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讲义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讲义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讲义

货物贸易是最履行合同阶段磋商和订立合同阶段准备阶段1、进口贸易流程:1、进口交易前的准备调查市场,考察国外供应商;选择适当的采购市场和供货对象;制定进口商品经营方案或价格方案;限制进口的,办理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

2、进口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3、进口合同的履行开立信用证;办理运输;办理保险;审核单据,付款赎单;进口报关;验收货物。

2、出口贸易流程:1、出口交易前的准备(一)行情调研:经济调研、市场调研、客户调研,选择适销的目标市场和资信好的客户。

(二)拟定方案:出口商品经营方案和价格方案,以便对外洽商交易时心中有数。

(三)组织货源:生产或采购出口商品。

(四)广告宣传,必要时及时在目标市场进行商标注册。

2、进口交易磋商和合同订立3、进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术语(Trade Terms)一、含义贸易术语,也称价格术语或贸易条件,3个缩写字母,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责任、费用及风险的划分问题,同时也表明价格的构成;贸易术语也可表示成交商品的价格构成因素,特别是货价中所包含的从属费用,如运费、保险费。

二、作用1、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2、核算价格和成本3、解决履行当中的争议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 2010》一、简介《INCOTERMS 2010》是国际商会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实施。

二、INCOTERMS 2010与2000的区别1、贸易术语的种类由13种调整至11种;2、取消了“船舷”的概念,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后的一切风险;3、适用于国际销售合同,也适用于国内销售合同。

贸易术语1、F OB一、定义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船上,即完成了交货义务,买方必须承担货物装上船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二、卖方的基本义务1)在约定的地点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船,发出装船通知;2)办理出口清关手续;3)提交单据结汇。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二章 “以邻为壑”与“正和博弈”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二章    “以邻为壑”与“正和博弈”

早期(15——16世纪中)货币平衡论; 晚期(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贸易平衡论。
重商主义的影响
重商主义在资本积累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例如凯恩斯主义主张追求 贸易顺差,以及战后日本“贸易立国、出口第 一”的基本国策,无不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政策 思想。
在经济危机时期尤其显示出其重要性。
a
b
美元
c
O
S1 S2
边际社会收益 Q
关税(“大国”)
P
D
S
Pd
Pm
a bc
d
e
Pm’
O
Q1 Q2
Q3 Q4
Q
最优关税的边际决定原则
de/dt = d(b+d)/dt
征收关税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保护新生工业理论
P
AC0 O Q* Q0
AC瑞士 AC中国
Q
穆勒的保护新生工业思想
贸易保护所促进的工业经过一段时间后, 无需再给予保护;
对外贸易乘数论
出口类似于投资,对本国经济起到增长乘 数的作用。具体而言,出口增长导致收入上升, 从而使消费需求增加;增长的消费刺激了生产 的扩大,使得收入进一步上升;增加的收入刺 激了投资的增加,由于投资的乘数作用,使得 国民收入加倍增长。 另一方面,进口类似于储蓄,是国民收入 的漏洞。所以应该“奖出限入”。
——萨缪尔森,《经济学》
Claim
1、局部均衡、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2、保护新生工业、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3、战略性贸易:走私和反走私
2002年7月22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 2002年上半年海关打击走私的新成果:共查 获走私案件5,322起,案值26亿元。案值1,000 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56起,2002年案发率增 长了53%。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PPT课件讲义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PPT课件讲义


【本章小结】 本章是国际贸易课程的入门篇,主要讲述 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量 与国际贸易额的计算、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等基本概念,使同学 们对国际贸易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同时讲述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最后,从理论 上论述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性,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提高同学 们对国际贸易认识的高度,为学习好国际 贸易这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 生产那些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 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 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如下: 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 产和输出生产诸要素相对丰富的商品,输 入生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学说 (1)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指出,国际分 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 定的,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我国利用国际分工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则。 (2)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价值规 律的作用。 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 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 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可归结 为两种情况: 1)绝对差异。



1.1.6 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进出口贸 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 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 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 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 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1.1.7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

国际贸易学)专题知识讲座

国际贸易学)专题知识讲座
百分比原则(增值原则)
——出口产品在生产中所使用旳非生产国原料或部件旳价格 在该产品出厂价格中所占旳百分比不得超出一定百分比,或要 求在该产品生产中本国原料和生产费用总和所占旳百分比必须 到达一定百分比,才以为该产品有实质性变化。
(2)反倾销税 (Anti-dumping Duties) “东京回合”旳《反倾销旳修订协议》及WTO旳《反倾销协议》
就反倾销有关问题所作旳要求
① 有关损害问题 ② 有关倾销调查 ③ 有关反倾销税征收
在 受 假 拟 倾 特 如在定 销 殊 有对倾 影 情 关所销 响 况 当需对 旳 下 局本 生 拟情,国产定况如工部倾调没业门销查有部如幅结生门要度束产 造 对 部 不成倾 门后大损销 提,于害进 出是正或行 申否常产调 请征价生查 调收值重查,反旳大倾应,2 %威事销而,胁先有税时或提关以, 该 出 当 倾书 局国 销及面 已应 进税申 经对 口收请 掌倾 旳握销 数。金构品 量额申成进在请问倾口该题书销旳产由中旳数品要进条量总口有 以 响 因 充 造 间 件 能 进 % 查 够 。旳及 进 分 成 以给, 国 所 差口调因家给 行 旳 损 至工则征额量果查当本 客 根 害 造业税应,中关。局国 观 据 以 成部额立但旳系自生 旳 阐 及 损门即最不百。行产 调 明 损 害佳造停能分决者查存害旳成止接超比定带在与程近旳反出,不。来倾倾度于倾损这其大旳销销销害倾他,个于影与之销调不差原也3 能归额。于倾销。调查一定要以
征收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旳一种临时措施,在一 国旳《海关税则》中并不能找到。
征收进口附加税旳主要目旳: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 进出口平衡;预防外国商品旳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 施歧视或报复等。
进口附加税又称为尤其关税。 进口附加税往往针对个别国家或个别商品征收。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重商主义传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

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可以节省和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如果一国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那就出口该商品;如果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进口该商品。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的优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二、Smith 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

《国际贸易》讲义之引言部分

《国际贸易》讲义之引言部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利丰行的三层管理模式
资金流管理:贸易投资 信息流管理 物流:“供应链管理”
请思考
局部均衡分析的特点和基本工具
PD
S
P0
O
Q
Q0
贸易的基础
P D
P0
P
P
S
D
S
D
S
P2
P1
O
Q0
Q
封闭
O Q1 Q1’ Q O Q2 Q2’ Q
进口
出口
贸易的获利
P
D
S
P0 ab
P1
O
Q
进口:+b
P
D
S
P2 ab
P0
TRIPs中保护的七类知识产权
1、版权邻接权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2、商标权(Trademarks) 3、专利权(Patents) 4、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s) 5、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6、商业秘密(know-how) 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Layout-Design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WTO裁定:“301条款”本身并不违背WTO的 规则,但美国贸易代表在实施该条款时应该履行美国 关于实施乌拉圭回合协议的“行政措施陈述”,按照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MFA与《ATC协议》
MFA(多种纤维协定)1974年1月1日正 式生效,几经延长,通过双边配额制度规范着 成员方的棉、毛、人造纤维和植物纤维产品贸 易。
1999年11月,WTO最终裁决土耳其败诉。
国际贸易的微观制度特征
象征性交货的交易方式: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十四章 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 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14.4)
5、求导得出:
аKx
аKy
d(X/Y) d(K/L)
· =аLx·аLy
аLx - аLy
(14.5)
(аKx -аLx·K/L)2
结论
(1)假如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导数为正,意味着K/L 越大,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2)假如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导数为负,意味着K/L 越小,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相同,贸易 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 价格出现均等化。这种均等化既是相对的又是 绝对的,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 但这是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俄林(Bertil Ohlin)
MPL1X = MPL2X
MPK1y = MPK2y
MPL1y = MPL2y
由于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则
MPK1 = MPK2
MPL1 = MPL2
H-O-S定理的重要意义
1、解释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国收益分配 的格局。
2、在H-O模型的基本假定:各国要素价格存在 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 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 代要素的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 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八、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域别布)、对外贸易地理方 向(对外贸易地域别布)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旳 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旳比重。
➢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域旳商品在某一种 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旳地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域 旳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旳比重来表达。
一、从世界区域贸易格局看(2023年,约230个不同类型旳自由贸易区) 万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两大区域。2023年两大区域占世界 贸易出口旳比重为51.42%,进口比重为58.13%,占世界货品贸易旳50%以上。 千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东盟、海湾经济体联合组织、南亚特惠贸易安排协定等六大贸易区域。这六大区域占世 界货品出口旳16.31%,进口旳13.53%。 千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
尽管美国、欧盟(主要指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四国)和日本出口贸易占世界旳比 重下降(从1997年旳43.75%下降到2023年旳33.58%),但许多出口贸易是为这些国 家旳企业经过FDI方式所替代旳,日本、德国和美国为最经典,尤其是日本和德国。
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但控制了中档技术产品出口,例如化学、汽车、电子和电信设备等, 而且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品旳出口限制政策,假如放松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旳话,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旳出口额将更大。
六、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或地域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旳差额。 ❖ 贸易顺差:出口额 > 进口额(出超、盈余) ❖ 贸易逆差: 出口额 < 进口额(入超、赤字) ❖ 贸易平衡: 出口额 = 进口额
七、国际贸易商品构造、对外贸易商品构造

国际贸易方式讲义

国际贸易方式讲义

国际贸易方式讲义一、概念国际贸易方式是指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形式。

二、货物贸易方式货物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的买卖活动,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方式。

1. 进口方式进口是指将国外的商品引进本国市场进行销售。

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进口:通过外国生产商、代理商或贸易商与本国进口商直接进行贸易交换。

(2)进口贸易公司:由专门从事进口贸易的公司进行进口业务。

(3)国际贸易展览会: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通过展览洽谈进口业务。

(4)跨境电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境商品交易。

2. 出口方式出口是指将本国的商品出售给海外市场。

常见的出口方式有:(1)直接出口:直接与外国买家进行贸易交换。

(2)出口贸易公司:由专门从事出口贸易的公司进行出口业务。

(3)国际采购商会:通过参加国际采购商会,与海外买家建立贸易联系。

(4)贸易代理商:将本国产品委托给贸易代理商进行代理销售。

三、服务贸易方式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交换活动,包括旅游、咨询、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

1.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指国内居民在境外旅行或境外居民在国内旅行时,消费旅游服务而支付费用。

旅游服务贸易方式主要有:(1)入境旅游:外国人以旅游为目的进入本国旅游消费。

(2)出境旅游: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进行消费。

咨询服务是指各种领域的专业服务,如法律咨询、会计咨询、经济咨询等。

咨询服务贸易方式主要有:(1)面对面咨询:通过实际会谈的形式进行咨询服务。

(2)远程咨询: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远程通信方式进行咨询服务。

3. 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指各种金融业务的国际间交换活动,如银行、证券、保险等。

金融服务贸易方式主要有:(1)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公司直接在境外进行投资。

(2)证券市场:通过国际证券市场进行金融交易活动。

4. 教育服务教育服务是指国外学生到本国学习或本国学生到国外学习的交换活动。

教育服务贸易方式主要有:(1)海外留学:国内居民到海外学校进行学习。

国际贸易培训讲义

国际贸易培训讲义
按城市排名〔亿美元〕:上海(1600〕深圳 〔1472〕北京〔946〕天津〔420〕青岛〔269〕 宁波〔261〕厦门〔241〕大连〔205〕
金额亿美元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省市排名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广东 江苏 上海 北京 浙江 山东 福建 天津 辽宁 河北
国际贸易按其活动形式的不同,不同的 分类标准形成了以下国际贸易的相关概 念。 〔一〕按交易内容分 有形贸易:货物贸易(联合国共分成10 类) 无形贸易:效劳贸易(分成12大类)
技术贸易
区别:有形贸易需经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反映在一国海关统计数字上;无形贸易
效劳贸易的分类
过境交付〔 〕 境外消费( ) 商业存在( ) 自然人流动( )
汇率风险案例
2005年人民币升值: 中国造船业损失逾20亿美元 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以订单为主、多用美元结算的船舶行业来说影
响巨大: 据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测算,按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规 模和生产水平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整个造船行业的利润就 下降10.81亿元,升值2%给造船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不利于吸引外资;不利于吸引 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和留学;不利于就业;不 利于增长;增加银行风险;带来通货紧缩危 险;加剧投机;影响中国对的承诺;可能对 国企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带来整个亚洲经济 的下滑。
人民币升值利益
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中国人 出国旅游和留学;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 有利于中国人的个人财富增长;减少国际贸易 摩擦;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 按贸易形式分类: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长江三角洲 加工贸易:珠江三角洲
广州
上海
澳门
香港 江苏

国际贸易第13章国际贸易方式讲义复习案例剖析

国际贸易第13章国际贸易方式讲义复习案例剖析
金融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从交易的标的物看 从成交的时间和地点看 从成交的形式看 从履约方式看 从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看 从交易的目的看
套期保值 (Hedging)
是期货市场交易者将期货交易与现货 交易结合起来的一种市场行为,其目的 就是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交易的价 格风险,并获得这两种交易相配合的最 大利润。
日期
现货市场
期货市场
10月5日 购入玉米
售出12月份玉米期货
价格2.5美元/浦式耳 价格2.55美元/浦式耳
10月28日 售出玉米
买入12月份玉米期货
价格2.45美元/浦式耳 价格2.48美元/浦式耳
结果
亏损0.05美元
盈利0.07美元
八、对销贸易
对销贸易是在互惠的前提下,将进口和出 口相结合,以出口抵补或部分抵补进口的一系 列贸易方式的总称。
五种基本形式
易货 清算协定和转手贸易 互购 补偿贸易 抵销
易货(Barter)
最常见的是通过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进行易 货贸易。交易双方先签订一份易货合同,各自 出口的商品按约定的货币计价,金额相等或基 本相等,货款通过开立对开信用证的方式进行 结算。需注意的是,双方不是现汇交易,仍是 以货换货的交易。
委托代销关系
寄售商
代销商
无关系
买卖关系 客户
寄售的特点
是典型的凭实物进行买卖的现货交易。 寄售商与代销商之间是委托代销关系,而非买卖 关系,货物的所有权在出售之前仍属寄售商。 货物在售出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均由寄售商承 担。
四、展卖
展卖(Fairs and Sales)是利用展览会、博览 会、展销会、交易会及其他会展形式,对商品实 行展销结合、以展促销的一种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讲义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讲义

2020/7/26
20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1、贸易总政策 2、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政策 3、国别和地区政策
2020/7/26
21
二、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 进行的。 执行方式: 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2、国家设立各种机构,负责管理。 3、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贸易、关税等国 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 调与谈判。
从价格关系上反映了一
国在对外商品交换上的数
量关系。
贸易条件的改善
贸易条件的恶化
2020/7/26
9
(六)国际贸易结构
商品结构
指各种商品分别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以各类商品的贸易额与国际贸易总额的比率 表示。一国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进、出口 商品按种类与进、出口总额的比率。 【作用】 反映一国及世界贸易的技术发展水 平。
2020/7/26
18
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
2020/7/26
19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构成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 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施的政策。
1、保护本国的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机构的调整。 4、积累资本或资金。 5、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导论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及目的]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熟悉国际贸
易的政策和措施。
2020/7/26
1
[本章重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措施
[本章难点]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措施
2020/7/26
2
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述
2020/7/26

国际贸易教学讲义

国际贸易教学讲义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教学讲义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

并以进出口业务为对象,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对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阐述。

教师在课程授课过程中,以讲解分析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并初步掌握如何在实际进出口业务中灵活运用。

为适应我国深化改革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形势,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的对外经贸人才。

4、本课程内容提要国际贸易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下篇为国际贸易实务。

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各主要贸易国家与贸易集团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对外贸易的做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国际货物买卖交易洽商与合同订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和国际贸易方式等。

本教材共一五章,包括:第1章国际贸易概述;第2章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第3章西方保护贸易理论;第4章关税政策措施;第5章非关税壁垒政策措施;第6章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政策;第7章WTO与国际贸易;第8章国际货物合同的标的;第9章国际贸易述语与商品价格;第10章国际货物装运;第11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第12章国际货款收付;第一三章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第14章进出口商品交易程序;第一五章国际贸易方式。

二、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1、开课专业、年级工商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三年级。

2、教学用书(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21世纪管理学系列教材《国际贸易》第二版、主编:白洪声张喜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3、相关参考书(1)陈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查尔斯.希尔:《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5)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逯宇铎、侯铁珊:《国际贸易实务》MBA,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翻译:《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中基本概念和分类。

国际贸易法讲义

国际贸易法讲义

国际贸易法讲义今天咱们来聊聊国际贸易法这个特别又有趣的事儿。

你们知道吗?在世界上,有好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好东西。

比如说咱们中国有精美的丝绸、好玩的小瓷器,而其他国家呢,像巴西有好多好吃的咖啡豆,南非有闪亮的钻石。

那这些国家怎么互相买卖东西呢?这就和国际贸易法有点关系啦。

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一样,不同国家做买卖也得有规则。

想象一下,小明是个中国的商人,他想把中国的茶叶卖给美国的汤姆叔叔。

可是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汤姆叔叔可能收到的茶叶是坏的,或者小明根本拿不到钱。

这可不行呀。

有一个故事呢,有个印度的商人想把漂亮的香料卖给法国的商人。

他们商量好了价格和数量,可是印度商人在装香料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装。

结果香料到了法国的时候,很多都变质了。

这时候,国际贸易法就发挥作用啦。

因为没有按照规定包装,印度商人就得承担这个损失。

还有钱的问题哦。

咱们买东西的时候会付钱,国家之间做买卖也是这样。

可是钱的事儿可复杂了。

是先给钱再发货,还是收到货再给钱呢?这都得按照国际贸易法来。

就像小红和小兰交换小贴纸一样,她们得说好谁先给谁,这样才不会吵架。

而且,不同国家的法律有点不一样,就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小规矩一样。

国际贸易法就是要让这些不同国家的小规矩能和平共处。

比如说,日本有日本的做事方法,德国有德国的习惯,但是当他们做买卖的时候,就得按照国际贸易法这个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来。

所以呀,国际贸易法就像是一个大桥梁,把世界上不同国家连接起来,让大家可以开开心心、公平公正地做买卖,这样我们就能在世界各地都享受到不同国家的好东西啦。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讲义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讲义
《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
2011-12-1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
1
导论
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 国与国之间有形商品即货物买卖的有关理 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 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指导下, 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初步 掌握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学会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 技能;学会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既能结 合我国国情,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 合我国国情, 企业的经营意图; 企业的经营意图;又符合法律规范和国际 贸易惯例。 贸易惯例。
2011-12-1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
13
通则》 通则》 《2000通则》与《1990通则》相比,有两方面 通则 通则 相比, 实质性的改变: 实质性的改变:
(1)FAS 和DEQ下办理海关手续和交纳关税的义务 ) 下办理海关手续和交纳关税的义务
(2)FCA术语下卖方装货和卸货的义务 ) 术语下卖方装货和卸货的义务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
15
使用FOB术语需注意的问题 (三)使用 术语需注意的问题 1、“船舷为界”的确切含义 、 船舷为界”
•《2000通则》在FOB、CFR和CIF序言中指出:如当事人各 《 通则》 序言中指出: 通则 、 和 序言中指出 方无意以越过船舷作为完成交货( 方无意以越过船舷作为完成交货(do not intend to deliver the goods across the ship,s rail),则应分别采用 则应分别采用FCA、CPT和CIP. ) 则应分别采用 、 和 2、风险有时会提前转移;但无论是风险的正常 、风险有时会提前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 引言 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 (1)世界各国为什么进行对外贸易?(why trade?) (2)世界各国怎样进行贸易(how to trade)? 回答前一个问题是想指出什么是贸易基础( basis for trade )以及什么是贸易收益( gains from trade )? 后一个问题是要探讨什么是贸易模式( pattern of trade )? 也就是说,对每个国家而言,哪些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用来交易?每个国家都出口或进口何种商品? 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李嘉图解释了贸易基础、贸易收益和贸易模式。

 比较优势学说是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第一节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一、管制下的贸易: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简言之,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二、绝对优势原理(law of absolute advantage )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阐明了贸易双方如何在贸易中获利。

 所谓绝对优势是: 一国(人)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国(人)同类商品的生产。

  第一、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葡萄牙和英国需要生产两种产品满足国内的需要。

 第二、贸易双方可以用本国效率高成本低的产品去换取本国效率低成本高的产品,从而都能从贸易中获利。

 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

 三、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所谓比较优势,即一国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另一国。

  布(1单位) 酒(1单位) 葡萄牙 2小时 1小时 英 国 3小时 6小时 表 2-2 比较优势 第二、贸易双方相互交换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使得彼此的可消费物品增加,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福利水平。

 假设一个律师打字速度是其秘书的两倍,那么律师在法律和打字上相对秘书均有绝对优势。

那么他是不是自己又当律师又自己打字呢? 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比较优势原理有一个不是很常见的例外,那就是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的相同。

 第二节 李嘉图--克鲁格曼模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抓住了真理的内核,但他在书中的表述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他只从供给一方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利,然而供给和需求如同剪刀的两半,缺一不可。

 保罗・克鲁格曼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对于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从供给方,而且从需求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一、单一要素经济 令ALW 和ALC分别为本国生产酒和布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L为本国的全部资源,即劳动总供给。

 相应地,A*LW和 A*LC分别为外国生产酒和布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L*为外国的劳动总供给。

 1、生产可能性曲线 2、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约束的表达式为: ALCQC+ALWQW < L 用酒来衡量的布的机会成本为ALC/ALW。

该机会成本等于生产 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2、相对价格和供给 需要知道产品的价格,尤其是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劳动是唯一的要素,而劳动力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令PC和PW分别为布和酒的价格。

 酿酒部门的工资率PW/ALW,纺织部门的工资率PC/ALC >PW/ALW,即PC/PW> ALC/ALW。

 如果PC/ALC >PW/ALW,即PC/PW> ALC/ALW,则纺织部门的工资率较高; 如果PC/PW< ALC/ALW,则酿酒部门的工资率较高。

 如果PC/PW> ALC/ALW,本国就会专门生产布; 如果PC/PW< ALC/ALW,本国就会专门生产酒。

 只有当PC/PW=ALC/ALW,本国才会生产布和酒两种产品。

 当一个国家的布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布; 当布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酒。

 二、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我们作这样一个假定: ALC/ALW < A*LC/ A*LW 即 ALC/ A*LC < ALW/ A*LW。

 体现在不等式中的关于相对生产率的假设就是:本国有生产布的比较优势。

 体现在不等式中的关于相对生产率的假设就是:本国有生产布的比较优势。

 要注意的是,确定本国是否有比较优势的情形包含了所有的四个单位产品劳动投入,而不只是两个。

  回顾 一、单一要素经济 1、生产可能性曲线  2、相对价格和供给 二、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如果PC/PW> ALC/ALW,本国就会专门生产布; 如果PC/PW< ALC/ALW,本国就会专门生产酒。

 只有当PC/PW=ALC/ALW,本国才会生产布和酒两种产品。

 1、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在研究比较优势时,就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布和酒)的关系,需要用一般均衡分析来研究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

 使用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这两个概念是同时顾及两个市场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定义是用布的供给和需求数除以酒的供给或需求数。

 当PC/PW =ALC/ALW时,本国的工人无论生产酒还是生产布,所获得的报酬是一样的。

 当PC/PW=A*LC/A*LW时,外国工人可任意选择酒和布的相对供给量,于是供给曲线又出现了一个水平段。

 最后,当PC/PW>A*LC/A*LW时,本国和外国都将只生产布,酒的产量为零,布的相对供给就变成了无穷大。

 (二)、贸易收益 每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正是通过这种专业分工和交换获得的。

 例如 本国可用1小时的劳动生产1/A单位的酒; 本国也可以用这1小时的劳动生产1/ALC单位的布,然后用以换取酒,可以换得(1/ALC)×(PC/PW)单位的酒。

 贸易使两国的消费可能性变大了。

 三、多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在以前的讨论中,我们的模型只包含了两种产品。

这种简化旨在说明比较优势的要点。

下面讨论多产品的情形。

 1、建立模型 设本国和外国某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I和A*LI,其中,I是这种产品的编号。

 将产品按下面的不等式重新编排: A*L1/AL1>A*L2/AL2>A*L3/AL3>……>A*LN/ALN 2、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令W和W*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工资率,则两国的工资率之比为W/W*。

 商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 某产品的生产成本等于起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乘以工资率。

 如果WALI<W*ALI,也即A*LI/ALI>W/W*,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成本就比较低。

 另一方面,如果WALI>W*ALI,也即A*LI/ALI<W/W*,那么在外国生产产品I 的成本就比较低。

 产品分布规律: 任何符合A*LI/ALI>W/W*条件的产品将在本国生产,任何符合A*LI/ALI<W/W*条件的产品将在外国生产。

 产品 本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LI) 外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LI) 两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A*LI/ALI) 苹果 香蕉 鱼子酱 枣 烙饼 1 5 3 6 12 10 40 12 12 9 10 8 4 2 0.75 表2-4 本国和外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哪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取决于两国的工资率之比。

 3、多种产品模型中的相对工资的确定 对劳动的相对需求不是消费者的直接需求,而是根据对各国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推算出来的引致需求。

 四、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运输费用不会改变比较优势的原则和贸易收益,但是由于运输费用给产品和服务的流动造成障碍,因此有必要加以分析。

 在实际的国际经济中,专业分工不是这样极端,原因有三: 1、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减弱了专业分工趋势。

 2、有时国家针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产业(第十章有详细讨论)。

 3、产品和服务的运输费用昂贵,以至有时运输费用过高,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表 本国和外国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产品 本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LI) 外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LI) 两国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A*LI/ALI) 苹果 香蕉 鱼子酱 枣 烙饼 1 5 3 6 12 10 40 12 12 9 10 8 4 2 0.75 假定运输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一个百分比,如100%。

 生产1单位枣需要6小时的本国劳动或者12小时的外国劳动。

 在相对工资是3的水平上,12小时的外国劳动相当于4小时的本国劳动。

 生产1单位的鱼子酱需要3小时的本国劳动,在相对工资是3的水平上,3小时的本国劳动等于9小时的外国劳动,仍比外国自己直接生产的成本12小时低。

 如果不计运费,外国会从本国进口鱼子酱。

有了100%的运费之后,外国进口鱼子酱需要18小时的本地劳动的费用,所以宁愿自己生产。

 实际上,运输费用的变化范围很广。

在某些情况下,运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理发、汽修等服务行业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繁华的边境地区除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