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8讲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入 □09 容量瓶 中,并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次,洗涤液也都
⑥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10 1~2 cm 时,改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 □11 相切 。 ⑦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⑧装瓶、贴签。
3.误差分析
0
ρ
进行计算。
1.(2019·洛阳模拟)下列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200 mL 2.5 mol·L-1 MgCl2 溶液 B.1000 mL 2.5 mol·L-1 NaCl 溶液 C.250 mL 1 mol·L-1 AlCl3 溶液 D.300 mL 5 mol·L-1 KClO3 溶液 答案 A
错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
(3)将 40 g SO3 溶于 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 )
错因:SO3 溶于水后溶质为 H2SO4,其质量分数为80 g4·0mgol-1×98 g·mol -1÷100 g=49%。
(4)用 100 mL 水吸收 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 1 mol·L-1。( × )
[答案] A
[体验 1] 用密度为 ρ1 g/cm3,质量分数是 w 的浓盐酸,与水配制成体
积比为 1∶4、密度为 ρ2 g/cm3 的稀盐酸,则所配制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某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 1.0 mol·L-1 的 NaOH 溶液 450 mL。提供的试剂是:NaOH 固体和蒸馏水。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_①__②__⑤___(填序号)。 (2)应用托盘天平称量 NaOH 固体___2_0_._0__g。
(3)在配制上述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__B_C_____(填 字母序号)。
[解析] 从①c=100107ρw可推出 B 正确。 m(NH3)=22V.4 mol×17 g·mol-1=2127.V4 g m(溶液)=m(NH3)+m(水)=2127.V4+1000 g
17V ②w=mm溶NH液3=2127.V42+2.14000=17V+172V2400,C 正确。把②代入①,得 c=171V0+002ρ2V400,D 正确。 A 项中,把式子变形得:2127.V41++1V000=m1溶+液V ,显然是把溶液的体积按 (1+V)来计算的,所以错误。
溶质的质量 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作用,不要死 记公式。
2.气体溶于水,溶质是该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NH3 溶于水后主
要溶质是 NH3·H2O,但以 NH3 计算。
3.气体溶于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更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
m气体+m溶剂
积之和,应根据 V=
数据
要求或解释
移液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是为了确保 洗涤烧杯和玻璃
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中,否则会导致溶液浓
棒 2~3 次 度偏低
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 1~2 cm 时, 液面离容量瓶刻
应该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
度线下 1~2 cm 积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2.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1)分析方法
mol·L-1
2b-a C. V
mol·L-1
答案 D
22b-a D. V
mol·L-1
解析 设每份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x,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y,则 由
Mg2++2OH-===Mg(OH)2↓可知, 12 x a mol
1x=a m2 ol,解得 x=0.5a mol,
由 Ba2++SO24-===BaSO4↓可知,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
释,转移到 100 mL 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 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
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

A.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错因:100_mL 水吸收 0.1_mol_HCl 后,体积不等于 100_mL,故浓度 不等于 1_mol·L-1。
(5)配制稀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 ) 错因: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 H2SO4 倒入水中。
(6)称取 2.0 g NaOH 固体,可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 添加 2 g 砝码,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 × )
错因:称取 NaOH、KOH 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物质时要用小烧杯(不 用滤纸)。
(7)按照下图操作,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 ) 错因:定容时要平视,不能俯视(或仰视)。
(8)按照上图操作,配制 0.10 mol·L-1 NaOH 溶液。( × ) 错因: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也不能用于稀释浓溶液。
n(HCl)

a 22.4
mol , m(溶 液 )=3262..54a+100
g, V(溶 液 )=
3262..54a+100 g÷(b g·mL-1×1000 mL·L-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Vn溶HC液l=224100+003a6b.5a mol·L-1。
[答案] C
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1.由定义出发,运用守恒(溶质守恒、溶剂守恒等)及公式:c=Vn、溶
基础自测
2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1 mol·L-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 1 mol NaCl。( × )
错因:1_mol·L-1_NaCl 溶液是指 1_L 该溶液中含 1_mol_NaCl。
(2)从 100 mL 5 mol·L-1 H2SO4 溶液中取出了 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 0.5 mol·L-1。( × )
第8讲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章 物质的量
0
故知重温
1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药品放在 □01 左盘 □02 右盘 ,读数精确到 □03 0.1 g。
,砝码放在
(2)容量瓶 ①构造及三标记
B.只有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量筒内壁有水,量取的浓 H2SO4 比已知的浓硫酸的浓度低了, 故偏低;②③都会造成所取溶质(H2SO4)没有完全转移到 100 mL 容量瓶中, 即 n(H2SO4)偏小,所以浓度小于 1 mol·L-1;④使得所配硫酸的体积偏大, 故 c(H2SO4)<1 mol·L-1。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 P17T4)将 50 mL 0.3 mol/L 的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 300 mL,稀释后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为__0_._01_5__m__o_l _,浓度为__0_.0_5__m_o_l_/L__。
0
重难突破
3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解析]
[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注意以下两点:①在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或 质量时,要按容量瓶的容积进行计算。②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只能按照实验室中现有规格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1)实验室中有 500 mL 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时应配制 500 mL 溶液,另 外还缺少胶头滴管。
(2)m(NaOH)=0.5 mol·L-1×0.5 L×40.0 g·mol-1=10.0 g。
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定容,会造成 溶质的量减小,故浓度偏低。
(2)俯视、仰视对实验造成误差的分析方法
3.(2020·郑州一中月考)某学生配制了 100 mL 1 mol·L-1 的硫酸,然后 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但测得溶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小于 1 mol·L-1。则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 低的是( )
②容量瓶使用前要先 □08 查漏 后 □09 洗净 。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 □10 玻璃棒 、 □11 胶头滴管 等。
2.配制过程 以配制 480 mL 1 mol·L-1 NaOH 溶液为例,所需容量瓶的规格: □01 500 mL 。 (1)配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2)配制步骤
①计算(填写计算过程与结果) m(NaOH)= □02 0.5 L×1 mol·L-1×40 g·mol-1=20.0 g 。
11 b mol y 11=b my ol,解得 y=b mol,
忽略溶液中的 H+和 OH-,由电荷守恒知,b×2=n(K+)+0.5a×2,溶
液中 K+的物质的量为(2b-a) mol,又由于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则原溶液
中的 K+的物质的量为 2(2b-a) mol,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药品的 只能精确到 0.1 g,所以记录数据时只能保留小数
质量 点后一位数字。如所需 NaCl 的质量为 14.6 g,
不能写为 14.60 g
(1)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 或稍大,如需用 480 mL 某溶液,则应该选择 500 容量瓶的 mL 容量瓶 规格 (2)回答补充仪器的问题时应该注明容量瓶的规 格,如回答“500 mL 容量瓶”时,不能只回答“容 量瓶”
②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 □03 玻璃棒 搅 拌;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04 加速溶解 。
④转移(移液) 移液前需要将溶液 □05 冷却
至 □06 室温 ,然后用玻璃棒 □07 引流
至 500 ml 容量瓶中。 ⑤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 □08 2~3
A.称量 NaOH 固体时,将砝码和药品的位置颠倒 B.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 C.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 D.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 E.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解析 (3)A 项,称量 NaOH 固体时,将砝码和药品的位置颠倒,因为 是称量 20.0 g 固体,不需要使用游码,所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不符合题目 要求;B 项,在烧杯中溶解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造成溶质质量减少,所 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符合题目要求;C 项,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 造成溶质质量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符合题目要求;D 项,容量瓶中 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E 项,用胶头滴管 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造成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不符 合题目要求。
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 c,溶质质量分数 w 和溶解度 S 的转化关系(1)c 与 w 的 转换:c=100M0ρw,w=10c0M0ρ(ρ 单位为 g/cm3)。 (2)w 与 S 换算:w=100S+S,S=11-00ww。 (3)c 与 S 换算:c=M1100000+SρS,S=1001000ρc-McM。
22b-a mol 22b-a VL = V
mol·L-1。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答案] (1)胶头滴管 500 mL 容量瓶 (2)10.0 g (3)左盘 (4)搅拌,加速溶解 (5)玻璃棒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6)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 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 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析]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A 正确;NaOH 溶解放热,未冷却即转移,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B 错误;容 量瓶不干燥,不影响溶液浓度,C 错误;摇匀后液面降低,但浓度不受影响, D 错误。
[答案] A
1.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四个数据”
数据
要求或解释
实验室中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而托盘天平
2.把 V L 含有 MgSO4 和 K2SO4 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2 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
钾离子的浓度为( )Fra bibliotekb-a A. V
mol·L-1
2b-a B.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