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的职业焦虑
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剖析
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剖析社会网络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效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剖析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引发了沉迷和成瘾的心理效应。
社会网络媒体以其无限的信息流和社交交流功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容易沉迷其中。
研究表明,沉迷社交媒体的人更容易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对日常任务的完成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成瘾还与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其次,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对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产生了心理效应。
社交平台上广泛存在的理想化展示和社交比较现象,使人们容易对自己形象产生不满和自卑感。
研究表明,频繁使用社会网络媒体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造型产生负面情绪,并感受到社交压力。
这种对比和自我评价的心理效应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包括自尊心下降、焦虑和抑郁。
另外,社会网络媒体使用还对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产生影响。
社交平台上的虚拟社交行为使得人们更多地依赖在线社交,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这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交技能退化,影响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婚姻和亲密关系的问题,如婚外情的出现和沟通不畅。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使用还对个体的注意力和认知产生心理效应。
社交平台上无休止的刺激和信息流使人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任务。
这可能导致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他们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的表现。
最后,社会网络媒体使用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迅速而广泛,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更易传播。
这对社会的舆论和态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群体冲突和社会恐慌。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也加剧了信息过载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安全和道德隐患。
社会媒体焦虑感调查报告
社会媒体焦虑感调查报告随着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到社会媒体焦虑感。
焦虑感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媒体焦虑感在当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包括了关于个人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社交媒体焦虑感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如下:一、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2%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其中55%的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2小时。
这些数据表明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社会媒体焦虑感程度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会感到焦虑。
其中,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感到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降低了自尊心,导致焦虑和沮丧。
而26%的受访者称他们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不同或者不足够完美。
三、社交媒体对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使用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他们指出社交媒体使用导致了睡眠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自我评价的下降。
此外,一些受访者还提到社交媒体使用会引发身体不适,如头痛、眼疲劳和颈椎病等。
四、应对社会媒体焦虑感的方法在应对社交媒体焦虑感时,调查发现以下方法是最常用的:1. 控制使用时间:47%的受访者表示通过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来减少焦虑感。
2. 寻找平衡:33%的受访者选择在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之间寻找平衡。
3. 限制自我比较:15%的受访者认为限制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比较可以减少社交媒体焦虑感。
四、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社会媒体焦虑感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焦虑感,我们建议个人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要控制使用时间,寻找与现实生活的平衡,并限制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比较。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减少用户的焦虑感,例如提供正面内容和情感健康的指导。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职业生涯报告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职业生涯报告一、自我分析个人性格上,我是一个内向但求知欲强的人。
我不擅长在大群体中表达自己,但在小圈子里能够与人深入交流。
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渴望,特别是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
我的优势在于创意思维和对艺术细节的敏感捕捉,能够在设计和创作中提出独到的见解。
我的劣势是缺乏团队合作经验,有时也缺乏自信,对于未知的挑战会感到焦虑。
兴趣爱好广泛,包括摄影、绘画、编程和游戏设计,这些都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
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分析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竞争非常激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脱颖而出。
学校方面,虽然我所在的是一所普通本科学校,但学校提供了不少资源和平台,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各种项目和比赛中,实践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
家庭环境虽然条件一般,但我的家人一直支持我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他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职业目标短期目标是毕业后能够加入一家数字媒体设计公司,从事与我专业相关的工作,如UI/UX设计、动画制作或游戏设计等,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资深的数字媒体艺术家或创意总监,能够独立负责大型项目的创意和执行。
我希望能创作出有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
四、行动计划为了实现这些职业目标,我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图形设计软件的使用、编程语言的学习、以及对艺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2. 扩展人脉,通过参加行业内的会议、讲座和社交活动,认识更多行业内的人士,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3. 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和比赛,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建立个人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和专业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思考,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反馈。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焦虑及应对办法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焦虑及应对办法摘要有调查显示,约有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本文从职业焦虑的普遍性和新闻行业的特殊性两方面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和化解职业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职业焦虑;新闻职业;应对办法中图分类号g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0-0009-02职业焦虑,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
有调查显示,约有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
一旦出现职业焦虑就应该找到化解的途径和方法,否则会容易引发疾病,对身心造成危害。
新闻行业,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由于现代化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和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焦虑显得尤为突出。
1 出现职业焦虑的原因所谓职业焦虑,是由于从业者对所处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对应对环境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信,而产生的焦急忧虑状态。
职业焦虑,在多数从业人员身上都会出现。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接受工作的压力程度和劳动者个人素质不同而有所区别职业焦虑,因为从业人员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对个人劳动成果的预期不确定,往往会产生一种焦急状态。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出现职业焦虑的人群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得到提升和加强。
2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焦虑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焦虑,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与普通意义上的职业焦虑又有差别。
在承担重要使命的压力下,个人的情绪不能反弹或得不到发泄,而且要去完成领导、上级设定的既定目标。
从业环境方面:一批批新型媒体的大量出现,向政府主导下的主流媒体形成挤压态势,于是,抢占新闻资源的现象非常突出,吃新闻这碗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出现职业焦虑的现象就越明显。
就拿本人所在的省会城市来说,10多年前人们所熟知的媒体不足10家,老百姓最了解的有“新闻四大家”。
四大家的编制全部加起来不足1 000人,而现在仅一家动辄上千人甚至几千人。
媒体工作者的心酸感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工作者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传播真相、传递正能量的使命。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心酸与无奈。
今天,就让我以一个媒体工作者的身份,向你倾诉那些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一、熬夜成常态,健康渐远离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熬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仍需奋战在新闻一线,为了赶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最真实、最全面的新闻,我们不得不放弃休息,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
然而,长时间的熬夜使得我们的身体逐渐被掏空,免疫力下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
每当夜晚来临,我们只能在灯光下看着镜子里那疲惫不堪的面容,感叹岁月的无情。
二、压力山大,心态失衡媒体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职业,既要面对瞬息万变的新闻事件,又要承受来自各方压力。
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我们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撰写稿件、制作视频、编辑图片,力求以最快速度传递给读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应对来自领导、同事和读者的压力,还要时刻关注新闻舆论的走向,以防出现失误。
长期的高压工作使得我们的心态逐渐失衡,焦虑、抑郁等问题频发。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让人无奈媒体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用文字、镜头和声音传递真相,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时,为了完成报道任务,我们不得不选择性地报道某些信息,甚至有时要面对虚假新闻的诱惑。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到无比无奈。
四、误解与偏见,媒体工作者的痛媒体工作者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误解与偏见。
有些人认为我们是在为了利益而报道,有些人则认为我们是在为某些势力说话。
这种误解与偏见,让我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
每当此时,我们只能默默承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职业操守。
五、情感付出,难以言表媒体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时事,还要关注民生。
我们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发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情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媒体人英年早逝现象透视
媒体人英年早逝现象透视-新闻学媒体人英年早逝现象透视【摘要】今年仅4、5两个月就有10位媒体人英年早逝。
关注新闻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工作生活的质量,还关系到新闻传播的质量,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质量。
关键词媒体人亚健康过劳死自杀拯救众所周知,新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
出现在这一行业前台的记者,常常被人们冠以“无冕之王”的美誉。
即便在幕后从事编辑等工作,也让人高看一眼。
然而,在这一光鲜亮丽景象的背后,新闻工作者长期处于高压力、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使这一人群的健康状况大打折扣。
积劳成疾、精神抑郁,也让媒体人频频曝出英年早逝的噩耗。
重视这一现象,呵护这一群体,需要新闻媒体、主管机构乃至全社会共同行动。
一、媒体人英年早逝呈高发态势近年来,媒体人频传英年早逝噩耗。
一连串冰冷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6天3位媒体人士病亡:2011年5月18日,央视财经频道资深编辑马云涛因胃癌去世,年仅36岁。
5月22日,《深圳晚报》文艺记者黄蕾因病去世,年仅30岁。
5月23日,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在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28岁。
4天3位报界同仁去世:2013年5月19日,《深圳特区报》记者张晓因病去世,终年40岁。
同一天,《扬子晚报》资深编辑符实在南京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享年60岁。
5月22日,《潇湘晨报》摄影记者、“挟尸要价”图片拍摄者张轶因肝癌去世,年仅28岁。
5天3位媒体高管自杀:2014年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
5月6日,湖南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上吊自杀,终年49岁。
5月8日,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广告部总经理张敬武自杀,终年46岁。
然而,这些并非都是个案。
在最近两年,媒体人英年早逝现象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2013年,央视记者《聚焦三农》栏目翟树岩于3月21日在四川采访旱情期间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后被追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新媒体导致的信息过载与焦虑问题
新媒体导致的信息过载与焦虑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然而,新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信息过载与焦虑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导致的信息过载与焦虑问题,并提出一些缓解的方法。
一、信息过载的现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如新闻、社交媒体、博客等。
然而,这也导致了信息的过载。
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巨大,很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容易被大量的无关信息所干扰。
信息过载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问题信息过载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困扰,还可能导致焦虑问题的出现。
首先,信息过载使人们感到压力增加,因为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大量的信息。
其次,信息过载也会导致选择困难,人们往往无法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用的内容,这会增加他们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也可能导致人们对自己的社交关系产生焦虑,比如担心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和关注度。
三、缓解信息过载与焦虑的方法1. 限制信息获取时间:设定固定的时间段来获取信息,避免整天都沉浸在信息中。
可以在早晨或晚上设定一段时间来浏览新闻和社交媒体,其他时间则专注于工作和休息。
2. 筛选有用的信息源:选择一些可靠的信息源,如权威媒体或专业网站,避免浪费时间在低质量的信息上。
可以通过订阅邮件、设置关注列表等方式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3. 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快速筛选和整理信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4. 保持身心健康:信息过载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焦虑,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运动、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焦虑。
5. 限制社交媒体使用:社交媒体是信息过载和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适当限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是缓解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以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或者选择定期断网来放松自己。
了解并克服社交媒体上的身份焦虑
了解并克服社交媒体上的身份焦虑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社交媒体的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微信还是Twitter,社交媒体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沟通的可能性。
然而,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心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身份焦虑。
身份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媒体上感到焦虑和自卑,无法真实地展示自己,并且经常对比他人来评估自己的价值。
身份焦虑可能源于社交媒体上完美的生活呈现。
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通过精心编辑和选择张贴到网上的照片,来传达他们有趣、成功和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这种完美化的呈现常常与真实生活存在差距,产生了一种社交媒体上的“过滤版生活”。
而当个体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他人的完美版生活时,往往会感到压力和自卑。
他们开始对比自己的生活、外貌和成就,产生焦虑和不满。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与他人的生活相提并论,这样的比较经常会导致身份焦虑的出现。
然而,要克服社交媒体上的身份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第一,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生活是经过筛选和编辑的。
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幸福和成功的时候,我们要明白这只是他们的一部分生活,而不是全部。
大多数人并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挫折和失败,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完美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参照。
第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社交媒体上的身份焦虑往往源于对自己不满和对他人的过度比较。
因此,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价值和优点都是独特的,我们无需完全符合他人的标准。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在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塑造自己的身份。
第三,定期断开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成瘾是导致身份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断开社交媒体来减少焦虑的影响。
可以每天设定一段时间远离社交媒体,专注于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流,培养现实世界的社交关系。
最后,我们要记住,社交媒体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我们的全部。
融媒时代,媒体人如何克服“本领恐慌”
P R A C T IC E=实践融媒时代,媒体人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文_黄良奇邢国英黄良奇溫州大学舆情与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博士碩士生导师邢国英溫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以新媒体为代表的 传播形态激活了原有的传播秩序,进而影响着传媒生 态环境的改观,也由此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一系列 "本领恐慌”问题。
为此,党中央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 作提出了 "四向"“四力”等新要求。
本文在分析新时 代新闻舆论工作新环境和新要求的基础上,从思想、知识、行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克服“本领恐 慌”的新路径,为新时代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有效 参照。
一、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克服“本领恐慌”的新环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尤其是数字技 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的不断进步,带来传播手 段多元化、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速 度快捷化、传播地域跨国化。
第三方传播平台的发 展,让用户也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与此同时,UGC也让虚假信息、负能量信息、流言谣言等不时出 现,使社会舆论结构趋于复杂。
面对传播生态环境的 变革,如何摆正政治站位,提高思想意识,掌握新兴技 术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克服的"本 领恐慌”。
(一) 技术革新引领传播环境新变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依 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开发,运用‘‘互联网+ ”思维,融合微 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和其他互联网平台等途径,打造融 “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为一体的可视化传播形式,使 新闻报道更加鲜活、丰满和耐看。
比如在新冠疫情报道 中,人民日报发布的疫”线Vlog专题视频,通过线上展 示一线医护人员的抗疫经历,获得广大网民的高度关 注,多篇短视频获得10万以上的点击量;2020年1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线上开启了武汉“火神山" ‘‘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现场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亿 次。
如何克服社交媒体焦虑
如何克服社交媒体焦虑社交媒体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
但是,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社交媒体焦虑。
社交媒体焦虑是指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出现的焦虑和压力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克服社交媒体焦虑的几种方法。
一、认识社交媒体的真实性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往往不是真实的。
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和状态更新往往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编辑,只展示了别人生活中的美好和成功,而隐藏了他们的困难和挫折。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社交媒体上的一切都当做现实,不要对比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
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不同的困难,生活的真实面貌不仅仅在社交媒体上。
二、设立时间限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是导致社交媒体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往往会陷入社交媒体的泥淖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和更新状态。
为了克服社交媒体焦虑,我们应该设立时间限制。
例如,每天只允许自己在特定时间段内使用社交媒体,只浏览感兴趣的内容,不要过度沉迷于刷屏和追求点赞。
通过设立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减少焦虑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培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社交媒体经常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
为了克服社交媒体焦虑,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
与真实的朋友面对面交谈,参加社交活动,深入了解彼此,相互支持和鼓励。
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
四、注意心理健康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孤立感,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包括定期锻炼身体、充足睡眠、培养兴趣爱好和与他人交流等。
通过保持心理健康,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社交媒体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五、寻求专业支持如果社交媒体焦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支持。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帮助我们克服社交媒体焦虑并改善心理健康。
如何应对社交媒体造成的焦虑
如何应对社交媒体造成的焦虑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焦虑。
人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刻意展示他们的生活,这导致他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焦虑和不满足。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社交媒体造成的焦虑,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一、认识社交媒体对焦虑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大量精心编辑的照片、完美的生活描述和成功的故事,这使得许多人感到自己无法达到这种理想化的生活标准,从而产生焦虑。
此外,社交媒体也经常成为人们自我比较的工具,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负面评价,从而加剧焦虑情绪。
二、培养积极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1. 控制使用时间: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以避免过度沉迷。
例如,每天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使用社交媒体,并在其他时间段专注于其他事物。
2. 关注正能量内容:主动寻找并关注那些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内容,如健康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信息。
避免关注那些过分理想化和消极情绪的内容。
3. 理性看待社交媒体展示的生活:时刻提醒自己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并不完全真实,人们往往只展示自己生活的一面。
要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内容,不过分理解或感受。
三、加强自我认知和自尊1. 意识自身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通过积极思考和自我肯定,发现并认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这样,当看到他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展示时,也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
2. 与他人交流:参加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减少依赖社交媒体带来的焦虑。
四、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感持续严重且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或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提供相关的咨询和建议,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社交媒体造成的焦虑问题。
结论适度使用社交媒体是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使用习惯、加强自我认知和自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应对社交媒体造成的焦虑。
关键在于保持理性思考,认识并珍惜自己的价值,不让社交媒体的影响左右我们的情绪和生活。
融媒体中心个人工作总结不足之处
个人工作总结不足之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融媒体中心的岗位上不断学习和成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此,我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公共演讲能力上存在不足。
在面对听众时,我常常感到紧张,尤其是在不熟悉的话题上。
这种紧张感导致我在表达时出现结巴、语言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与听众的沟通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参加一些演讲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公共演讲能力。
同时,我也会多练习演讲,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我在工作中有时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细节。
这导致我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时出现疏漏,如打字错误、文件整理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我决定制定一套详细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同时,我也会加强自己的细心程度,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认真负责。
另外,我发现自己在团队协作中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
有时我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也容易引起团队成员的不满。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决定更加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团队的决定。
同时,我也会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以理性和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
此外,我在自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有时我会因为个人情绪影响到工作表现,如焦虑、沮丧等情绪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和判断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计划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放松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如运动、听音乐等。
最后,我发现自己在职业规划方面还不够明确。
虽然我在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决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深入思考,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我会通过与同事和领导的交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虽然我在融媒体中心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在社交媒体上的心理压力与焦虑
我在社交媒体上的心理压力与焦虑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平台的影响和使用。
社交媒体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本文将探讨我在社交媒体上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并探究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
首先,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过载是我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打开社交媒体应用时,我们会被大量的信息内容所淹没。
朋友圈的更新、新闻速递、时事热点等等,这些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扩散让我们感觉压力倍增。
我们开始担心自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甚至担心自己的生活不能与社交媒体上的其他人相提并论。
这种心理压力会逐渐积累,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观点和评论也会给我带来心理压力。
在社交媒体上,各种观点和声音汇集在一起,我们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和批判。
当我们发表一篇文章或者是分享一个观点时,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或者是批评。
这些负面的评论会使我们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担心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受欢迎。
这种心理压力和焦虑会影响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表达和沟通。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主义也给我带来了心理压力。
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动态和生活方式往往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编辑的,给人一种完美的错觉。
我们很容易陷入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如他人那般美好。
我们开始追求虚幻的完美,忽略了自己生活中真实的美好。
这种心理压力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使我们迷失在别人的光鲜世界中。
面对社交媒体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来调整心态,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世界并不完全真实。
很多时候,人们只展示了自己生活的一面,隐藏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困惑。
我们需要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独特之处,不再过分追求别人的标准和生活方式。
其次,我们应该控制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往往会加重我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我们可以设定好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段,避免在必要的时候打开应用。
媒体职业中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媒体职业中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媒体行业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领域,从新闻记者到广告策划人员,每个职位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
然而,由于媒体行业的特殊性,工作压力常常会对个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媒体职业中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1. 理解工作的本质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媒体职业的本质是与时间紧迫的任务和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打交道。
了解并接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压力并做好时间管理。
2.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媒体职业中,工作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之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通过设定优先级和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工作进度,减少焦虑和压力。
3. 培养高效的工作习惯高效的工作习惯是在媒体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和拖延。
其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加班成为常态。
最后,学会合理分配工作量,避免过度承担工作压力。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在媒体行业中,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工作冲突。
此外,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合作精神也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积极的影响。
5. 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除了工作之外,媒体职业人士也应该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
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新技能或者追求艺术爱好,我们可以放松身心,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6. 学会放松和管理压力在媒体职业中,工作压力常常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学会放松和管理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动、冥想、阅读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媒体职业中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项挑战,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解工作本质、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培养高效的工作习惯、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以及学会放松和管理压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发展。
压力与焦虑如何应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
压力与焦虑如何应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便利性相伴随的是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焦虑和压力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压力与焦虑如何应对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一、社交媒体对人们产生的压力与焦虑1.信息过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大量信息往往令人感到压力倍增,因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筛选和获取有用的信息。
同时,人们常常面临各种信息的选择和比较,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焦虑。
2.社交焦虑社交媒体追求社交认可的功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却成为了社交焦虑的源头。
人们常常感到自己与社交媒体上别人的生活进行了不必要的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3.时间压力社交媒体的碎片化特点常常使人们迷失在其中,花费过多的宝贵时间。
由于社交媒体的便利性,人们很容易陷入沉迷,进而导致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增加。
二、应对社交媒体负面影响的方法1.设立合理的使用时间限制为了避免时间压力和沉迷,我们可以设立合理的使用时间限制。
制定一个固定的使用时间表,并严格遵守,如每天只在早晚各分配半小时的时间来使用社交媒体。
这样可以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
2.限制社交媒体的使用场景将社交媒体的使用限制在特定的场景中,如在公共场合、工作或学习时间内禁止使用社交媒体。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当前的任务和活动,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和焦虑。
3.积极评估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反思和评估自己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认识到其中的负面影响,并设定明确的目标来改进自己的使用习惯。
例如,设定每天只发表一篇有深度的帖子,而不是随手转发或点赞。
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而不是被动消费,我们可以减少焦虑和压力的产生。
4.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生活中有许多其他的有意义活动可以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不是无意义地滑动社交媒体页面。
例如,阅读、写作、绘画、运动等都是可以转移注意力并获得满足感的活动。
如何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
如何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也开始面临社交媒体上的焦虑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社交媒体体验。
一、认识社交媒体上的焦虑问题在谈论如何克服社交媒体焦虑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
社交媒体焦虑是指人们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所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
这些焦虑可能源于对别人的评价、自我形象的建构以及与他人的比较等方面。
二、设立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为了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我们应该设立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压力。
因此,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并且严格限制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使用社交媒体。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要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我们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社交媒体上的虚幻性。
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生活,因为他们往往会选择性地展示令人羡慕的方面,而隐藏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不要总是和他人进行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长历程,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四、培养健康的社交媒体习惯为了克服社交媒体焦虑,我们还应该培养健康的社交媒体习惯。
首先,我们要选择关注正能量的内容与人物,避免被消极、焦虑的信息困扰。
其次,我们要主动参与社交媒体上的积极讨论,以获得积极的心理反馈和社交支持。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舍弃社交媒体上的消极评论和争论,避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五、与现实社交保持平衡最后,为了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我们不妨与现实社交保持平衡。
虽然社交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的便利,但真实的社交互动和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与他人面对面沟通,享受真实的人际关系。
克服社交媒体上的焦虑需要我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并制定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策略。
如何通过减少媒体使用减轻压力和焦虑
如何通过减少媒体使用减轻压力和焦虑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
然而,过度使用媒体不仅会妨碍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的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减少媒体使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压力和焦虑。
一、认识媒体使用与压力焦虑之间的关系媒体使用与压力焦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第一,过度媒体使用可能导致社交媒体焦虑。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经常与他人的生活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进而增加压力。
第二,沉迷于媒体会减少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导致任务积压,进而产生压力。
第三,负面新闻和信息的涌入会使人们感到不安和沮丧,增加焦虑情绪。
二、制定合理的媒体使用计划制定合理的媒体使用计划是减轻压力和焦虑的第一步。
首先,明确自己使用媒体的目的。
媒体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闻信息、学习知识、保持社交联系等,但过度使用媒体可能成为压力的源头。
其次,设定每天使用媒体的时间限制。
可以使用闹钟或手机提醒来帮助自己控制时间。
此外,要避免将媒体使用作为延迟任务和学习的借口,要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性。
三、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媒体使用的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和焦虑。
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劳和情绪波动,增加焦虑感。
其次,饮食要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这些食物有助于稳定情绪。
此外,定期运动也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有效方法,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等。
四、寻找替代娱乐和放松方式为了减少媒体使用,我们可以寻找替代的娱乐和放松方式。
首先,可以尝试阅读书籍或杂志,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和放松心情。
其次,可以参加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此外,亲近大自然也是减轻压力的好办法,可以选择去公园散步或者郊游。
五、倡导数字断损时间数字断损时间(Digital Detox)是一种流行的概念,意味着暂时远离数字设备和社交媒体,以放松身心。
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
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常常陷入社交媒体的漩涡中,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焦虑,如何有效地管理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一、认识和理解社交媒体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社交媒体给我们带来诸多优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实时性和广泛传播的特性,使我们时刻处于关注和被关注的状态,这种持续的焦虑感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和评论,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批评和压力,我们需要面对来自他人的不同声音,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最后,社交媒体的竞争性,使得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或者企业的曝光度和粉丝数量,这也对我们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有效管理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面对社交媒体上的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管理。
1.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在社交媒体上设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同时也减少了面对竞争和压力时的迷茫感。
2. 健康使用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使用也需要有度,我们可以设定每天的使用时间,避免沉迷其中。
此外,不要一味追求点赞和评论数量,而是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和人群。
3. 建立支持体系: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团队,相互支持和鼓励,可以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
4. 学会应对负面评论和批评:社交媒体上难免会有负面评论和批评,我们需要学会不将其放在心上,并且善于应对和回应,避免陷入情绪波动中。
5. 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多样化的社交圈子:除了社交媒体,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丰富多样化的社交圈子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三、建立积极的社交媒体环境除了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交媒体环境,减少压力和焦虑。
调查报告全球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疲劳与焦虑问题
调查报告全球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疲劳与焦虑问题调查报告:全球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疲劳与焦虑问题摘要: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疲劳与焦虑问题。
本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全球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面临的困扰,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引言: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通过这些平台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习惯。
然而,尽管社交媒体对社交交流、信息获取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了很多年轻人出现了疲劳与焦虑问题。
一、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针对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以及使用的主要目的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3小时。
这表明年轻人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很高。
此外,他们主要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是与朋友交流、获取新闻信息以及浏览娱乐内容。
二、社交媒体对年轻人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也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上晒出的完美生活和成功事迹会让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和成就感到不满和焦虑。
其次,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网络欺凌和恶意评论也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心情和自尊心。
最后,社交媒体上过多的信息碎片化以及持续不断的社交互动会使年轻人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
三、社交媒体疲劳与焦虑的根源社交媒体疲劳与焦虑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和信息碎片化导致了大脑的过度使用和疲劳。
其次,社交媒体上存在的虚拟身份对年轻人的自我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增加了对外界评价的敏感性。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追逐和攀比文化也加剧了年轻人之间的焦虑感。
四、缓解社交媒体疲劳与焦虑的建议为了缓解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疲劳与焦虑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不要过度依赖他人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境根源在境不在人,只要一天不走出怪圈,媒体人就一天不能摆脱道德焦虑。道德焦虑是指人永远无法消除对良知的恐惧,弗洛伊德认为,它由对来自良心的危险情境的感触引起。如果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那么媒体人的生存,既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也经受着尴尬的道德焦虑。市场是把双刃剑,在取得巨大经济进步之时,媒体和媒体人也付出了高昂的道德成本。可是,这能仅仅怪媒体吗?道德焦虑在卫生、教育等许多行业,也广泛存在着。
可是,这能完全不怪媒体吗?记者受尊敬程度的下降,来自部分记者搞有偿新闻,也来自新闻越来越娱乐化,而舆论监督却越来越淡化。马克思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舆论监督是记者的光荣与梦想。的确,15年前,国内媒体在央视《焦点访谈》的带动下,舆论监督风行水上,鞭挞丑恶,守望社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今天,在不知不觉中,舆论监督的主阵地,已由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由职业记者转移到公民记者,不少传统媒体自甘落后,沦为配角。
许多人为了崇高理想当记者,怀着新闻理想而来,希望自己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是,一些媒体特有的“工分”考核体制,是一根指挥棒,让记者“为稻粱谋”,变成“新闻民工”。“工分制”也许是一种管理热潮,但在流水线上拿计件工资,用条件反射强化“奶粉钱”意识,消解了这个行业的崇高感,以及记者编辑工作的体面和尊严。记者编辑即使感到枷锁沉重,但也已经习惯了戴着它们工作。
信息焦虑只是外在的职业焦虑,最让媒体人纠结的其实是身份焦虑,这种焦虑蛰伏于内心深处,却如岩浆般左冲右突。身份焦虑是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的担忧,是期望能够拥有某种身份的焦虑,现代社会几乎人人有之,置身公共空间,处于人群之中,无形中人们就“自动”为身份定位,无论自己愿意与否。不光在中国是这样,身份焦虑也困惑着西方人,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指出,基本生存条件得到充分满足后,身份焦虑便会滋生,不放过任何人。现代社会,无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层的人士,都难逃出其“如来掌心”。
媒体人最常见的职业焦虑是信息焦虑。信息爆炸,信息超载,但最难捕捉的是有效信息。为了信息,许多记者不是在路上,就是在网上。但人脑非电脑,接收、处理难自如,因此,担心漏稿,别人发了我没发,担心别人棋高一招,这种焦虑对记者来说是常有的,挥之不去,导致心理压力大,惶恐不安,紧张。如不善排遣消解,就会出现失眠、厌食、呕吐、焦躁、疲惫等症状。
媒体人的道德焦虑
过去,记者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不因“见官高一级”的蜃景,也不因“无冕之王”的美誉,而在于记者是正义的化身。如今,不知记者们还有多少底气?诚然,拿“封口费”的记者,主动以新闻报道进行敲诈的记者,都只是极端个例,但这少数人却让整个行业蒙羞。
三大阶层焦虑联合发力,记者编辑们就像阿兰。德波顿指出的那样,担忧失去身份与地位而被夺去尊严与尊重,媒体底层人士的身份焦虑不断加剧。
结 语
身份是社会对个人的塑造,身份焦虑是社会压力在个人内心的映射。身份焦虑下的媒体人,表面风光,内心彷徨。治疗身份焦虑,目前也许没有灵丹妙药,但面对焦虑所带来的迷失,我们可以认识它,审视它,减轻我们在困惑面前的无力感。受身份焦虑驱使,消极者容易寝食难安,产生极端的仇富心理,积极者则会认识到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价值,奋发向上。
三是媒体内阶层焦虑,这属于微观层面,是年龄恐惧症带来的落后焦虑。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相交织,构成媒体人的个体生活环境。也许没有哪个国家的记者,像中国记者这样害怕老去,35岁以后就担心出路。在发达国家,记者虽不一定像医生、教授那样越老越吃香,但35到55岁之间,往往是最好的年纪,成熟,深刻。各大媒体都把有经验的老记者当宝贝,高薪聘用,许多人干到六七十岁,是正儿八经的老记老编。而我国一些都市报的记者编辑多为不超过35岁的年轻人,记者越老越不值钱,媒体往往重用年轻人,这在欧美国家简直不可想象,怪不得人们将记者和模特一起列入吃“青春饭”的职业。再者,在媒体内部,一个记者如果落后掉队,不能晋升到主任、老总(台长)等管理阶层,“老人”就会成为媒体包袱,收入不仅远低于同龄的主任、老总,而且低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四十来岁就成为单位的边缘人,离退休还有差不多二十年,长路难熬。
媒体的一些报道是在欺骗受众中迎合受众,这是媒体人面临的伦理困境。大家都想走出困境,但目前还看不到希望。因为媒体要在现实环境中生存,要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否则只能走向衰亡。记者赵世龙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广州已经找不到新闻理想”,那么,哪里能找到新闻理想呢?
记者的道德焦虑,也来自“无意的虚假新闻”。媒体人的崇高理想是传播真相,但出于压力,对官员腐败报道躲躲闪闪,对典型报道任意拔高,这样的情况也客观存在。社会需要英雄人物,加以报道,引导人们的行为,但狂轰滥炸式的典型报道,让典型从凡人变成“神”,反让媒体可信度弱化。
媒体人的职业焦虑也许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核心是身份焦虑。身份焦虑下的媒体人关注的是,在社会大众眼里,我们是怎么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还是势利小人?是诚实的人,还是虚伪的人?是勇敢正直的人,还是欺软怕硬的人?是有实力的人,还是卑微的人?概括起来说,媒体的人身份焦虑,主要包括道德焦虑和阶层焦虑,后者外延较广,包括在社会层面上的经济地位焦虑、社会地位焦虑,以及在媒体内部的阶层焦虑。
媒体人的个阶层,媒体人对自己如何定位?
一是经济地位焦虑,担忧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下降。每个人都渴求身份认同。15年前,媒体人的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属于中上等水平。而当时,社会上还没有多少有钱人,媒体人也算高薪阶层。15年来的变化翻天覆地,财富向少数富裕阶层集中,通过做房炒房、入股炒股、企业改制等“资本运作”,社会上出现了庞大的富人阶层。
可是,这能仅仅怪媒体吗?法律对记者保护无力,舆论监督容易遭到打击报复,记者们不是超人“蜘蛛侠”,他们能不害怕吗?最近,国务院表示,支持媒体监督行政,这个政令的贯彻效果还有待观察。有的记者感叹,良心驱使记者主持正义,但舆论监督难的现实又逼迫他们退缩不前。这种心灵的挣扎,苦苦纠结,让媒体人有种罪人的感觉。可是,媒体人能为找到借口而心安吗?媒体人进退两难,只是苦了公信力,毁了美誉度。
另一方面,在工薪阶层内部,比较优势失去,媒体人的经济地位也呈下降趋势。过去5年中,许多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实现了翻番,管理层收入更是增加了好多倍,而底层媒体人的薪水却增加不多,有的甚至止步不前。
经济地位的下降,导致普通记者编辑由社会中上收入阶层,跌为中等甚至中下收入阶层。
收入下降,导致人才逆向流动。过去媒体招人,高校教师、公务员应者云集。但是现在,一些媒体人流向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以及各类机关单位。在私募行业,甚至崛起了“财经记者派”。按出身来分,私募经理过去分为四大派系,分别是公募派、券商派、民间高手派和股评派。一群出自财经媒体的私募经理,如今开始受到业界关注。
今天,就连一个小学生,也能看出许多医药广告是在“骗人”。“骗人”广告包括虚假广告和误导广告。但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做这些广告,因为竞争越来越残酷,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媒体时刻要与权力、资本打交道,博弈的结果是媒体拜倒,与商家“抱团取暖”,共生双赢,广告收入主要来自商业、房地产、汽车、电器、医药、金融等行业;做强势部门的“传声筒”,舆论监督主要针对公交、城管等弱势部门,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既赚民意又无风险。许多媒体有保护名册,明的是大客户(商家)名册,打印出来,分发各采编部门;暗的不用打印出来大家就知道,是社会上的一些强势部门。舆论监督稿件被枪毙,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在打老虎的时候,但打苍蝇就可以无所顾忌。
二是社会地位焦虑,担忧社会地位下降。15年前,媒体人属于高声望阶层,介于“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记者数量大约只有现在的1/5还不到。以省会城市为例,只有一家市民报,而现在动辄四五家。那时,每家报社内部,记者的数量也只有现在的1/3.由于报纸变厚,过去一个记者跑的线,现在分给三四个人跑。记者数量大幅膨胀,失去了资源的稀缺性,现在记者还要“放下架子”抢新闻,竞争异常激烈。搞舆论监督又很容易遭人怨恨,很多行业对记者也是百般刁难。“无冕之王”的光环褪去,记者们为自己的社会地位焦虑。
记者的道德焦虑,还来自角色冲突,也就是到底“为谁说话”。媒体也为公众说话,可是社会阶层在分化,到底是为富人说话还是为穷人说话,有时候还真不好把握。哪怕是中产阶层内部,也分为很多利益群体。比如城市交通,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窄,城市也越来越堵。电动车能不能过大桥,该不该设电动车专用道,汽车主是反对的,但电动车主也有行路权。现在媒体经常一边倒地支持汽车主,就会引起电动车主不满。类似情况,媒体到底为谁说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支持一方就得罪另一方,中立一点当然更好,但和稀泥容易两头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