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控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马克思能够认识到无产阶级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力量,主要是由于他( )
A.汲取了人类其他优秀成果的精华
B.和恩格斯合作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
C.亲自深入到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去
D.生活在工人阶级较集中的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理论来源于实践,马克思长期深入工人运动的实践,特别是同“正义者同盟”保持密切的联系,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

答案:C
2.列宁曾说:“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
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所指的“科学”是指( )
A.剩余价值学说
B.科学社会主义
C.唯物主义历史观
D.古典政治经济学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判断,“两位学者和战士”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指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3.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面对斗争的多样化,他提出的重要方针和策略是( )
A.各国党要听从第二国际的指挥
B.各国党要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C.各国党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D.各国党自由发展且不受约束
解析:第二国际没有制定纲领和章程,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创办机关刊物。

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做出的决议,由各国工人党自愿遵守。

由此可判定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4.恩格斯说:“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
持就能够按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
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

”这表明恩格斯主张( )
A.无产阶级实施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B.实现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C.实施资产阶级主导下的温和社会变革
D.无产阶级通过议会合法斗争实现社会演变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等信息分析,可知恩格斯主张通过议会合法斗争的方式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所以,选D项。

答案:D
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

正相反,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

”恩格斯的意思是( )
A.要用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D.只是创立科学理论
答案:A
6.下图中图1与图2的内在联系是( )
图1 列宁
图2 “阿芙乐尔”号
进攻冬宫
A.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列宁亲自指挥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C.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
D.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B项不正确;图2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史实,不涉及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时,列宁流亡在外,故C项不正确;领导俄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是斯大林,故D 项不正确。

答案:A
7.观察下图,毛泽东主办该讲习所的目的在于(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A.为新中国的创立奠定干部基础
B.适应国民大革命发展的需要
C.为农村根据地培养骨干
D.促进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
解析: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于1926年,当时中国正处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B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B
8.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下图是毛泽东给蒋介石的回复电文原稿。


该电文中,毛泽东( )
A.戳穿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骗局
B.指出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C.答应了蒋介石赴重庆的邀请
D.批判了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解析:面对蒋介石的邀请,为了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毛泽东
同意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

答案:C
9.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亲密合作,形成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

“刘邓不可分”的局面开始形成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刘伯承、邓小平的合作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刘伯承任八路军129师师长,邓小平任政委,后又共同指挥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

答案:C
1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20世纪90
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恩格斯材料二
1845年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
(1)马克思为何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9分)
(2)在贫困流亡中,马克思并未被政治迫害所压倒,而是始终坚持为人类而工作的信念,更加刻苦地探索革命真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6分)
参考答案:(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马克思还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所以成为资产阶级政府最大的敌人。

(2)坚持自己的理想永不动摇;客观环境的恶劣不是放弃努力的理由,而是更加努力的动力等。

12.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

……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

否则,就不可能。

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材料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人物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认识体现了怎样的共同精神品质。

(2分)
参考答案:(1)新经济政策。

原因: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列社会主义的失败(或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2)“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意义: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列宁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邓小平突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实事求是(或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

13.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分)
参考答案:(1)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

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完成: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5分)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4分)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由此体现出的他们的共同精神品质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新经济政策。

(2)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3)道路: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精神品质:实事求是、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