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励内向或胆小害羞的孩子参与到集体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鼓励内向或胆小害羞的孩子参与到集体当中?
在每一个班级中,总有些孩子内向,一些学生胆小害羞,他们不敢表现自己,很多时候显得不自信,咱们教师若是能让这些孩子参与到集体中,让他们奉献自己的智慧,享受到集体的温暖,这个集体必然是踊跃向上的,学生必然是幸福快乐的,咱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鼓励内向或胆小害羞的孩子参与到集体当中?归纳起来老师们的建议有以下几条:
一、用心交流,用心呵护,尊重学生,信赖学生,面对祖国的花朵,将爱洒向每一个角落。
二、要多鼓励学生,多给他创造展示自己的机缘,特别是公开鼓励和私下鼓励相结合。
平时多关注他的长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放大他的长处来表扬他,多鼓励他,慢慢的就好的。
三、在课堂上别的学生回答问题后,问“这种”学生学生:你感觉他回答得怎么样?用这样的方式启发参与,慢慢培育。
四、亲近学生,鼓励他们,成立他们的自信心。
帮忙他们树立信心。
多给他们锻炼的机缘。
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及时加以肯定。
五、让他对你有亲近感,然后让他信赖你,要不断的鼓励他们,花时间找他们多谈心,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然
后带她参与活动,若是他仍是不敢或不肯意时,你可以跟他说,给老师帮个忙,他必然乐意的。
让他们知道只要尽力,就会取得成功。
六、要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
首先老师或同窗要主动与这些学生接触,主动与他们交流,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要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
要擅长把握每一次机缘,鼓励他们融入到集体中,让他们多为集体出力。
七、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多给孩子表现得机缘。
首先要给胆小的孩子安全感,你自己要多表现自己的亲和力,多鼓励,表扬他们,少批评,无论他们有多错,都不要直接否定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缘,提升他们的胆子。
要凝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谐融洽,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多观察这些学生,看看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从兴趣爱好入手进行引导。
八、给予他班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班干部),让他意思到自己的责任与重要性。
以此为契机,鼓励和赞扬他从责任中获取成绩感。
取得功效:老师们的意见大体是一致的,其实就是用童心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势,按照他们的优势进行自信教育,比如可以开展一些丰硕多彩的活动,可让他们担任必然的班级职务等等,目的就是一个,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成功感。
固然需要老师、家长付出艰辛的劳动,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我附上自己一篇《从学生喜欢的语言说开去》,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知道了解学生语言,了解学生行为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从学生喜欢的语言说开去
咱们刚开始工作时,和学生年龄不同小,很容易便和学生成了朋
友,和学生情感深厚,回忆起来,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也是前几级
的学生。
可是做老师时间长了,大部份老师感觉学生愈来愈笨了,语
言愈来愈不文明,行为愈来愈怪异,简直有些不可理喻,有种“一代
不如一代”的感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让咱们先来欣赏下边的学生语言:“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天生
的蠢才”,“再烦我,我就把你绑在草船上,让你借箭去。
”“三
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有鱼打。
”“会当凌绝顶,来
张葱花饼。
”“让他人去死吧,我自己活着。
”“是金子,总会花
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
喜欢我?”“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众里寻她
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依旧对我嗤之以鼻。
”“我是老大,我怕谁。
”
“鸡蛋碰铁蛋,注定要完蛋”。
这是此刻学生中最流行的语言,“时兴”得很。
当看到这些语言
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很难以想象,是不是惊讶于和学生之间的“代
沟”,惊叹于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静心思考,扪心自问: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爱好,学生的喜怒哀乐,咱们花费了多少时间?研究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成绩的提高,咱们花费了多少时间?通过比较不宝贵出:咱们和学生很多时候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是“授业解惑”,咱们和学生的心与心离得愈来愈远了,咫尺天涯!
可能有的领导与老师感觉冤枉,我对学生抓得很紧啊,还时常谈心呢。
实际上,你抓的仍是学习,谈话的内容也是围绕中心展开的。
而咱们常常谈话的学生往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妄想提高他们的成绩,结果可想而知:越抓学习越差,越差越抓,越抓越不想学习,咱们好心做了坏事。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若是换一个角度,或许可以帮忙咱们理解学生一些心理,有利于咱们的教育教学。
一、逆反心理强。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才。
”
——“再烦我,我就把你绑在草船上,让你借箭去。
”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受教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抗心理,是一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对教育者所教授的教育内容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各种障碍意念,对教育的效果会产生必然的负面影响。
多数家长、老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没有错,可不能是关心的全数。
过于关心,过量的提示,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感到压抑,感到难受,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于是产生这样的诙谐性的解释。
很多家长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无形中给孩子以压力,乃至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感觉“我成不了什么天才、好孩子,我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我看不上眼”,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这实际提示咱们,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看待”,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尊重与宽容就意味着完整的接纳学生的一切,包括缺点与错误,尊重与宽容就意味着一视同仁和以礼相代,也意味着信赖和真诚,尊重与宽容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信赖,是一种鼓励,是一种仁慈。
要给孩子适合的目标,给孩子以期待,让孩子敢往前冲,自觉尽力一下,就可以实现目标。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械,只有与他们交流思想,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尊重客观事实,合理科学的利用有效惩罚,合理适当的要求他们,才可能消除逆反心理,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
二、独树一帜的心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有鱼打。
——会当凌绝顶,来张葱花饼。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兴趣普遍,思维活跃,想象力丰硕。
这就注定了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展现这一时期自己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才能与魅力。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主动创造,才会有不同凡响的功效。
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和家长抱怨此刻的学生愈来愈懒惰、愈来愈不具有创新能力,从学生的语言上咱们莫非不能看到一些希望吗?不是青少年没有创造,而是咱们没有鼓励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没有引导孩子们进行兴趣转移与投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在孩子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对学生新奇的、富有创新的想象要给予支持,允许“独树一帜”,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中发现问题,提出观点,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奇谈怪论”,善待学生的“独树一帜”,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咱们能从学生独树一帜的思想中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进入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思维的踊跃创造。
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让他人去死,自己活着。
——我是老大,我怕谁。
此刻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几代人的呵护,加上很多家长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当,乃至是溺爱,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他人关注自己,希望他人听自己的,感觉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即便自己做错了,也是应该的,任何人都不能批评自己。
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强调自我的权利和欲望的知足,轻忽他人的存在,表现为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态度。
说这种语言严重的同窗,咱们老师应该多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友爱教育,利用一些特殊节日,例如父母生日、母亲节、圣诞节等,为父母做一点家务,洗一次脚等,体验父母的艰辛,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及时把做家务或给父母洗脚等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老师及时修改打印,把他们的感受贴在教室里,供大家学习交流;利用同窗之间的伙伴效应,催促鼓励他们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一想。
学会尊重、关心、帮忙他人,从而取得他人的回报,从中也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让他们融入集体当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爱,锲而不舍,他们会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
四、希望被人认可的心理。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
所用人都希望被他人认可,即即是一些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也特别希望取得他人的认可,可是在现实中很难如愿。
他们自我解嘲:金子总有一天会花完的,而镜子在金子前是会反光的。
再烂的人也会有他的长处。
当你发现自己不是金子的话不要着急,你可以是镜子,没有咱们“镜子”,“金子”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金子”,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发光的。
得不到他人的喜欢,找理由安慰一下自己。
老师们,当咱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酸酸的感觉,是不是感觉特对不起这些学生?咱们是不是该反思咱们的语言和做法,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了吗?慷慨一点,把咱们的喜欢、咱们的认可给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给他们大步向前的动力,发挥他们的潜能。
咱们不会损失什么,相反却可能会收获尊重乃至崇拜,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可能会让学生感念一生。
这样的成效,何乐而不为呢?
五、潇洒的心理。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依旧对我嗤之以鼻。
青春期的孩子是不可能摆脱“不成熟”的烦恼的,这就注定他们无法超越“成人----幼稚”的为难境界,因此他们会产生极为强烈的情绪波动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个小小的挫折会让他们沉入情绪的低
谷,体验无穷的沮丧,心里的愤怒与动荡如何表达出口呢?这些语言实际是青少年在无心识中为自己心理健康筑起的一道防御之墙,实现了自我保护。
咱们不可否定,此刻很多学生生活的很潇洒,他们敢说,敢笑,敢做,敢为。
例如有些学生对异性有了好感,或许是咱们所说的“早恋”,他们好得快,“分手”也快,绝不会感觉“天昏地暗,无法生活”,略微过一段时间就会笑对生活,感觉生活是美好的。
为何有时候咱们看到学生学习很差,或习惯很差,咱们急得难受,可是他们不会难过,也不会着急,他们很擅长调节自己。
知道“天生我才必有效”,大可没必要“杞人忧天”。
这一类幽默的表达手法不仅透出青少年活跃而跳动的思维,更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剂。
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为人际交往困窘之时,被竞争压得喘不过气之际,彼此来上这么一两句“黑色幽默”,大家心领神会,相视而笑,不仅可以暂时卸下繁重的包袱,减缓紧张、压抑的情绪,还能够调解彼此之间的关系,拉进距离,增进默契。
将心比心,在学生的立场,咱们发现,这些新奇、怪异语言的普遍利用其实就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种自然表达和流露。
青少年思维的开放性、敏感性、创造性在这些时尚而幽默的语言中熠熠生辉,青少年渴望力量、渴望不同凡响、渴望自立自强的成长信念透过这些精妙而隐晦的语言而跳动。
要想和学生成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就要必需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感受学生的心理,和学生息息相通。
咱们只有走进青少年丰硕的心里世界,与他们形成共鸣,博得他们的信赖,解读他们的心路历程。
这样他们才能更真诚地接纳咱们,咱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与他们亦师亦友,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