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长寿命大型回转窑组合炉衬技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型长寿命大型回转窑组合炉衬技术研究
高红;李朝霞;李大庆;刘尹
【摘要】对大型回转窑组合炉衬的研究,改变传统炉衬耗能较大,易损坏,炉体经常大修,效率低下现象.采用组合炉衬新技术,增加回转窑内的档料圈、止推梁,对回转窑炉衬的扭曲力进行消解,采用了金字塔式金属锚固系统和金属锚固件与锚固砖矩阵系统和长条形连续施工工法.炉衬不产生“滑差移位”的现象,形成了耐冲击、抗击打、高强度的特性.新的高强浇注料炉衬回转窑,具有节能经济,寿命显著延长的优势,技术可靠性非常高.%The research on the lining of large rotary kiln has change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furnace lining,which can be easily damaged,and the furnace body is often overhauled and bined lining technology,increase in the rotary kiln circle of gear material,thrust beam,twisting force of rotary kiln lining,using the pyramid metal and metal anchor and anchor anchoring system brick matrix system and strip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methods.The lining does not produce the phenomenon of "slip and shift",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pact resistance,fighting and high strength.The new high-strength casting furnace lining rotary kiln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economy,remarkable life extension and high technical reliability.
【期刊名称】《节能技术》
【年(卷),期】2017(035)006
【总页数】4页(P561-563,574)
【关键词】回转窑;组合炉衬;浇注料;长寿命;节能型
【作者】高红;李朝霞;李大庆;刘尹
【作者单位】国家节能中心,北京 100045;洛华粉体工程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3;国家节能中心,北京 100045;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北京10086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018
大型回转窑是建材、有色、冶金等行业重要的加热、加工设备。
生产运行中,窑体在做回转运行,窑体内的窑砖也进行相互摩擦、对撞。
当窑砖的边角在对撞中产生位移,或者某一处窑砖不足以克服炉衬的向心力时,炉衬出现不可逆的凸凹变形,产生“滑差移位”的物理现象。
造成窑砖脱离炉衬,继而引发大面积的炉衬变形和坍塌现象,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回转窑的运转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熟料产品的质量,窑体使用寿命缩短。
由此,必须停窑,对炉衬进行大面积更换修理。
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回转窑停窑维修,75%以上的是由于内衬损坏造成的。
经对回转窑体的内衬大量研究得出,炉衬耐火材料受损一般由三种基本因素造成:一是机械应力占37%,二是热应力占27%,三是化学侵蚀占36%。
热应力的影响,是指当温度变化时,物体由于外在约束的影响,以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约束,使其不能自由膨胀而产生应力,造成炉内耐火材料隆起、剥落的重要原因。
机械应力的影响是由窑体在自重以及料重的作用力下,窑体产生椭圆变形,导致内部的耐火砖之间互相挤压,产生挤压应力。
化学腐蚀对耐火材料影响:碱性耐火材料含有氧化镁、氧化钙,当料渣为碱性(以
二氧化硅,氧化钙为主)对耐火料影响不大,当料渣为酸性时,料渣与耐火材料发
生反应,使炉衬受损。
因此,回转窑内衬耐火材料的质量、砌筑、使用状况的研究,使炉衬的选择和使用向合理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方向发展,成为回转窑提高运转周期,延长运行寿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也是大型回转窑炉衬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组合炉衬是采用高铝系列、复合莫来石系列和复合刚玉等原料,加工成炉衬浇注料,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成新型的整体复合炉衬。
这种浇筑料整体复合炉衬,取代过去由数万块耐火窑砖堆砌的砖砌炉衬。
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火性能强的特点,有效解决回转窑的耐用性和运行寿命,节能效果获得较大提高。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组合炉衬结构由多层炉衬组成,在炉衬贴近外钢壳部位,设置了有一定弹性的
复合隔离层。
复合隔离层紧贴外钢壳,运行中钢外壳与炉衬之间形成的空气夹层,具有保温层作用。
炉衬锚挂在窑体钢外壳上,随着窑体的转动,不会与外钢壳相互挤压对撞,不产生相互作用的应力,也不会出现“滑差移位”现象,运行寿命大大增加。
(2)回转窑在运行时,炉衬的中部形成较大离心力、向心力。
为了防止在应力集中
部位发生共振现象,炉衬开裂,破坏炉衬的整体强度。
因此,采用了系列组合的方法,采用带折角的金属锚固件、斜三角形金属锚固件和带凸凹槽的耐火砌块,将金属锚固件的折角和耐火砌块的凸凹槽啮合,加强炉衬稳定性。
采用金属锚固件的折角角度方向,缓解对冲、向心引起反弹力矩。
采用斜三角形金属锚固件,不同的三角截面,增大高温区的锚固力,阻止回转窑炉衬中部松动。
采用带凸凹槽的耐火砌块,对炉衬进行多方向全高度的锚挂固定。
(3)组合炉衬的锚固件是全锚挂模式。
在炉衬的低、中温区段用金字塔式金属锚固件,起到以牵拉力为特征的区域锚挂;在中高温区采用三角截面金属锚固件,平衡
牵拉力的锚挂。
止推梁用高强耐火砌块,固定锚挂和凸凹啮合,成为混搭式锚挂。
再以高稳定性耐火浇注料,填充于刚性固定骨架网络之中,炉内的锚挂结构形成弹性的矩阵式,具有相互牵拉、平衡内力、固定内衬作用。
这种组合技术使炉衬具有耐冲击、抗击打、高强度的特性。
使高温出料区域可以承受高温和震动。
(4)在回转窑组合炉衬中,设计了不同形状的挡料圈,这些挡料圈承担了分隔不同
区域、不同功能的作用,为相邻的二个炉衬区域设置定位边界;控制窑内物料的焙烧形状;增加物料的翻滚次数,控制物料的停留时间,加强回转窑传热功能,提高热效率,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
回转窑组合炉衬的建造采用了安全、可靠、简便的“长条式建造工法”。
这种建造工艺取消了笨重的钢构顶杠,也取消了造价昂贵的筑炉机。
只是采用了防裂炉衬专用,会呼吸的钢模板,把钢模板直接挂在窑体钢外壳上,中间直接充填浇注料即可。
浇筑前,可以沿长度一次性支护模板,连续施工。
经过一段施工后,在已经浇注好的工作面上重叠支护第二层模板,为第二次浇注做好准备。
施工中配合转窑,使施工周而复始、不间断进行,直至完成整个炉衬建造工作。
如图1所示。
组合炉衬回转窑在长期运行中,炉衬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强度运行和很低的膨胀变形,呈现出组合炉衬耐受冶化侵蚀,耐受长期物料磨损,耐受高温波动等优越性能。
组合炉衬技术增加回转窑内的档料圈、止推梁,对回转窑炉衬的扭曲力进行消解,采用了金字塔式金属锚固系统和金属锚固件与锚固砖矩阵系统,使不同温度下不同区段的回转窑炉衬有均匀的锚固强度,减少在长期运行中炉衬的变形和损坏。
传统砖砌炉衬由于炉衬损坏,每年至少更换炉衬耐火砖一次,更换量占整个炉衬总重的50%以上。
每二年必须更换全部炉衬耐火砖。
组合炉衬高温区炉衬更换时间
一般三年更换一次,中、低温区炉衬五年更换一次。
按照五年使用期测算,组合炉衬的使用寿命相当于传统砖砌炉衬的3~5倍,耐火材料消耗量是传统炉衬的1/4
至1/6。
组合炉衬使用寿命明显高于传统炉衬。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耐火材料制作环节,每t窑砖比高强浇注料炉衬材料多能耗15.5 kWh,若按一般大型回转窑每条炉衬用耐火材料1 000 t计算,使用高强浇
注料建造的组合炉衬,一次耐火材料制作,仅能源消耗节约这一块就节省用电1.5万kWh。
炉衬每次停窑检修后都需要重新烘烤至高温才能正常投运,正常情况每次投运前需要烘烤5~7 d,用天然气8 130 m3。
传统耐火材料砖砌炉衬在三年内,大约需
要区域更换检修5次,临修12次,共需要烘烤17次。
组合炉衬和常规炉衬相比,停窑检修次数是常规炉衬的7%,即1.19次,我们按照最大值两次计算,一条炉
衬三年的运行时期,烘炉节省天然气大约12万m3。
显著提高回转窑的运行效率。
组合窑炉的技术节能效果明显。
回转窑炉散热损耗可以按照窑体散热节能、回转窑窑体烘炉耗能节能量、耐火材料节能量三个部分的累计计算。
(1)对回转窑炉壳散热损耗节能的计算可按下列公式
式中 Q1——改造前回转窑炉壳散热热量;
Q2——改造后回转窑炉壳散热热量;
T1——改造前回转窑炉壳表面温度;
T2——改造后回转窑炉壳表面温度;
α——回转窑炉壳表面换热系数;
S——回转窑炉壳高温区表面积;
t——回转窑工作时间;
ΔQ——回转窑窑体的散热损耗降低热量值。
砖砌回转窑炉壳外表面实测温度为340℃,组合式炉衬回转窑炉壳外表面实测温
度为230℃,回转窑炉壳表面换热系数取20 W/m2·℃,回转窑高温区长度35 m,高温区表面积505.54 m2。
目前该回转窑可每年无休连续工作365 d(3.153
6×107s)。
在使用回转窑炉体组合式炉衬后,由公式(3)计算可得其窑体的散热损耗降低热量值为3.507×1013 J:
由于每千克标准煤的热量为2.926×107 J;所以回转窑的窑体散热节能为:
3.507×1013÷(2.926×107)÷1 000=1 198.6 tce
在回转窑炉壳散热损耗方面,每年可节能1 198.6 tce。
(2)耐火材料节能量:以Φ4.6 m×100 m规格回转窑为例,在三年内,耐火材料浇注料只需建造时一次用料1 060 t,每t浇注料耗能50 kWh,耗能总计50 kWh×1 060 t=53 000 kWh。
折合标煤320 gce/kWh×53 000 kWh=16.96 tce
而传统耐火砖回转窑在三年的运行期内,区域检修4次,用砖1 670 t,12次临修用砖为912 t,因此,传统耐火砖回转窑在三年周期内共需要用砖3 642 t。
每t 耐火砖耗电量142 kWh,总计耗能
142 kWh×3 642 t=517 164 kWh
折合标煤320 gce/kWh×517 164 kWh=165.56 tce
故:耐火材料节能量为:165.56 tce-16.96 tce=148.6 tce
折合每年耐火材料节能量: 44.58 tce。
(3)回转窑窑体烘炉耗能节能量:在三年周期内,炉衬每次停窑检修后都需要重新烘烤至高温才能正常投运,正常情况每次投运前需要烘烤5~7 d,每次烘烤需用天然气8 130 m3。
按照传统耐火材料砖砌炉衬三年周期内,区域更换检修5次,临修12次,共需要烘烤17次计算,因此传统耐火砖回转窑烘炉的耗能折合标煤为
8 130 m3×1.33 kgce/m3×17=183.8 tce。
组合炉衬和传统炉衬相比,停窑检修次数是常规炉衬的7%,即1.19次,我们按照最大值2次计算,一条炉衬节省检修烘烤天然气浇注料回转窑一次点火烘炉需
要天然气8 130 m3,因此组合炉衬烘炉2次耗能折合标煤为
8 130 m3×1.33 kgce/m3×2=21.6 tce
故:回转窑检修点火节能量为:183.8 tce-21.6 tce=162.2 tce回转窑窑体点火耗能折合每年节能量:48.66 tce。
因此,三项综合节能为1 291.84 tce,减排二氧化碳3 410.45 t。
(1)对传统窑炉炉衬“滑差移位”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重新设计采用浇注料筑砌浇注组合炉衬,彻底解决窑炉运行中砌筑炉衬“滑差移位”对回转窑炉衬的损坏。
(2)改进回转窑炉衬的施工工艺,使不同温度下不同区段的回转窑炉衬有均匀的锚固强度,减少在长期运行中炉衬的变形和损坏。
延长了回转窑的使用寿命。
正常运行寿命是砖砌炉衬的4倍以上。
(3)采用长条形连续施工工法及相应的模具,便于该成果能快速向全社会各行业各种浇注料回转窑推广。
(4)通过计算体现出组合炉衬回转窑节能效率大大提高。
组合炉衬技术能够推广运用于100余种不同行业、不同的炉窑内衬改造。
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耐火材料,可以为各种窑炉设计新型的炉衬,灵活制定窑炉的烘烤、投运的方案。
运行证明,高强浇注料炉衬具有节能经济,寿命显著延长的优势,技术可靠性非常高。
※链条炉区段配风强化对NOx排放影响的工业试验研究
板翅式换热器注液封条气水两相流分配特性实验研究
※压气机叶片扭转度加工超差分析与研究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数学模型研究
※金属纤维燃烧器内沼气全预混燃烧数值模拟
※小槽道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及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基于自回热理论的稻谷流化床干燥系统设计及研究
某航天器控制设备热仿真分析及热测试研究
※食用菌菌糠热解制油实验研究
某型涡轮过渡段机匣子午型线数值研究
※部分预混对向流火焰拉伸变形研究
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经济运行氧量调整优化研究
※物料掺烧对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
某展厅旋流风口顶板送风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火焰筒燃气辐射换热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涡轮平面叶栅设计工况下旋涡结构分析
车载ANG放散气回收与紧急供气多功能工艺
※两种生物质燃烧性能及燃烧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管程流体诱导锥螺旋管束振动的实验研究
※晃动参数对绕管式换热器环形均布器均布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Noé-Landry-Privace M’Bouana,郑文科,王玉书,等(6-483) ※高温涡轮导叶冷却结构方案对比分析研究
※岩土热响应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影响的研究
※结构参数对缠绕管式换热器管侧换热影响模拟研究
※保冷效果评价指标改进研究
※浅谈利用中低品位热源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不同结构换热管在低温烟气中的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一种用于燃天然气蒸汽锅炉热效率的快速预测方法
超声速低反力度压气机静叶抽吸槽参数的研究
海上油气田主要耗能系统整体火用分析
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节能技术优选决策
城市集中供热调峰热源合理位置研究
基于SVM的机采井区块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高级量测技术的能效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烧结环冷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系统分析与研究
低低温电除尘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
基于炉排炉的气化燃烧技术实验研究
空气分级燃烧对降低燃油炉NOx排放的试验研究
※粒子系太阳能反应器气固两相流与温度场特性
※基于周期流模型的螺旋板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格栅型煤粉分配器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基于概率分布的卷烟厂风力送丝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测风时间尺度对风电场设计参数的影响研究
※基于CPS软件的体系结构能耗建模评估研究
※58MW煤粉锅炉爆管事故分析及解决方案
※基于温频法对北京延庆地区某建筑物的能耗分析
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燃煤锅炉q4、炉渣和飞灰含碳量与各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三电极等离子点火器激励参数的优化选择
※基于船用板式换热器脉动流强化换热实验研究
※含不凝气体蒸汽凝结换热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计算气动声学混合方法在涡轮降噪研究中的应用
航空发动机轮盘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燃煤汽轮机发电机组背压变化的一次调频能力补偿
某机组改造后的SCR烟温优化控制方案研究
压水堆核电厂DVC/EVF系统设计改进方案
※挡板形式对盘形均布器均布性能影响模拟研究
※基于牛顿法考虑热价波动的管道保温厚度计算
有机热载体炉介质管理的重要性及介质现状分析
地面火炬出口烟气热辐射强度计算方法
西安地区某地源热泵室外换热器运行情况分析
基于夹点分析的煤低温干馏余热回收方法研究
※200 MW机组调峰运行时最优初压的试验研究
※无炉水循环泵1215 t/h超临界CFB锅炉启动参数控制
※冷凝式锅炉排烟热损失计算方法探讨
※冬季煤炭防冻剂防冻特性研究
※波浪载荷对FLNG运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
※介质复折射率测试技术与计算模型的进展
※基于场协同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的CFD数值分析
考虑多因素两级低温省煤器经济性能分析
※动力电机液体冷却系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光伏背板翅片散热器自然对流特性分析
电蓄热材料的温度场传热模型特性分析
※大型异同步电动机再制造成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研究
※舒适性空调系统AHU送风温度优化仿真研究
核电机组供热安全性分析
间接连接和混水连接联合应用的供暖系统调节控制方式分析
※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能指示性分析
中间再沸式热泵甲醇精馏节能及经济分析
兰州新区地源热泵岩土热物性现场热响应试验研究
※LNG分馏工艺重烃回收参数优化研究
节能技术对寒冷地区工业建筑能耗影响研究
方腔内EG/H2O-ZnO纳米流体自然对流特性模拟研究污水源热泵系统运行调控及输水能耗分析
※1 000 MW二次再热塔式炉省煤器汽化问题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褐煤干燥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旋流板式除雾器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某核电厂管壳式换热器流致振动分析
※生物质悬浮燃烧器的设计与研究
吸声材料及声能转化研究现状分析
地下车库天然采光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太阳能集热管内熔盐流动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生物质与其半焦共燃的协同效应分析
上海市标超用能状况及节能潜力分析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电机选型研究及并网设计
火电机组多机微网多工况控制策略及仿真建模研究
水汽分离式乏汽回收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流动型量热器的数值模拟
基于Fluent模拟对Aspen设计的某热风炉的设计优化※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综述
※基于等效热降法的WGGH系统节能最优化研究
工业锅炉用除盐水与软化水的能耗与经济比较
※水泥行业窑炉系统节能技术改造
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空气加热器变工况分析
※钢铁工业系统节能评估方法
150 MW级别CFB机组高压电机变频节能改造技术应用研究
同相牵引供电系统能耗研究
※能源消费增量考核和能耗调配机制研究
水性隔热保温涂料的研究
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基于学习曲线的西北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分析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述评及研究思路探讨
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及其节能评估
正确计算能源消耗是节能监察能力建设的技术基础
※电力需求侧非线性电力用户节能奖惩方法及系统
节能型长寿命大型回转窑组合炉衬技术研究
注:※基金项目
【相关文献】
[1]张峻松.回转窑内衬新工艺的应用[J].四川冶金,2012,34(1):5-6.
[2]安建国.浇注料在碳素回转窑内衬施工中的应用[J].工业C,2015(23):117-118.
[3]周金水,王辰,陈进.大型回转窑筒体应力分析及校核[J].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2014,43(7):65-68.
[4]王宏宇.浇注料在碳素回转窑内衬施工中的应用[J].轻金属,2007(3):48-52.
[5]杨志.大型回转窑滚圈结构和应力分析[J].有色矿物,2011(27):3.
[6]王平,祁文青,付明录.回转窑内衬结构的改进.轻金属,2008(11):95-98.
[7]全荣.耐火材料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J].耐火与石灰,2008,33(6):21-26.
[8]李思源,陈友德,汪海滨.水泥预分解窑用耐火材料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四)[J].建材发展导向,
2016(16):37-43.
[9]贺兰东.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用耐火材料的施工[J].耐火材料,2011,43(5):395-396.
[10]殷有琴.内衬砌筑新工艺在熟料回转窑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1(9):49-50.
[11]袁林.新型干法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的现状与发展[J].耐火材料,2010,44(5):385-386.
[12]郭振峰.浅析红土镍矿回转窑整体窑炉技术的施工与应用[J].耐火与石灰,2013(6):18-21.
[13]章明曦.红土镍矿冶炼设备回转窑内衬——内衬材料设计选型及整体浇注施工工艺全国红土镍矿冶炼技术研讨会[C].2012.
[14]李兴杰.红土镍矿回转窑焙烧-预还原工艺简述[J].有色冶金能,2015,3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