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XX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6 奇妙的石头《和氏献璧》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6奇妙的石头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氏献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
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认本课的词语。
2、初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玉的珍贵和卞和忠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理解“献”、“璧”。
引导学生看题质疑。
二、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先解决。
2、检测字词。
3、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通过读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
4、学生回答,了解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说说:
和氏献了几次璧玉,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卞和的忠诚。
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
引导学生读读上下文,从而理解“捧"在这里的含义及如此悲伤的原因,最后体会卞和说的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谈一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作业:把和氏献璧的故事请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细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玉的珍贵卞和的忠实之心。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氏献璧》。
全班一起课文.
二、学生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的那么伤心呢?
讨论之后,学生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而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石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三、新课:
(一)、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三次)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次献璧。
(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
(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2、学习第二次献璧。
(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
(欺君之罪,砍去右脚)
3、齐读第1、2自然段。
4、学习第三次献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读3—5自然段.
(2)、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a、互相交流,读一读。
b、指名汇报。
c、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③、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a、将“捧”字换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b、指名说说: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
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谈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b、指名汇报。
5、齐读第3-5自然段.
6、讨论:“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说说。
7、齐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活动: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二次献璧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段落,说说自己在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厉王和武王是怎样的人。
2、第三次献璧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讨论:卞和为什么把宝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流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深刻理解“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回到课题,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和氏献璧”他献出的终究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奇妙的石头
第一次砍去左脚
和氏献璧第二次砍去右脚忠诚
第三次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自然界的时钟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向我们介绍了研究者通过观察大量动植物的活动规律,发现了动植物生命的内部有一个像时钟一样的机构,叫“生物钟”。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很多动植物的活动规律,如果想发现更多的现象,必须学会认真观察。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手法,第一段总的说明大自然是一座奇妙的始终。
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植物、动物的不同的活动时间。
最后一段揭示了“活时钟”就是“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文章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了解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感受奇妙的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作生活当中的有心人。
激发学生从小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2、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奇妙的生物钟现象,感悟大自然的奥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数:2课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学生有一定观察能力,要提示孩子观察自然生物等,因此本课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兴趣好教材。
同时,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因此教学中设计自主学习的方式,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学习探究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因此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疏导,将他们领向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
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时钟”,感受奇妙的生物现象.
2、自主学习策略: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阅读卡片自主读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网络资源自主搜集查阅资料,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对本课知识进行链接,丰富对文本的理解。
3、拓展探究策略:
教育学生学会留心观察,作生活当中的有心人。
激发学生从小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2、教学资源:自制的ppt课件。
六、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写作的方法.了解动物的“生物钟”,感悟大自然的奥妙。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人类为了做事情准时,有效率,就靠时钟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其实自然界的植物也是有时间观念的,而且他们的时钟不是戴在手腕上,而是在他们的身体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时钟》.板书课题。
齐读,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注意留心生字的读音.
2、指生分段读课文,交待多音字:“吐”、“涨”.
3、检查生字、词预习的情况。
4、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把握文章结构。
1、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点拨:
1)、先总后分的写法.
2)、这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3、指导读总起句。
过渡: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座神奇的活时钟呢?
(二)、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指生读。
(1)默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课文具体介绍了哪些植物、动物是自然界奇妙的活时钟;
(2)抓住重点语句细细感悟作者是怎样把它介绍生动的.并完成表格。
2、学生自学。
3、全班汇报。
2、结合重点语句谈哪里写的生动,相机出示图,理解和介绍。
3、相机出示比较句子练习.
①、月光花在皎洁的月夜里,发象美女掀起了面纱……
②、月光花在月夜里开放……
4、介绍蔷薇,用上描写花儿的成语来形容.
百度知道:
5、认识分号,并了解它的用法。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突出“绽放笑脸"、“含笑点头”、“争芳斗艳”等词,读出对各种花的喜爱之情。
7、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你还知道那些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请仿照书中的写法介绍一下。
8、出示花开时间表.
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马上做好,让我们一同看一看吧(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
句式说话。
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9、介绍著名生物学家林奈的“花钟”。
简要介绍花钟现象的原因。
百度知道:
10、观看世界各国的花钟图片,简要介绍。
百度图片:
师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想把这美丽的花儿永远记在心中吗?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自然界中的花就是这样为我们报时的,那动物们是怎么报时的呢?只有学完课文,我们才能解决第二个小问号
B、动物。
1、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生物钟.
2、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句用的好,说一说好在哪里?
3、请你也尝试着写一个拟人句。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物钟现象。
师生互相交流。
C、总结:作者通过拟人、比喻等方法把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达出来,用词准确,生动,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读第五自然段.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生物钟现象。
百度知道:
2、人体内也有生物钟。
百度百科:
3、播放有关自然界生物钟的课件,拓宽学生知识面。
总结:原来“活时钟“就是“生命之钟“,就叫“活时钟”。
四、总结全课。
1、学习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学习了《自然界的时钟》这篇课文,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巩固基础知识.
一、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生物钟现象.
二、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自由读——指名读-—抢读。
2、有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组内交流,汇报.
3、扩词运用,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朗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1、“观”字的右边是“见",容易误写成“贝”,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2、强调“貌”、“窝”、“勤”、“拜”等字.
四、完成练习册的内容。
作业超市:
1、搜集了解生物钟的知识。
2、动手制作花钟。
3、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并仿写两句。
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时钟
植物——花钟
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动物-—昆虫
总———分——-总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的自然科学知识描述的活泼有趣.《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本课时,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我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让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
二、品味和发展语言。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了四大环节:(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
如,进行句子对比,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
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比赛读、合作读,用心地把这种美读出来,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意境,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不同的花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从而更加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
文中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运用的如此惟妙惟肖,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三、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可以通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老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
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
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学文以后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制作花钟的活动。
这个活动不是形式上让学生“热闹起来”,而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义务领航员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fú②fó③zuān ④zuàn
佛.像( ) 仿佛.()钻.石( )钻.研( )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ì wù yuǎn háng jí lì xiá gǔ yōu měi
fǎng fó zhǐ shì fèn duàn yǐn dǎo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
近义词。
居然——( ) 惊奇——()仿佛——( ) 2。
反义词。
复杂——()优美-—()安全——(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只白海豚为一艘艘海伦做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和动物应该、的道理.
答案
一、②①④③
二、义务远航吉利峡谷优美仿佛指示分段引导
三、1.竟然惊讶好像
2.简单丑陋危险
四、义务领航员和平相处和谐互助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教学目标]
1。
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
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作为创编童话故事的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想象
1.揭示游戏名称: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词语对对碰”。
2。
揭示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表示事物的词语,你们给它对上一个能表现出它特点的词语。
比如我说“星星”,那你们就可以对“亮闪闪”;我说“水牛",你们可以对“庞大”,明白了吗?
3。
老师说出课本上插图中的四种动物:母鸡、蚂蚁、老鹰和蜗牛。
指若干学生完成互动游戏,师相机做适当简短的点评。
4。
过渡:你们有人想过有一天母鸡会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吗?
5.生自由发表看法.
6。
揭示课题:瞧,一旦小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那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同学常常会萌发出很多不合情理的想法,我们常常称它为“胡思乱想”。
但是老师觉得,这种“胡思乱想"十分有趣,尤其当它出现在童话故事里的时候.
今天这堂课,就需要大家开启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一番有趣的想象,创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这样想象真有趣”,生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想象
1.同学们,你们看看,今天谁来了?(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
2.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交流,发现这些小动物的不同之处。
预设:
生1:第一幅图中的母鸡,飞得比树还要高.
生2:第二幅图中的蚂蚁,长得比树还要高大.
生3:第三幅图中的老鹰,在悬崖边,不敢飞,很害怕的样子。
生4:第四幅图中的蜗牛,跑得飞快.
4.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多么不可思议的四幅图,赶快去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吧。
5.生自由朗读习作要求,揣摩本次习作的要求。
6。
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吗?
预设:
生1:这次习作的主角是动物。
可以是书上出示的动物,也可以自己选一种小动物。
生2:这次习作的小动物,都失去了它们原来的主要特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动物是完全相反的。
生3:这次习作是要写这些特殊的动物身上发生的奇异的事情,所以需要我们展开想象.写出来的事情要能突出小动物“变异”后的特征来.
7.小结:同学们,你们分析得十分到位。
确实,这次习作要求我们以这些不可思议的动物为主角,创编童话故事。
大家看过、听过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发现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指名交流)
8.明确习作要求: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当作人来写;想象大胆有趣,主人公几乎都有超常的能力;故事有一定的顺序;都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
9.过渡:正是有了这些童话作者的大胆想象,我们才能读到这么多异彩纷呈的童话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吧!
三、小组合作,展开想象
1。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找找和你有相同想法的小伙伴,组成一个讨论组,大家一起说一说,看看在这种小动物身上,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如果你想以其他小动物为主角,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说一说。
(将分组讨论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分组。
将全班分为五个讨论组,其中第五个小组的动物可以更多样化一点。
)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进行表演展示,简单阐述童话故事的内容即可。
4。
生生互评,师相机梳理.
四、多样创编,你写我写
1。
同学们说的、演的都精彩极了,现在就让我们把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写在作文本上吧!在写之前,老师还有几个秘诀,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秘诀)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你创编的故事才能更加完整.
(2)给你的故事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样才能吸引人。
2.学生自由创编,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
多样化点评: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教师做重点评价。
(2)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看看自己写的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童话故事探究交流,在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这节课我们来交流已经完成的习作,并根据交流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互相交流,认真修改
1。
自读修改。
(1)自读初稿,运用改正符号修改错别字。
(2)参照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找出不符合、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修改、重写。
(3)读一读,看看前后是否通顺连贯。
2。
小组交流:把自己修改好的习作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组内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或相互帮助补充修改。
3.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
三、展示习作
1。
誊抄习作: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2.佳作展示: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板书]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想象大胆曲折动人
想象丰富神奇合理
故事有趣语言生动
情感丰富给人启迪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游戏的方式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利于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阅读习作要求作铺垫。
通过讲、练、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吸收同龄人优秀作文的优点,促进自己写作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9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的意思.
3。
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
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
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