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2文档第2单元单元检测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
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答案D
解析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

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答案B
解析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

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作品,并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

《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在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
络和痕迹。

答案A
解析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

C 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

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塑造人心者,先要塑造自己
博林
这几年,佟丽娅塑造出的角色愈加受到观众的瞩目。

少有人知道,十二年前,她还是一个在文化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独舞的小姑娘。

生长在充满艺术灵气的祖国西北边陲的她,少女时期即表现出舞蹈方面的天赋。

那时,她就曾多次代表新疆地区进京比赛演出,是不折不扣的文艺骨干。

2004年,20岁的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就读于表演系。

从那时起,一条更加广阔的艺术之路才在她的眼前初现端倪。

“很多人是通过古装剧开始知道和了解我的,后来陆续接了一些戏,慢慢也被贴上了古装小花的标签。

”佟丽娅知道,作为演员,最先被大众关注的很可能是外表,但自己绝不能止步于此。

“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佟丽娅不是一个花瓶,而是一些有质感、有温度、能够引起思考的角色。


毕业以后,佟丽娅就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戏路和接戏标准。

“正能量”“接地气”“社会效应”,也成为她对剧本判定的关键词。

从《母仪天下》到《怪侠一枝梅》,从《宫锁心玉》到《梦回唐朝》,她一面尽情展现着自身独特的古典气质,一面也努力让角色的风格向自己理想的方向靠拢。

而待到她的代表作《北京爱情故事》出世之际,佟丽娅仿佛看到了演艺之路上那一抹隐现的曙光。

“《北京爱情故事》热播的那一年,有朋友说他家楼顶上有人大喊‘北京我要留下来’。

这恰巧是我们戏中的一句对白。

也有人给我留言说,沈冰这个人物让他们对爱情有了美好的憧憬,也让他们对北漂生活不再害怕。

”言及此处,佟丽娅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激。

正是这些来自观众的声音,发自肺腑的触动,让她认识到“演员”二字应有的分量。

佟丽娅很喜欢文艺界前辈李雪健的一句话,就是“通过角色来和观众交朋友”。

在她看来,要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最好的办法,便是呈现出角色身上美好的一面。

2013年,她首次出演了专业题材的电视剧《产科医生》,饰演一个与层级制度、身份背景、复杂的医患关系不断做抗争的进修医生何晶。

和很多“北漂”所面临的窘境十分相似,她们都是努力打拼、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但却总淹没在人潮之中的普通人。

为了演好
医生,她甚至专门赴医院学习,让自己首先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目的都是为了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

“作为一名演员,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还原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赋予角色真实的魅力。

”佟丽娅说,她希望大众看到真实之“美”,也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这样的“美”。

真正让佟丽娅在全国观众中名声大噪的,大概是翌年拍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早在学生时代,她便读过这部当代文学经典,书中讲的虽是父辈的故事,但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却让她感动。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拍摄这个故事,她早已做好了准备。

《平凡的世界》播出以后,在大江南北引发了无数的热泪与惊叹。

多少人因为润叶和少安的爱情而涕零,一些高校迎新的横幅上甚至打出了“像少安一样去奋斗,像润叶一样去爱”的标语,这让饰演润叶的佟丽娅感动不已。

一直以来,她都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呈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感染力,能够温暖人心,而通过润叶这个角色,她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再后来,在电视剧领域硕果累累的佟丽娅开始涉足电影,接连出演了《智取威虎山》、《唐人街探案》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演这么土气的角色,趁年轻多接一些偶像剧、时装剧、玄幻剧不是更能吸金吗?然而她却说,接地气才是她演艺之路上真正的目标。

从小一路打拼过来的佟丽娅,更习惯在经典的演绎中拔节成长,在角色的打磨中塑造自己,努力体会前辈们在作品中寄寓的温度与厚度。

最近,佟丽娅还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五年一度的第十次全国文代会,谈话间说起红色经典,还说起当初张涵予在剧组教她唱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选段,她连称“惭愧”,言语中流露出面对经典的虔诚和谦逊的态度。

在“小鲜肉”“小花旦”充斥荧屏的当下,能有这样一位与历史之筋骨、时代之体肤如此亲近的青年演员,何尝不是国内演艺界之幸呢?(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0日,09版,有删节)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佟丽娅生长在充满艺术灵气的祖国西北边陲,少女时期的她就在舞蹈方面表现出卓越天赋,曾多次代表新疆地区进京参加比赛演出,是新疆地区的文艺骨干。

B.20岁时,佟丽娅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习,从此步入了更宽广的艺术之路。

十几年来,她的演艺事业不断发展,不仅在电视剧领域硕果累累,在电影领域也崭露锋芒。

C.佟丽娅为了使观众看到真实之“美”,努力还原角色,赋予角色以真实魅力。

她在出演《产科医生》时,还专门赴医院学习,让自己真切地体验生命的美好与不易。

D.涉足电影领域后,佟丽娅饰演的都是土气的角色,观众认为她应趁年轻多接一些片酬更高的偶像剧、时装剧。

但她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接地气的角色演绎原则。

答案D
解析“饰演的都是土气的角色”太绝对,“观众认为”以偏概全。

原句是“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演这么土气的角色,趁年轻多接一些偶像剧、时装剧、玄幻剧不是更能吸金吗?”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如此认为。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由于塑造了不少古装戏的角色,佟丽娅被贴上了“古装小花”的标签。

这说明观众只关注她那漂亮的外表和独特的古典气质,对此她很不满足,作了深刻的反省。

B.待到《北京爱情故事》播出后,有观众在楼顶大喊“北京我要留下来”,也有观众留言说“对北漂生活不再害怕”,这正是佟丽娅演出触动观众内心、注重社会效应的具体表现。

C.佟丽娅希望观众看到自己饰演的角色是有质感、有温度、能够引人思考的。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产科医生》里的何晶、《平凡的世界》里的润叶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D.佟丽娅所饰演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她们努力打拼,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却总淹没于人海之中。

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有无穷的感染力,温暖人心。

E.塑造人心者,先要塑造自己。

佟丽娅就是这么践行的,如完全不以外表取悦观众,坚决不出演青春偶像剧,为出演做足准备,真心希望与观众成为朋友等。

答案BC
解析A项“观众只关注她那漂亮的外表和独特的古典气质……作了深刻的反省”于文无据。

文章第三段只是说“很多人是通过古装剧开始知道和了解我的,后来陆续接了一些戏,慢慢也被贴上了古装小花的标签”,这并不能说明观众只关注她的漂亮外表和古典气质。

D 项“佟丽娅所饰演的角色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以偏概全,从文中来看,她出演了古装戏、经典剧,角色多样。

E项“完全不以外表取悦观众”的说法不妥,文章第三段说她绝不止步于外表;“坚决不出演青春偶像剧”的说法也过于武断,文中只是说她不为吸金出演。

6.为什么作者称佟丽娅是“一位与历史之筋骨、时代之体肤如此亲近的青年演员”?(5分)答:
答案①坚持接戏标准。

出演不为吸金,选择角色更注重社会效应。

②用心塑造角色。

尽情展现自身独特的古典气质,与观众交朋友,呈现角色身上真实、美好的一面。

③传递社会“正能量”。

让自己的表演呈现昂扬向上、温暖人心的艺术力量。

④演绎经典作品。

向经典致敬,保持虔诚和谦逊的态度,努力呈现经典作品寄寓的温度与厚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不朽的诗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
“是啊,”菲尼阿斯·威尔奇博士说,“我能使那些古贤起死回生。


他有点醉了,不然他不应该如此胡言乱语。

当然,一年一次圣诞节之夜,多喝点也是应该的。

斯各特·罗伯特生,某大学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放好酒杯,朝左右溜了一眼,看看有没有人听见他们谈话。

“我这话是当真的。

不只是鬼魂,肉体我也能召回来。


“我从来没想到这种事竟然是可能的。

”罗伯特生一本正经地说。

“为什么不可能呢?不过是简单的时间转换罢了。


“你指时间旅行?这有点太——哦——离奇了吧?”
“会者不难嘛。


“哦,怎么做呢,威尔奇博士?”
“你以为我会告诉你?”物理学家板起面孔说。

他迷迷糊糊地四下找酒喝,但找不到。

他说:“我召回不少人。

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真是些可怜虫。


“难道他们不喜欢我们这儿?我们的现代科学使他们着迷了吧?”罗伯特生说道。

他对这次谈话越来越感兴趣。

“不错,他们很着迷,尤其是阿基米德,我用学过的一点希腊文向他解释了一些东西后,他真乐得发狂了,可是,不……不……”
“出什么岔子了?”
“文化不同,他们不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感到孤独,成天担惊受怕,我只好送他们回去。


“真糟。


“是啊,都是伟大的灵魂。

但缺乏灵活性。

不是那种能包容万象的灵魂。

所以我试了一下莎士比亚。


“什么!”罗伯特生叫起来,这下击中他的要害了。

“别嚷,小伙子,”威尔奇说,“不雅观。


“你说你把莎士比亚召来了?”
“不错,我要找一个能包容万象的心灵,找一个知人知世,能和与他相隔几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只有莎士比亚能做到,我有他的签名,一个纪念品。


“你带着呢?”罗伯特生,眼睛爆了出来。

“就在这儿。

”威尔奇把他的背心口袋一个个摸过,“啊,这就是。


他把一张名片递给讲师,名片一面印着“L·克莱恩父子五金批发公司”,另一面潦草地涂着“Willm Shakesper”①。

罗伯特生简直神魂颠倒了。

“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
“不像他的那张画像。

秃头,胡子挺难看,满口土腔。

当然,我花了最大力气设法使他喜欢我们的时代。

我告诉他,他的剧本我们钦佩得五体投地,至今上演不衰,我们认为这些剧本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可能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品。


“好,好”,罗伯特生气也透不过来地说。

“我还说,人们对他的剧本写的评论多如牛毛。

自然,他想看看,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


“怎么样?”
“哦,他入了迷。

当然,他不懂那些现代用语,也不知道十六世纪以来发生的事情,但
我帮他解决了。

可怜的人,他从来没想到受到如此对待,他不断地说:‘苍天保佑吾!’五个世纪,什么东西榨不出来?我想人们可以从一块破抹布中拧出一场大水。


“他不会说这种话。


“为什么?他写剧本落笔千言,他说人生有限,非得须臾必争不可。

他用六个月时间写了《哈姆雷特》。

老故事,他只是‘拂拭’了一下。


“就像擦镜子一样拂拭一下”,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

物理学家没理他的碴儿。

他看到几步远的柜台上有一杯没喝过的鸡尾酒,就横着移过去。

“我告诉这不朽的诗人,我们大学里教莎学课。


“我就教莎学。


“我知道,我给他在你的夜校班上报了个名。

我没见哪个人像可怜的比尔②一样急于了解后世对他如何评价。

他很用功。


“你让莎士比亚上我的课?”罗伯特生哑着嗓子说道。

哪怕这是教授的醉糊涂话,也叫他够吃惊的了。

不过这恐怕不是醉话。

他想起来有一个人,秃头,说话挺奇怪……
“当然没用真名,”威尔奇博士说,“别管他用什么名字了。

我犯了个大错误,可怜的家伙。

”他已经抓住了酒杯,正对着酒摇头。

“为什么是错误?出了什么事?”
“我只好把他也送回1 600年去,”威尔奇愤怒地吼叫起来,“你以为一个人能受得了多少侮辱?”
“你说的是什么侮辱?”
威尔奇博士一口干了那杯鸡尾酒。

“你,你这呆瓜,你给了他一个不及格。


注①这是莎士比亚自己的签名式,与现在通行的拼写法William Shakespeare很不相同,莎士比亚的手迹保存至今的只有他的三个签名。

②比尔,莎士比亚的名字威廉的昵称。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威尔奇博士是一个热衷于幻想,深谙起死回生之术,喜欢故弄玄虚并爱打抱不平的人。

B.年轻的英国文学讲师罗伯特生为人处世谨慎,对奇幻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C.小说主要运用了夸张、细节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情节在对话中跌宕起伏。

D.“‘就像擦镜子一样拂拭一下,’这位英国文学讲师愤怒地说。

”这里的“愤怒”既是对莎士比亚创作态度的不满,也是对威尔奇博士诋毁的不满。

E.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这让我们想到有不少作家在解读自己的作品时往往和批评家的解读大相径庭。

这也告诫我们读者,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不确定的因素,但尊重作者和当时的时代是关键。

答案AD
解析A项“深谙起死回生之术”说法错误。

D项“对莎士比亚创作态度的不满”说法错误。

8.小说以“不朽的诗人”为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答案①内容上:“不朽的诗人”说明莎士比亚的艺术生命不朽,有灵活性,包容万象。

②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围绕莎士比亚的复活展开情节,行文紧凑。

③主题上:通过莎士比亚复活后的遭遇(不及格),抨击了现代文艺的不良现象——歪曲文学史,也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文艺要不朽就必须紧跟时代。

9.这篇小说段落都很短小,以对话为主,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①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适合本文跌宕起伏的叙事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③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通过大量的对话,一句一段的形式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④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
..。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
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
..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
..,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D.“黄老”即黄帝与老子,二人被后世道教奉为始祖。

答案C
解析文中“节度”是动词,是“调度指挥”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答案D
解析错在“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原文是说“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可见是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5分)
译文:
(2)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5分)
译文:
答案(1)(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2)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参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