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四次作业15页word文档
国民经济四次作业word资料24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4.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5.简述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
6.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已知某地区某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第2题】已知某地区2003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单位:亿元【第3题】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
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第4题】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第5题】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Word版(GBT 4754-2011)
附件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行业 industry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 principal activity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
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
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单位 unit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 产业活动单位 establishment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 法人单位 corporate unit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 分类的原则和规定3.1 划分行业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
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 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 4),本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
国开一体化平台02322《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国开一体化平台《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Q-4)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2322,整套相同,Ctrl+F查找更快捷,李老师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形考任务(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工)-(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2)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O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 1 .核算的总体范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 .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参考答案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B. R. 斯通C. 范.克利夫D. S.库兹涅茨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A.固定资产数B. 存款数C. 人口数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B.机床厂C. 建筑公司D.医院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D.住户整理家务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 经济组织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 )A. 0.2B. 5C. 120D.无法确定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4参考答案(综合练习1-2)综合练习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B;2、D; 4、D; 5、D; 6、A; 7、D; 8、B; 9、A; 10、A; 11、D; 12、A;13、A; 14、B; 15、A; 16。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ABCD;2、ABC;3、BCD;4、CDE;5、ABCE;6、AC;7、BCDE。
三、名词解释:1、常住单位:一经济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独立核算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企业虽然它的经济活动并非全部发生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但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建立了一个子企业,该子企业从事一年以上的生产经营活动,则认为母企业在我国建立了一个常住单位。
一个住户,如果它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它的主要场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一个政府单位是它行使管辖权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中央政府组成单位包括位于国外的使馆、领馆等均为我国的常住单位。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活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分配法及支出法。
3、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
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
4、国民经济负债核算:是指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期初、期末所拥有资产负债存量状况的核算,以及改时期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引起资产负债变化情况流量的核算。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国民经济核算用那些主要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答:(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
(3)在最终使用阶段,用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金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
国民经济核算(中央形考第四次作业)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一)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1货物和服务账户来源使用总产出7665.11中间消耗3305.96进口101.40最终产品使用4460.55最终消费1763.14资本形成2364.41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库存增加242.06出口333.00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2生产账户使用来源中间消耗3305.96总产出7665.11国内生产总值4359.15固定资产消耗595.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3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生产税净额75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0国内生产净值3764.06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国民总收入4158.30生产税净额755.09总营业盈余2200.90固定资产消耗595.09固定资本消耗595.09国民净收入3563.21净营业盈余1605.81合计4359.15合计4359.155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 4.00国民总收入4158.30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经常转移收入 6.00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合计4359.15合计4359.15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合计4160.30合计4160.307资本交易账户使用来源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资本转移收入 3.00固定资本形成2122.35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资金余缺40.75合计1810.07合计1810.078金融交易账户使用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00资金余缺40.75负债净额919.25合计960.00合计960.00(二)、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2019年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电子书-72页word资料
附件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行业 industry行业(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2.2 主要活动 principal activity当一个单位对外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占其单位增加值份额最大的一种活动称为主要活动。
如果无法用增加值确定单位的主要活动,可依据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或从业人员确定主要活动。
与主要活动相对应的是次要活动和辅助活动。
次要活动是指一个单位对外从事的所有经济活动中,除主要活动以外的经济活动。
辅助活动是指一个单位的全部活动中,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活动。
辅助活动是为保证本单位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正常运转而进行的一种内部活动。
2.3 单位 unit本标准中的单位是指有效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载体。
2.4 产业活动单位 establishment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附属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资料。
2.5 法人单位 corporate unit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为法人单位:——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3 分类的原则和规定3.1 划分行业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
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3.2 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联合国《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 4),本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
(完整word版)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答案:1。
D 2.A 3。
C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答案:1。
ABCDE 2。
ACDE 3.BCD四、判断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2.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的依据,是根据其国籍或法律准则下的财产所有关系。
第4次任务
第四次作业1.理论联系实际题答:一、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其主要特征:1、通货紧缩:如果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则称为通货紧缩。
其具体特征: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
2、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动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也是一种货币现象, 当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按形成原因分为三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其具体特征:⑴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⑵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⑶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⑷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⑸通货膨胀的价格上涨存在公开和隐蔽两种类型。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的实施工具: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投资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公债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公债按照还期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江苏开放大学 经济学基础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所在教学点课程代码110139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评阅教师第四次任务共四次任务【第四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第一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0*3=30分)1.IS曲线是描述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2.在商品市场上,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因此,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3.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对应关系。
4.流动性陷阱是指由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在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总需求与物价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6.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以自然失业率为出发点的一条垂线。
7.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8.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9.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0.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存款准备金。
二、单项选择题(10*3=30分)1.下列哪一种效应使物价水平的变动对投资产生反方向的影响( B )A.财富效应B.利率效应C.汇率效应D.乘数效应2.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当总需求不变时,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引起( C )A.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不变C.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价格水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格水平下降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减少会引起( D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4.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B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降低5.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C )A.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6.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7.经济增长的源泉有(ABCD )。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word精品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农业是指戏賂衣柞物和词誹牲畜的牛•产出业。
亦国I席济卩农业还包林业、渔职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装备的比匕的科F技术曲舉FJ用现代纠织管理方;比來浑苛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 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1、2、細;新戈术3、厂谈爼.方「壊爼4、5、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四、简答题1、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利生人工建造的设施■:吏传统农业逐步摆脫U然ffjw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坏境安全总农阪无毒农业的必出上咯同时也是打就传统农业的结节件实现农产卅用反季廿匸帀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杵吻藏陪T7I册究件物叮育进秽口各器官发育和产k、i'll11皿形成切洋以及件物打环境问关忝的基础上咁确各种栽培沿施和训控技术剂作用原工科学、定对定量地分析其效应和应月底则•形成规枳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法和成都发展的技术。
电大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4次网上作业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网上作业第4次简答题:1、北约东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北约执意东扩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1)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
这些处于欧洲中部的中小国家,面对冷战后欧洲不稳定因素的威胁,无力自保,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极力避免再把自己的命运与俄罗斯捆在一起或投入德国的怀抱,而欧安会又难以起到有力的安全保障作用,加入北约成为这些已经选择了西方化道路的国家,谋求自身安全并借以成为西方世界正式成员的一种必然选择。
(2)美欧将填补中东欧的安全真空,把中东欧纳入西方的政治版图,防止俄罗斯重建势力范围的扩张势头,作为冷战后的重要战略目标。
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稳定,避免该地区形势恶化或发生逆转,巩固冷战的胜利成果,这无疑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
冷战后,尽管西方已不必把俄罗斯当作假想敌,防止其军事侵略,但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的发展,对西方不满情绪的增强和俄国内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使西方对俄十分担忧,仍以俄为主要防范对象,力图尽量削弱俄罗斯。
因此美欧对中东欧国家希望加入北约的要求予以鼓励,特别是在遭到俄罗斯激烈反对的情况下,愈发支持。
虽然美欧双方对北约东扩的最终目标,东扩的进度、方式和对俄的具体态度有所不同,但是关于东扩的基本观点和利益是一致的。
(3)北约东扩计划主要由美国主持制订,美国的意图在于借北约东扩加强美欧之间的联系纽带,并将美国的影响扩展至全欧洲,取得对全欧的政治领导权。
这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4)对西欧国家来说,虽然北约东扩无疑将助长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但目前欧洲的稳定尚需仰赖美国,西欧国家不仅对俄罗斯心存疑虑,对最早提出北约东扩的德国也不甚放心,北约东扩可以对这两个国家形成制约,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为欧盟东扩提供便利。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引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日本经济所以进入衰退期,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渐积累起泡沫经济,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第一~三章)一、简答题1.简述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3.试举例说明生产帐户的基本结构和作用(2)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试将以上所列指标按生产成果价值测度的分类进行划分:(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5.简述制约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
6.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已知某地区某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1)总产出8673亿元;(2)中间消耗4124亿元;(3)最终消费3658亿元;(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第2题】已知某地区2019年有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如下表,要求补齐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账户(要求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
单位:亿元【第3题】某工业企业全年生产活动统计为:销售收入25万元,期初成品库存16万元,期末成品库存10万元,半成品库存期初期末存货价值没有变化,在制品价值期初8万元,期末11万元,本年度购进原材料20万元,承作来料加工收入5万元,自建厂房施工产值15万元。
要求计算本年度工业总产出。
【第4题】某企业2019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2019年增加值。
【第5题】已知某地区2019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9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第6题】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2)联系已给的数据和举行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4)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第7题】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二)(第四~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帐户组成。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3.根据2019、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经济意义以及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4.简述资本形成同其他核算项目相比有哪些特点。
5.试依据资本帐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帐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帐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
6.国民资产负债表中都有哪些特征和基本平衡关系?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第2题】1.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2)消费率(3)恩格尔系数【第3题】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第4题】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第5题】某期企业部门发行股票5000亿元,债券1399亿元,其中居民购买股票560亿元,债券650亿元;企业部门在银行存款970亿元,居民在银行存款8500亿元;居民购买国库券1500亿元,兑换到期债券3890亿元;银行购买国库券3000亿元,贷款给企业6000亿元。
计算:(1)企业部门的金融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2)居民部门的金融资产总额;(3)银行部门的金融负债总额;(4)说明哪些部门是净负债部门,哪些部门是资金有余部门。
【第6题】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1)期初资料非金融资产2000现金和存款300证券400其他金融资产300长期贷款800商业信用600其他负债400(2)期内流量资料实物投资额200金融投资其中:黄金和存款1680证券160其他金融资产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1160其中:负债160(3)重估价资料非金融资产220证券200其他金融资产22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第7题】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
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期中测验下面是我国2019-2019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19-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三)(第七~十章)一、简答题1.在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中,为什么要设置国外帐户?与经济总体帐户和机构部门帐户相比,它有何特点?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3.在国民经济帐户体系中,划分经常帐户与积累帐户的依据是什么?它们各自包括哪些子帐户?4.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账户综合的积累账户中可以考察哪些综合关系?5.国民经济核算帐户与会计帐户之间有何差别?又有何联系?在实践中,国民经济核算帐户能否直接根据企业会计帐户的资料来进行编制?6.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7.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8.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目的。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第1题】已知某国2019年对外经济活动的资料如下:(1)a国从该国进口270万美元的钢材。
该国将此笔货款存入国外银行;(2)该国从b国购入价值54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由该国驻b国的银行机构以美元支票付款;(3)该国向c国提供12万美元的工业品援助;(4)该国分别从a国和d国进口大豆,动用外汇储备90万美元,(5)e国保险公司承保(2)、(4)项商品,该国支付保险费3.75万美元;(6)f国的船只运送(2)两项商品,该国支付运费18万美元,付款方式同(2);(7)外国游客在该国旅游,使该国外汇储备增加了22.5万美元;(8)该国在海外的侨胞汇回本国37.5万美元,增加了国家的外汇储备;(9)该国对外承包建筑工程45万美元,分别存入所在国银行;(10)外国在该国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11)该国向g国出口37.5万美元初级产品,以清偿对g国银行的短期贷款;(12)该国在国外发行价值150万美元的10年期债券,该笔款项存入国外银行;(13)该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入短期资金45万美元,以增加外汇储备;(14)据年底核查,该国外汇储备实际增加了112.5万美元。
试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一张该国201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2题】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计算该国2019年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并简单分析该国2019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第3题】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第4题】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费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1.计算下列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总收入(3)国民可支配收入(4)储蓄(5)国外净资本流入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第5题】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内人口变动情况如下:(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