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
展示各种现象。
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提出问题:
在你的生活常识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不要求学生提出的免疫概念假设准确,介绍免疫学与其它科学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科学,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引导学生进入以下的学习。
)
设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讨论:以上的各种现象哪些与人体免疫有关?(不要求完整,因在本节课的最后还要进行讨论。
)学生提出对免疫概念的假设。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一)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皮肤具有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作用。
教师:1、指导学生阅读2、提出问题:资料:说明什么问题。
3、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
学生:1、阅读资料。
2、讨论: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3、学生观看,描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实际分析、体会皮肤的免疫作用。
如: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学生中皮肤受伤后的感觉、痰的产生和排除。
(二)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设疑:通过资料一,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1、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讲解身体中吞噬细胞的分布。
2、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作用。
并解释皮肤破坏后的红肿、化脓现象。
学生描述溶菌酶的杀菌过程。
(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1、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2、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动画。
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师运用各种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抗体和抗原的关系和功能。
(如: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
3、学生阅读,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学生观看、理解。
三、学生分析比喻,将比喻的内容类比抗体、抗原的关系,理解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一)计划免疫疫苗的特点计划免疫的概念
设疑: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提问:疫苗的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计划免疫呢?
讲: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学生:展示他们的预防接种证和免疫接种卡。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阅读,并分析回答。
(二)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讲: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俩者的产生和功能。
并填写表格。
范围形成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对体外异物都反应生来就有弱特异性免疫对一种异物有反应。
后天形成的强。
(三)免疫的功能:
防疫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们免受病
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民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展示他们收集的免疫资料。
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四、总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