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物理6、4 《变阻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变阻器》教学设计
榆盘初中陈耀东
一、设计思想
《变阻器》这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教学当中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探究学习的快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讨论交流”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进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并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仍然很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主体是比较偏远的山区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阻器的概念及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符号、和铭牌的物理意义。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物体的观察、分析,感悟知识在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远程资源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应对策略:通过对实际物体的分解和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应对策略:通过实验探究、远程资源、讨论交流和实例应用来突破难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滑动变阻器、可调台灯。
学生:滑动变阻器、灯座、小灯泡、3V电源、开关、导线、实验报告单(共计6组,每7人一组。
)
六、教材教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演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
师(分析):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说明电流发生变化,要使可以使电阻发生变化?
生:(1)改变材料(2)改变长度(3)改变横截面积(4)改变温度
师:上述四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改变电阻比较方便?
生:(讨论热烈,意见不一)
结论:(师生共同分析)改变长度比较方便。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2)、介绍滑动变阻器
师:(演示)出示滑动变阻器实物,对照实物讲解其结构。
生:(分组)观察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结构,教师作具体说明。
师::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
(3)、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提出问题(小黑板)
1、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2.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3、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4、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5、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泡的亮度。
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并板书)
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以教材内容和设计好的实验报告为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八、作业设计
课本21页第1题
九、板书设计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十、总结
生:说一说自己今天都学习到了那些东西
师: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小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再次渗透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物理应当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十一、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