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96储气库气水界面分析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96储气库气水界面分析评价
王 萍
(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河南濮阳 457162
) 摘 要:文96储气库自2012年投运以来,已安全运行三个注采周期,充分发挥了其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作用,为榆济管线安全平稳供气发挥了巨大作用。

由于文96储气库为中石化第一座储气库、作为运行管理人员经验有限、加之文96气藏本身具有自身独特地质特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储气库运行规律、优化注采方案增加了难度。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分析了三个周期气水界面的运移情况,为提高气库整体注采效率,提出气水界面控制方案。

关键词:储气库采气期;气水界面天然气驱动液气比
中图分类号:
TE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3—0077—031 注采基本特征
文96气藏构造位置属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徐楼断层与东倾的地层控制的反向屋脊式构造,东倾地层倾角一般在100°
左右。

气藏为较典型的层状边水气藏,各砂层组之间有较稳定的泥岩隔层相互不连通,注采层系为沙二下1-4、8、沙三上1-3共8个砂组,具有层状气藏特征。

2 气水界面分析
由于边界断层密封性好,边水无外部能量补充,主要靠水体自身膨胀能及毛管力作用于气水边界。

由于储层倾角较小,约10度左右,地层水受重力影响较小,在注气时更容易被天然气驱替、分割,为此,
充分利用采气期注采井产水情况分析气水界面运移
规律。

表1气水界面分布表层位
砂组气藏类型气水界面或油水界面(M)
1纯气藏岩性尖灭2
边水气藏-2525沙二下
3边水气藏-25404边水气藏-25458边水气藏-25651
边水气藏-2600沙三上
2边水气藏-26303
边水气藏
-267

图1 文96储气库注气前气水界面图
各层水淹程度不同,S2下3、S2下4、S3上2、S3上3

水淹程度高。

在S2下3、S2下

相对处于构造高部位的储2、储3、储4、储5、储6井,在S3上1~3均处于气水界面附近,注采过程中容易受到地层水影响。

2.1 三周期产水情况分析
采气期气井产水情况与气水界面位置有较大关联性,通过分析注采井产水情况,认识气水界面运移规律。


7 2
018年第3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收稿日期:2017-12-12
作者简介:王萍,工程师,现工作于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开发研究所,从事天然气田开发工作。

表2三周期生产数据汇总表周期生产时间
(h)总产水量
(m

)总产气
(104 m
3)液气比
第一周期7544.55 1077.36 6715.8594 0.
1604第一周期5801.22 
645.1 7402.1337 0.
0872第一周期4637.73 787.44 5694.0956 0.1382表3
三周期单井日均产水量统计表
井号平均日产水(m

/天)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
增减量
文96-储1井文96-储2井6.3 2.1-4.2文96-储3井8.3 3.7-4.6文96-储4井7 3.9-3.1文96-储5井4.4 4.1-0.3文96-储6井8.3 
1.3-7文96-储7井8.7文96-储8井4.1 2.4 3.1-1文96-储9井3.5 
3 
2.3
-1.2
文96-储10井文96-储11井10.4文96-储12井3.7 2.8 1.6-2.1文96-储13井
3.4 
6.3 
2.7
-0.7
对比三周期采气产液情况:①第二周期气量最
高,液气比最小,采气效率最高;②第一周期气藏南部储2、储3、储4产水量大,第二周期除储13井其它井产液量均较少;③第三周期构造低部位储7、
储11产水量较大,
其它井相对第一周期产水量大幅减少。

2.2 三周期产气情况分析
将气藏划分为:构造高部位(储5、储6、储8、储9),南部(储13),北部(储12
)。

生产数据显示:三周期采气,在气藏构造高部位、南部、北部采气量有较大不同。

对各周期的产水量有很大影响。

图2 第一周期采气量分布图
第一周期构造高部位(61.1%),北部(6.4%)
,南部(19.6%)。

图3 第二周期采气量分布图
第二周期构造高部位(42%)、北部(17.9%)
、南部(19.6%)
采气量较为均衡。

图4 第三周期采气量分布图
第三周期构造高部位(47.9%)、北部(4.4%)
、南部(10.1%),南北部采气量较少,增加了储11、
储7等构造腰部井。

3 采气方式对气水界面的影响
采用数值模拟实验,分两种采气方式,总采气量相同,开井数相同:①构造高部位采气(储6、储8、储9);②平衡采气(
储8、储12、储13)。

在实际生产数据基础上从8月1日采气,日采气240万方,采气60天;模拟结果显示,高低部位同采,可有效降低气藏南、北、中3个方向的气水界面10~50m。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第二周期产气量大,产水少,认为是由于构造高位与气藏边缘采气均衡,使地层压力均匀下降,气水界面慢速、均匀推进。

从第二周
期液气比也可看出:
液气比随生产时间逐渐上升,是标准的气藏开采特征,而第一、第三周期液气比波动较大,说明气水界面推进不均匀。

第一、第三周期,边部一端或两端产气量小,过大压差导致气水界面向构造高部位推进较快,地层水也更容易随气流进入井筒。

3.1 沙二下气水界面特征

7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8年第3期 
图5 构造高部位采气气水界面图 图6 平衡采气气水界面图
图7 三周期液气比变化曲线
图8 S
2下
3、S2下4气水界面
图9 S
3上
1气水界面 图10 S3上2气水界面 图11 S3上3气水界面
生产数据及监测数据显示:除储7井外,其它井在这两个砂组未见产水,说明这两个砂组地层水对注采生产影响较小;气藏南部受储13影响,在S2下4砂组形成较宽气水过渡带,对储1井注采影响大。

3.2 沙三上气水界面特征
沙三上三个砂组水淹较严重,由于受地层水影响气相渗透率低,难以大量吸产气,采气时较小的压差就可导致地层水进入井筒,影响气井生产能力。

4 结论
①S2下3、S2下4气水界面在注采生产过程中较为稳定并有逐渐降低趋势,对气井注采生产影响小,主要原因为各井距离气水界面较远。

②S3上1、S3上2、S3上3气水界面起伏变化大,对气井注采生产影响大。

[参考文献]
[1] Katz D L,Tek M R Overview on Under-ground Storage of Natural Cas SPE9390,
1980.
[2] Warren R True First Year of AGA’s WeeklyStorage Survey Suggests Useful Patterns
Oil&GAS Journal 1995,93(29).
[3] 刘振兴,等.中原地区地下储气库库址选择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1):141~143.


 2018年第3期 王萍 文96储气库气水界面分析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