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风景写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掌握正确步骤才能画好画,那有谁知道风景写生的一般步骤?
生:先构图,然后铺大色调……
师:说的很对。风景写生的一般步骤可分为五步。一构图;二铺大色调;三校正大体色调;四深入刻画;五整理完成。
第一步:构图
师:构图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
师:风景构图是在广阔而丰富的自然界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激动人心的景象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在画面上布局。但是要注意画面中既不能没有主题物,也不能存在多个主题物。选取的景物要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无论何种题材的画种都应有一个主题物,两个以上的主题物的出现则会削弱人们的视线,最主要的景物难以突出。主题物所占画面的面积较大,并应由安置在画面上较为突出的地方,其他部分与之相补充,相对比,相协调,达到整体上的多样统一。(出示类似的图片,并给以分析讲解。)
2.根据所表现的题材,确定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构图。横构图辽阔,长构图挺拔,方构图稳定。(出示几张不同构图的作品,并给以分析讲解。)
师:高一时大家都有风景写生过吧?
生:是的。
师:在风景写生过程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着自然界中的景物,刚开始兴高采烈,激动不已,开始作画,只一会儿就有些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生:是啊??
师:那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有谁去思考过这个问题?
生:有??;没有??。(师:有思考过的同学,请你讲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生:??)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是让学生明白风景写生的重要性。我分几个层面来教学,阐明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皆来自于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风景)。风景写生得过程就是师法自然的过程,观景实为观心。我们通过观察自然,认识发现自然之美,真情流于笔端,再现和表现自然美景,画面虽可见,但心动于无形,而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人本身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人景交融不可分割。有一首小诗最能说明人与风景的关系(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望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二,艺术高于生活,生活中从来都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说的是由低到高的三种不同思想认识境界。风景写生不是照相,不是对自然的被动的刻板的描摹,而是通过写生过程培养我们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感受去发现美,表达美。三,风景写生的目的不仅仅是技法的探讨,最终目的是达到修身养性,成就自我的目的。所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品性修养离不开自然。又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风景写生的过程能够不断陶冶我们的情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自觉成为一个品性端正的人。
3.注意空间关系的构图变化。
一般分近、中、远三段,主体处于中景位置。
中景:为主体,因此主体较为突出鲜明,要着重刻画。
近景:为陪体,陪衬、烘托主体作用,并通过近景的透视线方向引向主体,显示出观者到主体的距离,近景要概括。
远景:为衬体,在解释着主体物的环境状况及主体至远景的距离,使画面更有深度,远景要虚。(出示类似的图片,并给以分析讲解。)
整堂课下来,内容很紧凑,就是讲的内容较多,没有重点,这个指导老师也跟我说了,时间控制的很好,第一次自己准备,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所有的都是自己构思,到图书馆找了资料,自己做课件,课件中的图片都是用相机一张张拍下来放进去,花了很多心思,不过还好,学生说上地挺好的,呵呵,就是声音有些小。
不是很好,只是放在这供大家参考用。
三、回顾,总结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如:风景写生的一般步骤?构图要注意哪些问题?等
只有当理性(客观的自然属性)与感性(主观的自我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作品才会具有较高的水平。
教学反思:
这是在实习的时候给高二绘画班的学生上的一堂理论课,因为他们当时即将外出写生,指导老师要求我给他们上一堂,那我就设计了这堂风景写生,准备的很充分,因为是第一次“真正”上课,备地很认真,把自己说的话都一一写出来,省的一紧张就忘记。
体会画面洋溢的灵动和激情;观看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研究画家如何用点点色彩编织童话般的美景;欣赏中国画《溪山行旅图》,看画家咫尺之间千里风光尽收胸怀。
技法的讲授与示范。
任何美景都是点滴积累,笔笔描画而来。我认为从最简单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讲起,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小景到全景更为有效。循序渐进地分析构图法则,空间透视,块面结构,疏密布局,从用笔用色,到色彩的调配以及各种技法,让学生理解并懂得运用。课堂上讲得越透彻,课堂练习越充分,学生在野外写生过程中就越轻松。比如,石分三面,仰俯不同,多块石头有序组织形成岩层。山体是由岩层构成的,不同岩层有序叠加,随地势起伏延续,形成山之骨架;树木枝桠穿插皆因争光,故分阴阳,南北不同,疏密有别;多颗树木组织穿插,参差变化而成丛林;树木植被附于山骨,或遮还掩而成山体,山涧溪流,雾霭炊烟是山之灵魂;山有个性,有脉络走势,有时令变化,阴晴变化之美。然万丈高山起于末叶,鸿篇巨制始于笔画。学生真正弄懂了细节的表现才能没有障碍,顺利开展野外写生活动。
(一)走进生活,面对自然
生活、大自然,是色彩训练的大课堂。通过风景写生,让我们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认识美,表现美。
自然界的景物是客观存在,同时又各具神态。要想把真实的世界用绘画的形式予以体现,就必须以真诚的心灵去感悟,用形象化的语言去创造绘画艺术的表现空间。
我们都知道,看不到的东西画不出来;看到的东西,不去做认真的观察研究、分析理解也会画不好。因而我们必须从写生开始,走进生活,面对自然,长期与自然界对话,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方能取得成效。
师:其中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时间的改变,而光线、气氛、色彩也在随之变化,因为缺少经验,没有作画的精神准备,思想情绪茫然,因而留下遗憾。所以,我们必须培养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把握整体气氛的能力和记忆能力,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抓住第一印象,强化第一印象,不要跟着变化跑。
师:由于室外光的多变性以及景物的繁杂性,风景写生在难度上要高于景物写生。水粉风景写生由于作画的时间不同,即使是同一景观,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气氛和相异的情趣。这是因为色光变化在起主导作用。在没掌握正确的步骤画法时往往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看到什么画什么,结果越画越乱。
水粉风景写生教案
【篇一:美术走进风景写生教案】
《走进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水粉风景写生基本步骤与写生要领。
2、了解构图在风景写生中的作用。
3、体会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图与色彩表现,把握好室外光线的变化。
难点:在实际绘画中,懂得理性(客观的自然属性)与感性(主观的自我属性)的完美结合。
师:要坚持多样统一的构图原则。多样统一是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不同景物所表现出的各种形体、色彩及表现形式组成了风景画内容的多样性。从突出主体内容出发,选取可利用的形象素材,将它们分工明确、合理布局,以取得前后贯通、对比穿插、主次有序、宾主呼应等画面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要懂得取舍。
1.要有一个表现中心,运用视觉诱导形成表现重点。
【篇二:中职艺术生水粉风景写生教学方法】
怎样做好色彩风景的野外写生实习活动
风景写生是一门重要的美术必修课程,如何上好风景写生课,已有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发表各自高见,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教材,教法并不能有效解决我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所有问题,如何从中职美术生自身实际出发,优化教育教法,收到更好的成效,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反思,权作引玉之言,供大家批评指正。
师:速写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请问同学们,有哪三种表现手法?
生:点线面??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1明、暗、体、块表现手法。2线、面、调子结合表现手法。3线造型表现手法。
(出示各种速写表现手法的作品,以及解说各手法的特点,便以学生比较和理解。)
(二)浅谈风景写生
自然景物是按照自身生长规律实际存在的,但我们不能盲目地抄袭自然,应在多样的景物中选择触动内心感受的东西。具有发现的眼光,学会用审美的判断标准看待自然,从中提取对画面有益因素,借用色彩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取得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这是在实习的时候给高二绘画班的学生上的一堂理论课因为他们当时即将外出写生指导老师要求我给他们上一堂那我就设计了这堂风景写生准备的很充分因为是第一次真正上课备地很认真把自己说的话都一一写出来省的一紧张就忘整堂课下来内容很紧凑就是讲的内容较多没有重点这个指导老师也跟我说了时间控制的很好第一次自己准备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所有的都是自己构思到图书馆找了资料自己做课件课件中的图片都是用相机一张张拍下来放进去花了很多心思不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4.注意疏密节奏、黑白灰的分布与对比、景物和色彩的呼应及画面的均衡等。(出示类似的图片,并给以分析讲解。)
第二步:铺大色调
第三步:校正大体色调
第四步:深入刻画
第五步:整理完成
(分别出示各步骤的图片,给予解说,便于学生理解和体会)
(三)作品欣赏
出示一些有关风景的作品,相应的给于分析,并请几位同学分别给作品进行分析。
写生中我们应该熟悉并掌握外光色彩的变化规律。在室外,景物常因不同的光线角度而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因光线的变化随时改变物象的色彩关系;或色彩的饱满、明暗对比强弱;或色彩迷离,对比含蓄,所以常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生过程与自然景物相通,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
师:面对不同时间的不同光线,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色彩,去表现景物?
写生前先画速写,通过速写来解决基本的问题。
画速写有三个目的:
①快速地了解和熟悉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对要描绘的对象和表现的主题有一个明确的构思、构图。
②在了解环境、把握环境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态与作画的情绪,这样才能产生满意的作品。
③从走进生活,面对自然,长期与自然界的景物对话来看,速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又是收集素材最得力的方法;同样速写本身也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他可以敏锐地抓住人文、地域风貌等风土人情,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速写实践,能提高较强的概括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加深理解能力及娴熟的表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写生以前,我通过一系列理论欣赏课全面激发对风景写生的持久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探索研究的动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能够成功地激发出学生对风景写生的热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则成效有限。例如2003级,2010级美术班就是成功的典范,这两届学生水粉风景写生整体水平较高,突出的学生较多。
最后欣赏大师的风景名作,感受大师的魅力。
讲述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的传奇人生,对风景写生艺术的执着追求,告诉学生,风景的魅力是如此让人忘情,甘愿让人舍弃金钱权力,家庭和爱情。欣赏他的作品《茂特芳丹的回忆》,感受如梦如幻,甘醇迷醉的乡村美景;欣赏梵高的《星空》,《鸢尾花》,《麦田上的乌鸦》,感受画家对自然美景的狂热执着,
生:摄影和绘画是有联系的??
师:大家都说的很对,摄影和绘画是相通的,面对大自然,要进行选景和构图,主次关系等等。
师:面对这么美丽的风景,无不让人心动,如果没有相机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很
想把它成功地描绘下来呢?
生:是??
师:那我们该如何进行绘画?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景写生。
出示主题:“走进风景写生”
中午,阳光呈银白色直射而下,天空蔚蓝。景物的受光部位因受天光影响而变成冷白色,背光部呈暖色。由于光线强烈,景物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增强,色相鲜明,受光与背光的补色关系较强。因环境色光反射强烈,环境色十分明显。
傍晚,空气较干燥,阳光穿过尘埃飞扬的大气层,光谱中冷色被吸收,因带玫瑰红的红色大量反射,整个大地披上带玫红的光源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没有多媒体就准备一些相关的风景写生作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些摄影作品。
出示一些自己外景写生的摄影作品,并给以说明,激起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二、课题展开:师:这些图片是不是很漂亮呢?生:是,很漂亮。
师:看了这么多图片,体会到了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把这些摄影作品展示给你们看,目的是什么?
早晨,光色绚丽,色彩变化迅速。日出前明暗对比弱,景和色彩带灰蓝冷调。日出时,色调很快发生变化。霞光喷薄四射,太阳光穿透由水蒸气形成的大气层,光谱中蓝、绿色被吸收,而黄、橙、红色光大量反射出来,整个景物都笼罩在以橙色为主的光源色中。树木、云雾、建筑物等的受光部都改变了固有色,呈现橙中带红味。此时景物的背光部因补色原理都呈现纯度偏低的蓝绿色。
接下来,通过学习几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进一步激发风景写生学习兴趣,感受诗情画意。
(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午)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凌晨)知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