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及其有效性

合集下载

税收竞争论纲

税收竞争论纲

税收 是政府 为 了满足社 会公 共需 要 ,
凭借政 治权力 , 按法 定标准 向社 会成 员强
制、无偿 地征 收而取 得 的一种财 政 收入 。 从 中 可 以 得 出 , 收 的 基 本 职 能 是 取 得 财 税
地 区。反倾 销 税 幅度 大 于倾 销 幅度 的 几 倍 、 至 几 十倍 之 多 。如 19 甚 9 4年 墨西 哥 对 中国 出 1 的棉 纱 、 2 布征 收 3 1 3 %的反倾 销 税 ;对 玩具 、服 装 征 收 的反倾 销 税 为 35 5 7 1 %、 3 %;对 鞋 类征 收 的反倾 销 税 达 1 0 %; 1 5 堪称 “ 世界 记 录” 很 多 中国拳 创 。 头产 品在 实 施反 倾 销措 施 后 ,被 完全 逐
本 地 区局 部利 益 , 相越 权减 免 、 争 扩大 税 收优惠 范围 , 互 内耗 , 相 进行 恶性 竞争 , 靠 减 少 国家财 政收入来 吸引 外商投资。过 多 过 滥 的税 收优惠 , 带来 了很大 的危害 :
11造 成 严 重 的税 收 流 失 .
口国在 出 口商 品 时有倾 销 行 为 的 ,为 了 公平 竞争 , 口国可以征 收反 倾销税 。但 进
出 当地 市 场 。
度起“ 免二减 三” 的优 惠条 款 , 用 转让定 利
价 明亏 实盈 , 为 推迟 获利 年 度 , 而逃 人 从
关键词 : 收竞争; 观调控 ; 税 宏 国家
竞 争 税 收 竞 争 的 产 生 及 概 念
资本 、 才 、 人 技术 与管理 , 动经济发 展。 拉
三、 国税 收竞争 问题辨析 中 近 几 十年 来 , 中 国税 收 大幅 度地 增 长, 客观 上 为 国家 源源 不 断地 提 供资 金 , 保证 了政府 运 转 与经 济发 展 需要 ,但 中 国税收 总体 上 也存 在 一定 的 问题 。 中 国 的 涉外 税 收优 惠有 过 多过 滥 之嫌 ,产 业 税 收优 惠政 策 效果 不 明 显 ,税 收 的环境 保 护 意义 不大 ,税 收 对 于 中国产 品竞 争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法律规制思考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法律规制思考
Ke r s:g v r me t a o eiin;v co stx c mp t i n; t ar e s y wo d oe n n ;tx c mp t o t ii u a o e i o t x a fi s n
1 我 国政 府 间税 收 竞 争法 律 规 制 的 时
关 键 词 : 府 ; 收 竞 争 ; 性税 收 竞争 ; 收公 平 政 税 恶 税 中图分 类 号 :9 2 2 D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2 X(00)4— 0 8— 5 17 9 0 2 1 0 0 8 0
O n t g lSta e iso x Co p tto he Le a r t ge fTa m e ii n Am o g Ch n s v r m e t n i e e Go e n ns
中, 地方 政府作 为相对 独立 的产权 主体 , 拥有 很大 的 地 区间 差距 , 引起 地 区 间经 济 发 展不 平 衡 。政 府 间 财 政 自由裁量权 , 往 在 围绕 税 基 和 财政 收入 再 分 税 收竞 争 的利 弊均存 , 用法治 手段 对其进 行规 范 , 往 运
配 方面 , 中央与地 方政 权之 间存在 相互讨 价 、 戒备 和 使 政府 间税收具 有 最 大理 性 化 、 优 效 益化 和 最 强 最 竞 争 的局 面 。尤 其是 财政分 权 的推进 和分税 制 的确 规 范化 。“ 治 是 现 代 社 会 治 理 最 有 效 的办 法 , 法 人
代 要 求
的资 源配置 权追求 自身 经济 利益 的过程 中 。税济资源和税收
资源 , 运用 这些 资源 提供优 质 的公共产 品 和服务 , 并
2 0世 纪 后 半 叶至 今 , 国际 上 税 收 竞 争 E趋 激 谋求更 优 的经济效 益 和税 收 资源 以促进地 方经 济发 t 烈 , 成为各 国重 要 的政 治 经 济 问题 。规 范我 国 展 。另 一方 面政府 问税 收竞争 将导 致资本 税负 率差 逐渐 地方政府 问税 收竞 争 行 为具 有 重 要 意义 , 为政 府 间 异 , 而会 引发 资本 无序 流动 , 进 投资 决策将 难 以实 现 税 收竞争 的有序 发 展 提供 法 律 保 障 , 有利 于创 建政 利 润最 大化 ; 收竞 争 不 仅 不利 于地 区 间优 势 互 补 税 府 间税 收竞争行 为 的法治 化 。在 市场 经济转 型 国家 式 的协 调发展 , 而会 使 强 区 更 强 、 区更 弱 , 大 反 弱 拉

论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论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论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转轨时期(1978年至今)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该时期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公共财政的发展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过程,探讨了其特点、挑战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1. 背景中国的转轨时期始于1978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转轨期间,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了财政资源的流动配置和经济的合理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特点在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具有以下特点:2.1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在转轨时期,中国政府建立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财政法规,规范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和使用。

这一举措旨在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合作,避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混乱和不稳定。

2.2 建立税收体系转轨时期,中国政府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体系。

通过建立各种税种和税收制度,中国政府有效地调节了资源分配,提高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3 强化财政监督与审计为加强公共财政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中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财政监督和审计机制。

这一举措有助于防止财政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维护公共财政的良好运行。

2.4 引入市场化手段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中引入了市场化手段。

例如,通过引入竞争性招标和竞争性投标等制度,提高了财政项目的效益和透明度。

3. 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挑战尽管在转轨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中国公共财政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3.1 财政收入分配不均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公共财政收入的分配存在不合理和不平衡的现象。

这给地方财政的发展和经济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国税收横向竞争现状及经济效应

我国税收横向竞争现状及经济效应
本地税源流向外地的地方保护 主义行为 。 第二 , k O 税q ¥ 度及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缺陷 。19 年 分税 制 94 财政体制实施以来 ,国家陆续 出台了一 系列的税 收优惠政 策 , 这些政 策的实施 , 为促进 国民经济 的发 展发挥了较好 的调节作
到强调 , 分权程度 不断提 高 , 财政 相应地 , 国内税收竞争也逐渐
与市场经济 国家相 比 , 国处于从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我 轨 期间 , 而在这一期间 ,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不成熟 , 经 从而一 定程度 上构成了社会发 展的障碍 , 生了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 产 的现象 。我国 目前出现 的横向税收竞争 , 归结起来是 由以下方
面的因素造成 的。
区税负的差异 , 、 内 外资企业税负 的差异等。这种税收歧 视和税 负差异极大地增强了东部地区吸引 内外资及掠夺 利润 的能力 。 也给政 府之 间的横向税收 竞争创造了条件。以税收“ 先征后返” 为例 , 它原本 是为了解 决部 分行业 、 企业 改征增值税 后实际 税 负明显增加以及保持对外开放政策 的连续性 而制定的 , 由于 但 国家一开始就未明确 界定 “ 先征后返 ” 的政 策权 限 , 从而导致近 年来相 当一部分地方政 府对 本地企 业采取 了“ 先征 后返 ” 的办
第一 , 国分税 制财政体 制的特点是 “ 利不分权 ” 由于 我 让 , 2 0世纪 8 O年代初 开始的分权改 革打破 了原 有计划体制下的 中
税收竞争对促进政府效 率提高 的重要性 。而后 , ( a s 奥茨 O t ) e 从 地方政府间的资本竞争所产生的潜在效率 问题方面 展开 , 他认
得到发展。


我国国内横 向税收竞争的形式
第一 , 税收优惠竞争 。这 是由于国家 制定的区域性税收优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税收竞争

和税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活动。本文主要分析 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 政府及部 门问的税收竞争关
系, 阐明了政府问税收竞争的主要内容 , 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税收竞 争的基本 内容及其特点
1 税收竞争的基本 内涵及外延 . 国际问税收竞争通常是指“ 为了把国际问的流动性资本 吸引到本 国, 国均对这种 资本实施减税措 各
各种争夺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 的活动都可以认为是税收竞争活动 。税收竞争主要是通过税收立法 、 司法
及行政性征管活动实现的, 主要表现为上下级政府问的竞争 、 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竞争以及一级政府内部各 部门的竞争 。上下级政府问对税收资源的竞争 , 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产物 , 因为各级政府的利益与其能 够管辖 的税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竞争是财政分权及差异性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财
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间 税收竞争
周 克 清
( 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生部 , l成都 607 ) 四 ]0 4
[ 摘
要] 我国现有体制下, 主要存在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问的税收竞争 、 地方政府之 问的税收竞争厦
政府 内部部 门之 间的税收竞争。因此, 建议 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 改革、 范地方政府的行 为模 规 式、 规范一级政府内部各机构对税收资源的争夺等方式, 来有效规 范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 间的税收竞争。 关键词] 税收竞争; 财政分权 ; 立法竞争; 司法竞争 ; 管竞争 征 : 中图分类号:SO4 [ PI.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4 93(020 — 09 0 10 — 392 )3 00 — 4 0 随着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 财政分权实践话动在各 国逐渐展开。据美 国等国的实践

税收竞争效率之争

税收竞争效率之争

税收竞争效率之争【摘要】从tiebout(1956)的研究算起,国际上对税收竞争问题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

西方学术界对税收竞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而且形成了系统的税收竞争理论体系。

文章以效率为线索,通过tiebout税收竞争、基本税收竞争理论及各种假设扩展下的研究来综述税收竞争理论,内容包括税收竞争的效率问题以及对此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税收竞争;效率;税收协调一、引言西方关于“税收竞争有效还是无效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形成各种有效理论和无效理论。

但有效派和无效派都没有明显占上风,因为双方都无法从理论和实证上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之所以无法说服对方,是因为双方都是依据自己的不同背景和假设条件来考察税收竞争问题,因此得出的结论自然而然就不同了。

文章以效率为线索,梳理税收竞争相关文献,内容安排如下:第二节介绍一下税收竞争的定义及形成要素;第三节介绍横向税收竞争的效率问题;第四节介绍针对横向税收竞争无效率问题及各文献提出的改善措施;第五节是纵向税收竞争效率问题;最后是简短的结论。

二、税收竞争简介(一)税收竞争定义税收竞争源于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汇管制解除、鼓励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等各种政策的实施。

要素流动性的增强改善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同时也削弱了政府的征税范围、收入再分配和公共品供给能力,影响了辖区经济的增长潜力。

因此,各辖区政府通过设定资本和劳动税率以及其他税收安排,从事对流动要素尤其是对流动资本的竞争。

从政府层级角度看,税收竞争可分为横向税收竞争和纵向税收竞争。

横向税收竞争是指一国或联盟范围内同级辖区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纵向税收竞争是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

西方财政学界一般认为,所谓税收竞争是指“各地区通过竞相降低有效税率,或实施有关税收优惠等途径,以吸引其他地区财源流入本地的政府自利行为”。

我国学者结合中国状况也对“税收竞争”下过定义。

陈晓等(2003)认为,“税收竞争是指地方政府之间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而竞相降低税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地区之间争夺某种具有流动性的资源而降低税率。

我国区域间税收竞争的效应分析及其规范途径

我国区域间税收竞争的效应分析及其规范途径
种压力下 ,各地 方政府 纷纷 注重 改善本 地 的社 会经 济环 境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 是争取优 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策 ,作为吸引外
居世界第 四 ,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 三位 ,外 汇储备超居
世界第 一 ,这不能不说与税收竞争有着 密切的关系。 2 、降低税费 负担 ,增加 财政 收入 。伴 随着 对资 源要
我 国 区域 间税 收 竞争 的效应 分 析
及 其 规 范 途 径
郭艳俊 李 杰 民
(. 1 甘肃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甘肃 兰州 7 07 ; 300
2 .广西桂 林市 国税 局 ,广 西 桂林
【 摘
5 10 ) 4 0 1
要】 区域 问税收竞争的正效应是很 明显的 ,能有效改善投 资环境和促进 经济增长 ,降低 税费 负担 和
上 ,东 部 地 区 单 位 G P 的 税 负 是 1.4 ,西 部 是 D 52% 1. 9 。东部还 略微 低于西部 ,而东部 的 开发 区成 立要 5 2% 远远早于西部 。很多企业应该过 了税收优惠期 ,说明一方 面东部开发区的产业层次 比较高 ,因此税收优惠力度要大 于西部。产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吸引更多的新企业进入 ,整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12期 1 20 0 8年 4月
湖南 财 经 高 等 专 科 学校 学 报
Jun lfH n nFn nil n cn m cC lg ora o u a ia c dE oo i o ee aa l
I 2 Ⅳ0 1l f 4 . . 2 Ap . 00 r2 8
维普资讯
素 的争夺 ,区域 间税 收竞 争一般 存在 一个 税率 下 降的 过 程 ,这就是所谓的 “ 向竞 争” 低 。为 了弥补 由此造成 的税 收收入的减少 ,各级地方政府会在税 率之 外寻求收入的增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P u b L i c R d mi n i s L F a  ̄ i o n l 公共管理
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问题及其规范
陈 委委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行 知 学 院 3 2 1 0 0 4
摘要 : 1 9 9 4 年 的 分 税 制 改 革 ,对 不 同 层 级 的 政 府 之 间 的 财 权 和 事权 进 行 了制 度 划 分 , 同 时 ,建 立 了事 实 上 以 经 济


我国地 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手段分析
收取 的规费 ,如排 污费 ,保 安 费 ,卫生 费 ,业务 费 ,特 定 资产 管理
登 记 费等 ,降低 了企业 本该 缴 纳 的支付 政府 提 供公 共服 务 的实 际费
随着 各级 政府 对 资源 的争 夺 的 E l 益激 烈 ,其 利用 税 收竞 争 的手 段 也 不 断翻新 ,在我 国最 常 见手 段 的还 是利 用争 取 区域税 收 竞争 优 惠来 竞争 ,以及地 方 政府 游 离于 现行 税 制框 架之 外进 行 的不 合理 甚 至不合 法 的税收竞 争 。
绩 效为核心 的地方政府 考核体 系,在这 种考核指 标 的激励下 ,政 府 官 员为 了实现 自身政 治利益 最大化 ,致 力于 发 展 本地 经 济,对于经 济资源和 税收 资源的 争夺 目趋 激烈。本 文通过对我 国省级政 府间税 收竞 争的手段 、问题 及原 因进行 分析 ,进 而 为减 少政 府 间的恶性税 收竞 争提 出建议政 策。 关键词 : 税收 竞争; 分税 制改革 ; 绩 效考核
用效果 。此外 ,基
于 税 收价格 论 的观 点 ,地方 政 府 向其辖 区 内的 企业 提供 公共 服 务 , 应 该 与其对 政 府 的税 收贡 献率 成 比例 。然 而 ,地方 政府 为 了吸 引外 部 资 源 的流入 ,通 常 会给具 体 投资 项 目和特 定 对象 投入 一笔 财 政支 ( 一) 税收优 惠的竞争 在 我 国 ,地 域的 原 因决 定地 区经 济差 异性 ,地 区经 济发 展 的程 出 ,用来 改善 基础 设施 提供 对 企业 进行 额 外补 贴 ,使企 业 承担 的税 度 是 不尽 相 同的 ,税 收 优惠 政策 就成 为 了我 国政 府为 各 地 区经济 健 率 和享 用 公 共 服 务 呈 现不 对 称 的 关 系 ,以达 到 吸 引 投 资 项 目的 目 康 发展 所 实施 的 有针 对性 的政 策 手段 。 同时 ,国家在 每 一次 振兴 各 的 。 地 区 经 济发展 的方案 时 ,都 会利 用各 种税 收 优惠 的政 策 为这 些方 案 的实 施 奠定基 础 ,比如 :各地 区的经 济 开发 区 、西部 开 发 、 中部 幅 二 我国政 府间税 收竞争产生的问题及 原因 一) 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产生的问题 起 、振 兴东 北老 工业 区 等 。无论 发展 哪 个 区域规 划 ,其 所在 地方 政 ( 1 . 加剧地 方政 府 财政 风 险 ,减少政 府 财政 收 入 。过 度 的税 收竞 府都 希望 中央政 府给 予 更多 的政 策支 持 ,特 别是 希望 给 予更 多 的财 争导 致财 政税 收 收入 的 减少 ,进 而 降低政 府提 供 公共 产 品和服 务 的 政 政 策扶 持 。此 外 ,各 省政 府一 直视 财 税改 革试 点为 获 取财 政税 收 质量和 收益 的有 利 手段 ,因此 都竞 相争 取成 为 财税 改革 试 点 ,可 以 向中央 规 模 。 站在 长远 角 度 来 看 ,如 果边 际收 入 一 直 小 于 边 际 支 出 政府 “ 议价 能力 ” ,获得先 发优 势 。 时 ,市 场就 一 直 达 不 到 均衡 状 态 ,那 么 势必 会造 成 市 场 秩 序 的 混 ( 二) 非法引税 乱 ,政府 的 财政 风 险就 会不 断积 累 。有 关研究 指 出 ,年仅 依据 国家 非 法 引 税 主 要 指地 方 政 府 利 用 人 情 关 系 或 非法 手 段 把 其 他 地 税法 规 定对 外资 实行 税 收优 惠的 政策 而造 成 的税 收收 入 流失 的额 度 区的 税 收引 入到 自 己辖 区 的现象 ,它 虽 然和 纳税 人无 直 接 的利 益交 估计 高达 1 5 0 0 亿 元 之多 。这 还是 制度 内的税 收优 惠 ,那 么政 府的 非 换 ,也 不 向纳税 人提 供 任何 优 惠 ,但是 这 并不 以为 这纳 税 人得 不到 规范 减税竞 争更 是造成 了不 可预估 的税 收流失 。 任何 好 处 ,相反 由于 纳 税人 可 以通过 税 源转 移赢 得税 源 接受 地政 府 2 . 扭 曲区域 资 源配 置和 产业 结 构 。由于 我国 地域 辽 阔 ,地 区间 的青 睐 ,继 而在 其他 方 面得 到 改地 方政 府 的 “ 特殊 ”照 顾 。某 些地 区 ,税 务人 员和 一些 其 他服 务 人员 的工 资薪 金 与完 成 人头税 的任 务 经 济发展 差 异大 ,为 了有针对 性 地根 据 区域 特色 发展 经济 ,或者 中 央 处于 财税 政策 导 向的 结果 ,出台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很 多情 况 下并 不 密切 相 关 ,有 了利 益 的驱使 ,用 关 系 、人情 拉税 的情 况屡 见不 鲜 。 是 覆盖 全 国或针 对 全行 业的 ,往 往 出台 的是 区域 税 收优 惠政 策或 者 “ 引税 ”的 后果 必 然导 致税 负 不均 ,纳税 人无 法在 同 一经 济环 境 下 公平 竞 争 ,扰 乱 了正常 的 经济秩 序 ,造 成 执法环 境 的恶 化 ,违 背 了 某 产业 优惠 政策 。地 方 政府 为 了争 夺税 收优 惠话 语权 , 占据 行业 龙 税法 的严肃 性 ,税 务行 政 执法 的 刚性 也将 无法 得 以保证 ,造成 执法 头 地位 ,获 得垄 断 利益 ,纷 纷进 行 开发 区建 设竞 争 ,或 者盲 目得 投 入 税低 利好 的产 业 。这 样 的产业 同构化趋 势 非常 不 利于 我 国的产 业 刚性 软化 。 结 构化 升级 ,阻碍 资源 等流 动性 要 素流 向最 有效 益 的地 方 ,进一 步 ( 三) 滥用税收裁量权 加 剧 了产业与 资源之 间 的不平衡 。 虽 然地 方 政府 没有 税 收 自主权 ,不能 自行 设 定和 变更 税种 和 税 3 . 拉 大 了地 域 发展 差距 ,出现 地 区发展 “ 马 太 效应 ” 。改革 开 率 ,但 是 由于 我 国财权 事权 划 分不 清 晰 ,相 关法律 上 的漏 洞事 实上 放 以来 ,中央 政府 转变 经济 发展 策 略 ,在 “ 效率 优 先 ,兼顾 公 平” 导 致地 方政 府 在税 收 征收 方面 有着 很 大 的可操 纵 空 间。地 方政 府 从 的政策 导 向下 ,推 动 了各种 经济 特 区 、经济 开 发 区、沿 海开 放 城市 保 护本 地 区 的税 收 收益 出发 ,对 税 收法 律 法规 进行 操 作和 解释 ,保 等 的建 立 ,而通常 情 况下 ,我 国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与 这些 贴上 特 定标 证 本地 区 的利 益 不受 损失 。 比如 ,当 纳税 人 会计 核算 不健 全 时 ,税 签 的地 区密 切相 关 。 由于政 策 的倾 斜 ,客观 上拉 大 了地 区 间的 经济 法 规 定税 务机 关可 以对其 实行 核 定征 收 ,这个 规 定对 于 防止 税收 流 失 确实 起 到有 效 的作 用 ,但 也只 是权 宜之 计 , 因为在 缺乏 客 观和 科 差 距 。 比如 ,沿海 地 区省份 凭借 改 革开 放 以来 良好 的政 策扶 植 ,加 学 公 正的 核算 公 式的 情况 下 , 当地 政 府完 全 可 以非常 灵 活地 确定 企 上 优 良的地 理 因素 、经济 基础 较好 ,往 往 更加 容易 得 到投 资者 的青 业 的 实际税 负。 同时 ,对 于很 多 个人 双定 户 , 当地 政 府可 以不设 限 睐 ,这 些 省份 也更 加注 重对 经 济资 源和 税 收资 源 的争夺 ,也有 能力 参与 税 收竞争 。但是 在一 些 经济 不发 达 的贫 困地 区 ,由于地 理 、历 的选择 定 税权 ,对 于 在本 地 经营 的小 型企 业 ,缴 纳低 额 的税 金 ,如 史等 因素 ,财 力薄 弱 ,基 础设 施建 设和 公 共服务 水 平都 比较低 , 自 然在 吸 引外 部资 源上 处于 弱 势地 位 。如果 这些 地 区 ,还一 味 的加入 睐。 税收竞争激烈的格局中,它们将很可能陷入财政收入 日益萎缩 ,提 ( 四) 减 少应该收取的费用 基金和增加特定支 出进行竞 争 在 中 国这 种 税 权 高 度 集 中于 中央 的 国 家 ,但 是 又赋 予 地 方 政 供 公 共产 品 和公 共服 务 能力 的下 降 ,经济 发展 停 滞不 前甚 至倒 退 的 府 收 取行 政 性规 费 、基 金 的权利 。地 方政 府 完全 可 以通 过 降低 本该 恶性 循环 当 中。

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

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

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分税制、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与税收竞争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我们将对中国式分税制进行概述,理解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财政体系中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分析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的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实施方式以及对地方税收征管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税收竞争在中国财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分税制和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主题,我们将揭示中国式分税制和中央税收征管权集中对税收竞争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塑造中国的财政格局和经济发展。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优化税收制度,以更好地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促进税收竞争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国式分税制概述中国式分税制,作为一种独特的税收制度,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它既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产物,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制度。

中国式分税制的核心是税收的分级管理,即根据税收的种类和特性,将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这种划分不仅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税收的集中管理,也兼顾了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

在中国式分税制下,中央税收征管权相对集中。

中央政府负责征收和管理大部分重要的税收,如所得税、消费税等,这些税收对于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则负责征收和管理一些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

这种税收征管权的划分,既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调度和分配财政资源,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中国式分税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收竞争日益激烈,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可能会采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税收征管权的集中性。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税收的依赖程度较高,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在税收征管中出现过度竞争和不当竞争的现象,这不仅会损害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率性,也会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试论财政分权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规制

试论财政分权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规制

西 方 经 济 学 关 于研 究税 收 竞 争 的效 应 的理 论 主要 有正 反两 个 方面 。 先 , 首 正方 以 蒂布特 (i o t Te u, b
理论是否适合于中国的实际 , 目前还存在很大 的争 议 。但是 , 不少 国内学者通过对政府间税收竞争 的 实证分析后发现 , 政府间税收竞争是有 害的。他们 认为 : 各地区为了吸引投资 , 争相 降低税率 , 给予各
制 、 绩评 价 制度 等 方 面存 在 的 缺 陷 , 府 间恶 性税 收 竞 争 对 我 国经 济社 会 等都 产 生 了 政 政 重 大的 影 响 , 利 于 经 济社 会 的 全 面发 展 。本 文 将从 博 弈 论 角度 , 理 论 上 分析 规 制 方 不 从
法 , 时结合 美国 的经验 , 索规 制地 方政 府 间税 收 竞争 的政 策路 径 。 同 探
至缺乏效率的较低水平 , 所有辖 区政府都会从降低 税率 中受损 , 全社会 的福利将会达到最低 , 也就是 集体 的非理性 。政府将无法 为必要 的公共产 品筹 资, 造成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 区福利水平下降。 地
使地方财政利益 日 凸显 , 益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
关 系经 历 了 18 90年 、9 5年 、9 8年 和 19 18 18 9 4年 四 次 重大 改革 。总 的趋 势是 在 中央集权 的前 提下 赋予
地 方 政 府 适 当 的财 政 自主权 。其 中 ,最 重 要 的是
19 94年 的分税 制改 革 , 使我 国走 向了真 正 意义 上 的 财 政分 权 的道 路 。 随着 财政 分 权 的推进 , 方政 府 地
地方财政研究, 1.第 8 2 2 o/ 期 3 0 8
15 ) 96 模型为代表 , 他指 出, 民“ 居 用脚投票” 向地方 政府施 压 ,迫使地方政府提供最优 的财政收支组

税收竞争比较分析及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税收竞争比较分析及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

税 收竞争 比较 分析及我 国政府 的政 策取 向
陈 志 阳
( 门大 学财金 系 , 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 5
【 摘要】 收竞 争主要 以税收优惠 的形式表现 , 税 至关资本和要素的流人。着眼 国内经济发展 , 结合税 收工作 实
践 , 过 对 国际 内税 收竞 争 的 成 因 及 效 应 分 析 , 国政 府 在 积 极 参 与 国 际税 收竞 争 的 同时 , 限制 和 消 除地 通 我 应 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 。 【 键 词 】 收 竞 争 ; 收 竞 争 效 应 ; 收 刚 性 关 税 税 税
和消除。
税 收竞 争 ( a o p t o )是 指不 同 的政 府 T xC m ei n , i t 主 体 为 吸引 资本 和要 素 的 流 人而 以税 收 为手 段 展 开的竞争 , 要 以税 收优 惠 的形 式表 现 。就 国 主 域而 言 , 可分 为 国际税 收竞 争 和 国内税 收竞 争 。 国际税 收竞争 (ne ao a TxC mpti ) It t nl a o eio n r i tn 的研 究 始 于 戴 蒙 德 和 米 尔 利 斯 ( i n n D a d ad mo Mil s对 “ re ) 优化 税 制理 论 ” re 的研 究 。 方 学者 在 西 2 0世 纪 8 0年代 中后 期 以来 建 立 了一 些 重 要 的 国 际税 收竞 争 模 型 ,这些 模 型 研究 的 主要 内容 包括 3 方 面 :一 是 关 于 所 得税 国际 协 调 原 则 个 的研 究 ;二是 关 于 生产 要 素 流 动 和税 负分 布 的
二 、 际 税 收 竞 争 分 析 国
( ) 际税收 竞争 成 因及表 现 一 国

谈转型时期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性

谈转型时期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性
且 迫在 眉 睫 的 问题 。 关键词 : 乡村 债 务 ; 政 体 制 ; 财 化解
乡 债 形 原因 化 村 务 成的 及 解
口文 /张 丽
这 种 经 济 类 型 的 乡 、 两 级 经 济 组 织 , 庭 多 的事 权 ,但 又 缺 乏 与 之 相 应 的 财 力 , 村 家 经 济 也 包 括 在 内) 间 以及 与 国 家 、 融 种财权 与事权 的不对称是 造成 巨额乡村 之 金 机 构 、 有 企业 等 单 位在 发生 经 济 关 系 的 债 务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 19 国 9 4年 分 税 制 体 制 过 程 中所 形成 的债 务 的总 和 。 改 革 更 多 的 是 关 注 中 央 利 益 和 中 央 政 府
谈转型时期的政府间税收竞争有效性
口文 /余苗苗 朱七光
提要
及 的 提 政治经济活动规则的稳定性。但是, 我国政府 间税收竞争主要是 本 级 政 府 ( 其 所 属 部 门) 经 济 实 力 、 自改
或部 门) 利 , 福 以税 收 为 手 段 进 行 革 开放 以来 , 国社 会 政 治 经 济 进 入 了转 我 从提 供税 收优 惠和优质公 共产 品及服务 高辖 区 ( 国 两个层次上展开的 。在现 实体制下, 政府 的各 种 争 夺经 济 资 源 及税 收 资源 的活 动 。 型 期 。 家转 型 期 的基 本特 征 是政 治经 济 二 、 国政 府 问税 收竞 争 有 效性 分 析 体 制 不 断突 破 原 有 的 框 架 限 制 , 建 适 应 我 创 间税 收竞争的有效性处在弱势状 态, 因此
裁判 。 政府 间竞 争作 为制度竞争或规则竞 性相 对 较 高 , 成 低 层 次政 府 竞 争性 主 体 裁量权, 能够对各种事项按照 自身利 益驱 造 争, 要在资金流动、 动力流动 、 主 劳 资源 流 的地 位 缺 乏 较 高 的稳 定 性 。 动 进 行 弹 性较 大 的处 理 。 比如 , 招 商 引 在

丁国峰: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

丁国峰: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2010年第1期季刊(第1卷·总第1期)No.1,2010Quarterly(Vol.1,Serial No.1)一、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政府之间为了争夺财政利益而展开税收竞争日益凸显。

尤其是财政分权的推进和分税制的确立,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和自主权,政府间税收竞争便出现了。

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学界对税收竞争的界定主要有“目的论”和“手段论”两种。

“目的论”一般认为,政府间税收竞争是指政府间以增强本辖区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福利为主要目的,以税收及相关手段进行的各种争夺经济资源及税收资源的活动[1]。

“手段论”一般认为,政府间税收竞争是指辖区政府或通过税式支出吸引其他辖区资源的流入而扩张税基进而增加政府收入,或通过输出税负使得在不增加本辖区居民实际税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从其他辖区获取收入的做法[2]。

还有人认为广义上的税收竞争,是指独立性的政府所采取的任何形式的非合作性税制设定行为[3]。

但这三种界定都未能全面反映税收竞争的真实含义,税收竞争主要指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以税收为目的或以税收为手段进行的,围绕有形和无形的税收资源和其他经济资源而展开的政府间竞争。

政府间税收竞争主要包括横向税收竞争、纵向税收竞争、制度内税收竞争和制度外税收竞争,等等。

二、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根源(一)财政分权的理论前提财政分权是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不管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实行财政联邦主义制度,即分税制的财政体制。

财政分权主要为有效地行使财政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公共管理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理论基础丁国峰,毕金平(安徽大学法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如何认识、评价和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行为的基本内涵是政府间税收竞争合法与非法的理论前提,能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腐败 税收竞争 是地方 政府为增 强其 经济 实力通 过竞相 降低有 的行 政权力谋求额 外收入 。如 不断翻新花样 且愈演愈烈 、 买税 ” 现象 , 就是 不规范税收竞争 中最常见 的形式 。 效税 率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 以吸 引资 本和要素流入 的政府 自 丛生 的“ 其次是税 收收入划分 高度 集 中。 由于 9 4分税制按税种 划 利活动。改革前我 国财税体制 长期保持统 收统 支 的基本格 局 , 对 税收竞争主要表现为 以“ 跑部钱进” 形式争取财政资金 。 革后 分收入时 主要 考虑 中央财力集 中 , 地方收入规模 缺乏合 理 的 改 预测及制 度安 排 , 地方 收入 规模 过小。地方性 的税种多是 随着一系列财税政策尤 其是 19 94年分税制 的实施 ,地方政府 分析 、 难 缺乏 弹性 的小税种。地方政府缺乏真正意 自主理财 的主 动性 普遍增 强 , 同时 由于地方税 系不 完善 、 府 税源分散 、 于征管 、 政 地方财政 自给能力逐渐减弱 。 间事权 与财权不对 称 以及 转移支付 制度 不到位 等 因素引起 了 义上 的地方税体系 , 9 4分 税制改 革是地方财 政 自给 能力 由强变 弱 的一个 重要 愈演愈烈 的税 收竞争 ,不规 范税收竞争 破坏 了税法统 一性 、 扰 分水岭 。 分税制后 , 中央财政能力迅速增强 , 地方财政 自给水平 乱 了税收秩序 以及加剧 了经济发展不平衡 。 则大 幅削弱 。 缺乏 自给能力的地方政府面对沉重 的支 出压力 自 我 国政 府 间税 收 竞争 的成 因 然会寻求制度外财 源 , 不规范税 收竞争则在 所难 免。 政府 间税 收竞争从 其形式上看 , 都是地 方政府为保证 其局 ( ) 三 转移 支付 制度不 完善是 助长税 收竞争 愈演愈 烈的关 部利益而形成 的一种 自利行 为 , 直接诱 因是 最大 限度 的组织 其

经济转轨中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的悖论

经济转轨中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的悖论
Ke r s a o p t in ;F ;o a o e me t y wo d :t c m ei o s DI lc lg v r x t n ns
在 我国转 型经济 中 , 地方 政府之 间存 在大量 旨在 吸引 F I D 的税 收竞争 , 在现有 的理 论研 究 中 , 地 但 对
0期
20 0 8年 9月
统计教 育
S a itc l Th n t n t tsi a i k a k
No .9
(ei N . 0) Srs o 18 e
Sp 20 e.08
经 济 转轨 中我 国地 方 政 府 税 收 竞 争 行 为 的悖 论
方政 府 的 F I 收竞争基 本 沿用 国家之 间竞 争 的模 D税
施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考虑地方政府 特殊激励 的 税 收竞争理论 模型 , 以此对我 国地方 政府参 与税 收竞 争的行 为进行 分析。
c re tt e r t a e e r h a o ei o ft e lc lg v r me t n F olwst em o e fn to a o ei o s u r n h o ei lr s a c ,tx c mp t in o h o a o e c t n n so DIf l o d lo ain lc mp t in , h t r t e h n i to u i g s e ili c nie o o a o p t in. rt t i a e n l z st e mo e a d r a o so c ah rt a n rd cn p ca n e tv st lc lc m ei o Fis, sp p ra ay e h d n e s n fl a t h ol g v r me t tx c mp tt n S c n , o sde n h p c a n e tv st h o a o e m e t, h spa e sa l h s oe n ns a o ei o ; e o d c n i r g te s e ili c ni e o te lc lg v r i i n n s t i p re tb i e s t e t e r tc d lo a o p t in o a ay e te c oc flc lg v r me t b h v os n o cu e h te — h h o eia mo e ftx c m ei o s t n lz h ie o o a o e l t h n ns e a ir,a d c n ld st a x c s ie tx r d c in i o e p lc o lc lg v r me t,a d t e o l e e cay i oe g a i ;T e ta o — e sv a e u t sa ls oiy t o a o e o n ns n h n y b n f ir s fr in c pt i l a hec n r lg v e ie ts o l o sd ra o t g me s r st e t c n is le tx c mp t in flc lg v r m e t;T e me h m n n h ud c n ie d pi a u e o r sr ta d ds ov a o e i o s o o a o e n i t n n s h c a- ns o f ca ' a he e n st ed e n e t e o o a o e m e t tx c m p tt n . im fo ils c iv me ti h e p i c n i flc lg v r i v n n s a o ei o s i

税收优惠与税收竞争政策利弊浅议

税收优惠与税收竞争政策利弊浅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税收竞争;利弊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于税收公平和税基完整的弊端,尤其是在税收洼地与其之外的地区会形成不同征管模式,即同属同一地区税负不一;加之中部及东部不同地区税负差异更大,造成实际税收横纵向的不公平问题,从而导致国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现象始终不能改善。

所以,深入研究税收优惠与税收竞争政策利弊分析具有一定客观现实意义。

一、税收优惠与税收竞争政策相关概述税收优惠,是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在总体税收政策不变的基调下,为实现政策目标或适应特殊情况,对课税对象、纳税人等给予减轻或免除一定税负的措施,其实质就是财政部门将部分或全部税收让渡于纳税人的一项积极财政政策,进而不同程度地减轻纳税人税负,实际上,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国家重新分配税收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而税收竞争,其是指不同政府为了扩大自身税收利益而采取一定手段或措施实现地域性竞争的一种行为,具体分为国内和国际税收竞争两种表现形式。

国内税收竞争是指各级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亦是旨在吸引直接投资的一种税收政策。

总体来看,税收优惠与纳税人的利益激励之间固然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从纵向视角而言,税收的竞争方式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实施税收优惠为主要途径的初级阶段,二是以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发展条件及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进阶的高级阶段。

当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税收优惠政策在吸引经济资源流动方面作用日渐薄弱,而为了实现当地各级政府利益的最大化,就应该调整其参与税收竞争的不同方式。

所以,税收优惠政策如果运用不当,特别是过度依赖之后,有可能会滋生不良税收竞争问题。

二、税收优惠政策的利弊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是一柄双刃剑,降低纳税人成本,提高收益的同时为其经济发展注入崭新活力、助力良性循环。

所以,总体而言,只要纳税人得当利用,于纳税人和国家而言,将是利大于弊。

在国家整体层面,恰当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保护先进企业的生产运营,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亦会带来大量直接或间接就业岗位,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所以,以税收优惠助力国家在后疫情时代跃上经济发展的崭新台阶将具有十分关键的涵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 _) : o ̄uf o .n  ̄ i a cm et nfcl eetla  ̄ , cl , col o e fnis t nl o pt o t s cn aif l a p ̄e n m i i i f o i i i ad r zi o i f a 加 n t a x ̄ tajteihrn sst t i oe te ̄li tnfai i B h neetyta ods vrh fc n i i tn o c c l e al a A s d :ae ftet∞ 0 fcl eel lao , em 一 b衄 Bsdo h } t ・ f sa dcn ̄i f nt r i a z i h
[ 收稿 日 】 01 0 0 期 20 —1— 8 [ 作者简 介] 周克清(72 )男, 1r 一 , 四川井研人 ,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 学院在读博士研 究生 , 主要研 究方向为税收理论厦
妾务。
6 9 —
维普资讯
啥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牡科版 ) ) zo 2年第 1 期
[ 摘
要] 政府 间税收竞争是转轨期 制度发现的 内在机 制, 其理论基础 是 财政 分权主 艾。我 国政 府 问税
收竞争主要是从提供税 收优 惠和优质公共产品厦服务 两个层 次上展 开 的。在我 国现 实的体制框架下 . 政府 间 税收竞争的有效性还 处在萌势收 态。西此 , 还需要建立稳 定的竞争规 则和政治 经济体 制等相 关配套 措施 , 增 强我 国政府 闻税 收竞争的有蛀性 。
(O ILS IN EE IIN S CA CE C DTO )
Sr o 6 e ̄lN . 2
[ 究生 园地 ] 研
论 转型期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及其 有效性
周 克 清
( 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生部 , 四川 成 都 60 7 ) 104
【 美键词]税收竞争 ; 悄度竞争 ; 财政分权 ; 方保护 主叉 地
Z U eU n HO K - i g
(ot aut dd a etSth eenU l r ̄o F ac n c of , hfd 104 C i ) Ps r a epr .,otws r n e i f i neadEt n c C el u60' , h a gd e m, t t vs n m i a 目 7 n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 型期 政 府问税收 竞争 的 内涵及理论 基础
在转型时期 ,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不成熟 , 从而构成 了社会发展 的障碍。建立~套完善而有效的 制度体系构成了我国及众多转型期国家 的主要任务 。建构主义学派认 为, 在新古典主义的框架下可以 由经济人通过成本利益分析选择出有效 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演进主义理论认 为, 个人理性在理解它 自身的能力方面有~种逻辑上 的局限, 这是因为它永远无法离开 自身而检视它 自身的运作 。 因此在演
Ju l f- bnU,e i f o m r o120 oma 0 lm i r mt 0 C m ec ・,O2 l i y , v eN
进主义看来 , 社会活动的规则 ( 包括政治经济运行体制) 当由社会活动中的博 奕者尤其是重复博弈来 应 产生。简单说 , 就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的竞争产生活动规则。竞争不仅是在特定秩序下的活动 , 竞争活动 本身是市场秩序 的维护者 ; 在平等市场环境下 的竞争能够保证生命力旺盛的制度胜 出, 之成为社会活 使 动者共同遵守的规则。 所谓政府间竞争 , 是指政府之间围绕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竞争 ,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竞争或体制 竞争。它突出了内在规则和外在规则体系对 于各辖区的成本水平以及辖区竞争力 的重要性 。正是这种 竞争成为转型期政府运行体制有效性的裁判。政府问竞争作为制度竞争或体制竞争 , 主要在资金流动 、
dr g h m  ̄o un e s n o . ln p e ne n & T  ̄bc日 i t m l d ̄ y g l i r r c d  ̄ e a I g l a e a  ̄n n e a i r t i o et o t xc e h m n t a fh t
维普资讯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2年第 1 期 总第 砬 期
J U A RBN D I ER r O O O RN L OFHA I ' V S  ̄ F C MME E N RC
No , O 2 1 2 0
[ 中囤分类号] ̄o42 [ rl. 2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0 一 ,( o)l 06 — 4 1 1  ̄( 2 2o 一 09 0 0 5o
On Ⅱ峙 I t r g v r me a x Co e i o a d Is Efiin y n e - o e n ntlTa mp tt n n t fce c i d rn h a 0 ro u i g t e Tr n n Pe i d
盐 由 t 唧 o 虹 c a ̄ ic 吼 ’ ft a' f n i i t 8 l ̄rfr .t 0 l eoe I ∞y a doh rc tiaeln tf n oLrrv h  ̄lin yo h a e e t n teg xi e ti n te oa n tci ̄i i st 'po ete f cec ftetxcmpf i h , ̄- a n0 . d uo r l i a o mn
dn a . n凹 t c o u d h f t e a  ̄l
te 哪 e 蚀 mla,dicla d 就 讲 “c州 咖 h “ e p f a n i
竞争是指个人或集团及 国家之问的角逐 , 凡是两方或多方力 图获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 的某~东西 时, 都会有竞争 。经济主体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 追逐的是经济利润和市场份额。政治主体之间也存在 竞争 , 内容是制度竞争 , 主要 它的主要形式是政府间竞争。本文主要分析转型期政府问税 收竞争的理论 及实践基础、 税收竞争的主要方式及其有效性 , 并对我国政府问税 收竞争的发展方向做了初步 的研究 。 特别指出,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方政府问的税收竞争, 不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以及其 他政府层次的税收竞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