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四中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县四中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6分)
跪拜:从表达礼敬到自示卑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跪礼的涵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
唐宋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的,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普及开来的。
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
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
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
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
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
秦汉以降,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
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师亲”,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
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
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
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
至此,跪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
从宋至清,跪礼的变迁,不过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而已。
如果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至于廷争面折之事,更是不胜枚举。
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
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说了。
宋代的平民见官,尽管也讲尊卑有序,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尊严,见多识广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常抓着官府的短处不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面色看,急了就写检举信,或者到京师的直诉法院——登闻鼓院控告。
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见官得先跪拜叩头,老百姓向衙门呈交诉状禀词,都以“蚁”或“蚁民”自称,官府称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蚁”。
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现得如此卑贱,只怕是前所未见的。
古人说,“礼者,时为大”。
礼仪的应用,还是以顺应时宜为第一要义。
基于此,支持对跪拜礼的恢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有删改)
1.下列具体语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文天祥向蒙元丞相博罗只长揖不跪拜,既表现他不向敌人屈服的民族气节,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待人礼节。
B.当前古装戏从春秋剧到清宫戏,朝臣见到天子一律伏在地上叩头三呼万岁,君主高高在上岿然不动,这是违背跪拜礼的传统的。
C.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的授业师,后任宰相,治理出西汉后期少有的中兴盛世。
致仕家居后病重,成帝亲自探望,并在张禹床前行跪拜之礼,表现成帝对功臣的体恤。
D.《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当元妃凤辇到荣国府门前,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律跪拜叩头,
起身迎元妃入堂后,元妃再请贾母上座,拜见祖母,这是先行君臣之礼,再行家族之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的一项是(2分)()
A.在先秦时代,跪拜是人际之间通行的礼仪,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因此没有尊卑之别。
B.唐宋之前中国没有椅子,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
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
C.宋朝君臣之间除了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臣子对君王才实行跪拜礼,一般日常见面只是行揖拜之礼。
D.宋朝大臣敢于告诫君王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敢于当面指责君王过错,而清朝大臣已经由臣变奴,甚至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
3.下列对具体情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汉以后直至唐宋,跪拜礼渐渐由人与人之间正常礼节交往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这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蜕变。
B.从元朝以后直至清朝,跪拜礼由过去表示对对方的礼敬与尊重之意渐渐变成君王现实威严或者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
C.宋代百姓在官员面前大体上能保持自身尊严,更是不畏官员,敢于跟官员较长论短,甚至向上一级部门申诉,而清朝百姓见官须跪拜叩头并自称“蚁”或“蚁民”。
D.在跪拜已含有强烈的尊卑含义之后,人们从下跪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就会联系到“屈辱”“卑贱”,这时候再来提倡回复跪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
(1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4.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
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对文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坚决反对“霸道”,反对实行暴政。
B.孟子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C.第二段中孟子采用类比的手法,表达了孟子对统治者推卸责任行为的强烈不满。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孟子教民的主张。
孟子认为只有人民丰衣足食才能谈到教育,所以先“办教育,申孝悌”,后“制民产”。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0分)
⑴,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蜀道难》)
⑶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锦瑟无端五十弦,。
,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4分).
新嫁娘(其一)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姑:指婆婆。
小姑:指丈夫的妹妹。
(1)新嫁娘做了羹汤“先遣小姑尝”的原因是:(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表现了新嫁娘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15分)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
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读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
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作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千百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为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11.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3分)
12. 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3.文章除了引用李清照的诗句外,还引用了陆游、王维的诗句,引用这些诗句有何作用?请分别回答。
(4分)
14. 文中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两至三点理由。
(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A.酣.眠(hān)纤.细(xiān)瞥.见(piē)酾.酒临江(shī)
B.颤.栗(chàn)癸.丑(guǐ)移徙.(xī)取之无禁.(jìn)
C.愀.然(qiǎo)嗟.悼(jiē)流觞.(shāng)一椽.破屋(chuán)
D.婆娑.(suō)窈.窕(yǎo)叱咤.(zhà)放浪形骸.(hái)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囊括罪孽前赴后续稍纵即试
B.领略尺牍舞榭歌台残羹冷炙
C.履行脑髓礼上往来燥动不安
D.吟啸箫瑟良辰好景功成名旧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
....是不能济事的。
B.他是个侠义之人,面对不平,他总是回肠荡气
....,面对朋友,他总要两肋插刀。
C.对于事情的真相,他是洞若观火
....,但他装得若无其事一样,任凭别人去左右猜测。
D.这次吉普赛人操起各种乐器,大吹大擂地走遍了全村,喧闹之声振聋发聩
....。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B.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虽然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但是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C.近日一份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做出的评估报告在网上公开。
该报告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念,引导群众避开生育高峰,理性生育以防止不出现扎堆生育现象。
D.近日,国家机关接连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过
快上涨,以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19.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2分)
命运,其实是最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_____________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D.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20.文学常识(3分)
人们常说的“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曾巩和。
作文(40分)
21.请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自定文体,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1.C作为君臣关系,尽管张禹功勋卓著,汉成帝也没有必要向他行跪拜礼。
2.A“跪拜……就是,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说法不当,原文有“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至于跪拜还需要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
3.A“秦汉以后直至唐宋”错误,跪拜礼带有尊卑色彩是从椅子出现之后,即宋代之后,元朝开始。
4、B(A、“无”通“毋”,C、“颁”通“斑”,D、“涂”通“途”)
5、C(检:约束)
6、C(C项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树:种植,衣:穿衣,王:为王。
)
7.D(应是:先“制民产”,后“办教育,申孝悌”。
)
8、(1)须发花白的老人不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9.详见书
10.(1)她想由小姑的食性推知婆婆的食性,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让婆婆满意。
(2)聪慧、勤快、细心、(意对即可)
11.答案提示: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
②.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
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12.答案提示: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
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
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13.答案提示:引用陆游诗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
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14.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
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
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
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言之成理即可)
15.参考答案:B 解析:颤(zhàn)、移徙(xǐ) 16.B
17.答案:C(A项应为改弦更张,指的是彻底改变制度、方针、方法等,改头换面比喻只变
形式,不变内容;B项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动人;D项应为震耳欲聋)
18. C (“防止出现……现象”) 19.C (注意句子间的勾连)20.略
21.按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