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4.“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5.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A.武则天与科举制B.周武王与分封制
C.秦始皇与“焚书”“坑儒”D.汉武帝与内阁
6.《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B.主张效仿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思想上的启蒙
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7.“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8.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
9.江泽民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里”是指()
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施政纲领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联合政府》
1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
A.解放战争问题B.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C.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
12.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三权分立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3.“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1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结束“文革”D.包产到户
15.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
16.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17.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有()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 乔冠华 C.叶剑英 D.陈毅
19.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中国加入联合国
20.该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21.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22.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
①不结盟政策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一边倒”政策
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
2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反恐D.独立与发展
24.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A.地大物博B.人口众多C.政治民主D.小国寡民
25.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1791年宪法的制定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D.1875年宪法的颁布
26.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议会多数党负责
B.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C.内阁首相直接由国王挑选并任命
D.内阁成员实行共同进退的集体负责制
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8.第一次实践了“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者”这一观点的重大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B.第一国际成立
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9.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0.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31.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
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32.下列关于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后者的渊源
B.后者是直接继承前者的所有成果
C.前者决定后者的发展方向
D.后者与前者没有任何关系
33.在雅典政治改革中,最早出现的是()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亚里斯多德改革34.对《十二铜表法》准确的评价是()
A.古代内容最全面的法律B.古代内容最丰富的法律
C.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D.古代希腊法诞生的标志
35.对比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英国议会,其地位( )
A.没有变化,保持英国传统B.区别不大,继承英国的传统
C.有所不同,发扬英国的传统D.区别很大,改变了英国的传统
36.1871年德意志宪法所规定的政体相似于今天的()
A.中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
38.下列关于十月革命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B.形成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潮流
C.展示了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崭新道路D.马克思主义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39.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0.“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扩张的野心膨胀
B.美国谋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居主导地位
C.“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
D.美国按照自己的实力谋求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二、综合题
材料解析题(10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权不受国王的干涉。
……
——《权利法案》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
“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货。
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1)材料一表明,英国议会制订和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6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
福建高一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
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略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
【答案】C
【解析】略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的正确顺序是()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B.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C.科举制——世官制——察举制D.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
【答案】B
【解析】略
4.“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答案】A
【解析】略
5.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A.武则天与科举制B.周武王与分封制
C.秦始皇与“焚书”“坑儒”D.汉武帝与内阁
【答案】D
【解析】略
6.《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相隔不长,前者的“新”最主要体现在()
A.主张奖励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B.主张效仿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唤醒了中国人,促进思想上的启蒙
D.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B
【解析】略
7.“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
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解析】略
8.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
【答案】D
【解析】略
9.江泽民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里”是指()
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
【答案】A
【解析】略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其施政纲领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联合政府》
【答案】B
【解析】略
1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
A.解放战争问题B.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C.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
【答案】C
【解析】略
12.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三权分立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略
13.“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答案】A
【解析】略
1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
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结束“文革”D.包产到户
15.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
“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
【答案】A
【解析】略
16.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
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A
【解析】略
17.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有()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略
18.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周恩来 B 乔冠华 C.叶剑英 D.陈毅
【答案】A
【解析】略
19.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D.中国加入联合国
【答案】B
【解析】选项C是区域集团;选项D中中国不能代表整个第三世界;选项A中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19世纪中前期,这些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国家大都没有独立,不可能作为独立的力量。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该事件的标志。
20.该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答案】D
【解析】略
21.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22.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
①不结盟政策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一边倒”政策
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略
2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反恐D.独立与发展
【答案】B
【解析】略
24.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A.地大物博B.人口众多C.政治民主D.小国寡民
【答案】D
【解析】略
25.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1791年宪法的制定
C.《拿破仑法典》的实施D.1875年宪法的颁布
【答案】D
【解析】略
26.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议会多数党负责
B.内阁要对议会负责
C.内阁首相直接由国王挑选并任命
D.内阁成员实行共同进退的集体负责制
【答案】C
【解析】略
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B
【解析】略
28.第一次实践了“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者”这一观点的重大事件是
A.巴黎公社革命B.第一国际成立
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9.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B
【解析】略
30.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答案】B
【解析】略
31.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
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答案】B
【解析】略
32.下列关于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后者的渊源
B.后者是直接继承前者的所有成果
C.前者决定后者的发展方向
D.后者与前者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A
【解析】略
33.在雅典政治改革中,最早出现的是()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亚里斯多德改革
【答案】A
【解析】略
34.对《十二铜表法》准确的评价是()
A.古代内容最全面的法律B.古代内容最丰富的法律
C.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D.古代希腊法诞生的标志
【答案】C
【解析】略
35.对比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英国议会,其地位( )
A.没有变化,保持英国传统B.区别不大,继承英国的传统
C.有所不同,发扬英国的传统D.区别很大,改变了英国的传统
36.1871年德意志宪法所规定的政体相似于今天的()
A.中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答案】C
【解析】略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
【答案】C
【解析】略
38.下列关于十月革命历史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B.形成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潮流
C.展示了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崭新道路D.马克思主义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答案】B
【解析】略
39.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答案】B
【解析】略
40.“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扩张的野心膨胀
B.美国谋求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居主导地位
C.“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
D.美国按照自己的实力谋求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答案】B
【解析】略
二、综合题
材料解析题(10分)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权不受国王的干涉。
……
——《权利法案》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
“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货。
若将要务分任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1)材料一表明,英国议会制订和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6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三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
【答案】(1)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议会的主权)(2分)
(2)相同点:都是君主立宪制。
(2分)
不同点: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2分)
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
(2分)
(3)“朕”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
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分)【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