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扒狮”:800年安庆老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扒狮”:800年安庆老街
800年历史的倒扒狮街
曾经繁华的老街
这是位于古城安庆的一条老街,逼仄的街面簇拥着两溜儿屋舍。

老街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倒扒狮”,而且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

800年的沧桑,如果说商业的兴旺,成就了老街的繁华,那么人文则让老街更加厚重。

这里,不仅留下了曾国藩、李鸿章、陈玉成等政坛名宿的足迹,还留下了辛亥革命和新军起义中分别打响第一枪的徐锡麟、熊成基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身影。

保留古城传统风貌
800年前的1217年,安庆建城。

当时的先人们在古老的盛唐山筑城围墙,建了这条与长江平行的老街,从镇海门(今大南门)直入,自东向西,顺着山势,蜿蜒而上。

这就是最初的倒扒狮街。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进士出身的刑科给事刘尚志,奉旨在知府衙署西边的这条老街建起一座四柱三门的汉白玉牌坊,东西面向,当街而立。

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琐纳言”。

牌坊上还有历史人物故事浮雕图案,周围饰以云龙纹与窗棂纹。

中柱上部镂雕有窗棂纹,两侧石柱上各雕刻两只倒立的狮子,圆头长尾、卷发巨睛、张吻施爪。

因为狮子实在生动逼真,老城百姓索性将这条街称为“倒扒狮”。

说来神奇,此牌坊建成后,刘尚志之子刘若宰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中了戊辰科一甲一名的状元,随即于崇祯四年建了规模宏大的府邸——状元坊(后称状元府),以显示其门第显耀。

而这条街也成了安徽第一商业街,繁华了400余年。

在时光的荏苒中,倒扒狮历经着岁月的洗礼与磨砺,今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高5.4米,宽2.35米,额枋上有镂雕的窗棂纹、云龙及人物等,由于多年的风蚀,浮雕已模糊不清。

1986年,在倒扒狮西段街口仿建了一座水泥牌坊。

然而,倒扒狮老街无论如何跌宕起伏,都始终繁华如故。

老城百姓说,是因为那狮子。

狮子倒扒,代表谦恭;张口,意味着开放。

商贾谦恭诚信,老街开放包容,造就了商业兴旺
发达。

如今以倒扒狮为核心的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最古老也最繁华的莫过于倒扒狮、四牌楼、清洁堂和曾轰动全国的国货街了。

其街区整体建筑较好地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

老街的建筑多建于明清,下铺上宅。

如今,楼下的店铺已被改造,楼上的住宅也多人去楼空。

举目凝神,那半开的窗棱边还隐现着美人的云鬓蛾眉,那飞檐翘角还回旋着琵琶与玉箫合奏的余音,那雕梁画栋还飘荡着饮酒行令、喝茶听戏的喧闹。

而那大清邮局的背脊,常引人遐想,会猛然闯出一队头盘大辫子、身穿黄边马甲的“大清邮差”;那残存的巴洛克风格的一小块石雕,像魔术师掀开魔盒的一角,谜一般地诱惑着你。

终有一天,谜底揭开了,原来其前身是银楼;那被尘垢糊住年轮的排板门,总令人揣测,儒商们在门内高谈阔论着怎样的创业过往,随着“吱呀”一声门响,一群“长袍马褂”鱼贯而出……
时光记忆中的老字号
老字号,是老安庆人对倒扒狮老街最深切的记忆。

据史料记载,明代中期,一些游商纷纷慕名来到这里。

老街敞开胸襟,接纳着南来北往的大商小贩。

至清初,街上的店铺已达数百家之多,并应运而生了许多“老字号”,如诞生第一本黄梅戏木刻本的“黄宝文”书店、全国最大的“胡开文”笔墨店、俗传“铁拐李配方”的余良卿膏药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麻子”刀剪。

据说刘麻子用了只一两多重的金镯子,做成内外皆金的“刘麻子”三字招牌。

此后,金字招牌在安庆城传开了。

他家的刀剪有三绝:不卷口、不带砂、包退包换包修。

因此,老安庆人买刀剪只认“刘麻子”。

母亲家一把“刘麻子”菜刀,从我记事起一直用到现在。

木柄烂了,换过几次;刀刃钝了,戗后依然锋利无比。

“胡玉美”和“麦陇香”,则是四牌楼最叫得响的两块金字招牌。

它们同出自胡氏家族,自清末至今经历了百年跌宕,依然矗立街头。

胡玉美蚕豆酱还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捧”回了金奖。

但这位“国
际明星”并不傲娇,亲和地钻进了家家户户的菜柜里。

民国文人叶灵凤,童年在安庆生活过。

多年后,当他在广州与胡玉美虾子腐乳相遇时,“简直就像久别重逢,遇见了几十年未见面的亲人,久别还乡,重行到了儿时的游息之地,一时悲喜交集,眼中忍不住涌上了泪……”
同样获得金奖的“麦陇香”,取名于苏轼的诗句“麦陇风来饼饵香”,这诗意飘香的店名足见安庆商贾的文化底蕴。

墨子酥、寸金、元宝、方片等传统名点,个个形色兼备,香甜可口。

最喜“墨子酥”,那是黑芝麻做的糕点,形同乌墨,油润细腻。

看一眼,你的味蕾就立即被激活;咬一口,香甜糯柔,那才叫唇齿留香!据传,“墨子酥”得名于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

胡掌柜的俩儿子以秀才身份去南京贡院参加乡试,带上芝麻酥糖当干粮吃,主考官张之洞以为他们吃的是墨,惊诧道:奇墨,奇墨!乡试后,他们双双中了举人。

胡掌柜认为张大人的称奇不仅文雅,更是吉祥,就将芝麻酥糖改名为“墨子酥”,从此,墨子酥名声大噪。

因此,有人说,倒扒狮老字号,成了古城安庆的特殊符号。

它记录着民俗,寄托着乡情,传承着文化。

人文气息厚重
如果说商业的兴旺,成就了倒扒狮老街的繁华,那么人文则让老街更加厚重。

这里,不仅留下了曾国藩、李鸿章、陈玉成等政坛名宿的足迹,还留下了辛亥革命和新军起义中分别打响第一枪的徐锡麟、熊成基以及无数仁人志士的身影。

国货街,原名四牌楼西街。

后,更名国货街。

而它的更名正是源于发生在倒扒狮老街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消息传到省会安庆,学生激愤了,2000余名热血青年在黄家操场召开声援大会,并电告全国;商人激愤了,在码头附近的大南门设立国货检查所,并自发组成巡查组沿街检查,以杜绝日货。

倒扒狮、三牌楼、四牌楼等主要商业街均设了国货贩卖部。

6月11日,整个安庆城区总罢市,大街小巷所有商店全部关门,2000余名码头工人也同时罢工。

“五四”,在这个中华民族千年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的安庆,成为全国关注的政治风云中
心之一。

一群知识精英和民族商人在这个时代的节点,踏上了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救赎自我的救亡之路。

英勇豪迈的宜城人民,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股洪流中……为纪念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运动,由学生代表提议,经民国政府批准,将四牌楼西街正式更名为国货街。

民国初年,安徽总商会在此举办全省国货展销会,用来抵制洋货,振兴民族实业。

近百年过去了,他们救民族于危亡的呐喊依然如此震撼人心,救民族实业于风雨飘摇中的足音依然如此铿锵有力。

浮云千帆,沧海桑田。

当我们两次站在倒扒狮老街时,发现从时光深处走来的老街,即便是繁华落尽,也始终以它特有的姿态,永远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