首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全面性是老师需要进一步落实的。

其次,对纪念日应进行有效归类,类别分的不够细致、全面、深刻。

第三,习作教学不仅仅是要解决“怎
么写”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值得更多思考研究,因为习作并没有限制文体,所以孩子的思维广度很大。

建议可以采取列提纲的方式。

第四,对习作的屏展、评价的引领性是所有语文老师必须规范化的。

今后,我会在习作教学研究之路上继续前进,努力做得更好,更接地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