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
计(2)(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2)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
预设二:“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
(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能得到叶老如此认真细致的批改,使“我”感到如春风拂面搬地舒服、愉快。
)
(2)、如春风拂面般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三:“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友自然。
”
(1)、如果你就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则短短的评语,是那样亲切,使我树立发写作的信心,致使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
(2)、肖复兴读了这则评语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你读了这则评语又有何感想呢?
小结:教师引读:叶老修改得多么认真仔细,简直把我经愣住了,
叶老如此认真的修改,让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我”,却
叶老的那一则简短的评语
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同学们,也让我们读懂了叶老对写作是那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四、拓展阅读:《叶圣陶谈作文》
“动笔之前要定一个简要的提纲,写在纸上也好,
写在脑子里也好,这是一种好习惯。
”
“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
改,这也是种好习惯。
”
“语言就好象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砖头盖起来的,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更不能自己造词,这就像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
”
“句子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新鲜的说法如果滥用了,反而讨厌。
就像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腻了,不像青菜豆腐不太会吃厌。
所以写文章要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懂得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几件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文章是记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再读课文,找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交流朗读三处句子。
三、品读语句,体验人物品格。
引入:这三句话表面看是在写爬山虎,却有着深刻的含义。
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三句话。
品读句子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
(1)、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通过读体现美。
(2)、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3)、“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4)、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激动,读出叶老的平和。
品读句子二:“落日的余辉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
(1)、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什么?点出关键词:沉郁、浓浓的湖水、虎虎有生气
(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
(2)、爬山虎显得更加沉郁,更加有活动力,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
“我”为什么也会充满信心和活力?
(3)从叶老和“我”的交谈中,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叶老是一亲切、和蔼可亲的人。
(4)通过朗读来体现叶老的人格魅力。
小结: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叶老。
品读句子三:“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
(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品读句子四:“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
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
总结:
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因为叶老( )的人品和( )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
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再读那三句话,并背诵这三句话。
七、作业巩固
1、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边抄边想它的深刻含义。
2、试着学习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间互改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借景抒情)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丝不苟
人品
邀请做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教学反思:
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时,在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种植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中古志威同学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我觉得有点离题了!”我用赞赏的神态肯定了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
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们或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
愿他们青春常
在,活力永存。
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
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能有这样的发现是多么可贵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有思考的。
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